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勸勉人的時候喜歡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是佛家教導人安心接納現狀的論斷,而且有幾個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來為這個論點做依據,其中之一是成語故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另一個就是「國王和宰相的故事」。
有個國王喜歡打獵,剛到森林就一箭射倒一隻花豹。國王下馬檢視花豹,誰想到,花豹使出最後的力氣,撲向國王,將國王的小指咬掉一截。國王叫宰相來飲酒解愁,誰知宰相卻微笑著說:「大王啊,想開一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國王聽了很憤怒,「如果寡人把你關進監獄,這也是最好的安排?」宰相微笑說:「如果是這樣,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國王大怒,派人將宰相押入監獄。一個月後,國王養好傷,獨自出遊。他來到一處偏遠的山林,忽然從山上衝下一隊土著人,把他五花大綁,帶回部落!山上的原始部落每逢月圓之日,就會下山尋找祭祀滿月女神的犧牲品,土著人準備將國王燒死。正當國王絕望之時,祭司忽然大驚失色,他發現國王的小指頭少了小半截,是個並不完美的祭品,收到這樣的祭品滿月女神會發怒,於是土著人將國王放了。國王大喜若狂,回宮後叫人釋放宰相,擺酒宴請,國王向宰相敬酒說:「你說的真是一點也不錯,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連命都沒了。」國王忽然想到什麼,問宰相:「可是你無緣無故在監獄裡蹲了一個多月,這又怎麼說呢?」宰相慢條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說:「如果我不是在監獄裡,那麼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一定是我,當土著人發現國王您不適合祭祀,那豈不是就輪到我了?」國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說:「果然沒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然而,所有的事能不能成為最好的安排?我想一定有人是心存疑慮的。在上述「國王和宰相」的故事裡充滿巧合,在各種巧合遭遇下,壞事轉化為好事,悲劇變為了喜劇,這固然是人人想要的結果,但我想巧合的概率不是很高的,而事態轉好的概率就更加低了,所以,靠上天的安排讓人生天天發生喜劇,似乎並不靠譜。
我以為讓一切的發生成為最好的安排,並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要我們具備和成長智慧。唯有我們自己努力爭取,具備推動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智慧和能力,方能真正使得壞事轉化為好事,悲劇變為了喜劇,最後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成為現實。
而這種推動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智慧和能力,一是要靠觀念的轉化,二是要靠行動的力量。
觀念的轉化就是認知的提升,是看問題的層面和角度的擴展。而行動的力量就是從因上努力用智慧的方法成就最好的安排!
還有「一切是最好的安排」還有有另一層意思,
在我們生命中遇見的人和事,不管是好是壞,有順有逆,
我們都要善於接納,既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抱怨煩惱,以一個從容淡定的心態泰然處之。我記得有人說過:「人生不過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搞清楚了這三件事,你的智慧已有了一定的高度,你的人生必定風淡雲輕,從而看待事物也就有了「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的心理基礎。
但我們再一個就是行動,可以通過正向的努力把逆境轉換為順境,這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呢,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所以逆境讓我們得到磨鍊得到成長,是很好的修行,修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更加強大,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所以這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合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