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舊房子

2020-11-04 江南劍客曾平榮

前幾日,老家的堂哥打電話給我,說他又在縣城買了套新房,請我回去喝「過夥"酒。在我的印象裡,堂哥在近十年已第三次請我喝新房的「過夥"酒了。

我們以前的祖屋,都是老一輩遺留下來的。同一個「開山祖公",建一幢若大的房子,叫「祠堂"。中間是大堂,有天井,兩邊是廂房,橫七豎八,少則十來間,多則數十間。據說最多的達「九天十八井",一幢接一幢,大房子套小房子。為了公平起見,「開山祖公」會把採光位置好的正間和差的橫間均勻分配給子孫,這就出現了若大的房子裡,上間是大伯的,下間卻是叔叔的,東一間你的,西一間我的。在東屋頭吃飯,卻穿過另一家的弄堂,在西屋頭睡覺,零亂雜居,沒有一家一套房子的概念,幾十上百人聚居在一起,但居住的都是同姓本家。

堂哥是個地道的農民,也沒讀多少書,以前一直靠種田為主。好在他粗通農活,精耕細作,全村的莊稼他種植的最好,收成也最為豐碩,加上一家人省吃儉用,幾年光景下來,積攢了好些錢糧。於是動手建新房,雖然是土坯房,但至少是獨門獨院的「一棟三直"(客家人的傳統房屋樣式,中間為客廳,兩邊附配四個房間)。關起門來就是完整的一家人,這和同姓大家雜居在一幢祖屋已有天壤之別,我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都誇堂哥會持家有本事。堂哥的土坯房,經過石灰粉刷,雪白寬敞,成為小山村一道亮眼的風景。

隨後幾年改革開放,堂哥去福建瓷廠打工,憑著勤奮吃苦,每月能掙一千多塊。兩三年光景下來,便把土坯房翻了重建,變成紅磚青瓦,水泥澆倒的小別墅。當然同在祖屋住的本家也各顯神通,陸續的建了新房,至少都是磚瓦房,從破舊擁擠的祖屋搬了出來,在老家的山坡上,東一幢西一幢,像春天開花的映山紅,漂亮刺眼!

以前大家聚居在祖屋,朝夕相處,上屋的伯母煮了一碗好吃的菜,下屋的侄子便聞香而來,大家開開心心吃個精光。吃過晚飯,大家圍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閒聊,小孩子也圍在一起嬉戲打鬧,日子雖然清貪,卻簡單快樂。假如某家來了客人,都是這家請喝酒,那家請吃飯,客人都是公共的,有一種「來者都是客"的熱情。再或者如某一位本家夜裡突然生病,同一祖屋的左鄰右舍,定會二話不說連夜送往醫院救治。祖屋裡有紅白喜事,不用吩咐邀請,男女老少齊上陣,幫廚的幫廚,洗菜的洗菜,借臺凳的借臺凳,招待客人的招待客人……分工協作,別家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把新媳婦娶進來,把女兒嫁出去,把逝者送歸山陵,盡心盡力一起把事情處理的圓圓滿滿,雖然分了小家,平時各過各的,一旦有難處,大家便抱成一團,相依為命,那時雖然日子清苦,但其樂融融,在困難面前,從來都沒有膽寒過,因為身後站著一排血脈相連的同姓族人,會風雨扶持!

現在大家各自分開建了獨門獨院的新房子,日常生活也各自為政。新房住起來舒坦,一家老小團團圓圓,把門一關,同時也把濃濃的鄉情給割斷了,人際關係日漸淡薄,為了蠅頭小利的矛盾卻日益顯現,甚至吵嘴打架,恩斷情絕,從此不再往來!

隨後幾年,堂哥見打工比種地強,索性不種地了,帶著老婆兒子全去瓷廠打工了。幾年下來,又攢了一筆不少的錢,和兒子一合計。在我們縣城的高檔小區紅茂外灘按揭付了首付買了套商品房,首付是三十多萬,接著又裝修花去了近二十萬。我感到很驚訝:沒想到堂哥打工還能掙到這麼多錢。後來在喝「過夥"酒的過程中,堂哥私下裡對我訴苦,為了這套房子,不但把一家人前幾年的積蓄花光了,還向親朋借了不少,這不擺完這「過夥"酒,一家人新房還沒捂熱,便要急著出去打工還每月房貸。我問他,你老家的房子都還嶄新,平時一家都在外面,逢年過節回來小住,鄉下的房子完全可以住,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買城裡的房子,弄得一身債,並且大多時間都空閒著。

堂哥意味深長的對我說「:我們村的人都在老家既建了別墅,又在城裡買了樓房,如果我們不買,會很沒面子的,回去老家抬不起頭來,所以那怕砸鍋賣鐵也要買。"原來如此!

