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早年間,在蟒棲山下(今山東日照嵐山區中樓鎮)有個莊裡住著個紅臉老漢,也不知是因為臉紅還是因為脖子后里有一塊紅痣,莊裡人都管他叫紅老漢。
紅老漢勤快,幾十年時間創下一大筆家業,老兩口拉把大三個兒子,都說上媳婦先後成了家。起初,日子還算和睦。後來呢,日子一長,難免磕磕碰碰的,老兩口也覺著老了,只好分開過。老漢把所有家產都給了三個兒子,只留下一盤磨合夥公用,紅老漢老兩口就輪流在三個兒子家吃飯。
開頭,飯菜還將就著,可後來呢,不管上誰家一天三頓稀糊粥還半飢不飽的,把個老兩口子喝得精瘦,眼看著不行了。
這天紅老漢與老伴說:「孩他娘呀!咱別再到兒家去吃了,再喝下去命都不保了,咱得把咱那些防老的私房錢拿出來買了吃,咱不輪著吃了。」
老伴說:「咱那私房錢在哪裡?」紅老漢說:「藏在哪裡我不能告訴你,一告訴你,你就要拿出來分給兒子們。」老伴說:「有錢不給兒子給誰呀?」紅老漢說:「我本來也想把這錢分了,又怕兒子不孝順,所以就留後手,現今兒子們都不孝,這錢就留對了。我也想哪個兒子孝順就給哪個兒,好跟他過,誰想到這些東西沒一個孝順的。那咱就自己花吧,花不完爛了它也不給那不孝順的兒。」
剛巧,大兒媳婦在外頭推磨拉麵子,裡邊老兩口子的對話叫她聽了個一清二楚。回到家就學給男人聽了,兩人合計著就把父母接到家裡,好酒好肉好飯好菜,知冷知熱地伺候了起來。
起初老二、老三家還感謝老大家獨家養著父母,時間一長就納悶了,就偷打聽,甚至聽了牆根。一聽說爹和娘有使不完的私房錢,可急壞了。
於是也都爭著養活老人。沒法,只好又三家輪流伺候老人。老人確實享了幾年福,到末後老漢臨死前,仨兒仨兒媳圍在床前伺候。
眼看不行了,大伙兒一塊問老爹:「爹,你有什麼後話就趕快說吧!」紅老漢慢慢睜開眼,拍了拍油膩的枕頭就死了。三個兒媳婦立即來掙那枕頭,一下子就把枕頭撕碎了,只見枕頭裡邊全是谷糠,裡邊有一個紙條,上頭寫著:「叫我兒女都聽好,枕頭裡面淨是寶,多虧老漢施巧計,要不早就餓死了。」弟兄幾個見了,都羞得低下了頭,仨兒媳坐在地上就哭。 (陳常祿)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