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辛苦一輩子買了兩套房,到最後卻只能和老伴兒住老房子,悲劇

2020-08-15 半醉夜未央

大家好,歡迎到此欣賞小編的故事,如果喜歡請幫忙點點關注,每天帶你走進人世間的七情六慾。


前言:

現在這個社會對於有兒子的家庭,給兒子買房買車似乎都成了父母必須要完成的事情,都知道現在的年輕男孩子娶個老婆有多難,結個婚沒有這些東西真的不容易。然而這位老人給兒子買了房子,兒子卻不讓老人居住,這樣的事情我倒是第一次聽聞。

羅先生 58歲 廣東人

我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從事水電工這個職業,妻子在附近的工廠做普通工人,我們有兩個兒子。我和妻子從年輕時一直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能讓我們的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住更好的房子。

起初我和妻子商量本來打算自己建房子,但是遭到了兒子們的一致反對,他們嫌棄我們住的地方是農村,想要將房子買在附近的城市。他們這個決定讓我和妻子又多辛苦了十多年,直到前年我還在附近做一些零工,好在通過兩口子一輩子的努力,總算是存夠了買房的錢。

兩個兒子都看好了自己的房子,裝修費是他們自己出的,看著裝修完成後的房子,我還想著這輩子的辛苦總算沒白費,我做夢也不曾想到過自己能住上如此豪華的房子。由於我的老房子已經有一些年老失修,所以兒子們結婚以後一直在外面租房住。

在擺完了兒子們入新宅的宴席後,我跟兒子們說起了想要搬去新房跟他們一起住的事。他們的回答讓我瞬間就寒了心,他們都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和老人一起居住,而且農村的空氣更好,對我們老人的身體也好,連藉口都找得如此冠冕堂皇。

回到家我跟老伴兒說起了孩子們的態度,老伴兒便開始一個勁兒的流眼淚,覺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連個想頭都沒有。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總不能把他們趕出來吧。

後來我請人翻修老房子的時候,鄰居問我為什麼不去城裡住,還要修這老房子。我還只能假裝神氣的告訴他,還是農村比較好,城裡那些房子請我去住我都不去,可是這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小編有話說

看了羅先生的故事真的讓人很氣憤,都說養兒為防老,現實卻是父母只是兒子們的掙錢工具。對於這樣的兒子,他們永遠不懂得去體貼自己的父母,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的父母用日復一日的汗水換來的。然而到頭來老人卻什麼也沒有得到,還不能有太多的怨言。所以有時候老人在處理這類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宣誓好自己的主權,免得日後落得個白忙活一場。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銘記在心的東西。感恩戴德是作為一個人最起碼要擁有的品質,切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雖然父母上了年紀在生活習慣各方面都和年輕人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作為他們的孩子我們沒有理由去孤立他們。在他們最需要子女照顧的年紀卻還要和子女分開,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父母到了一定的年紀最需要的便是陪伴,然而很多子女都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也是一種讓父母寒心的行為。

結語:

我們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忘記,但是一定不要忘記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們對於我們的恩情是我們用盡畢生的努力也無法償還的。平時給他們多一些關心,多一些陪伴,這就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馬上刪除)

