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通向自由的10個技巧

2020-11-17 中信出版集團

每逢購物狂歡,我們習慣於為生活做「加法」。

伊能靜雙十一買900件商品,在家裡等待快遞爆倉的滿足感,對於普通人也是如此,似乎家裡每添置一樣東西,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但近年來,有一個話題很火,那就是斷舍離。

「斷舍離」讓我們學會了對物品進行捨棄和精簡,剔除那些無意義的東西,不讓過度的物質侵佔生活,才能讓生活回歸簡單與自由。

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中,女主麻衣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物品無論珍貴與否,有沒有特殊的意義,一旦無用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常被身邊人指責「偏執」。

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的「斷舍離」?在格雷琴·魯賓新書《秩序給我自由》中,有10個技巧可以嘗試下。


01 不要過於追求極簡主義

建立秩序不在於擁有的物品的數量,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想要自己所擁有的物品。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切從簡會讓他們感到更自由、更快樂。但一切從簡併不適用於所有人。

宣稱「擁有極簡會讓我們更快樂」,就好比說「每部電影的時長都應該是 120 分鐘」一樣,每部電影都有其適合的時長,正如每個人擁有的物品的數量和類型也不相同。

有人會對擺放一隻花瓶的空架子很滿意,有人則喜歡書架上擺滿書、照片和紀念品。我們必須決定什麼樣的秩序對自己來說是更適合的。

與其在擁有的數量上無比糾結,不如考慮一下扔掉那些多餘的東西。



02 要有條理,但過猶不及

把每樣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既方便也高效,但是請不要做過頭了。

如果你花了很多時間按字母順序排列湯類罐頭或者把家裡的圖書分成 15 類,那麼你就應該簡化你的整理方法了。

而且,有些物品就是無法保持井然有序,也不值得花太多時間整理。比如,你花了好幾個小時把彩色蠟筆和樂高木分門別類,第二天卻發現它們又混在一起了。


03 前男友法則

盤點一下衣櫥裡的衣物。每拿出一件衣服時,問一問:

它現在合身嗎?

你經常穿它嗎?

你喜歡它嗎?

這件衣服的版型還適合你嗎?

這件衣服穿著是不是有些不舒服呢?

如果你不能決定是否保留一件衣服,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穿著這件衣服在街上碰到前男友,我會開心嗎?」 通常,這個問題會幫你更好地做出決定。


04 小心「某一天,某個人」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保留某件物品,是因為我們認秩序給我自由為「某一天,某個人會需要它」。

問問自己:某一天,某個人需要這件物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家裡,如果某樣東西有非常具體的用途,但它已破舊不堪、過時了,而且體積大,需要特殊的裝飾環境,甚至需要長期保養,那麼即便它有情感價值,你也不會再使用。

總有一天,有人會扔掉那個巨大的水族箱、四帷柱大床、損壞的自行車、動物毛絨玩具或 10 年前的麵包機。

在工作中,如果某個東西已經過時,例如兩個季度前的目錄冊、去年的檯曆、過時的名片,或者已經破損,或者屬於某個已經離職的人,那麼未來某一天有人需要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05 請收藏小紀念品

人會出於情感上的需求收藏東西。每每看到紀念品,回憶起從前的快樂時光,我們總會感到非常幸福。但是,認真思考紀念品的去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你中學時穿過的毛衫,能不能只留一件?或者給它們拍照留念就好?祖父用過的桌子,能不能換成他的菸斗以作為紀念?兒子在學前班時畫的手指畫,能不能從中挑出他最喜歡的裝裱起來,把剩下的都扔掉?

