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古城夜宴

2020-09-03 滄海一粟247791399

古城夜宴

平原西南五十裡,有個叫腰站的小鎮,小鎮向東二裡多,是個古縣城遺址,當地人管那叫古城。城池早就荒廢,城牆都基本看不出來了,裡面也沒人居住。每到初春,薄霧瀰漫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那裡出現亭臺樓閣,就像海市蜃樓。

平原有個張某,去腰站辦事。傍晚迷了路,只好縱馬奔著人煙稠密的地方走。不久,進了一座城裡,看到街市繁華,燈火明亮。人們都穿著古時候的衣服。張某心裡驚疑,下馬問路。有人告訴他:「城門已關,你出不去了。」正在這時,忽然過來一隊人馬,只聽大家說:「王爺來了。」街上的人都恭敬的站到路旁,不敢出聲。王爺在轎子裡看到張某,問到:「你是哪裡人?」張某如實回答。王爺說:「原來是客人。」命令隨從把他送到官家客棧休息。

轉過一條街,看到一個類似衙門的建築,牌匾上寫著「寅賓館」。有個帶著高帽子的人領他進入,裡面陳設豪華整潔。張某想要細問,那人搖頭說:「不要問。」然後開席飲酒,並找來八個歌妓陪酒。奏的曲子婉轉好聽,以前從沒聽過。其中有個紫衣女,最漂亮。張某多次盯著她看。高帽子的人說:「客人要休息了,紫雲陪寢。」甩了一下袖子,歌妓們退去。紫衣女把他領到內室,解衣共枕,還送給張某一個指環,顏色像玉,質地像水晶。紫衣女說這指環可以治療心口疼。


張某朦朧睡去,忽然聽到耳邊有人喊:「可以走了。」張某急忙起身,紫衣女已經不知去了哪裡。有一個僕人牽著馬站在臺階下。

張某上馬,城市,房屋,頓時消失不見。他打馬急行,遇到起早耕地的村民,打聽後得知,這裡是古城。

那個指環還在,有心口疼的人,喝了用指環煮的水立刻見效。幾年後,張某在大明湖遊玩,同行的人傳著看這個指環,失手掉到湖裡找不到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的一章。一個月夜,尼爾斯在海邊的沙灘上散步,鞋子踢到一個金屬小東西。撿起來後,是一枚銅錢,但鏽蝕的很厲害,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尼爾斯就把它扔掉了。

一抬頭,發現前面出現一座城池,城門守衛的士兵穿著嶄新的鎧甲,把兵器放在一邊,正聚在一起賭博。他走進城裡,大街上特別繁華。兩旁商鋪林立,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華麗的古代衣服,在各店鋪前穿梭。

有個賣綢緞的老闆發現了尼爾斯,眼睛一亮,對他連連招手。尼爾斯笑著搖搖手,意思是買不起這麼高檔的布匹。綢緞老闆抱了一大匹布來到尼爾斯面前,又掏出一個小錢讓他看,意思是只要一個小錢就可以。尼爾斯搖搖頭,老闆又跑回去,拿出兩個大大的金杯子,放在布匹上。又舉起一個手指頭,意思是只要一個小錢。

尼爾斯逐個把自己的口袋翻出來,想讓老闆知道,自己一個小錢兒也沒用。看到他翻口袋,附近的老闆們都不做生意了。紛紛把貴重的東西擺到尼爾斯面前,全都舉著一個手指,意思是一個小錢兒就可以。當他們眼巴巴的看尼爾斯翻出所有的空口袋,全都大失所望,竟然一起大哭起來。

尼爾斯看到他們可憐的樣子,很同情。突然想起剛才在沙灘上看到一個小錢兒。於是撒腿就跑,到了城外,終於找到那個銅錢。當他撿起錢,再抬頭的時候,城市像煙霧一樣飄散了。

後來他聽一隻烏鴉說,這是被神懲罰沉入海底的城市。每一百年出現一次,只有和活人做成一筆生意,這個城市就能重生。尼爾斯因為沒能拯救這座城市抑鬱了好多天。)



【原文】平原西南五十裡,有市鎮曰腰站。東二裡許,即古繹幕縣也。縣久廢,謂之古城。城無雒雉,亦無居人。春時陽氣薰蒸,煙霧中,常見樓閣房舍,若海市然,土人呼為坡市。

張環樞者,平原人。有事於腰站。天將暮,頓迷路徑,惟向煙稠密處縱轡而馳。俄至一城郭,入之。市中燈火鱗次,屆人衣冠,俱非時式,心甚驚疑。下馬問路,居人曰:「城門閉矣,安得出?」忽見儀衛騶從甚盛,曰:「王至矣。」路人鹹屏息,不敢出聲。王在輿中見張,問曰:「何處人?」張以實告。王曰:「客也。」命左右送賓館憩息,張道謝上馬。

