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2020-11-09 江陽沽酒客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不僅僅在內地風靡,各自港臺依據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暢銷武俠小說家寫的名作,拍攝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作品,也造就了一大批港臺明星。在創作力極度旺盛的TVB時期,也有很多武俠劇不是採用他們這些小說家的原始IP,而是那些優秀的編劇,獨闢蹊徑,也成為了經典。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倒不如這一部愛恨交織的《魔域桃源》,說的是恩怨情仇,比的是武功高下,其實,故事裡所有的風起雲湧,無不被人類最古老最隱秘的欲望所牽動。

當年武陵人捕魚為業,意外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最終成為一幫想脫離世俗的人,追尋的目標。可惜,哪裡又能找到。

徐克在《東方不敗》裡藉助任我行之口說到:「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而這部戲則因為長度,則更加豐滿。但是結局很多人接受不了。太壓抑了。不過今天回過頭來再看探討人性上,導演和編輯是一點都沒有心慈手軟啊。

1984年,香港tvb風頭正勁,武俠劇基本是金庸和古龍,金庸的所以小說都在陸續拍攝,而古龍則基本上選擇楚留香和陸小鳳。其實按理說已經算是非常豐富了。

但是《魔域桃源》就如同亞視拍攝的《琥珀青龍》一樣,真的比較異類。

光看片名還以為只是那種玄幻色彩濃重,妖魔鬼怪亂竄的粗糙製品。你也知道,當年天馬行空的香港,拍起東西來,只管有沒有觀眾,哪裡管你多少思想和回味。不是劇本出眾就是演員出眾。

這部戲的主角應該是雙主角結構,劉德華和吳啟華算一正一邪兩個男主,而趙雅芝則是被稱為魔女,為什麼說是兩個雙男主角。也是當初劉德華算年輕小生,還不是特別大的明星,在發哥四哥面前只能演小弟。而這一次看著給了他一個主角,卻非常不討喜。反而是吳啟華,居然有帥過劉德華的趨勢。

而女性角色,趙雅芝當時跟汪明荃是無線兩大花旦,兩人誰也不讓誰,這部戲趙雅芝不但是女主,而且名氣顯然比劉德華和吳啟華大的多。

二人演繹情侶,說實話,也算當年趙雅芝年輕,儘管比劉德華大,但是還比較般配。

等內地播放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名氣已經提升了不少,而吳啟華則一度走下坡路,多年後憑藉張無忌再度翻紅。

劇中正邪分得很清楚,武當派為什麼要打魔域桃源裡的邪派,好像不需要怎麼交代,這就是老觀念,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在印度電影《流浪者》裡曾經給過一個結論,人除了基因遺傳,行為標籤也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那個法官告訴強盜,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強盜的兒子永遠是強盜,所以強盜不服氣才把二人調包。

同樣這部電影裡,正派永遠是正派,邪派管你做不做壞事,遇到了就得挨打。這不需要理由,但是又那麼霸道,不講人情。

魔域二當家傅千石所說的一切血腥事件都是以訛傳訛――亦把桃源訛為魔域,那麼名門正派對魔域的仇恨實在沒有根據。階級的產生,就有了鄙視鏈,這個東西恐怕要消除還得經歷很長的時間,也未可知。

這是一部很有誠意的武俠劇,演員的表演很出彩,尤其是慕容白這個角色吳啟華演的很出彩,劉德華的演技也不錯,趙雅芝還沒有到白娘子和戲說乾隆事情的程式化表演風格,總之都還對得起演員二字。雖然兩個男演員經驗並不豐富,反而有很多驚喜給到我。

在我們還在討論,人世間到底有沒有桃源的時候,這部戲已經在質問我們嚮往的桃源到底是世外仙境,還是人間煉獄,反過來說,就是你詛咒他人下地獄的同時,自以為自己生活中的人世間,何嘗不是真正的地獄呢?

魔鬼之地還是世外桃源?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指的卻是同一個地方。太諷刺了嗎?其實不是,這就是編劇想表達的是一個十分有深度的哲學問題,是啟發人類思考的一部電視劇。

如果你撕開武俠的外衣,這部戲,充滿了禪意,人是佛,佛是人,人也可能是魔,全在一念,天地和地獄都是人性也使然,本劇當中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蛋。人性是多元化的,是複雜性的。每個人都有著多重的面具,天使魔鬼的集合體。為善做惡一念之間而已。

所以當年黃霑寫的《正邪難分界》,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本劇是國內基本少有,壞人活下去,好人命不長的定位,但是卻暗和民間說的,好人命不長,禍害六千年。但是編劇真的是要告訴我這個道理嗎?我個人倒是不這麼認為。

