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差3分的他,年近60,卻只靠撿垃圾度日

2020-10-10 西北小貝

1984年,陳安正好19歲,也就是那年,他因為一場高考,徹底地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他和爸爸年齡差不多,爸爸說他們倆小的時候算是最好的玩伴了,陳安他爹是村裡商店的售貨員兼村裡的社請教師,他們家當時在村裡也算「大戶人家」,因為平時大部分村裡人在商店裡買東西時都是拿東西換的,而他家幾乎不用,因為他爹是有工資的。

陳安家裡姊妹比較多,他排行老三,他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因為他爹是老師,比起村裡其他務農的農民來說,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深知在農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依靠刻苦的學習。陳安他們家的姊妹幾個也算都比較爭氣,老大陳亮雖然沒能考上師範,但也勉強讀完了高中,(那時候學習差的學生才上高中,學習好的考上師範,師範畢業就能做老師),然後跟著村裡的王木匠學了個技術一般般的半瓶水木匠,陳安的二哥陳康,不知怎得只上完了初二然後再沒去上學,他爹在縣城租了間小鋪面,做起了小生意。只有陳安沒有放棄學業,仍然在學校,聽爸爸說,陳安小的時候人很聰明,學習一直很好,只不過沒能考個正式的工作。

其實關於陳安高考落榜的事,還是後來聽堂叔說的。他說,那年他跟陳安一起高考,陳安學習很好,應該能考個好學校的,不知怎得,高考成績出來後卻差了堂叔很多。後來因為成績不好,跟報的志願只差3分,受刺激後大病了一場,病好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變得很內向,見人都不打招呼低頭就跑。

後來因為學業沒啥成就,陳安的父親看著陳安病情也比較穩定,就託人給說了門親事,沒成想陳安他爹好不容易把兒媳婦娶進門後沒多久,陳安又舊病復發,而且還比意見嚴重了很多,一陣一陣的連他爹娘都不認識,所以過門沒多久的媳婦也跑回娘家不來了。那次病後村裡也幾乎再沒見到過陳安正常的身影,只有偶爾會在草堆旁或者村頭的公社舊磨坊裡看見汙頭垢面的陳安。


上周小貝回家又見到他了,因為是晚上了再加上老家山路不好走,晚上車燈開的遠光,老遠的上坡的路上就看見倒著躺著個人,給我嚇得後背直冒冷汗,車子走近才發現是陳安倒著躺在路上,頭髮凌亂,衣服泥巴粘的到處都是,應該是村路上的地裡掉下來的,停下車子透過車玻璃,看著他好像沒受傷,我也就開車離開了。

回家好跟爸爸說了在路上碰到的事,他嘆了口氣,想說什麼但是又沒有說出來,其實我大概能懂爸爸的意思,在過去那個艱苦的年代,他們算得上是「鐵哥們」,然而父兄侄甥,幾乎都放棄了那個曾經學習很好的陳安。任由其作賤自己,其實也能村裡人大多也能理解作為,好端端的一個人,受他爹的言傳身教,本該在姊妹幾個中最有出息的陳安,變成了如今這樣一副模樣,更多的是對他惋惜。

假如陳安沒有參加高考,或者他順利考上他報考的學校,如今的陳安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生活,然而他如今的模樣,誰也難以相信他還是曾經西河一中的傳奇人物。因此珍惜當下,把握好如屬於自己的明天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好的,你說呢?


