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
張瀟聽說老同學徐小良要結婚了,是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的。七年前他們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一件看似不大的小事鬧得不是很愉快,這一來就是這麼多年沒聯繫。
七年了,突然聽到徐小良要結婚的消息,張瀟真是百感交集,一來為老朋友感到高興,二來也為這段曾經的友誼扼腕嘆息。初中高中六年的時間,兩個人都是同班同學,還是一個宿舍睡在上下鋪的好兄弟,直到上了大學才算分開。那一年,徐小良回了老家,張瀟去了北京。
剛畢業有半年的時間,張瀟便結了婚,第二年又有了孩子,小日子過得緊張又充實。生活在北京的壓力讓張瀟頭上有了零星的白髮,有壓力也有動力。兩個好朋友的友誼在畢業後的第三年翻了船。
圖文無關
那年生活在北京的張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工作遇到了瓶頸,收入不穩定,孩子生病住院,整個人心力憔悴。而好朋友徐小良生活在四線城市,壓力比較小,工作收入還算穩定。後來買房子找張瀟借十萬塊錢,沒想到一地雞毛的張瀟只借了一萬塊,從此兩兄弟的友誼蒙上了一層紗,一層看不見摸不著像霧一樣的隔閡。
慢慢地,兩個人聯繫越來越少,三年前徹底斷了聯繫,關於這個好朋友的一切消息,張瀟偶爾會從同學那裡聽說,但再也沒有過聯繫。作為好朋友來講,張瀟是愧疚的,覺得自己當年應該幫幫他,但當時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允許,礙於面子又沒有解釋清楚。
這次徐小良結婚這麼大的事都沒有通知自己,張瀟有些難受了,他認為七年前那次借錢的事阻斷了兩人的友情,像一條大河一樣橫亙在兩人中間。不料當天晚上張瀟竟然接到了徐小良的邀請電話,誠摯地邀請他參加婚禮。
圖文無關
徐小良結婚那天,張瀟喝多了,拉著他的手解釋了很久,解釋地語無倫次,解釋地痛哭流涕,可見在他內心深處是多麼不願意失去這個好朋友。
對於這件事,徐小良早就沒放在心上了,至於這麼多年沒聯繫,是因為他為父母也為自己改變了很多,腳踏實地工作,勤勤懇懇做人,和之前的叛逆少年徹底告別了。
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沉澱,才有了現在成熟穩重的徐小良,「好兄弟,我從來沒有怪罪過你,相反,我很感激你,因為那年我打了有三十個電話,只有你一個人把錢借給了我。」他拍了拍張瀟的肩膀,「所以,我結婚這麼重要的事情必須請你參加,請你一起見證我的幸福,也見證我們的友誼。」
圖文無關
兩個好兄弟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多年前的兄弟情誼又回來了,感性的張瀟哭的稀裡譁啦,像個失而復得的小男孩。這些年,他想明白了一件事:總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比如親情,比如友情,比如愛情。
婚禮結束了,張瀟如釋重負,多年來壓在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落地了,他的心鎖終於打開了,內心深處豁然開朗,這件事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好朋友,不是天天膩在一起,而是所有重要的事情,人生重要的時刻都願意與你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從那天起,張瀟更自信了,因為在他身後,一直有一個可以傾訴和依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哥們兒。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