轉過一街向西,若官衙然,額曰「寅賓館」。有峨冠博帶者,肅張入,供帳華整。張與揖讓畢,方欲細詢。其人搖首曰:「不須問也。」即命歌妓侑酒,八人皆殊色。所歌者,不類人間聲,但覺宛轉可聽。內一衣紫者,年最少,光彩動人,張屢目之。其人曰:「客且休矣,紫雲可侍客寢。」一拂袖,諸妓悉散,其人亦辭去。紫衣者導入內室,解衣共寢,繾綣殊甚。贈張一指環,色如碧玉,而質似水晶。雲可療心病。朦朧熟睡,聞耳畔呼曰:「可起矣。」張驚起,紫衣人已不知所之。惟一隸控馬立階下。張上馬,城市館舍,頓失所在。急鞭馬行。遇早耕者詢之,始知為古城也。然所贈指環尚在。遇心痛者,煎水飲之立效。後數年,泛舟大明湖,同人傳玩,偶失手墜湖中,不可得矣。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鬼吹燈精讀—精絕古城
    故事的主人公叫胡八一,他的父親胡國華傳授給他半部16字陰陽風水秘術,隨後,胡八一憑藉著這半部16字陰陽風水秘術開始了他的盜墓生涯!鬼吹燈共有八部,第一部叫精絕古城,故事的開始胡八一經家人的介紹參軍,因為中美關係惡化,被部隊派往崑崙山挖洞,一天他和幾個戰友無意間從雪中挖出了火瓢蟲,驚恐之下,開槍將火瓢蟲擊殺,隨後觸發了雪崩,幾人小隊無意間摔入雪崩的裂口下,看到了傳說中的九層妖塔,最後經歷了史前霸王蠑螈和火瓢蟲的攻擊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四則:第三個故事必須是穿越了啊
    這幾個故事都不是憑空杜撰,要麼出自古籍,要麼見於地方志。不過朋友們看個熱鬧即可,大可不必追根究底。第一個故事有一人姓劉名常,已過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認不認識,便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大怒。他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夢死。
  • 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探索西域36國之——精絕國
    要說改編的最好的,要數有正午陽光這塊金字招牌作擔保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不得不說,自從故事情節進入到崑崙冰川的探險歷程後,《精絕古城》終於展現出特效製作方面的高水準,無論是在冰川還是沙漠,一行人經歷過的種種艱險都能給人身臨其境的帶入感,對冰雪、水還有風沙的細節雕琢可以說都做到了完美。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志怪小說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自然離不開它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志怪小說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但是對妖神鬼怪和情節的的大膽想像卻是滿足了人們對荒誕離奇之事的好奇心和嚮往。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志怪小說流傳至今,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般受人尊崇,卻也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妖怪故事》:孩子,乖!否則就會被老馬猴吃掉
    於是,老馬猴吃小孩的恐怖故事,便成為了老人們手中的戒尺。 其實,不止童年世界,即使人類文明,也藉助鬼故事的力量,教化萬民,澤披萬世。 當然,我們現在稱老馬猴之類的故事為鬼故事,但是在古代,這些鬼故事,被稱為志怪故事。
  • 《天道》裡面的古城 究竟是哪裡?
    在電視劇《天道》中,古城是丁元英選擇靜養之地,在這裡發生了很多故事。但很多觀眾都非常疑惑:這個古城究竟是哪裡?有人說是河南洛陽,有人說是山東聊城,有人說是山東德州,有人說是山東煙臺……在原著的描述中,古城裡很多地點,都出自河南洛陽……但在電視劇的取經地,應該是山東聊城,片尾鳴謝中,有多處聊城各單位,就是證據;但在電視劇中,警察局裡的地圖,是山東德州;警察的車牌,是山東煙臺……所以,古城就是古城,相信這個故事就好,別糾結了。
  • 電影《野火春風鬥古城》故事,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金庸的小說經常被拍攝成好幾個版本的影視劇,說明這小說人物鮮明故事好看,像小說《亮劍》也是這樣。本文就聊聊電影《野火春風鬥古城》的故事一、《野火春風鬥古城》原型故事的發生地省城應該是河北省保定,而故事的的發生時間是在1944年冬天至1945年春夏之間,也就是抗日戰爭末期。
  • 民間故事:破廟翻新,香火重燃,古城之中陸續有人失蹤
    今天小編帶來的是傳奇畫師的第四部,還是那座千年古城,還是傳奇畫師李應採的故事。此時的傳奇畫師李應採,已經三十有餘,古城依舊是那樣,幾乎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不過就在這一日,古城之中,終究是有了一個最為巨大的變化,城中一座荒敗了百年的破廟,終於是迎來了他的新主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我摘錄的這個故事出自《冥祥記》,敘述的很簡單。由此看出,佛教漢代傳入中土。我看別的資料說,原始佛教以說「空」為主旨。傳入中土後,為了加速傳播、迎合中原文化,逐漸加入孝道,向善,等等。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聚集一起根據回憶錄下的經文。傳到中國,又過了兩千年,摻雜的東西很多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出自清.李慶辰《醉茶志怪》2 守貞小陳是河南人氏,從小雙親棄世,寄養在叔叔家,弱冠之時,叔叔替他操辦了親事,小夫妻恩愛和睦,更因為小陳遠行在即,更珍惜彼此在身邊的光陰。叔叔長年在京城做生意,身邊缺個可靠的幫手,料理了小陳的婚事後,便囑咐他來京,學一學生意經,將來也好獨當一面。小陳婚後不久,就不得不戀戀離開溫柔鄉打拼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