其實也不能笑話堂哥一個,在我們身邊還大有人在。一家人省吃儉用,窮其一生的錢財,甚至負債纍纍,就是為了所謂的「面子",真是得不償失,贏得了「面子「,輸掉了「裡子"!

城裡的房子越建越高,房價也節節攀升。農村人都往城裡搬迀,鄉下的樓房別墅一點也沒減少,城裡鄉下的樓房別墅越來越多,可居住的人卻越來越少,住在套房裡的人與人之間也越來越冷漠,甚至樓層對面都老死不相往來。白天的樓房別墅也許富麗堂皇,可到了晚上,樓房和別墅一片漆黑,偶爾透露那零星的燈火,和深秋的月光一般冷清幽暗!

我忽然間想起《桃花扇》中的一句名言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我真心不希望樓塌了……

相關焦點

  • 男孩與舊房子
    一天傍晚,他終於發現了一座房子,房子有些舊,但外觀還說得過去,他有些欣喜,輕輕的敲了敲門,門沒有開,也沒人應答。​他又使勁敲了敲門,門依然沒有開。他沒有氣餒,反而堅信這就是他今天落腳的地方,他不再敲門,輕輕推了一下,門吱呀一聲,開了。
  • 小貓的新房子
    小貓要蓋新房子了,朋友們都來幫助。大象到樹林裡運來一根又一根的木頭,山羊和小狗把木頭鋸成一樣厚的木板,小熊和小雞一會就用木板釘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小貓真感謝大家,他說:「等我把房子裝飾好了從此,誰也沒再到小貓家做客,誰也不願再找小花貓玩了,每天和小花貓作伴的只有他的那座新房子。小朋友們,故事講完了。
  • 鄉村回憶:新房子舊房子(我是老米原創)
    要砌新房子當時農村基本都還是用泥土磚砌房子,父親會利用農閒的時候去找韌勁較好的田裡的泥土製磚!他會將泥土挖好和成爛泥,再將爛泥啪的丟進一個長方形的木製模型,雙手從下往上一推再從上往下一抹,模具裡多的泥土帶出來丟進爛泥堆中,再用手刮平一下,將模具抽出來,一口磚便制好了!如此類推,看似簡單,其實辛苦!挑泥挑水和泥製作,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整個一棟房子的磚頭硬是父親一個人製作好的!
  • 小說:72歲的老人坦言:住完孩子的房子後,後悔賣掉了自己的舊房子
    我答道,"老人家都把房子賣了,只能住我們家。"母親來我家的第一天,麗麗帶著母親參觀他的房間。只是出來的時候,母親好像不太高興。「怎麼樣,還滿意嗎?」我試探性的問母親。「嗯,還不錯。」母親點點頭,依舊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從那以後,我發現麗麗和母親的婆媳關係一直很緊張。當著我的面,我發現二人相互不理對方,就像兩個小孩子在冷戰一樣。
  • 我是70後【第二章拆老房子蓋新房子】
    村裡人陸陸續續都在修房子。父母也找了幾個人簡單修了被地震毀壞的房子,我們再一次住進了正房。記得重新搬進正房的第一天,我夜裡醒來無數次,總感覺我在晃悠,腦海裡總浮現地震時在炕上滾來滾去的情景。父母說我是地震後遺症,之後的幾天裡,夜裡總是亮著燈睡覺。他們說輪流守著我,直到我睡沉了為止。慢慢的我恐慌的症狀消失了。
  • 諷刺的微小說:《房子》
    一日,老黃忽然來敲門,告訴我,他把房子賣了。我問他,為什麼賣房子?他說,他將工作辭了,打算自己創業,可是,啟動資金不夠,思來想去,只有賣掉這套房子。他說,房子賣了20萬,不多,但加上之前的一點兒積蓄,勉強夠了。
  • 兒子把房子騙到手,讓母親滾出去,過後有人收房子,兒子痛哭不止