有人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認為這部戲太壓抑,完全不考慮觀眾的感受,大團圓的結局,變得無比悲催,這正是本劇的高明之處。

劉德華演的傅青雲雖然了死了,但是卻比活著慕容白更幸運,因為在死之前他懂得世界本無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的道理,就是世界上根本沒有桃源,桃源還是魔域,在人心自求,而不是外在尋找。

慕容白最後被楚煙寒關起來,一起遠離俗世的爭吵,他可能會備受煎熬,但是卻是他最好的歸宿和懲戒。

但是唯一流傳這個故事的唐琪,是不是也算另外一個心魔的傳播者呢?她的講述聽眾或許很多,但是每一個人,最早理解和勾起的心思則不一樣,所以下一個傅青雲和慕容白依然會輪迴。

相關焦點

  • 金庸古龍之後,《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再現武俠巔峰
    最近一直在追 ,說實話裡面的演員除了二十幾集才出現的黃海冰,其它的一概都不認識,因為主演幾乎都是95後,之所以追劇主要是因為評分,現在出來36集了,豆瓣評分還能保持在8.3分,說明這部劇的品質還是經得起檢驗的。
  • 37年過去,為什麼人們仍將83版《射鵰》視作武俠劇巔峰?
    它是當年唯一一部僅次於《西遊記》回放率的電視劇,是每一個人武俠夢的開始,更是70後、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但無論哪一版播出,都很難超越83版,再創輝煌。那為什麼再難拍出83版的《射鵰英雄傳》呢?大概是這四個字:鐵血丹心。
  • 90年內地於健版《小李飛刀》,拍攝粗糙,卻最復刻古龍原著。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最具代表性的古龍小說之一,李尋歡「浪子仁心」的形象刻畫的特別好,比金庸式大俠更有嚼勁。從70年代開始,小李飛刀的故事就不斷被搬上銀幕。內地很多年前也播出過一部《多情劍客》,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拍的很有古龍味。這部劇風靡一時,在當時普遍很爛的武俠劇裡面屬於拔尖的。現在還記得的,應該年齡至少都三四十了吧。
  • 94年紅透全國的武俠劇,將金庸古龍作品溶為一爐,本為國外作品
    這部電視劇有明顯借鑑金庸作品《笑傲江湖》和古龍小說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部臺灣電視劇。誠然,從風格上看,它確實與臺灣的武俠劇有幾分類似。不過,《蓮花爭霸》從製作班底到演員陣容,都與臺灣風馬牛不相及。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國外劇,由新加坡廣播電視局出品,有些段落,是在我國的山西省五臺山、恆山、大同等地取的景。
  • 古龍小說,改編成武俠劇為何反響一般?高曉松:20年後發現太高明
    上述那些電視劇,是改編的很成功,可稍微想想也能明白,那些幾乎沒有一部是較尊重原著的。古龍真得感謝楚原、狄龍、王天林、李少敦、王晶、蕭笙等TVB時代的影視界大才,幕後為他作嫁衣裳。古龍的風格路數,大抵如此,這咋拍嘛!作為「案頭文學」意淫爽歪歪,可真要復原地搬上電視呈現,編劇只怕會焦躁到便秘,壓根沒法愉快玩耍。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丨鮮見
    近日,一部改編自網文大神丁墨同名小說的劇集《明月曾照江東寒》,憑藉反套路設定,「沈浪、朱七七」20年後再同框等話題點,首播上線熱度飆升,貓眼數據顯示,上線第二日全網熱度就衝至榜首,這一次國產武俠劇要重新攪動江湖了麼?
  • 劇版《鬥羅大陸》官宣預告,武魂特效曝光,昊天錘神似竹筍
    鬥羅大陸》曝光劇照的時候就遭受一大批網友的吐槽,不僅說演員造型非常毀原著,甚至還說像是在拍武俠劇,看不到特效,小編想說的是之前網上爆的那些照片只是演員在拍攝而已,後期都還沒開始製作,特效什麼的都是後期加上去的。
  • 小糊劇《少年遊之一寸相思》,拍出了武俠片該有的俠氣
    曾經的中國武俠劇,有江湖、武功以及愛恨情仇,是多少人心之所向的夢想。 在武俠屆有三座大山,金庸、古龍、梁羽生,以他們的小說改編翻拍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這一時段是中國武俠劇的黃金時代,後來者只能仰望那一座座高山,徒生羨慕。
  • 那些不是金庸古龍寫的,卻也曾火遍全國的5部武俠劇
