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飄》,從女主斯嘉麗,看女性的成長與蛻變

2020-10-12 bobi的情感世界

剛開始讀《飄》,著實不太喜歡斯佳麗-奧哈拉這個女主,他身上有太多的瑕疵與不完美:為了顯露自己的女性魅力,多次引誘、搶奪姐妹們的情人或未婚夫,儘管她對他們毫無愛意;她自私,為了達到目的,她可以不擇手段,親人、朋友皆可以捨去;她無知,錢是她的一切,以至於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和事;她刻薄,為了追逐所謂的愛情,將始終敬她愛她的玫蘭妮視作障礙,甚至曾惡毒地祈禱她死去;她愚昧,瑞特對她深沉的愛,她絲毫不為之所動;然而最為我感到激憤的是她的無恥,她將別人對她的愛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就像瑞特最後心灰意冷時對她說的話:「我愛你卻又瞞著你這點,因為斯佳麗,對於那些愛你的人,你實在是太冷血無情了。他們的愛被你握在手裡後,反倒成了揮動在他們頭上的皮鞭。然而這並不影響讀者對女主的喜愛。

《飄》之所以震撼人心,小說情節結構緊湊,跌宕起伏,而最經典之處不在於描述斯嘉麗這種行為的正義和偉大,也不重點歌頌她的無私與奉獻,反而是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斯嘉麗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複雜。 這才是真實的斯嘉麗,人怎麼可能有一夜長大或者一 朝變壞或變好呢?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人性如此複雜,正所謂泰山易改本性難移,斯嘉麗因為家園的破敗,奮而去保護它,這符合她要強和倔強的個性,而她的精明、任性和自私也永遠流淌在她的血液裡。

當然她是有底線的,首先,她與衛希禮沒有發生實質意義上的出軌,其次,她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唯一殺過的人,也是出於自衛槍殺了一個企圖搶劫偷盜的北方逃兵。戰爭爆發前,斯嘉麗的世界裡最大的痛苦,是她心愛的衛希禮要跟韓媚蘭結婚了。她表白衛希禮失敗的時候,不是淚流滿面,而是狠狠罵了對方一頓,還砸碎了一個花瓶。

戰爭爆發後,思嘉的世界裡最大的痛苦,是塔拉家園的破敗。當她冒著炮火回到塔拉,迎接她的卻是母親的去世和父親的痴呆,以及全家在飢餓貧困中的掙扎。但這一切沒有摧毀斯嘉麗的意志,從此她捨棄了小姐的做派,變成一家之主,通過各種努力,在戰後重建塔拉,始終守護著自己的和家人。

記得當時讀完這本書,久久不能平靜,斯嘉麗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至今難以忘懷!她美麗,碧綠的眼眸、皎潔的皮膚、恰到好處的身姿;她還有著一般舊社會女性身上不具備的可貴品質——勇敢、堅毅、智慧、擔當。她對故鄉塔拉莊園滿懷熱忱,在炮火轟鳴的夜晚,獨自駕著馬車載著剛經歷過難產的玫蘭妮和兩個孩子安全抵達故鄉;在母親去世、父親痴傻的艱難境況下勇敢挑起家中大梁,甚至開槍打死了一個闖入莊園的北佬兵!在飢餓和懼怕的雙重壓力下,她再一次耍起了「詭計」——成功使得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甘迺迪娶了自己,她也如願得到了一家木材廠。有了木材廠後,她展現了驚人的經商天賦,貧窮的日子有所改善。可惜的是,此時的斯佳麗依舊不懂什麼是愛,因為她的倔強和執拗,可憐的甘迺迪先生因她而喪了命。