    兒子那天回來,發現他有女朋友了,但是他沒有房子,想要母親給他買新房子。我母親想了很久,說:我沒有多少錢。如果我想給你買新房子,我必須賣掉我的老房子。兒子說:賣吧,賣掉老房子,我們住新房子!媽媽說:你要我和你們住在一起嗎?兒子說:當然,你是我的媽媽。從兒子那裡獲得準確的答案。母親決定賣掉舊房子,加上她的部分積蓄,為兒子買新房子,最後,在母親的幫助下,他有錢買了一套新房子。買完房子後,兒子帶著女友住進去了。
  • (散文)悠遠的聲音(三):新房子裡的老故事
    (三)悠遠的聲音:新房子裡的老故事 文/伊人獨酌  去年秋天的時候大哥就說想把大門改一改,本也擇了一個日子動工。據風水先生說,這門口太正,倘不是大富大貴之人,會受不起這么正的大門,家裡的女人會容易鬧些毛病。
  • 耐耐老師講故事 |《雞媽媽的新房子》
    耐耐老師講故事《雞媽媽的新房子故事欣賞雞媽媽的新房子雞媽媽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鵝大哥說:「房子造得不錯,如果在牆上開個窗就更好了。」雞媽媽聽了,很不高興。夏天到了,雞媽媽的房子裡又悶又熱。雞娃娃都生病了,雞媽媽這才想到鵝大哥的建議,她趕緊在牆上開了個窗。清新的空氣進來了,屋裡涼快多了,雞娃娃的病也慢慢好了。雞媽媽很高興,她想,以後一定要多聽別人的意見。狐狸對雞媽媽說:「你家的窗子再開大一點兒就更好了。」 雞媽媽聽了狐狸的話,就把窗子開得大大的。
  • 孩子結婚,親家堅持要房子,兒媳卻指著間破房子說:就它了!
    孩子結婚親家堅持要房子,兒媳卻指著間破房子說:就它了!親家說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才能同意婚事。我笑笑說沒問題,想著自己這農村的房子雖然不是新的,但又大又敞亮,給孩子們做婚房也體面,大不了我挪窩搬回舊瓦房去住得了。可是,親家一聽我說是農村的房子就吵吵嚷嚷的,說村裡的房子不作數,必須得是市裡的,要不然兩個孩子將來生了孩子還得回農村,就是世世代代的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 這是我今年看過最諷刺的微小說:《房子!》
    老劉告訴我,他把這房子賣了,剛好夠首付,在新區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子。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老劉的臉紅撲撲的,激動地對我說,這個老小區,已經沒希望了。兄弟,聽我一句話,跟哥一樣,把這老房子賣了,咬咬牙,貸款買套新房子。我們那個新區還有房源,我們再做鄰居。我搖搖頭說,我在單位收入不高,像你一樣去貸款,我怕自己連房貸都還不起。算了,我還是守著這老房子,安生過日子吧。
  • 這是我今年看過最諷刺的微小說:《房子》
    一日,老黃忽然來敲門,告訴我,他把房子賣了。我問他,為什麼賣房子?他說,他將工作辭了,打算自己創業,可是,啟動資金不夠,思來想去,只有賣掉這套房子。他說,房子賣了20萬,不多,但加上之前的一點兒積蓄,勉強夠了。
  • 房子的變遷(五)原創:人約黃昏後50
    丈夫蓋房子的情結未了,終於在2016年春天,把那座糾結記憶的四間土坯房推倒,蓋新房。在蓋新房之前,有一天,我和丈夫開車回老家的路上,看到一輛噸位比較大的大卡車,裝載著好幾塊很大的太湖石,停在路邊等待出售。丈夫一眼就看中了那塊像扇子一樣的太湖石,決定用這塊石頭作為新房的影壁牆。丈夫向卡車司機詢價,司機一口價5000元,丈夫沒還價,看了我一眼說:「去銀行取錢去吧!」
  • 父母為弟弟買房子,弟弟卻一毛不拔,這樣的弟弟值得擁有房子嗎?