工作場所也是如此。你的辦公桌上很容易就堆滿了小飾品、紀念品和照片,這些東西沒什麼用處,卻很佔空間。

整理很重要。通常數量少的紀念品與數量多的紀念品相比,前者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回憶,因為數量少的紀念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單從數量上看我們就不會受其所累。

挑選一些真正特別的東西,然後把其他的都清理掉。



06 明智購物

對於某些人,購物習慣會導致雜亂問題。如果是這樣,試著養成以下購物習慣:

除非你有明確的購物目標,否則不要逛商店。

購物要迅速。在商店待的時間越長,買的東西就越多。

不要推購物車或者提購物籃。如果你只用手拿著要買的東西,那你肯定不會買太多。

那些提供試吃、試用的東西會引發購買的衝動,所以拒絕免費樣品吧。

靠近收銀臺時要小心,因為那裡到處都是可以讓你產生購買慾的東西。

清除網上帳戶信息,這樣每次購物時你都需要重新輸入你的所有信息。

記住:如果你不是真的需要或者想要某件物品,那麼它再便宜也請你不要買。


07 當心「易買難用」的陷阱

有些東西買起來容易,買完後也令人滿意,但使用起來卻很難。

一些小工具、烹飪書籍、電子產品、運動器材…… 這些東西如果能夠得到合理使用,的確很吸引人。

但若要合理使用它們,我們通常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真的要弄明白如何安裝那臺時髦的新設備嗎?

真的要開一場只用亞麻餐巾的派對嗎?

真的要用跑步機嗎?

真的會經常用漂亮的信紙寫信嗎?

買東西時要記住,雖然有些東西買起來容易,但前提是我們必須使用它們。否則,它們不僅不會改善我們的生活,而且會給我們帶來內疚感和雜亂感。


08 定期整理文件

不要讓文件堆積在角落裡。成堆的文件會顯得很亂,而且重要文件也容易丟失。

如有可能,沒有用的文件就立刻扔掉。

把有用的文件找個固定的地方放好。準備一個專門的抽屜來存放需要處理的文件,比如待付的帳單、信封、郵票和支票簿等。

文件放好後就不會顯得雜亂,我們也不會丟失重要文件。而且,找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09 用照片來判斷雜亂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工作中,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著手清理,試著拍張照片,通過觀察照片來決定從哪裡開始。

照片能幫助我們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空間。它能改變我們的視角,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幫助我們決定哪些東西應該留下,哪些東西需要捨棄。

如果有人反對清理某個地方的雜物,你就可以給他看看這裡的照片。這個地方可能讓他感覺很舒服,但通過相機的客觀視角,他會認識到此處確實需要清理。

清理完畢後,你要再次拍照,這樣就可以與之前的照片進行對比。看到照片裡的清理成果,你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10 「高效一小時」原則

大多數人都有一大堆煩人的瑣事要處理。因為這些瑣事當時並不著急處理,所以我們就總是把它們往後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拖延會讓我們筋疲力盡。

如果你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可以試著實踐「高效一小時」原則:列出所有你要完成的任務,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逐漸解決這些瑣事。

