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些病不需要科學

2020-10-10 娟1990

故事

接下來我要講的大概是我六七歲時候的故事,到現在我的記憶就像碎了的鏡子似的一塊一塊的,不過我講的是我的記憶跟我媽的講述拼湊出來的。

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得了什麼病,總是發燒,喝上退燒藥退下去了,一會就又燒起來了,村子裡有自己的駐村醫生,其實就是赤腳大夫。他給看了半天,看不出症狀,不知道病因。所以他說讓去城裡(這是我的記憶),我爸開著車,我媽拿毛毯裹著我,我爸剛把我抱上車。有個女人跑過來說想要搭下送風車(這是我媽的講述),坐上車後,看到了我,詢問我媽:孩子怎麼了,這是要幹嘛去啊?我媽說:孩子發燒了,看了很長時間一直不好,村裡的醫生讓去縣醫院看看(這是我的記憶)。那個女人又看了我一眼說:下車吧,這不是病,是碰到髒東西了,你們要是信我,我給看看吧!然後我爸把我又抱回去,讓我脫了上衣。我媽扶著我坐著,然後那個女人拿一根紅繩,穿過一個銅錢,然後蘸著香油刮我的背(這是我媽的講述),邊刮邊還嘴裡念叨著什麼,然後囑咐我媽給我煮了一個蘿蔔湯(就只記得是蘿蔔湯,裡邊肯定有料,只是記憶模糊,記不清了),然後喝上就好了。

也是這幾天我大伯老是犯病,說起我大伯我得先講一下我奶奶家的情況:聽說我奶奶家那會是地主,她爸媽那會挺有錢的,什麼值錢的銅幣,銀幣,大洋,金條都有,兩個老人是出了名的人精(就是特別聰明)結果生下的孩子一個不如一個,我奶奶有兩個兄弟都是傻子,我奶奶比起她的兩個兄弟算是好點,人們都說:精脈就那麼多,都讓老人吸收了,兒女們沒有了,肯定就不聰明了。我大伯像了他舅舅,就像有精神病,犯病的時候總是打人,亂扔石頭,不犯病的時候說話重複,含糊不清楚,但是誰是親人他還是知道的,小時候有人欺負我,還知道替我出頭,拿石頭砸人了,每次犯病,吃上點藥就好了。

大伯犯病了,這次好長時間,吃了藥也不好,我爺爺就去找二十里舖的一個頂仙的,人家給看了看說有人用邪術作弄呢,我給破了吧,然後人家不知道怎麼給弄了一下,說是給破了,等我爺爺回來,我大伯確實好了。