相關焦點

  • 七十歲老漢靠撿垃圾為生,兒女不聞不問,鄰居:怪他自己
    我們小區有個老頭,都七十來歲了,每天頂著烈日或是冒著暴雨在垃圾箱裡撿些紙殼、礦泉水瓶等廢品,靠賣廢品的微薄收入維持著生計。他沒有房子,住在他侄子的一樓雜物房裡,勉強度日。我一直以為他是個孤寡老頭,無兒無女,可有一次遇見他侄子家的鄰居,才知道,他有一兒一女,而且都在本地生活,但沒一個人理會他,更別提管他的生活了。據說他弟弟和侄子也有找到他的兒女,想協商一下他的養老問題,但他的兒女一毛不拔,聲稱沒有這個父親,他的死活與他們無關。真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沒良心的兒女,可還沒等我表示自己的憤慨,鄰居就嘆口氣:這其實怪他自己。
  • 老人撿垃圾度日,二個兒子一個不聞不問,一個杳無音訊,死後託夢
    頭一年,郭奶奶靠著之前的一點積蓄度日,天天擱家門口坐著,等著潘仁貴能回來看看自己。可後來慢慢就絕望了,知道兒子是不會回來了,去大兒子家,大兒子不僅謾罵自己的媽,連門都不讓進。郭奶奶無奈只能靠著在外面撿垃圾賺點錢過日子,每逢看到郭奶奶滿頭白髮,馱著背,顫顫巍巍,手裡拿著黑色塑膠袋到處撿瓶瓶罐罐的,就很難過,有時悄悄的留些雞蛋肉什麼的掛在她家門閂上。
  • 寡婦撿棄嬰,高考700分,親父母來相認,棄嬰說句話,寡婦哭了
    高考成績一出來所有人都沸騰了,村裡的人最近的熱門話題就是:」你們聽說沒,張家那寡婦她撿回來的那個女兒今年高考考了700分,還是咱們省的狀元呢!「」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張寡婦總算是熬出頭了!「村民們議論的就是講堂村的張寡婦張曉蓮,她的女兒叫張瑤瑤,是張寡婦18年前在一個垃圾桶旁邊撿的。說起張曉蓮這個人也是命苦啊!
  • 兒子成了「撿垃圾的」
    於是就喊他:「快點走吧,馬上上學就要遲到了!」可是,他頭也沒抬,還在彎著腰幹著什麼,只對我說了一聲:「媽媽等一會兒就快完了!」我好奇地走過去,瞧個究竟。見兒子正在把垃圾堆裡面的礦泉水瓶子、易拉罐……還有廢電池,撿了出來,我不明所以地問他:「孩子這多髒啊!你撿這個東西幹什麼呢?」他頭也不抬的說:「沒事兒!
  • 農村婆婆靠撿垃圾賺錢,被兒子痛罵,兒媳的做法大快人心
    兒子做了上門女婿後,農村的婆婆靠撿垃圾賺錢。結果,兒子不但不心疼她,還對她痛罵一番。令人意外的是,兒媳的做法簡直大快人心!「你們聽說了嗎?劉翠娥的兒子做了上門女婿, 自己在大城市過得倒是好嘞,家裡的老母親就不管不顧了。唉,也真是可憐了她的母親,這麼些年辛苦養大的兒子去給別人盡孝咯。」村裡面的左鄰右舍都在討論著她的兒子成為上門女婿的事。
  • 母親撿垃圾供兒子上學,為爭一個紙箱被人打耳光,兒子努力學習高考全縣第一
    我父親因在建築工地打工摔斷了腿,再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就靠母親種地的微薄收入和農閒時到縣城打零工來維持全家的生活,學費都是鄉裡幫著出的。乍來縣城,看到城裡的同學穿得光鮮亮麗,吃著五花八門的零食,還玩著新奇的玩具,我心裡羨慕不已,同時也充滿了自卑,常恨自己為什麼沒生在城裡。
  • 小說:68歲老婦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出動9個工作員,清點3小時
    說起來,王奶奶這麼多年沒買過新鮮蔬菜,每天靠吃鹹菜度日,得了這個病也不稀奇。」王奶奶在我們小區裡是個有名的人物,她有3子一女,跟她的關係都不好。王奶奶的兒媳們每隔一周就要上門來要錢,要不到就在滿小區裡散播王奶奶摳門的事跡。
  • 小說:69歲老婦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出動9個工作員,清點3小時
    說起來,王老太太這麼多年沒買過新鮮蔬菜,每天靠吃鹹菜度日,得了這個病也不稀奇。」王老太太在我們小區裡是個有名的人物,她有3子一女,跟她的關係都不好。王老太太的兒媳們每隔一周就要上門來要錢,要不到就在滿小區裡散播王老太太摳門的事跡。
  • 小說:69歲老婦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出動7個工作員,清點3小時
    說起來,曹奶奶這麼多年沒買過新鮮蔬菜,每天靠吃鹹菜度日,得了這個病也不稀奇。」曹奶奶在我們小區裡是個有名的人物,她有3子一女,跟她的關係都不好。曹奶奶的兒媳們每隔一周就要上門來要錢,要不到就在滿小區裡散播曹奶奶摳門的事跡。
  • 年近60的我,經歷過無家可歸、沒飯吃的落魄,但現在卻很富足