日積月累,你可以完成每一件事。


摘自《秩序給我自由》

本書提出了構建秩序的方法和技巧,如每周「高效一小時」「前男友法則」等,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在自己心中樹立起更加積極的形象,更加遊刃有餘地生活。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學會整理與收納,開啟人生的極簡生活
    於是陳數選擇停下來,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她倡導通過對家庭環境的收拾和整理,改變我們的整理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倡導極簡化的生活方式,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今天,我將從3方面來解讀《斷舍離》的精粹所在,讓你掌握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開啟人生的極簡生活。
  • 魏無羨一次次的堅持與放下,烙印了「斷舍離」的每一個字
    如果你清晰地知道如何能擁有一個怡然自得的生活,那麼你在感情上也能輕鬆自由。第一次看到斷舍離這三個字的時候,我想到的不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是《陳情令斷、舍、離這三個字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談,在他身上似乎都毫無違和感。16年前,斷舍離是這樣的意義。
  • 你真的了解《斷舍離》嗎?教你收納指南並且脫離心中執念
    》,我覺得《斷舍離》無非就是收納東西,和我這控制不住買買買有什麼關係?》由山下英子所寫,山下英子是一般財團法人,「斷舍離」代表,斷舍離推廣人,第一本《斷舍離》面世以來,成功積累銷量超過400萬冊的現象級暢銷書。
  • 山下英子《斷舍離》:你的房間,就是你一生的風水!
    1最近,朋友阿剛跟我訴苦,談了第十七個女朋友習慣性分手了2山下英子在《斷舍離》裡寫到: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不懂斷舍離,覺得什麼東西都有用。正是阿剛最大的毛病。在喝酒之後,阿剛坦言,我啥都聽老媽的,覺得這是最大的孝敬。
  • 通向天堂的窄門
    但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紀德反對「阿莉莎」這種看來徒然而沒有自由的生活方式,才讓小說主人公「阿莉莎」最後在孤獨與絕望中死去。作品的悲劇結尾說明個體在尋找本真自我的道路上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和以及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幾次想到自己曾經寫過的一部書信體作品《我的愛》。書中的主人公小曼與阿莉莎在很多方面有著一種相似的品性,同樣溫柔、善良、美麗,追求精神的純粹與愛情的聖潔。
  • 酸菜炒粽子,「斷舍離」路漫漫
    能做到斷舍離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呀,太令人敬佩了。像我娘親,就是斷舍離的極反教材。一個塑膠袋都捨不得扔的她,囤積了一堆雜物不說,幾乎每次出門還都不會空手而歸,有時候是一根棍子,有時候是一張舊毛毯,有時候是一塊木板,一個塑料瓶,一顆螺絲釘……我常常感到好奇,這些東西怎麼如此粗心,竟然逃不過那一雙老花眼。慢慢發現,娘親的行為並非孤案,於我娘,整棟樓就有好幾個競爭對手。
  • 《斷舍離》:放棄生活中的「第四個麵包」,幸福自然來敲門
    文 | LF·藍澈夫人《斷舍離》書籍中有這樣一段話:「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吃飽以後對於獅子和奶牛而言吃飽了就行,它們的食量是3個麵包,絕對不會為了第4個麵包做出行動。反觀我們人為了第4個麵包,會不計後果、不擇手段。然而人為第4個麵包所做的行動,從某種視角來看是「愚蠢的」。《斷舍離》這本書籍中有一個人物叫王立,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次王立去一個酒店開會時,不經意間發現了年輕貌美的服務人員,便上前展開搭訕。
  • 《斷舍離》: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享受
    無數個夜晚安華被吊起來,丈夫用皮帶,鞭子抽打。她從不敢反抗,直到最後一次。她對著這個折磨她 20 多年的人,砍下了 27 刀。她並不記得是怎麼砍的,也許是極端的痛苦讓她完全喪失了回憶的能力。 安華長達 20 年之久的至暗時光,以一場兇殘的命案收場,然而迎接她的卻並不是光明。 安華的不幸,在於所遇非人,更在於不懂得斷舍離的人生哲學。
  • 紫荊說第十期||斷舍離,是最好的自律
    還有各種根本用不上的贈品……當她全部清理完時,不要的雜物竟然足足佔據半個家的大小看過《斷舍離》的人很多。但許多人書都沒讀完,就開始一頓亂扔,幾乎把家要扔空了。看起來是輕鬆暢快了許多,可往後才發現扔了許多還需要的東西,又要重新買。如果斷舍離等於扔東西的話,我相信每位商家都願意免費在大街上發這本書。畢竟扔扔扔,才能更好的買買買。
  • 《甄嬛傳》隱藏的4個面試技巧
    其實,《甄嬛轉》裡面不僅隱藏著成長智慧,還有社交技巧以及職場生存技巧等,下面就先讓我來介紹幾個職場面試的技巧。技巧一:安陵容之情緒控制法安陵容:她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也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所以,很快就落選了,但是,當她聽到自己落選的聲音時,並沒有像其她落選的人一樣顯得一臉的不高興,而是畢恭畢敬的說了聲謝謝皇上和太后,就是這聲謝謝和她那畢恭畢敬的態度,成功引起了太后的注意,讓自己的人生反轉,成功入選。