下個故事講講頂仙,看相,那些事

相關焦點

  • 科幻和科學非得劃清界限嗎?是否可以對科幻進行科學挑刺?
    為什麼不呢?為什麼要把科幻與科學和科普如此割裂?其實我倒不認為所有科幻迷都是科學愛好者,有很大一部分純粹就是喜歡那種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感覺,科學愛好者只佔科幻迷的一部分,而我們科普作者寫關於科幻小說裡的科學(無論是延伸科普還是挑刺)的目標對象都是這部分科學愛好者
  • 故事:因果:發生在我大舅身上真實故事,大大超出了當今科學的解釋範圍
    可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卻大大超出了科學的解釋,所以他一直沒有敢跟人講出來。我舅舅是家裡的大兒子,十六歲的時候當兵去了西安,後來因為成績突出,被保送到空軍軍事學校深造,回部隊後任連長。所以全家都以舅舅為驕傲,由其是姥爺。
  • 故事:宇宙貓王不在星空,計劃返航去解救,​用現實科學之道
    華亞傳統醫學的執行方式看似玄學,其實仍然是科學,只是解讀方式不一樣,藥王袁園圓沒有科學家那麼淵博的學識,卻可以直接將結果呈現出來。,可以治病救人,雖然說出不什麼科學的道理,卻可以得到同樣的科學結果,甚至是高於科學認知的實用醫學效果。
  • 以科學為骨架的科幻電影,為什麼反科學?
    其實,危險很少是科學本身,而是人類濫用科學的傾向,科幻小說也往往是對人類過度行為的警世故事。正因如此,科幻電影中的科學部分也只是一種敘事結構。《科學怪人》的確反科學《科學怪人》是一個典型的濫用科學的警示故事
  • 魯迅的《藥》:科學和文化知識的普及,才是治癒民族的頑疾的根本
    二、治身的病,靠科學;治心的病,靠文化華家兒子得病,得靠醫生來救,但華老栓卻將希望寄托在了劊子手頭目康大叔身上,或許在華老栓看來,康大叔是有權威的,康大叔說什麼,他就會信什麼。但盲目崇拜和唯心主義騙得了人,卻救不了人。
  • 寓言故事和科學常識的悖論,不能忽視的教育
    這是一則很普通的寓言故事,但是,有一天我卻發現,這則故事改變了很多孩子對科學常識的認知家長和老師都希望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教育孩子從小不要驕傲自滿,不要輕視對手,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最後勝利。這則故事由於情節很簡單,淺顯易懂,非常適宜講給孩子們聽。教育的出發點沒有錯,教育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龜兔賽跑》的故事影響到底有多大?影響到了孩子們對科學常識的認知,對科學價值觀的判斷,混淆了相關認知標準。如果說一年級的孩子脫口而出,沒有進行思考,說烏龜比兔子跑得快,還可以理解。
  • 從科學角度分析,為什麼我認為《海奧華預言》不靠譜?
    因為實在是太扯了,跟科學一點都不沾邊,你要是對這個深信不疑,就是那種別人一說海奧華不靠譜馬上就蹦起來問候人全家的那種的話,建議你現在立刻按下返回鍵。畢竟其他很多大咖都講過海奧華的精彩故事,我也聽的很過癮,人類的本能就是喜歡聽故事,但如果你聽完了爽完了你要是想問這玩意兒靠譜麼?真的假的?要是這個反應的話那今天就完全可以聽我給你科普一下。
  • 《科學?》:理科生東野的碎碎念
    但是這部《科學?》不一樣,它不是推理小說,而是東野發表在雜誌上的連載隨筆。其主題也是信手拈來似的,有的關於科學,有的關於體育賽事,還有關於減肥的文章。在擔任推理小說文學獎評委的時候,他經常會遇到因為對科學知識掌握得不紮實而對情節胡亂編造的情況,但是當他指出時其他評委卻因為同樣的原因而不以為然。這一點讓東野大叔鬱悶。這樣看來即使偏愛文學的人也還是不能過早地放棄理科知識,畢竟一切都要以科學為基礎。 在最後一篇「衣食父母」中東野大叔調侃自己剛出道時曾經依靠著同出版社的西村京太郎和赤川次郎先生創造的利潤過活。
  • 吳邪帶你走近科學
    但是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部中國版《木乃伊》活脫脫的有了《國寶檔案》+《走近科學》的既視感。抱著所有的問題都逃不出科學唯物主義的原則,看完劇,我特意查了小說。小說中較為科學的解釋是,小哥並非長生不老,只是基因好,張家普遍高壽,都是遺傳。但是這不老童顏是要我拿林志穎舉例嗎?還是麻煩三叔以後能給個說法。
  • 王淑惠《 第四病室的故事》
    第四病室的故事 王淑惠由於第八病室住著一個肝硬化晚期病人,我老頭住進第八病室,病人和家屬都有些不舒服,後來就轉到第四病室了。第四病室先後住了三個同年的西安鄉黨,話拉得很投緣。中間床上是一位退休教師。工資看好,兒女看好,他說自己愛人是河南人。眾人問:你怎麼娶的是河南人?他開朗直爽地說:&34;一代一代往下遺傳呀!&34;我爸傳給我了,你對我不好,我不往下遺傳了。&34;人家的父親房產都給兒子傳哩,你不給我傳,你得是我親爸?『』調解糾紛的人中有人起鬨:&34;騰炕仙"。可到後半生看一個好一個。
  • 不需要解釋的故事
    老住持問7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弟子們都搖頭。7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這個故事,讓我感悟了很久。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說清楚。然而比說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擔、能行動、能化解、能扭轉、能改變、能想自己、更能想別人,這就是法。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人,解釋也沒用。這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智慧
