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春,很多人的腦海中頓時出現了很多美好的畫面,比如六月的驕陽、窗外的綠葉、操場上某個打籃球的俊朗男孩,亦或是穿著白色校裙、肌膚如雪的清純少女。青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似乎都是一段值得永遠珍藏的美好時光。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青春」二字充滿了疼痛和殘忍,那是一段他們永遠也不願記住的黑暗時光。他們是《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的同類人—曾遭受過校園霸凌的人。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是由青年作家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高二女生被校園霸凌的故事。電影的女主角名叫易遙,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影片中雖然多次出現易遙父親的鏡頭,但並沒有交代父親究竟在何方。而根據小說描述,易遙的父親與其母親離異後再婚了,並且從不主動聯繫她們母女。
父母離異後,易遙的母親獨自一人承擔起了撫養女兒的責任。在生活的重壓下,母親做起了替人按摩的工作,母子倆也因此被周圍鄰居看不起。易遙有一個青梅竹馬,名叫齊銘。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齊銘也總是很照顧她。和易遙不同的是,齊銘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家中的寵兒,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苦。
電影從「一條毛巾」開始,講述了女主角易遙青春的疼痛。由於工作性質,易遙的母親規定了易遙每天放學回家的時間,並且每次工作時,母親都會將易遙的私人衣物藏起來。然而,沒有料到的是,易遙的毛巾卻不小心被店裡的一個客人所用,易遙因此染上了難以啟齒的病。
易遙發現自己生病後,感到非常恐懼。在聽到需要治療的費用後,更加感到害怕。她原本想要告訴母親,但母親因為忙於生活,忽視了對易遙的關心,易遙終究沒有開口。
在易遙的班上,有一個新來的轉學生唐小米,由於易遙和齊銘關係比較親密,便對易遙「心生嫉妒。」一天,唐小米在跟蹤易遙的行蹤後,發現了易遙生病的事情,便將其四處傳播,易遙的噩夢由此開始。她被周圍同學稱為「病原體」,沒有人願意去接近她。不僅如此,那些人還對易遙潑紅墨水、餵她吃垃圾、將她的書包扔在了湖裡......正如易遙所說,這些人罵過她最髒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
幸運的是,在所有人都急著遠離易遙時,有一個男孩卻自願靠近她,這個人就是顧森西。面對他人的欺辱,顧森西告訴易遙要懂得反抗。在易遙說出「生物的本能叫「趨利避害」,人們看到糟糕的東西都想要躲遠。只有看見美好的東西,才想要靠近」這句話時,顧森西突然靠到她旁邊,說「夠近嗎?」顧森西的到來,給易遙黑暗的校園生活帶來了一縷陽光。
母親在得知易遙生病的真相後,立即帶易遙去了醫院治病。易遙出院後,眼裡再次有了光,重新對生活燃起了信心,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因為一條莫名其妙的簡訊,易遙的世界再次熄滅。面對所有人包括齊銘、顧森西的不信任,易遙選擇用死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同時也是對所有人的報復......
影片中,戳中我淚點的地方太多太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易遙的母親。她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完美的母親,但她絕對是令人欽佩的一位母親。在丈夫離開後,她獨自承擔起了女兒的責任。雖然她很少流露出對女兒的關心,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易遙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
在易遙為了醫藥費翻箱倒櫃時,發現了信封裡的一筆錢,而信封上寫著「遙遙的學費」。當得知易遙生病的真相後,她第一反應是打了自己一耳光,然後堅定的對易遙說:「走,媽帶你去醫院。」在那條最熟悉的弄堂裡,那一天,她牽起女兒的手,再次成為女兒的保護傘。
齊銘對易遙說:「我媽說過,燕子再渴也不會喝地上的髒水,體面的人就算斷了手腳也不會去討飯的,你們都是活該。」我想,齊銘和其母親這樣的人,恐怕永遠也無法理解易遙的吧!聽到這句話的易遙,內心該有多麼悲傷。當然,我們也沒有太多理由去指責齊銘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生活的世界本來就不一樣。
影片結束,我的眼淚還沒有幹。我不知道這樣的結局對易遙來說,到底是好是壞。但我知道,易遙的故事,不是她一個人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以後仍會發生,甚至很可能此刻就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