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購物狂歡,我們習慣於為生活做「加法」。
伊能靜雙十一買900件商品,在家裡等待快遞爆倉的滿足感,對於普通人也是如此,似乎家裡每添置一樣東西,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但近年來,有一個話題很火,那就是斷舍離。
「斷舍離」讓我們學會了對物品進行捨棄和精簡,剔除那些無意義的東西,不讓過度的物質侵佔生活,才能讓生活回歸簡單與自由。
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中,女主麻衣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物品無論珍貴與否,有沒有特殊的意義,一旦無用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常被身邊人指責「偏執」。
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的「斷舍離」?在格雷琴·魯賓新書《秩序給我自由》中,有10個技巧可以嘗試下。
建立秩序不在於擁有的物品的數量,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想要自己所擁有的物品。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切從簡會讓他們感到更自由、更快樂。但一切從簡併不適用於所有人。
宣稱「擁有極簡會讓我們更快樂」,就好比說「每部電影的時長都應該是 120 分鐘」一樣,每部電影都有其適合的時長,正如每個人擁有的物品的數量和類型也不相同。
有人會對擺放一隻花瓶的空架子很滿意,有人則喜歡書架上擺滿書、照片和紀念品。我們必須決定什麼樣的秩序對自己來說是更適合的。
與其在擁有的數量上無比糾結,不如考慮一下扔掉那些多餘的東西。
把每樣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既方便也高效,但是請不要做過頭了。
如果你花了很多時間按字母順序排列湯類罐頭或者把家裡的圖書分成 15 類,那麼你就應該簡化你的整理方法了。
而且,有些物品就是無法保持井然有序,也不值得花太多時間整理。比如,你花了好幾個小時把彩色蠟筆和樂高木分門別類,第二天卻發現它們又混在一起了。
盤點一下衣櫥裡的衣物。每拿出一件衣服時,問一問:
它現在合身嗎?
你經常穿它嗎?
你喜歡它嗎?
這件衣服的版型還適合你嗎?
這件衣服穿著是不是有些不舒服呢?
如果你不能決定是否保留一件衣服,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穿著這件衣服在街上碰到前男友,我會開心嗎?」 通常,這個問題會幫你更好地做出決定。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保留某件物品,是因為我們認秩序給我自由為「某一天,某個人會需要它」。
問問自己:某一天,某個人需要這件物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家裡,如果某樣東西有非常具體的用途,但它已破舊不堪、過時了,而且體積大,需要特殊的裝飾環境,甚至需要長期保養,那麼即便它有情感價值,你也不會再使用。
總有一天,有人會扔掉那個巨大的水族箱、四帷柱大床、損壞的自行車、動物毛絨玩具或 10 年前的麵包機。
在工作中,如果某個東西已經過時,例如兩個季度前的目錄冊、去年的檯曆、過時的名片,或者已經破損,或者屬於某個已經離職的人,那麼未來某一天有人需要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人會出於情感上的需求收藏東西。每每看到紀念品,回憶起從前的快樂時光,我們總會感到非常幸福。但是,認真思考紀念品的去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你中學時穿過的毛衫,能不能只留一件?或者給它們拍照留念就好?祖父用過的桌子,能不能換成他的菸斗以作為紀念?兒子在學前班時畫的手指畫,能不能從中挑出他最喜歡的裝裱起來,把剩下的都扔掉?
工作場所也是如此。你的辦公桌上很容易就堆滿了小飾品、紀念品和照片,這些東西沒什麼用處,卻很佔空間。
整理很重要。通常數量少的紀念品與數量多的紀念品相比,前者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回憶,因為數量少的紀念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單從數量上看我們就不會受其所累。
挑選一些真正特別的東西,然後把其他的都清理掉。
對於某些人,購物習慣會導致雜亂問題。如果是這樣,試著養成以下購物習慣:
除非你有明確的購物目標,否則不要逛商店。
購物要迅速。在商店待的時間越長,買的東西就越多。
不要推購物車或者提購物籃。如果你只用手拿著要買的東西,那你肯定不會買太多。
那些提供試吃、試用的東西會引發購買的衝動,所以拒絕免費樣品吧。
靠近收銀臺時要小心,因為那裡到處都是可以讓你產生購買慾的東西。
清除網上帳戶信息,這樣每次購物時你都需要重新輸入你的所有信息。
記住:如果你不是真的需要或者想要某件物品,那麼它再便宜也請你不要買。
有些東西買起來容易,買完後也令人滿意,但使用起來卻很難。
一些小工具、烹飪書籍、電子產品、運動器材…… 這些東西如果能夠得到合理使用,的確很吸引人。
但若要合理使用它們,我們通常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真的要弄明白如何安裝那臺時髦的新設備嗎?
真的要開一場只用亞麻餐巾的派對嗎?
真的要用跑步機嗎?
真的會經常用漂亮的信紙寫信嗎?
買東西時要記住,雖然有些東西買起來容易,但前提是我們必須使用它們。否則,它們不僅不會改善我們的生活,而且會給我們帶來內疚感和雜亂感。
不要讓文件堆積在角落裡。成堆的文件會顯得很亂,而且重要文件也容易丟失。
如有可能,沒有用的文件就立刻扔掉。
把有用的文件找個固定的地方放好。準備一個專門的抽屜來存放需要處理的文件,比如待付的帳單、信封、郵票和支票簿等。
文件放好後就不會顯得雜亂,我們也不會丟失重要文件。而且,找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工作中,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著手清理,試著拍張照片,通過觀察照片來決定從哪裡開始。
照片能幫助我們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空間。它能改變我們的視角,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幫助我們決定哪些東西應該留下,哪些東西需要捨棄。
如果有人反對清理某個地方的雜物,你就可以給他看看這裡的照片。這個地方可能讓他感覺很舒服,但通過相機的客觀視角,他會認識到此處確實需要清理。
清理完畢後,你要再次拍照,這樣就可以與之前的照片進行對比。看到照片裡的清理成果,你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大多數人都有一大堆煩人的瑣事要處理。因為這些瑣事當時並不著急處理,所以我們就總是把它們往後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拖延會讓我們筋疲力盡。
如果你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可以試著實踐「高效一小時」原則:列出所有你要完成的任務,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逐漸解決這些瑣事。
日積月累,你可以完成每一件事。
摘自《秩序給我自由》
本書提出了構建秩序的方法和技巧,如每周「高效一小時」「前男友法則」等,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在自己心中樹立起更加積極的形象,更加遊刃有餘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