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布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李達康,是這片裡最有意思的人。
本劇一開始,導演故意讓人誤以為李是丁的靠山,後來又反轉了一下,調動觀眾的情緒,開始守護李書記的gdp。
但其實只要深思,你會發現李達康這人其實特別複雜。
作者:echodrop
就是李達康的白手套,防火牆。丁義珍在外邊一直說自己是李書記的化身,而在常委會上李達康也對紀委書記多次遞上的關於丁義珍的舉報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小說中,這個紀委書記最後也進去了). 李達康這麼強力的書記,連自己的「化身」是什麼情況都不知道?他知道,但他從來不問,不聽。
李達康不知道自己老婆穿的是幾萬的名牌?住的是大別墅?不知道自己女兒在國外留學要多少錢?他不知道自己和老婆貌合神離?他知道,他只是從來不問而已。夫妻關係如此,為什麼不早離?為什麼新書記一來,他就火線離婚而且專門向書記報告?都是政治手段。以前不離婚,一來是經濟、利益關係,二來是D對幹部離婚的事特別敏感;火線離婚,是因為他老婆馬上要落馬了,再不離自己也脫不了干係。
其實丁義珍剛出事,李就和孫有一番交談,想讓孫頂上去,不要耽誤光明峰的項目。那孫為什麼不太積極,最後還給發配了?其實孫的能力相當不錯,但是個淨口,就是不幹髒活。但即使孫幹髒活,孫能成為李的心腹?能被李提拔?絕不會,丁義珍都不是,孫連成只能成為一個新的「頂一陣」。孫要真的被李給忽悠了,那將來恐怕不僅是少年宮的問題了。
這其實有本劇深一層的考慮,就是當前的zz生態中一把手,也就是書記有絕對權力。易學習這人,無欲則剛,他能在這權力打開一個洞。我敢說,沙書記提拔易,也只是把易當槍使,為自己新到一個省打開局面。會給易一些好處,但絕不會當易是心腹的。李當然不願意找人來看著自己。
從劇中表現,李只有一個背景,就是前任趙書記的大秘,而且是最成功的大秘,漢東秘書幫的老大。當然有人說,李不是在趙兒子的美食城的問題上和趙鬧翻了嗎?這麼想的人,太naive。
zz利益,錯綜複雜,一個美食城在其中佔不了多大份量。如果真鬧翻,李的結局絕不是調任林城當書記(某種意義上從二把手升成了一把手,雖然換了個差點的城市,但這是很多幹部上升的渠道。比如主角侯亮平,為啥從北京到省裡,夫妻兩地分居?還不是能升級?),更不可能在趙的班子裡進常委,那可是常委,有投票權的。
一個美食城,實在不足道哉。在美食城事件中,其實並不是李拒絕了美食城,導致自己被遠調,而是高通過美食城事件,向趙靠攏,趙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美食城,而是又得到了一員幹將。自此,漢東兩大勢力,秘書幫和政法系,雖然互鬥,但都是趙的人,應該說漢東上下,都是趙的天下。在這一點上來說,美食城事件更多是前任趙書記對權力的應用。
李和那個油氣集團的老總,都是大秘,但李的獨立性更高,所以趙提拔李在zz道路上做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直進了常委;而放另一個大秘進了油氣集團當老總成了自已家的提款機。
兩人無論哪一個,都是趙的人。
但這兩種人,都不是寵物,你花點錢就能買一隻,都是很難得的、成本極高的「資源」。李達康當時已經是市長、與書記一個級別,就算對於趙來說,也是重要的政治資源,遠比一個美食城重要。趙手裡,這種資源也不會太多。
本劇表面上的背景,是大風廠事件。但內在的背景,就是前任趙書記被上調,空降沙瑞金來漢東主持局面。
對於沙瑞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打破趙書記在漢東留下的鐵板一塊,建立自己的勢力,沙家幫。漢東無論是秘書幫,還是政法系,對沙都是要對付、或收服的對象。好像除了紀委田書記以外,沒有他的人。
在大風廠事件、丁義珍外逃的突發情況下,他要在短時間內分析內情,利用矛盾,做出決策,拉哪些人,打擊哪些人,提拔哪些人。他上任最棘手的事,就是趙留下來的180多個中、高級幹部的任命,這個任命要是通過了,他的5年就別幹了,那可都是趙提拔的人;但要沒有恰當的理由給否決了,那基本上上上下下都要得罪光。這是趙留給沙的一顆地雷。沙果斷的利用了大風廠、丁義珍事件,加上李達康在常委會上的放炮,擱置了這180多個幹部的任命,我們的祁同偉同志,也從此走向了悲劇。
沙瑞金隻身(可能帶來了一個紀委書記,田富國)到了漢東省,碰到最棘手的事,就是趙給他留下的這180多人的任命。這一點,被很多人給忽略了,但李達康卻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在常委會上提出了祁同偉哭墳事件,給了沙瑞金絕佳的臺階擱置任命。那被擱置的人心裡沒有怨恨?那可是180個中、高級幹部啊。但他們現在應該更多的怨恨李達康吧。
如果仔細看,兩人其實挺象的:都是老婆出了問題,最後都離了婚,都是趙的心腹,都和沙瑞金不熟,各自是秘書幫和政法系的老大,互相之間不對付。那麼什麼導致了結局的不同?
