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Nose
回想起來,才發現,距離「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在內地出版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而哈利·波特本人,也在上個月底的7月31日後,走過了四十歲的生日。
我們都長大了。
像是對這個雙重生日的慶祝,我們終於在8月14日,在大銀幕上重新見到了4K修復3D版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它的回歸,恍然有點讓人覺得,這就是貓頭鷹海德薇給我們這些凡人「麻瓜」,送來的霍格沃茨學院錄取通知書。
早就過了入學年齡的我們,雖然沒辦法真的收到貓頭鷹來信,卻可以通過這部開山之作重映的邀請函,進入到魔法世界裡。
羅琳用她的想像力構造了一個龐大的魔法世界,不管是電影還是文字,其實都只編織進了這個世界中的冰山一角。是這個與現實世界對應的完整世界,讓「哈利·波特系列」有了與經典比肩的意義。
她筆下的這個魔法世界,借用託爾金的「第二世界」理論看,就是現實世界的鏡子,它既不同於《魔戒》那種完全架空的中土世界;也不同於《納尼亞傳奇》這種可以通過某種通道,與現實世界產生連接的奇幻王國。
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就在英國國王十字車站的柱子後面;對角巷,則藏在麻瓜看不見的破釜酒吧後面;飛天掃帚可以飛過倫敦塔橋;魔法部部長甚至會直接和麻瓜首相談話。
魔法世界,是鑲嵌在現實世界的縫隙裡的。
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的故事來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像是那個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進入它,我們就能駛向魔法世界。
所以,作為一個二十年的哈迷,這次我早早就買好了票,專門起了個大早,第一時間就衝去了最合適感受魔法世界的杜比影院,去體驗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3D/4K版本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說起來,在2001年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還是在家鄉小城的電影院,票不好買,只搶到最破舊的小廳,木製硬板凳,放映效果也不怎麼好,再加上片中有很多夜景,霍格沃茨城堡中也總是很昏暗,回憶起來,總覺得魔法世界都籠罩著一層柔光布。
可這次杜比影院看過之後,不誇張地說,完全就是刷新了當年的體驗。
從走進杜比影院開始,你就仿佛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因為整個影廳都像一個「黑盒子」,一切都是黑色的,甚至包括腳下的地毯,這樣設計的初衷就是要控制環境暗度,讓電影以更理想的視聽效果呈現。
杜比影院入口
在這個造夢空間裡,每個細節的設計都是要讓觀眾儘可能不受幹擾地投入到電影中,獲得更加沉浸的體驗,比如影廳裡特別設計的吸光「蠶繭牆」,臺階上經過專門設計、向下照射、不會影響銀幕放映效果的引導燈光,對於各頻段聲音混響時間嚴格控制的聲裝設計以及隱藏起來的揚聲器;再比如經過特殊設計的曲面屏幕,不論你在環抱式座椅區的哪一個位置落座,都能夠擁有最佳的觀影視線。
技術,就是身為麻瓜的我們擁有的唯一的魔法。20年過去,是進步的技術讓我們重回這個魔法世界,並且以更貼近的方式。
魔法世界,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空間,羅琳的想像、電影團隊打造出來的並不只是一百多分鐘的電影而已,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像是一個管中窺豹的萬花筒。
作為整個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它必須要有一錘定音的作用,霍格沃茨城堡的樣子、會自動變換方位的樓梯、魁地奇是怎麼打的、活板門下面的歷險到底是什麼樣,都得通過它定下基調。
它每一分鐘裡的小細節、一閃而過的背景,都透露著這個魔法世界的語境和宇宙觀,稍不注意,你可能就會錯過重要的細節。
而杜比影院放映的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3D/4K版本,則能讓你重新看到、聽到、感受到,以前你可能忽略了的那些細節。
比如哈利·波特第一次走進對角巷的時候,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魔法世界的熙熙攘攘。
對角巷就像是魔法世界的別樣江湖,充滿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人和店鋪,裡面就算是每一個微小細節,都是主創團隊精心打造的世界一角——
這種背景豐富、海量細節的場景,其實是很難呈現的。但是杜比影院的杜比視界雙雷射放映系統具有一流的光學和圖像處理能力,能提供高動態範圍HDR,對比度超過100萬:1,相當於普通影廳的500倍,在讓畫面呈現高亮度的同時,還能表現出更深邃的暗部,帶來更豐富的明暗細節,可以呈現更多以往從未在銀幕上出現過的鮮明色彩,更接近人眼所見的真實世界。