  • 《斷舍離》改變了很多人,但確實改變不了所有人
    自從看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感覺對為家庭整理焦頭爛額的我,不亞於一次頭腦風暴。《斷舍離》讓我明白家裡沒啥東西才好整理,我們要愛自己不要愛東西。家裡要是放著那麼多可有可無的東西,看著心累,整理起來身體累,天長日久增加太多人生成本。
  • 「斷舍離」囤書,其實也是一種病
    看過《斷舍離》,馬上開始實施。誰讓咱們是勞動模範呢?(昨天的碗還沒洗)挑選出不穿的衣服,一大堆。挑選出不用的日用品,一大堆。挑選出不看的書籍,一大堆!!十個紙箱,加上五個尼龍袋子,全部都是書。搬家師傅說,你這得加錢呀,這麼沉,我們平常搬電視機、冰箱,比你這輕巧多了。好吧,其實我也覺得很沉。
  • 《三十而已》空間管理大師梁正賢教會你「斷舍離」的重要性
    這要答應了估計以後還會有「一東一西」了......看來所謂的不婚主義和真愛至上,都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渣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空間管理大師」他真是當之無愧。斷舍離,之後便是新的開始。而與之對比的趙靜語卻因為被圈養的久了,已經沒了離開的勇氣和底氣,活成這樣才是最悲哀的吧......每個人都不應該失去自我和生存的能力!
  • 《三十而已》:女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
    但在屏幕外的我們,卻無比羨慕這三個女人的生活。雖說,這四個女人有各自的困境,可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選擇上,她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而乾淨利落的做出了「斷舍離」。 可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女人可以這麼清晰的認識自我,做出決定呢?如同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所寫的:「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 《鹿鼎記》韋小寶:男人在追求女生的時候,需要掌握三個技巧
    一,男人追女生首先要吸引到對方《鹿鼎記》這部電視劇應該很多人看過,這其中韋小寶追求女生的方式是非常好的,作為一個男人來說,要想追求喜歡的女生是需要掌握三個技巧的。第一個技巧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第二個技巧就是死纏爛打,永不放棄,第三個技巧就是學會哄女生開心。我一直以來的看法就是男女之間想要走到一起,必須要互相吸引對方,女生吸引到男生,男生同樣要吸引到女生,這樣兩個人才能夠走到一起。因此在很多時候必須要讓自己有足夠的吸引力,這樣才能夠和自己喜歡的那個人永遠保持著相愛狀態。
  • 《琉璃》:天墟堂歸來的玲瓏,為什麼一再勸說璇璣和司鳳斷舍離
    尤其是玲瓏一再勸說璇璣和司鳳的斷舍離,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玲瓏和敏言的表現,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是這倒是讓筆者想起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馬過河。黃牛說河水很淺,只有腳踝深,而松鼠卻說河水很深,還淹死同伴。這裡的妖族,就是橫亙在大家心裡的那一條河,包括褚磊、褚玲瓏以及敏言等人,能力有限,智商不高就像那一隻小松鼠,肯定是過不去的。但是對於璇璣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三種愛情,三類男人趁早斷舍離
    三個女人都結束了各自揪心的情感生活,開始新的人生。她們用自己的三段愛情,讓我們認識了三種要趁早斷舍離男人。這三種男人,千萬不要被一時衝動蒙蔽雙眼,不要等到在一起後,才追悔莫及。在父母和同事眼中,陳嶼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回到陳嶼和鍾曉芹的世界中,卻是三觀不合,冷暴力的典型代表。
  • 從電影《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中,學到三個寫作技巧
    下面我就分享從《壞小孩》中學到的三個小說創作技巧第二個:戲劇反諷這部小說還有一個激勵事件,那就是昨天分享的章節裡講的——張東升設計害死嶽父母。張東升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他為了逃過法律的懲罰,開始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這個會在後續情節出現。)
  • 冤字當頭,自由一詞,只有失去才明白其珍貴
    「朝九晚六,夏天來了來一支啤酒,冬天降臨和三五好友刷頓火鍋」——這就是最最簡單的自由,可惜,有那麼一撮人,沒有了這個最簡單的幾乎,「冤」字蓋頭,生活與你無關,孩子的成長你無法見證,父母的老去你不能供養,而到頭來甚至乎還有得到一句——「有幾百萬補償金,得知足了」,換你二十幾年青春自由,怎麼看都不划算
  • 《琅琊榜》靜妃憑藉溝通技巧成為貴妃,她的技巧你也可以學會
    這句話暗含的有要求改變的技巧,靜妃描述有問題的行為,也就是不外出帶兵打仗的行為,然後陳述後果,後果就是景炎因為心實,反而覺得自己不受重視。這樣說皇帝反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和愛妃很懂事,心裡有我,待我真誠,自然喜愛靜妃。通過這次對話,皇帝晉升了靜妃的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