    本期內容是接上一期內容連續而作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年近60的我,育有5女2子,年輕時的苦楚換回今日福報(下)》(五)務農丈夫的豬生意也因舅舅的離世而夭折,不得不離開老家外出打工。而我繼續留在家裡守著田地和4個孩子生活。
  • 一個家財萬貫的老闆,竟然要一個80歲的母親出來撿垃圾
    一個家財萬貫的老闆,竟然要一個80歲的母親出來撿垃圾今天我的廢品店來了一個陌生年輕人,陌生人自我介紹後,他遞給2000塊錢,我嫌棄,說他這樣不怕掉他身價嗎?要給最少也給十幾萬。當他說出故事我感動哭了。原因是這樣的,半年前有個撿破爛的老人,幾乎每天下午5點準時到我這裡賣破爛,她的名叫朱秀珍。
  • 男子父母健在,算命先生卻說:你父親已經不在,你媽是個撿垃圾的
    李老太老伴去世的早,只留下了一個女兒,這人女兒還是收養的。以前還在農村的時候還可以自己種田養活自己,然而後來人老了,連一桶水都挑不動了,李老太便只能領著女兒進城討口飯吃。李老太就靠著撿垃圾將女兒撫養長大,每天天沒亮的時候李老太將飯菜準備好後便出門,五點左右的時候就會到街上開始撿垃圾,因為清潔工六點就會開始清理垃圾,只有這樣李老太才能撿到前一晚的垃圾。
  • 移民女子高檔小區撿垃圾,坦白:「活的不如狗」
    但是她這人要面子,還一直住在高檔小區李,每天就靠著撿垃圾來維持生活,真是活得不如狗。直到現在,她都已經60歲了,還要她在國內的80多歲的老母親給她打款吃飯。這天,她因為沒錢吃飯了,於是又給她在國內的老母親打了個電話,催她趕快給她打錢。「喂!媽,這個月你怎麼沒有給我打錢啊!我可等著呢!」「哎,媽這就給你打錢。
  • 遇到一個撿垃圾的人
    可跑步的路上,我總能碰到那個撿垃圾的老人,她使我有種莫名的傷感,和堅強。 實際上,她撿垃圾的時間遠不止一個月了,打我上中學起,每天早晚自習的路上,都能看到她。打著手電筒,弓著身子,整個頭像埋到垃圾裡,扒拉著。沒想到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她還在,而那時看她的樣子,感覺已經很老了,幾乎顫顫巍巍要坐到地上。
  • 沉心誠議|1978年參加高考,差兩分志願沒填好,否則她是大學生了
    我解釋說是前天晚上在小區散步時,因為一截路拉了圍擋,只好走小道。在一棵樹下,突然感覺右頸被什麼蟲子蜇到,沒當回事。昨天早晨上班,同事看到,讓到三樓醫務室,醫生幫搽上碘酒,紅點也就消了。可昨晚覺得很癢,醒時能控制,睡著後,被自己撓醒,以為抓出了血,讓妻子開燈查看,好在並沒流血。「如果不是過敏,就是碰到了樹上的毛毛蟲。
  • 小說:16歲女孩和奶奶撿垃圾相依為命,親生父母來認親,結局太唏噓
    王鐵山只得將父母及剛生下僅僅28天的小玉送到一處偏僻之地生活。為了養活小玉與自己,奶奶只得用曾經的衣服將小玉包裹,每天帶著小玉出門撿拾垃圾。「奶奶,明天學校要開家長會,小玉沒有爸爸媽媽只有奶奶陪我去學校了。」「好的,奶奶陪小玉去。」隨著小玉長大,奶奶很明顯的發現,小玉更加在意父母的缺席了。
  • 家有老人痴迷於撿垃圾,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那她們熱衷於撿垃圾是為什麼呢?根據心理專家分析,其實很多老人撿垃圾都是因為存在某種心理缺失,是「心荒」了,而通過撿垃圾可以對不滿足的心理缺失進行某種程度的補償。什麼樣的心理缺失呢?常見的有:價值感、控制感和安全感。隨著年齡的逐漸衰老,有的老人開始覺得自己好像沒價值了,雖然撿垃圾賣不了幾個錢,但是可以讓老人感到自己還是有用的,甚至有的老人覺得這還能對環保做貢獻呢,這不就是自身的價值體現嗎?
  • 他自稱兒孫滿堂,卻以撿垃圾為生,被流氓毆打後,門外停滿了豪車
    他自稱兒孫滿堂,卻以撿垃圾為生,被流氓毆打後,門外停滿了豪車嚴寒冬季,久違不見的陽光從天際直射而下。路邊,有兩名老人正奮力的在垃圾桶裡翻刨,驀地,一輛豪華跑車絕塵而過,捲起的泥塵讓他二人咳嗽不停。望著轉瞬消失不見的車尾,賈開石停下手中的活,目不轉睛的望著路的盡頭。
  • 故事:孤兒深夜在墳地撿垃圾,忽見自己被眾人包圍,有人喊:動手
    吳信憑著一張巧嘴,能令惡人打贏官司,窮人無銀給他,都被他暗地裡敲詐勒索,最後輸得一敗塗地,人人怕之,談之色變,敢怒而不敢言。 不料,吳信命還挺大,所幸他老婆救得及時,將他背到了郎中家裡。 一番救治,只在臉上落了兩道傷疤,面相猙獰,自覺無顏見人,便不再做幫人打官司的營生,開始在夜裡出沒,常在夜間去墳地盜墓。
  • 小說:68歲老婦吃鹹菜度日,死後遺產出動6個工作員,清點3小時
    說起來,王奶奶這麼多年沒買過新鮮蔬菜,每天靠吃鹹菜度日,得了這個病也不稀奇。」王奶奶在我們小區裡是個有名的人物,她有三子一女,跟她的關係都不好。王奶奶的兒媳們每隔一周就要上門來要錢,要不到就在滿小區裡散播王奶奶摳門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