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63個字
閱讀時間3分鐘
一個陰鬱的夜晚,躺在實驗室裡的「怪物」終於醒了。
怪物面相奇醜無比,瞪大了那雙黃色的、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旁邊的男人。
男人被嚇得腿軟,跌跌撞撞跑出實驗室,衝進了霧色朦朧的雨夜中。
這個慌張的男人,就是親手製造出怪物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
這是瑪麗·雪萊一場噩夢的情景,醒來回想後依舊覺得毛骨悚然,把它寫入小說《弗蘭肯斯坦》——沒想到它竟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科幻小說。
《弗蘭肯斯坦》,又名《科學怪人》
另外,它還是一部經久不衰的恐怖小說,目前至少有100部經典恐怖片是經由它改編而來的。
「科學怪人」的誕生
故事的主人公弗蘭肯斯坦是一個瘋狂痴迷於科學實驗的學生,整日苦讀數理、研究電流。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自然科學,突發奇想「創造一個完美的生命」。
他知道家人一定不會理解他的做法,所以決定暗中進行這項偉大的發明。
他也因此變得愈發偏執,整日整夜埋頭研究——
他先是跑到附近的停屍間,每天偷來死屍的各個部位,再到實驗室中通過各種儀器和藥物,將它們一一組裝起來。
看著自己的作品就要完成了,弗蘭油然而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自己居然越過上帝,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生命!
然而,當這個怪人睜開眼睛那一刻,弗蘭被他面目猙獰的模樣嚇得屁滾尿流,一路逃回家。
而怪人,面對剛醒來就慘遭弗蘭的「拋棄」有些摸不著頭腦,只好開始了自己的流浪之旅。
他發現,自己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人們總是被他的樣貌嚇到。
於是,他躲到了人煙較少的鄉下,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換來人類的理解和包容:
他不僅學習了人類的語言,還學著小孩子識字、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同時對書裡談及的極樂世界無比嚮往。
他對人類懷有一顆敬畏之心,相信人們總是善良的。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為一戶人家搬運柴火,卻不料他的好心又一次被辜負了;那戶人家看到他的樣子,嚇得當天就搬走了……
怪人惱羞成怒,邊吼叫邊放火燒了這間屋子,眼前的熊熊烈火如同他此刻的心情:真的受夠了!
他知道,只有弗蘭能改變這一切,於是跑到弗蘭家裡,讓弗蘭創造出第二個「女怪人」,不讓他這麼孤單:
「我保證,我帶她遠走高飛,不會再參與你們人類的事。」
為了阻止怪人傷害自己和家人,弗蘭答應了這個請求。然而就在他即將完成這個女性作品時,他腦海中凸現全城異類的情景,毅然決然毀掉這個作品。
這下,怪人是真的惱火了。
他決定要狠狠地報復弗蘭這個道貌岸然的小人,嘗一嘗孤身一人的滋味:他殺死了弗蘭最好的朋友,還在他的新婚之日殺害了新娘。
一時之間,弗蘭失去了生命之中兩個最重要的人。
而父親在遭受接二連三的重擊後,也不幸離世了……如怪人所想,弗蘭也成了無依無靠的人。
弗蘭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己之私竟造成如今這個局面,最親的人一一慘死,自己的人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該如何贖罪?怪人又將何去何從?
時隔200年,傳說不老
1816年前,幾乎沒有人聽過「人造人」的說法,所以《弗蘭肯斯坦》的誕生,簡直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器官還能這樣拼湊在一起?人類怎麼能創造新的生命呢?
人們想都不曾想過的東西統統都出現在這部小說裡,形成一種區別於奇幻和神話的文學載體——科幻文學,因此它也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弗蘭肯斯坦》無疑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幾乎每個讀完的人都會驚嘆於其中縝密的邏輯和細膩的情感,無一不為怪人的結局而嘆息。
但你一定想不到,這麼一部了不起的作品竟是出自於一個18歲的少女之手。
這個少女就是19世紀女作家瑪麗·雪萊,她的丈夫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珀西·雪萊,那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就是他寫的。
瑪麗·雪萊的一生極具悲劇色彩。
她的母親是一位女權主義哲學家,生完她不久便去世了,她只能在父親的重組家庭下痛苦且掙扎地長大。
16歲那年偶然相識男友珀西·雪萊,兩人一見如故陷入熱戀中,不顧家人的反對私奔。
本以為和相愛的人結婚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可惜上天和她開了一個玩笑,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夭折,丈夫又在遠航時意外身亡。
而《弗蘭肯斯坦》的雛形誕生於1816年,也就是瑪麗和丈夫私奔期間。
當時,他們和拜倫等人在日內瓦郊外遊玩,一時興起寫起了鬼怪小說。
瑪麗突發奇想把夢中所見的恐怖情景記錄下來,後來在丈夫的鼓勵下繼續把這個故事寫完整,這才有了今天風靡全球的《弗蘭肯斯坦》。
有統計稱,以它為背景的恐怖故事高達百部,單單電影就有70多部。
1931年《科學怪人》的續集電影,被視為影史上最重要的恐怖電影之一;著名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靈感也源於此。
在瑪麗本人看來,她寫的不僅僅只是科幻小說或恐怖故事,她想要說的比一般的科幻小說要更加豐富和深刻,正如她在序言中說的:「我不認為自己僅僅在編織一系列超自然的恐怖」。
就像這部作品中她提出了科學和人性的深層關係,當瘋狂科學家扮演「上帝造物主」的想法,會造成整個人類因為他們的罪過和傲慢而遭受永恆的懲罰。
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弗蘭肯斯坦,向科技瘋狂的索取,也有可能成為因無法適應而顯得格格不入的「怪物」。
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弗蘭肯斯坦》的熱度依舊居高不下。
它就像一面鏡子,每當有人試圖成為掌控「世界」的弗蘭肯斯坦時,它都在提醒我們:
科技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也可能像「怪物」一樣以另一種方式報復著我們。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如果你是科學實驗者弗蘭肯斯坦,你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