說起來可能有點搞笑,正是高堅持「原則」,而李無底線導致的。我在原則上打引號,是說這個原則就是準則的意思,但不是新聞聯播上那套高大上的東西。
高、李,都是前任趙的人。當新書記沙瑞金來了以後,他們如何自處,就很是大一個問題。李呢,其實大家已經看到了,非常積極地向沙瑞金靠攏、投誠,在沙主持的第一次常委會上,就180個幹部的事向祁同偉開炮,讓沙得到了擱置人事任命的絕佳藉口。其實從這裡開始,沙就開始傾李了,因為李主動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之後整部劇裡,李對於沙瑞金,基本是無原則的服從,只不過這種服從放在電視劇「正面角色」的光環下,被觀眾忽略了。
後來趙的兒子來漢東,李達康又抄了小高的那個會所,果斷和趙決裂。李達康長袖善舞,比祁同偉哭墳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手法。
而高育良呢,看上去聰明,但全劇都在和沙瑞金頂著幹。而且,在劇本一開始,就說過趙向中央推的是高、李配,但高因為和李鬧彆扭,所以非要調走李達康,導致自己沒當上書記。這麼看來,高還是有自己的立場的。
所以說,高、李結局的差別,在於一個和沙瑞金頂著幹,維護趙留下來的「爛攤子」;而李達康,主動、積極向沙瑞金靠攏。
所以一個為真愛離婚,一個火線離婚,結果真愛的進去了,火線的暫時安全了,是不是有點諷刺?綜合來看,高還是有立場、有原則的;而李達康,就是個利益動物。
其實看大風廠起火以後,李達康想趁亂強拆這事來看,李也不乾淨,是個吃人血饅頭的;趙的夜總會就開在他的地界上,在決定搞這個夜總會的常委會上,紀委書記發了個牢騷:「其實前幾年就向李書記匯報過,但李書記.....」,李達康果然打斷了紀委書記。所以說,李達康不是乾淨,只是他有白手套而已。
經過以上分析,再說說李達康和易學習的事。沙瑞金在高、李之間,選擇了李,即有現實考慮,比如李積極靠攏,李是gdp小能手,李比高年輕(高馬上要退了,沙即使收服高,用處也不大),也有政治上的考量,自己新來一地,就直接把漢東兩大勢力全給幹趴下,那政治影響也太大。在劇的後半段,已有沙家幫一說,這才半年,很快了。
所以對於沙來說,收拾了高的政法系,然後安撫一下李的秘書幫,重要是建立自己的沙家幫。但李就成了沙的心腹了?不可能,沙要不是腦can,就絕不會拿李當心腹:李畢竟是趙一手提拔成為常委的,這種人,只要不是自己提拔的,就不是自己等閒能受得了的。就像養寵物一樣,多數人傾向從小養,如果成年開始養,很容易養不熟。
所以沙對於李的使用,就是暫時用著,但要找人看住。看他的人,就是李的老搭檔、替李背過黑鍋、抬過李的易學習。這個任命是非常高明的,易不是沙從外地帶來的「自己人」,反而是李的老相識、對李有過恩情的人;而易學習又剛正不阿,不會和李同流,能死死的盯住李達康。達康書記對於易學習,應該不能再像以前對其他的搭檔那樣,肆無忌憚了。
所以說,達康書記,只不過是在和高育良的賽跑中勝出了而矣,自己暫安全,沒從懸崖馬上掉下去。路還長呢,他身上黑點不少,火線離婚的老婆貪汙(絕不僅是大風廠那50萬),自己的手下丁義珍跑路,自己班子裡幾乎被一網打盡(在小說的最後,李達康的常委班子裡很多人都進去了,包括那個天天和達康書記說:關於xxx的問題我去年、前年就向達康書記匯報過了的那個紀委書記)。
易學習不被重用,是因為在他心裡,沒有一把手的「絕對權威」;而他被沙重用,也正是因為他心裡沒有一把手的「絕對權威」,所以被沙選中,成為制衡李達康的利器。
易學習,也無法成為沙的心腹,但沙會在一定情況下重用他,能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出彩來,還是要看易學習自己。聰明人有的是,但剛直不阿、性情堅定的人,也不是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有兩個人遇見一隻熊, 甲說我們跑不過熊 乙說我只要跑過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