相關焦點

  • 老婆賭博負債30萬到擁有兩套房:我不想離婚只能拼命
    很幸運,託了祖先的福,方濤家分到了兩套房。「老婆啊,我們都四十幾了,年齡也不小了,你跟我吃了這麼多苦,就留在家裡享福吧!我是閒不住的,還是出去打工好,順便補充點家用。」方濤心疼地看著老婆手上厚厚的繭說道。老婆這些年在家陪自己勞累,也該休息休息了,她身體也積累了些毛病。方濤決定在家好好陪老婆一段時間再出去。
  • 兒子啃老十幾年,老人恨鐵不成鋼,最後因為一件事釋懷了
    曾經,劉大爺和老伴兒是鄰裡羨慕的對象。劉大爺退休前是企業的幹部,老伴兒是小學老師,家裡有兩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日子過得很滋潤。可當劉大爺的兒子當了啃老族後,兩老成了鄰居們議論的對象。劉大爺是要面子的人,經常因為兒子的事情大發脾氣。
  • 兒子兒媳幫著還清房貸,老人卻著急「賣房」:不想給你們添麻煩
    那個時候兒子還在讀中學,為了讓孩子在家裡有個好點兒的學習環境,老張把房子單獨隔出來一「大」間給兒子,夫妻倆湊合擠著住。有時候把老人接過來住,就得打地鋪湊合。老張早有了想換房的打算,一直遲遲未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夫妻倆商量著,兒子上了大學需要供著讀書,這就是一筆不小的花銷,錢得留出來。
  • 母親生病女兒花三十萬,老房拆遷後給兒子兩套房,給女兒一把菜
    沒過多久,她的老房子居然趕上拆遷了。薛老太太的老房子面積不小,最後算下來,在縣城補貼了她兩套房子,一套一百四十六平,一套九十多平。冬蘭的丈夫對冬蘭說:「好人有好報啊,我本來還擔心,咱把存款花了,再過幾年咱閨女出門子沒錢陪嫁,結果你家老房子就拆遷了,這下好了,咱能喘口氣了。」冬蘭也認為,老太太這兩套房子,肯定有一套能給自己,她還跟丈夫囑咐:「我媽看病,雖然我弟沒花一分錢,但是他確實也不容易。
  • 老人把房子賣了,拿著100萬住進了養老院,兒子們追悔莫及
    大李莊馬上就要拆遷了,種了一輩子莊稼的老百姓們終於可以住上乾淨的樓房了。就在所有的村民們都在興奮的議論這件改變他們命運的大事時,另一件更讓人吃驚的事發生了。李永昌老漢把祖上傳下來的老房子給賣掉了,拿了賣房子得來的100萬塊錢,住進了縣城裡的老年公寓。他家的老房子雖然已經是破舊不堪了,但照樣會在拆遷時得到一幢新樓房,價值肯定會超過100萬。
  • 「嫂子,說給爸媽買套房,房產證上是你的名字,你今天非得改成我的」,我和老公把他攆了出去
    我從小家庭的條件並不是很好,父母也都只是做點簡單的農活,基本能餬口,我們村裡基本都是跟我們家條件差不多的,我們家有兩兄妹,那時候我的成績也比較不錯,但考上高中因為家裡沒錢送不起,我就只好去外面打工闖蕩了,我不想一輩子呆在我們村,我想出去看看。
  • 故事:父親留兩套房,哥哥偏要那套破的,看了他家新車我發覺被騙
    兩人沒有讀書的天分,老大堅持到初中畢業就回家務農了。張鵬人機靈一些,不過讀到高中時,他自己貪玩放棄了學業,外出打工去了。這些年,他一直在外面忙著掙錢,所以看護父親的責任也就落到了大哥的身上。幾年前,父親在村裡買了大院子,用自己十幾萬積蓄蓋了套房子。可房子剛剛蓋好,父親卻突發腦溢血,一句話沒就溜走了。這下哥倆犯起了難,不知道這蓋好的房子應該給誰。
  • 歇不下來的老人
    歇不下來的老人拈花一笑小區裡有個老大爺,七十多歲了,人長得精瘦,感覺走在路上風稍大點都能颳走。幾年前老大爺老伴沒了,兒子結婚有了孩子後,他就住在兒子家,給兒子兒媳帶孩子。老大爺很能幹,兒媳生孩子坐月子都是老爺子在伺候,買菜,做飯,洗尿布,忙得像個陀螺,團團轉。
  • 父親賣老房子,給兒子70萬買新房享福,沒多久哭著回老家蓋草屋
    老父親賣老房子,給兒子70萬買新房享福,沒多久哭著回老家蓋草屋候家村的候耀榮,一生辛苦為兒子候德志,好在孩子十分爭氣,不僅成為了村裡的唯一一個名牌大學生,還考取了博士學位。讀完博士的候德志和同為博士的女友結婚,但丈母娘卻堅持要求要買一套房子,以候德志現在的工資來說,想要在城裡買上一套房,也得奮鬥個十幾年才行,這下,卻把候德志給難住了。候德志的媽媽走得早,而候耀榮從候德志小的時候,就是又當爹又當媽地照顧他,而這個博士學位,與其說是候德志自己考的,不如說是候耀榮壓彎了腰,用一背又一背的稻穀給背出來的。
  • 老人死後兩天又從棺材裡爬出來,活到99歲,悲慘收場!
    村裡沒誰保證她活到100歲以上。90多歲時,她能背著籃子背著鐮刀上山。她說,她一生中遭受了很多痛苦:1983年,老伴死於肺結核;1991年,老小駕駛拖拉機翻越懸崖身亡。也正是那次喪子,她一口氣沒憋住,死了一回,可是靈堂都紮好了,兩天後她卻從棺材裡爬出來了。從那時起,她談起了她在陰間看到的妖魔鬼怪,還說村裡死去的兩個舊相識在地府做了陰差。
  • 老人得重病,兒子卻讓他住牛棚,女兒接回家照顧,三年後發財了