    一直想在小鎮買地皮蓋房子,可芳雅不同意,她說我爸媽一輩子打工,在小鎮也沒田地,到老了的時候,打不動工,就沒有任何收入,以後她和弟弟也不會回來住,房子買在小鎮是浪費。一出問題就讓爸媽出面解決,有時候舊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出來。很多的時候他們的問題沒解決,爸爸和弟弟的問題又出來,一直惡性循環,最後家裡烏煙瘴氣的,氣壓一直很低。弟弟不知悔改,爸爸恨鐵不成鋼,他和弟弟之間,話不投機半句多。見面吵,打電話也吵,時間久了,爸爸傷透了心,弟弟也因為受不了而不回家。
  • 老宅的房子
    後來父親有了自己的宅子,爺爺幫著蓋了新的瓦房,我們便搬到了新家,離開了老宅。再後來四大復員回來也有了自己的新房,大伯和三大和五大他們也都在城裡有了工作,自然不會住到老家裡來,兩個姑姑也都遠嫁他鄉,老宅就變成了爺爺奶奶他們兩個人的家。爺爺奶奶都是在這個老宅裡老去的。家裡只有四大和父親,所以按照他們兄弟姊妹七個商議的,父親管奶奶百年,四叔管爺爺百年,另外的人出錢就可以了。
  • 城裡房子和鄉下房子
    十年以前在老家,她賣三輪車,她二姐夫搞運輸,還有她弟弟做點生意,手裡都存了五六十萬塊錢,到了後來她和她弟弟都在縣城買了房定了居,那時房價才兩千多塊錢,二十多萬能買一套挺好的房子,當時也讓她二姐買,她二姐不買,花了二十萬在農村蓋了五間出廈的大瓦房,吊了頂鋪了地,還蓋了平方,院裡也廈了水泥地,反正是弄得挺好,還說我就喜歡在農村住,宅基地不花錢多划算,自己蓋個房亮亮堂堂寬寬敞敞,能種花種菜,前後院還有人拉呱
  • 「三顆紐扣」的房子
    「三顆紐扣」的房子那裡的人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所以他打算離開。臨走之前,「三顆紐扣」給自己做了一個按了輪子、能拉著走的木房子,房子小得只能容下他一個人。傍晚,「三顆紐扣」看到一片青翠的大草地。決定就在這兒過夜。半夜,「三顆紐扣」被風雨聲驚醒了,他聽到了敲門聲,趕緊去開門。外面有個老頭,請求進來避雨。
  • 故事:「落」在舊房子裡的老人
    房子沒有物管費,自然也沒有公共的垃圾桶,垃圾需要自家扔下樓去。我就是在這時候認識婁奶奶的。那天我提了兩個包裝快遞的紙盒子,從樓上走下來,她正吃力地從樓下爬上來,她頭髮全白了,背微駝著,拖著那個生鏽的欄杆,一步步慢慢向上爬樓,手裡還拿著幾個塑料瓶。我和她擦肩而過,她才微微抬頭,擠出一個笑容,帶著大喘氣「妹妹,你那紙箱子我幫你扔吧?
  • 倫敦一所房子鬧 鬼,竟是愛爾蘭一個活人的靈 魂
    這個故事講的是靈魂買房子的故事,你看靈魂還會買房子。故事是講在英國有這麼一個婦女,這個婦女她有靈魂出體的習慣,經常都靈魂出體出去外面逛,旅遊觀光。有一次這個婦女的靈魂她看到一所房子,這所房子她很喜歡。之後又在幾次靈魂出體的遊歷當中,她又來看這所房子,愈看就愈喜歡。房子從裡到外,形狀、擺設她都很喜歡,但是她又不知道這個房子在哪裡。
  • 小說:「你把房子賣了?」
    「暫時是這樣,這房子我和麗麗已經賣掉了,錢也收了,我們倆買了一套新房,因為是毛坯房還沒裝修,計劃過兩年等孩子大一點再裝修,現在就先住丈母娘家。」陸楊說的話就像把水扔進油裡,頓時炸了鍋。「你把房子賣了?」陸瑩瑩不相信,張愉也是一臉懵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你,你咋能賣房子?你賣了房子我住哪?」婆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