    相信絕大多數人要說金庸或者古龍。的確,他們的武俠小說情節緊扣,敘述勾人,讓不少人讀了又讀,這二人更是被稱為武俠小說鼻祖。他們的武俠小說甚至後來在改編成影視劇時,也是吸引了不少粉絲一遍一遍的刷劇。其實除了這二人之外,也有一些武俠小說寫得很棒,甚至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改編成影視劇之後也是火遍了全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幾部武俠劇不是出自這二人之手,但紅遍全國呢?1.
  • 古龍的武俠小說,哪一部才能稱得上是第一名代表作品
    因為上述作品中有古龍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所以基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如果非要從中找出一部最為經典的作品,還是需要採取排除法來一一敘述一下。《白玉老虎》是一部讓人過目難忘的經典武俠,只是因為這部作品在揭開白玉老虎的真相之後便嘎然而止,那人意猶未盡,因此總被許多讀者冠以半部經典。所以無法爭奪古龍第一代表作。
  • 金庸劇翻拍次數最多,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一、從文字到螢屏不過很多人有個疑問,既然是同代,名氣也不相上下的情況下,為什麼金庸的小說翻拍了一部又一部而其他三位的作品可就差的遠了,可能連金庸的一半都達不到,梁羽生20年來被翻拍的作品不超過5部,溫瑞安基本只有《四大名捕》系列稍微有些存在感,古龍的情況稍好一點,至少還有《小李飛刀》、《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武林外史》等幾部作品的熱度可以與古龍作品抗衡。
  • 37年過去,83版《射鵰英雄傳》為啥仍稱為經典,原因有2個
    導語:37年過去,83版《射鵰英雄傳》為啥仍稱為經典,原因有2個為什麼說83版《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永遠翻不過去的經典影視劇,只能仰望與追憶呢?從開始看了83版《射鵰英雄傳》後,一直覺得再也不會有其他武俠劇可以超越它。因為光劇中幾首歌曲就可以秒殺現在的一切武俠劇。
  • 古龍寫了一部武俠版《教父》,男主角淪為醬油角色,配角極度出彩
    及至接觸到古龍小說,我忽然發現眼前有一條更為寬廣的武俠之路。古龍的小說,給了我全新的體驗,從此我對於古龍小說的喜愛程度,遠超金庸小說。當然了,喜歡歸喜歡,金庸先生比古龍厲害,這一點我還是承認的。我看的第一部古龍小說就是《流星·蝴蝶·劍》,當時是被書名吸引住的。那是偶然發現這本書,翻了一頁,便被精彩的內容,不俗的筆法所折服。短短一個章節,古龍能寫出許多故事,還寫得那麼詩情畫意帶著哲學美感,真的令我大開眼界。這部小說深受《教父》影響,在我看來要比金庸的《笑傲江湖》更為精彩,堪稱武俠版《教父》。
  • 《絕不低頭》:純正的古龍味道,出賣與背叛,還有氣質美女苗可秀
    在邵氏,楚原是改編古龍電影的大戶,古龍最經典的一些作品都被他搬上了銀幕,他與古龍和狄龍組成了「鐵三角」。除了楚原,其他導演也曾染指古龍電影,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絕不低頭》,一部充滿出賣與背叛,古龍味十足的「罪與罰」,這部影片是由華山執導的。
  • 原著粉同意拍劇版《天官賜福》,看要求才知道另有乾坤
    作為一部在特定小說圈內有著非常高人氣和粉絲的作品,《天官賜福》在最近兩年時間內幾度活躍在大眾的視野裡,一個是作品動畫版從宣傳到定檔的消息,無數翹首以盼的漫迷終於能夠通過動漫的形式看到名場面的還原,腐魂熊熊燃燒。
  • 我的武俠記憶,金庸古龍徐克成龍李連杰黃飛鴻張無忌郭靖黃蓉
    可惜在五指山下被壓了五百年。隨後西天路上,斬妖除魔,修成正果,快哉快哉。那時候,猴子就是我們心中的大俠,六小齡童就是我們最崇拜的偶像,放學了一人一根棍子,學孫悟空,街上買面具,爭著買孫悟空的。猴子多快活啊。
  • 《邊城浪子》:什麼叫從古龍書裡走出來的,吳岱融版幫你洗眼睛。
    傅紅雪主要出現在古龍的兩本小說裡,邊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其中《邊城浪子》講的是他初生牛犢時期的成長經歷。因為離奇、壓抑的身世,青年傅紅雪的性格過於稜角分明,甚至是偏激,很難塑造,拍成電視劇以毀原著或是中規中矩的居多。但是其中有一部是例外,可以說笑傲群劇,滿足了觀眾對這個年輕復仇刀客的全部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