第三次結婚,她終於和瑞特成為了夫妻,想著她應該會有所改變了。然而又是一次大失所望,這次失望的不只是我,還有愛她如骨的瑞特-巴特勒,「你性格冷酷,貪得無厭又肆無忌憚,和我簡直一模一樣,我發現了真實的你後依然愛你,」這是我聽過最深情的表白,然而下一句「如今我已經不在乎了。」瑞特絕望的離開了!玫蘭妮的死促使斯佳麗衝破了迷霧,擺脫了對阿希禮的痴迷、認清了自己對瑞特的愛,可似乎為時已晚。斯佳麗總是「晚了一步」,慈母埃倫的死,讓她後悔沒有謹遵母親的教誨;玫蘭妮的臨終遺言,讓她知道自己是多麼需要這位她曾嗤之以鼻的女士,這位盲目信任了她整整一生、始終給予她愛和保護的偉大女士;在她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心意後,瑞特對她的愛卻已磨損殆盡了……

故事的最後,瑞特決定出去走走,放下過往。「我不能讓他走!我會有辦法的!」對於瑞特的離開,斯嘉麗心痛的發狂,心想'明天回到塔拉莊園我再去思考。到時就能挺得住了。明天我就有讓他回來的對策了。論無如何,明天是另外一天了'」......明天是另外一天了!

女主斯嘉麗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人,從來就不完美,她身上有太多缺點:自私,冷漠,無知,但她永遠不放棄、她是永遠充滿鬥志的斯嘉麗。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就是她最重要的人生信條。

她不像現在一些影視劇中傻白甜女主人設,讓人不忍直視;也不像一些大女主的人設,主角光環加身,無所不能;她有血有肉,愛憎分明;她是如此的不完美,但卻如此真實迷人;就像生活中的我們,儘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但是那又怎麼樣呢,生活本質不就是如此嗎?生活如此真實而殘酷,但是斯嘉麗從來不曾放棄過,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一覺醒來,她總能滿血復活。她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的家園,為了自己的愛情,為了能更自在、更富裕的生活。說白了,她就是為自己而活。這樣的女主,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因為她愛自己,也愛塔拉這座精神家園,她堅持的人生信念從來沒變過。從斯嘉麗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堅強勇敢的女性的蛻變過程。

