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亞偉
祖父去世後,老宅沒人居住了,家人商量著要把留下來的東西分了。精明的五嬸虎視眈眈,生怕自己在分東西上吃了虧。老爸和老媽卻淡定自如,每天就是種菜養花,根本不操心這事。
那天我去老宅,看到五嬸正在院子裡打量。我打了個招呼,她立即迎上來跟我嘮叨起來:「這臺拖拉機也舊了,給我們算了,你們幾家都有機動三輪車。」五嬸的精明計較我早有領教,所以心裡有些反感她,於是回應道:「這事不是一人說了算的!」
回到家,我跟爸媽講起五嬸的話。我爸淡淡地笑笑說:「她想要就隨她去吧,不能因為這點事鬧矛盾。」我一聽這話就急了:「爸,這些年五嬸啥事都要佔便宜,咱家都吃了多少虧了,你未免也太沒脾氣了吧。」我媽一邊收拾院子裡的大白菜,一邊說:「你五嬸這個人呢,爭了一輩子,可是她爭來啥了?她的日子比別人好,還是她的孩子比別人爭氣?日子過得好不好,跟爭來的那點雞毛蒜皮的東西沒關係。再說了,都是一家人,何必那麼較真呢?」我有些不服氣,說:「媽,我看應該給你頒發個『最佳妯娌獎』,自古以來妯娌之間就是水火不容,一根草都要爭。你可倒好,心真夠大的!」我爸慢悠悠地說:「這人吶,還是心大點好!心大點,多大的事都小了,事小了心就寬了,心寬了人才活得自在嘛!」
仔細想想,我爸這話說得蠻有道理的。我忽然想起一個最近非常流行的詞:佛系。爸媽過的不就是佛系生活嗎?不爭不搶,隨遇而安,平和地過自己的生活。
這幾年爸媽在院子裡開闢出了一個小菜園,他們種菜的態度也很佛系。我爸說:「種菜就跟種花一樣,圖個樂子。」我媽說:「收成多的時候就分給鄰居們吃,收成少了夠自己吃就行了。」西紅柿收成差了,他們也不惱,接著種白菜;茄子收穫寥寥,他們不掛在心上,繼續種蘿蔔。簡直到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境界。我媽說:「什麼境界不境界的,我和你爸這些年經過了那麼多事,慢慢就總結出來了,啥事都不能強求,順其自然就好。」這種態度,未嘗不是一種生活智慧。記得那年我們種的西瓜賠了錢,爸媽就開始用心種玉米,後來玉米大豐收。起起落落,有失有得,這就是生活。
家裡遇到難事的時候,爸媽總會互相安慰:「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啥事都能過去,慢慢熬就行了。」他們不怨天尤人,也不絕望自棄,就那麼不溫不火地生活著。生活也沒有虧待爸媽的淡然態度,這些年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家裡的氛圍也越來越溫馨。
其實爸媽兩個人一輩子都是這種溫和的脾氣,很少跟別人爭鬥,連計較都很少。如今年紀大了,生活賜給他們更多的智慧,他們的生活態度更加平和了。對老年人來說,淡定從容的「佛系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我反省自己,從上學時就進入競爭模式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競爭思維」。任何事都想贏,所有好處都想爭。我的心胸和境界,真的比不上爸媽。我想好了,在高壓快節奏的生活中呆久了,要回到爸媽身邊,學學他們的「佛系」生活態度,休憩調整一下身心。爸媽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學習。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