杜比影院特有的杜比視界雙雷射放映系統
於是,在這個場景中,你就能完全看清楚每一家店鋪的招牌,每個鏡頭中一閃而過的小物件,巫師們身上穿的袍子、帶的巫師尖帽,都有不同的織物質感。
再拿大家第一次見到霍格沃茨的名場面來舉例。
這場戲是夜景,哈利等人在海格的帶領下,劃著小船,鏡頭俯拍船隻,划過水面。亮著燈的霍格沃茨城堡,隨著鏡頭的升格,出現在墨色的夜幕下——
這個場景簡直讓人永生難忘。
在以前的版本裡,因為是夜景,畫面顏色深重,其實看不清什麼細節。尤其在這樣的夜景場景中,差別就更加明顯。
圖片有損失,但是在影院中,你確實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霍格沃茨城堡仿佛就在眼前的那種清晰感。冷色調的湖面和暖色調的火把之間的冷暖碰撞,既清晰,又有層次感,你還能感受到冷色區域和暖色區域邊緣和過渡,隨著船隻的晃動和前行,會有輕微而真實的波動變化——
城堡的輪廓,亮燈處的窗欞,身後夜色的層次感,湖面上霧氣的繚繞細節,在細節分明的同時也充滿夢幻感,好像你就和哈利一起在小船上,劃向魔法世界。
因為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版本的電影需要內容創作者親自創意和製作,所以這次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完全是原汁原味的呈現,那些最經典的場景,都像是被翻新了一樣,擦去了原來浮在表面的灰塵。
像是裡面的魁地奇比賽,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在大銀幕上看過這麼天馬行空的運動。而在杜比視界雙雷射放映系統超高對比度和亮度的呈現下,你就像在現場觀戰一樣。
你可以看清高速飛行的球員——
你也能看到魁地奇球手一閃而過時,他們身後看臺下,觀眾們的樣子——
而杜比影院的杜比全景聲沉浸式音頻系統,則能讓我們同時以哈利騎在飛天掃帚上的位置,觀眾們在觀眾席上的位置,甚至是其他隊員所處的位置,來感受這場比賽讓人屏息的緊張時刻。
杜比全景聲,能夠讓聲音在任何位置準確出現和移動,包括頭頂上方,從而營造出更加清晰、飽滿、細緻而有深度的聲音體驗。這呈現起魁地奇這種充滿速度的球類比賽,簡直是得天獨厚。
你能聽到來自不同方位的,掃帚飛過時的嗖嗖聲,甚至能聽到金色飛賊擦著你耳邊飛過時,它翅膀扇動時的嗡嗡聲。
那是無可比擬的,坐在現場看魁地奇的感覺。
再像是哈利第一次衝進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時候,當推車穿過站臺的柱子時,杜比全景聲帶來的那種宛如穿越隧道般的深邃音效,再加上畫面全部黑掉、整個杜比影院也全部黑下來的一瞬間,就像是你也跟著一起穿過了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整部電影的華彩段落,無疑是三人進入到活板門之下的時候,全片冒險的高潮。
對於活板門這樣的地下空間,回聲會帶來混響,有很特別的音效,而杜比全景聲能製造出細節更加豐滿的三維的聲音空間,那種在複雜空間環境中產生的回音有多種層次,再加上電影院本身黑暗的環境,三人小分隊對付魔鬼網的段落,簡直讓你如履薄冰,因為魔鬼網觸手滑動窸窸窣窣的聲音,會從你身後不同方位傳來。
而羅恩在下棋的時候,棋子移動的轟隆聲,棋子在棋盤上滑動時發出的聲音,在那個房間裡產生的混響和回聲,加上棋局的步步緊逼,簡直讓你不敢喘氣。
學年結束時,當宣布格蘭芬多拿到學院杯,學生們把帽子拋向空中慶賀時,霍格沃茨大廳中的歡呼聲在杜比全景聲的呈現下,簡直像聲浪一樣把你淹沒。
哈利·波特所在的魔法世界是幻夢,但它所映射的那些東西,卻是現實。比如我們或許都會希望擁有三人組那樣的友情,這是即便脫離了魔法世界的語境,也依舊打動人心的成長故事。
很多人或許會用青少年故事來定義「哈利·波特系列」,這話不完全對。青少年與其說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倒不如說是帶我們去看整個世界的窗口。
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三人小分隊的成年史,也是整個魔法世界變革性的七年。
三人的成長和友情,與黑暗世界的鬥爭,魔法部的官僚化,都是現實世界的鏡像。即便你對「魔法」不是那麼感興趣,也可以在這種世界的對應之中,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當下。
這便是「哈利·波特系列」作為經典的力量。
它提供了一種通往自由的「孤兒幻想」,跟著姨媽長大的哈利沒有父母相伴,但與父母有關的信念、友情的溫暖與愛、正義的光明與力量,卻一直伴隨他成長,他就是那種「想像中的孤兒」,有孤獨的身世,卻從來不孤單,在魔法世界中得到自由。
而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年代,或許都因為這樣那樣的限制,有過這種通往自由的幻想。
所以,不管你是否是哈迷,走進杜比影院觀看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3D/4K版本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會難得一遇的、你通過人類的「魔法」,感受到那種自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