  • 【科學向日葵】空氣汙染能夠穿透胎盤
    不知道大家每天第一個關注的熱點都是什麼通過下面這個視頻大家可以詳細了解一下科學家們通過實際研究而總結出的科學定論。既然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正確的科學結果,我們也要繼續正確的選擇。人類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才能讓我們的後代健康、快樂的成長,讓世間萬物呈現出五光十色的美麗!
  • 《拉普拉斯的魔女》|科學幻想推理
    東野圭吾(以下簡稱東野)筆下有兩大系列推理,一個是偏向本格的「神探伽利略系列」,另一個便是便社會的「加賀恭一郎系列」,兩部系列都出了很多部,今天非帥要向大家介紹的均不是這兩個系列,可以算作是非系列推理小說,而且是跟腦科學息息相關
  • 故事:醫學的異曲同工之妙,當代科學還原論,傳統醫學整體論
    現在都不知道我們是在哪裡了,我懷疑我們掉進了海溝,或者是海井之類的地方,可能比百慕達還要深遠的地方。」又有科學愛問道,他們雖然沒有下水,在潛艇裡面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知道現在返航就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事情。,比自己那個號稱煉丹爐的瓦罐,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
  • 總有些事情用科學解釋不了,何妨用文學來命名
    《如果我頭腦正常》記得在6年前,我爺爺發生意外的那個早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爺爺突然出現在外婆家,背佝僂著,比之從前蒼老了很多,他笑著拉著我的手對我說話,怪我老是不回去看他于是之後的我就很少看靈異故事,我害怕他們是真的,又怕他們不是真的,在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中反覆橫跳,折磨著我脆弱的神經。接觸到山白朝子的短篇小說集,是個美麗的邂逅,因為他的書名,我還被朋友狠狠嘲笑了一番,書的名字叫――《如果我的頭腦正常》,如果有因為名字而錯過的好書,這本一定是其中之一。
  • 科學?東野圭吾如是說
    我有段時間迷推理小說,這麼多東野圭吾的小說,其中不乏文學性、思想性和娛樂性兼具的優秀作品如《白夜行》《幻夜》《惡意》,作者理工科的基礎也在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推理論述中有所突顯,給讀者閱讀感超好。這也讓我看看東野圭吾其他作品,比如這本隨筆文集,從現實的角度了解這位理工男的所思所想,關於生活、未來和創作,他都在思考什麼? 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日新月異的變化!
  • 天幕紅塵給人的啟示:走進新時代需要「見路不走」的改革精神
    第一次接觸豆豆的小說,是在《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裡邊,主人公對「神及道,道法自然,如來」有很多的論述,故事的展開也是圍繞主人公的理解展開的。而這部《天幕紅塵》延續了這一思路,提出了「見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實踐,作者借人物之口,闡述了見路不走的具體思路,並通過人物的事件經歷來闡述作者的思考。
  • 世人最大的偏見:強大的人不需要人心疼,不需要被關愛
    莊蝶曉夢/透過故事看本質一個值得你關注的原創情感號插圖/來源於網絡01,有些人惡名在外,但卻從未真正幹過一件壞事,有些人看似德高望重,骨子裡卻有著德不配位的一面。人啊,永遠不要看表面現象,有些看似堅強的人其實內心最是柔軟,有些看似道貌岸然的人,內心比誰都惡毒。有些人看起來既強大又無敵,事實上他們最渴望溫情,也最需要人心疼。
  • 故事:第四十四章請大家相信科學
    趙國柱的這一番操作,可謂是驚爆了胡八一、王胖子、英子他們三個人的眼球,他們都不明白,寫那麼幾個看上去普普通通,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字,便能夠發揮神奇的功效,就能送人入輪迴?難道傻柱叔在地下還有關係?他們幾個人,雖然對於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甚了解,但是也知道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都是有這本事的人。
  • 這年頭算命都成了真正的科學
    反正到時候你找不到我,現在不抓緊時間騙你,我還是人嗎。挑開玄學的外套,露出一雙科學的大腳。比如說常見的小孩子丟了魂,往往是因為小孩子耐力有限,白天活動量大,晚上回家時,因為運動過量而發燒熟睡,甚至肌肉抽搐。這時算命先生一碗符水下肚,孩子不抽了,睡幾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