相關焦點

  • 《飄》思嘉與媚蘭:既是姑嫂,又是情敵,成長與和解從生孩子開始
    有人說,一個女人一生中最明顯的蛻變是從她成為媽媽的那一刻開始的。這話對大多數女人來說,可能真是這樣的,從女孩到女人再到媽媽,角色的轉變會帶給女性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然而,對於長篇巨著《飄》裡面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來說,她對第一個孩子韋德的到來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匆匆忙忙結婚,糊裡糊塗生娃,十六七歲就當媽的郝思嘉自己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 《貓的桌子》:一次成長與蛻變的盛宴
    然而作品與貓完全無緣,跳躍性的敘事風格,深刻的文字內涵,動人的景色描寫蘊含的是一部關於少年的成長,記憶,悲傷與愛的經歷。這是一部給大人看的成長史,是一部成人對於少年時光的懷舊之作。一個11歲男孩麥可,第一次獨自踏上一段21天的海上之旅,在這艘巨大的遠洋船上,他收穫了友誼,見證了平凡和偉大,甚至死亡與蛻變的心路歷程。貓的桌子就是他所坐的離船長餐桌相去甚遠,在餐廳的另一端的桌子。「在這個看似夢幻般的世界裡,我脫胎換骨。」
  • 豆瓣8.9:《追風箏的人》從人性觀的角度解讀阿米爾的成長之路
    在我看來,這部小說更像是阿米爾找回自我的故事,也是他的成長故事,從一個「自私」的人蛻變的故事。 一、從孩子視角解讀阿米爾,他是個渴望父愛的孩子,這也是他成長的第一階段。在我看來,這是阿米爾成長的第一階段。或許這樣說對哈桑太過不公,用哈桑的命運來換取阿米爾的成長太可怕。但從人性的角度看,我們誰也不能擔保身處阿米爾的環境不會有任何想法,小時候,就連母親多抱抱其他孩子,也總是哭鬧不止。小時候,因為家長誇獎別的孩子,而對他「恨之入骨」。我們誰也不是聖人,阿米爾也不是。
  • 蛻變(100位上海女性的故事)
    蛻變(100位上海女性的故事)2020-09-29記得那一年,在爺爺家接到媽媽的電話說:「你不讀高中了好不好?讀了也沒什麼用,弟弟還在讀書呢!你就去學半年電腦做個文員算了吧!」所以剛進公司的那會整天趴在電腦面前看公司的資料,在網上找行業資料,在專業論壇發帖子請教人家。後來試用期安全的度過了,還加了一點點工資。弟弟也在這時候從老家來了。馨木找到老大,把他安排進了老大當時工作的公司。對未來的憧憬越來越美好。
  • 《女人的重建》:給所有女性成長進化的智慧之書
    給所有女性成長進化的智慧之書!《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絲·海給所有女性的智慧箴言:你可以點亮自己的幸福人生!·給所有女性成長進化的智慧之書·本書是暢銷全球的女性成長經典,也是享譽全球暢銷書《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絲·海的代表作品之一。·出版十年重印19次全新精裝紀念版!《紐約時報》以及澳大利亞媒體傾力推薦。自出版以來幫助了數萬女性重建自我。
  • 《飄》其實是一部美國亞特蘭大的男子圖鑑
    電影《亂世佳人》(又名《飄》)因為政治不正確而下架。 這部電影,據在美國多年的華人教授說,那不過是美國文化不高的老太太的品味。翻譯為中國世界的語言,大約就是南北戰爭家庭苦情劇罷了,中國的老太太不也為韓國家庭劇臺灣鄉土劇和郭靖宇導演的家庭題材戲貢獻了巨大的收視率嗎?在中國文化被限制的時,這本書先就在小圈裡流行,漸漸也在大圈內被列為美國文學或者電影經典。
  • 豆瓣8.5《簡愛》:暢銷千萬的世界名著背後,藏著女性成長的秘密
    也正是因為這種優越感,讓她把精力更多地專注內心的修煉,更加看重靈魂的修養層次,從而看輕和淡化現實的苦難遭遇。在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中,她卻學會了倔強和獨立。二、生命中遇到的朋友,教我們學會愛和忍耐童年的虐待生活,在舅媽的家裡,簡·愛一直不受待見。
  • 《倚天屠龍記》:從周芷若的「黑化」,淺析女性的掙扎與成長
    從這個意義來講,周芷若的心理歷程,對普通女性有更大的思考意義。叔可忍嬸不可忍,先戳趙敏小妖精幾個透明窟窿,再在屠獅大會上把張無忌打得吐血,順便拿下天下第一的名號,看誰不爽,嗖嗖一通霹靂彈。因為和之前溫柔清純的形象大有不同,被稱為「黑化」。武志紅說,所謂「黑化」,我的理解是女性需要用比較負面的情緒去釋放她自己,然後磕磕絆絆最終找到自己的過程。
  • 我讀《飄》——郝思嘉能追回白瑞德嗎?
    可能是看過電影的比看過原著的人要多,所以很多人對裡面的愛情津津樂道。可是我想說,《飄》是近現代女性的性別覺醒史,無關風月。思嘉從一出場就不是眾望所歸的傳統典範,從言行舉止到思想品質,處處和她本階級相悖。
  • 影視狂撩:女性的成長與自我尋找:淺析影片《小婦人》
    相較於故事性,該片在主題立意上更為深刻,以四個女兒為不同追求的女性代表,展現了女性在時代洪流中的人生抉擇和價值實現。本文將從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主題立意三個方面對該片進行分析。二女兒Jo熱愛寫作、獨立自信,只身前往紐約實現作家夢,作為影片的主要表現人物,Jo身上展現出當代女性在事業上的自立自強。
