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泰山的西北角有一個叫無須村的地方,無須村四面環山,很少有外人來訪。
有一年大旱,大部分地區受災嚴重,無須村算是受災比較輕的。
有一日,有一個年輕男子來到無須村,男子自稱叫魏三,是從縣裡逃難過來的,請求村子收留。
村長王伯仔細打量魏三,覺得魏三的身份非常可疑。
今年北方受災嚴重,大部分災民都會選擇往南逃,根本不會往北走。
再加上從縣裡到無須村以魏三的速度少說要三日,這種時候一路上不可能找得到吃的。猜測魏三可能是山上逃下來的生靈。
王伯看著魏三道:「眾生皆平等,只要你守規矩,我們絕不會見死不救。」
王伯收留了魏三,村裡的廣場上有一個大糧倉,村裡每家每戶共同勞作,勞動所得都放進村裡的糧倉。
這也是遭遇如此大災無須村竟然沒有人餓肚子的原因。
村長拿出村裡的公糧接濟魏三,這年頭願意拿出糧食送給陌生人的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
很多地方已經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魏三很感動。
熬過了災年,無須村開始了緊張的耕種,作為無須村的一員,魏三自然也要加入耕種的隊伍,可他竟然連鋤頭都不會用,而且非常排斥種地,每次集體耕種魏三都以各種理由逃避。
魏三告訴王伯自己是獵戶出身不懂種地,希望可以允許他上山打獵。
王伯同意了魏三的請求。魏三每日一早便進山,到黃昏的時候才回來。
一開始偶爾還能帶幾隻山雞、野兔之類的小動物回來,後來就乾脆空著手回來。
村長沒跟他一般見識,每日還是分給他生活所需的糧食。
沒過多久,魏三從山上帶下來一個女子,聲稱是自己失散的妻子。
由於人數再次增加,王伯不得不主動找到魏三要他夫妻二人跟隨其他村民一起種地,哪怕是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魏三夫妻雖然不願意,但還是答應了。每日跟著村民下地幹活出工不出力。
幾日之後,魏三便和妻子陳氏開始抱怨,陳氏說:
「現在災情已過山上的食物已經很充沛了,不如再一同回到山上居住,不要跟人類生活在一起。」
魏三指著自己臃腫的身材道:
「我現在已經習慣人類的生活,恐怕不知道再怎麼做一隻狐狸。我感覺人類的生活比我們狐族的生活要輕鬆很多,完全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
陳氏嘆氣道:「可是生活在這裡總覺得不妥。」
「人類很愚蠢,只知道蠻幹不會偷懶,不如把他們都殺了,村裡的糧食就是我們的了。你看見廣場的大糧倉了嗎?裡面的糧食夠我們吃上三、五十年。」
魏三的眼睛突然泛著光,他覺得自己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突然有一天無須村開始出現大規模腹瀉,還有人因此喪命。
村裡的郎中發現死去的村民不是生病而是中毒。
王伯便開始調查村民中毒的原因,能讓大批村民同時中毒的只有流經村裡的小河了,村裡所有人用水幾乎都是用的這條河,王伯來到水源的盡頭,發現水源處被投擲了大量的水莽草。
水莽草見水便會產生劇毒,但生長在乾燥的地方,離水源較遠。
很明顯源頭出現這麼多的水莽草是人為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衝著村裡去的。
王伯決定找出投毒之人,他召集所有村民,告訴大家已經找到中毒的原因,是水源出了問題,只要不繼續投毒就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讓大家放心,可以安心用水。
到了晚上,魏三和陳氏來到水源處將更多的水莽草投進水源。
結果四周火把升起,魏三和陳氏被人贓並獲。
王伯緩緩走出來質問道:
「我念你有難,好心收留你,為何要恩將仇報?」
魏三趕緊向王伯求情,聲稱這一切都是陳氏指使他做的。夫妻二人開始互相指責。
王伯嘆了口氣道:「倘若我當時不是濫發善心,也不至於發生這麼多事,又能怪誰呢?」
王伯決定把魏三和陳氏都放了,只要他們答應不再危害村子就行。
魏三和陳氏因為自作聰明、恩將仇報又回到了山上,夫妻二人也因為大難臨頭互相指責而分道揚鑣。
十幾日後,有村民在山上發現了一隻餓死的狐狸。
這隻餓死的狐狸正是魏三,由於長期好吃懶做,他喪失了捕獵的本能,只能接受被餓死的命運。
本想不勞而獲,最終卻落得個活活餓死的下場。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虛構,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