    張老漢的命不好,一輩子老實巴交,盡和土地打交道了,自然是沒過上什麼好日子。他與老伴生了三個孩子,兩女一男,其中一個女兒夭折了。老漢有些重男輕女,女兒穗兒初中一畢業就被他敦促出去打工了,兒子強子學習成績不太好,但老漢立志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大學。
  • 故事:老房拆遷,父親拿著60萬拆遷款給自己買了一套房,我成了不孝子
    老房拆遷,父親拿著60萬拆遷款給自己買了一套房,我成了不孝子我是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從小就目睹了父母的辛苦,那時我就發誓,等我長大了要掙好多好多的錢,讓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讓他們享福,所以長大後的我也一直很努力,如今的我,已經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在城裡買了房和車,小日子過得很愜意。
  • 老房子拆遷了,老太太搬進了新房,沒多久卻鬱鬱而終了
    我有個高中同學,叫王斌,這人很可憐,父親在他十幾歲時就出意外走了,只剩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因為母親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他不能出遠門打工,只能守在母親身旁,就近找些活幹,30多歲了,還光棍一條。
  • 一個老人,和他封建信仰的死亡
    有的時候忙忘了很多事,突然想起來某個老人怎麼這麼長時間不來了?才幡然醒悟,可能是過世了——也可能是一直沒再生什麼病,總之,不敢細想。老張頭和老伴兒再一次來中醫館的時候,帶了一個孩子和一個女人。孩子坐在老張頭的腿上,疑惑地看著身邊的人,那個女人拎著老張頭的坐墊和一個包,和老張頭毫無交流。
  • 「我和你媽這輩子就賺了這一套房,我也想給你們兄弟倆一人一套」
    回來之後說起了生病的前因後果,居然是兩個兒子為了一套紅房吵得面紅耳赤,就差大打出手,結果到最後把矛頭轉向了父母,覺得他們窮了一輩子沒能掙下錢。而弟弟不學無術,雖然讀大學可學的都是打遊戲,和別人鬼混,所以畢業之後就只能在當地的一家工地幹活,吃的是青春,這碗辛苦飯,每個月只能賺個四五千。
  • 故事:他對著老伴兒的遺像,聲淚俱下:「真該聽你的話早去養老院啊!」
    前段時間,老張的老伴兒查出高血壓和心臟病,兩個兒子就開始上門做工作了。小兒子說:「你們年紀大了,身邊不能沒有人,還是跟我們一起住吧,孩子也上大學了,家裡住的開。」老張卻連連搖頭:「不去,不去!我們住的好好的,去你們那兒幹什麼?再說了,就算去你們那兒了,你們一上班,家裡還不是就剩下我們倆人?折騰這個幹什麼?」
  • 小小說《老房子》
    根在這,命就在這了,老人間不談生死,只有愛好和生命的話題。但是平靜生活,往往被欲望打破,就在三人相守房子過程中,來了一幫開發商,又是圈的又是協商,佔地蓋樓房,村民都是不同意,一輩子了,房子就是根,就是命,不能賣。
  •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貧窮的農村老人老來何依?自掘墳墓不是傳說!
    今天休息,太陽也挺好,我帶著孩子去樓下轉悠,正好碰到老人坐在河邊的石頭上曬太陽,我和孩子走了過去,跟老人聊了起來老人是外地的,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山村,不通水不通公路,只有電和一個信號塔,可以通過電視看看新聞,看看外邊的世界,因為窮,現在已經搬的光剩下幾位老人留守在村裡了。老人的兒女都在外打拼,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伴哮喘病,兒女還算孝順,把他們接出了大山,接到誠市生活。
  • 誰能想到:辛苦一生的大姑竟然以「上吊」的方式了卻餘生
    是什麼原因讓一位82歲的老人結束了生命?這得多大的勇氣呢?從紅妹的敘述中,我仿佛感覺到了一些因素。大姑父十年前就去世了,大姑哭壞了眼睛,視力只能模糊看到眼前一尺的距離。大姑一生育有三兒三女,一輩子和老伴兒辛苦拼搏總算孩子們都成家立業,日子過得都還不錯,三個兒子在村裡務農,都蓋了漂亮的大瓦房。
  • 故事:全款給女兒買婚房,女婿接來自己父母,我們卻到郊區租房子
    我和老伴兒一想到女兒沒有房子住,感到心疼不已,打算拿出所有積蓄給女兒買套小房子。女兒說我們年齡也大了,不如把這套小房子賣了,加上積蓄買一套大一點的房子,和他們住到一起。想到女兒單純天真,和這樣有心機的女婿住在一起,我們也不放心,就答應了女兒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