  • 金庸揭露的女性殘酷真相:為什麼有些女人,很難獲得幸福?
    今天的女性,從她們身上除了看到愛情、看到故事、看到傳奇,其實也能看到自己和生活。」說出以上觀點的,不是別人,正是憑藉解讀金庸圈粉無數的自媒體「網紅」,六神磊磊。透過他毒辣的眼光和極深的洞察力,他的很多關於女性的解讀,可以說是另闢蹊徑,給我們很多啟示:關於打拼事業,千萬別學郭芙,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永遠也站不到正確的賽道;關於教養兒女,千萬別學包惜弱,過了十八年的擰巴日子
  • 《三十而已》顧佳大結局引觀眾不滿,渣男為何成了女性成長標配?
    在離婚後努力經營茶廠終獲成功,又是看似完美的在熒幕中立住了她獨立女性的形象。哎,怎麼看,最終最慘的好像是顧佳,真是讓人焦慮。要是放在現實生活中,煙花廠不爆炸的話,也許渣男和小三還能夠終成眷屬吧。獨立女性的成長,和有沒有渣男沒有關係心疼顧佳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感慨:難道女性的成長和獨立,都要從遇到渣男開始嗎?
  • 世界名著《飄》告訴我們的5個道理,女人該怎樣過一生?
    《飄》是一部世界文學巨著,是文學史上耀眼的明星。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一生只寫了這一部作品,一瞬便是永恆,一篇即是傳奇。世界名著《飄》拍成電影《亂世佳人》《飄》以美國南北戰爭中亞特蘭大城及種植園為故事背景,作者瑪格麗特酣暢淋漓的講了一個愛情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從花冠女神與茄子的淵源,探索女性成長
    作者用了一個絕妙的隱喻,即費爾明娜與茄子之間的因緣際會,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她的心路成長經歷。花冠女神們擁有的天賦和智慧花冠女神們,即女性,與生俱來具有的無與倫比的創造,就是生孩子。這一點男性望塵莫及。這個創造不僅豐富了女性自身的經歷,還讓女性在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可以此為契機,覺察自己,反思自己,從而成長自己。但是這項優勢同時給女性帶來了很多困境。
  • 用思維導圖解讀《飄》:第一次讀的是故事,第二次讀的是人生
    《飄》是一本關於郝思嘉在一系列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庭,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01故事脈絡:用思維導圖理清故事的發展環節《飄》的整體故事可以通過三個部分分析:郝思嘉的「求而不得」、郝思嘉多次成為寡婦、郝思嘉耗光白瑞德的愛。
  • 深圳是新城,也是故鄉——讀《叉仔——與深圳一起成長》
    《叉仔——與深圳一起成長》是國家一級作家張黎明的新作, &34; 。深圳,一座夢想之城,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有著無數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小說從1979年開始,至1999年結束,對特區成立、逃港潮、92年新股認購、清水河大爆炸等深圳重大事件都有反映。
  • 北活態度丨《走出非洲》,真正獨立優雅的女性該是什麼樣?
    白鷺:我對非洲最初的記憶來源於一部電影——《走出非洲》,鏡頭下的非洲滿足了我對非洲的一切想像,我想,每一個女性可能都需要一個非洲草原來成長,來重生。也可以帥氣的與男人一起狩獵可以選擇自己的想過的生活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女人必須要看的電影
  • 《知否》影響明蘭「三觀」3個女人:積澱、謀略及實踐助女性成長
    近幾年,若說女性成長及婚戀觀表達最全面健康睿智的劇,我覺得非《知否知否》莫屬了。這個劇改編自關心則亂的網絡小說,是正午陽光精心推出的一部良心之作。主要以盛家幾個女兒擇婿、出嫁和婚後生活為主線,描摹了以宋朝為生活背景的女性,如何進行婚戀選擇,以及因此對女性人生的影響。
  • 《飄》:斯嘉麗,其實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全息投影
    前言:時隔12年,再次看《飄》這部小說,內心依然湧起無限感慨,產生一種不可遏制的衝動,這股衝動串聯起我的念頭,很想來談談書中這位傳奇的女子---斯嘉麗。《飄》是美國作家瑪格利特.米切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唯一的一部著作!這位偉大的女作家傾盡一生來創作,才使得這部小說成為永世經典!這部小說自20世紀30年代出版以來便引發狂熱風潮,銷量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