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衛小娘
一個人的優秀不是天生的,都是後天習得的。明蘭也不例外,庶女身份卻高嫁侯府,還能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這本身就是極不簡單的事。
都知道明蘭是受祖母的教導,才出落得如此優秀,但其實還有一個人,雖然她在全劇中只有十幾個鏡頭,3集便下線了,但她對明蘭的教導都影響了明蘭一生。
她就是明蘭的生母——衛小娘。
雖然衛小娘正面出場沒幾回就下線了,但整部劇都貫穿著衛小娘的影子。甚至有人說,衛小娘才是《知否》全劇裡人物格局的靈魂擔當。
盛紘為什麼寵愛林噙霜,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林小娘會吟詩作賦,經常能與盛紘搞些風花雪月的浪漫情調。
盛紘是五品官,昨天文章裡講到五品官的等級正處在「九品十八階」的中間部分,不算高,但也不算低。跟權貴雖然比不了,但是錢財銀兩是不缺的。所以,男人一旦有了權、有了錢,那就會想在事業之餘尋點情趣。這時候,林噙霜的這點本事,就正好派上用場。
《知否》:林小娘
但是林噙霜的那點本事最多只算個玩意兒,登不了大雅之堂,更談不上什麼格局見識,因為你看她教墨蘭怎麼教的?都是教怎麼揣摩男人的心思,怎麼討好,怎麼賣乖,所以別說大娘子看不上她,祖母也看不上她。
但衛小娘不一樣。有兩件事能反映出來:
第一件事是,關於衛小娘看的書。
明蘭隨祖母回去老家探親,因為是走的水路,遇上了水賊,後來被顧廷燁救了。明蘭當時見顧廷燁一個侯府的嫡子卻流落在外,想勸他回去,說不要因為一時的意氣耽誤了他女兒容姐的一輩子。明蘭跟顧廷燁說起《戰國策》,說這是她娘親,也就是衛小娘告訴她的故事。這時候,顧廷燁說:「你阿娘還看《戰國策》呢?」
這時候衛小娘早已下線了,但從這句話可以知道,衛小娘經常看《戰國策》。
《戰國策》是本什麼書呢?它是西漢的劉向寫的一本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就是那些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治國謀略。這就明顯和那些詩詞歌賦不是一個檔次的了,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戰國策》裡講的是各國的優勢劣勢,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優劣從而使國家強大,講的都是治國之道,更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看懂的。
衛小娘能的看懂《戰國策》,說明她的才學不一般,遠在林噙霜之上,甚至不輸祖母。
第二件事袁家下聘,明蘭投壺,替華蘭保住了聘禮。
當時顧廷燁是公認的投壺第一高手,但當時只有四五歲的明蘭,就把顧廷燁贏了。而教明蘭投壺的正是衛小娘。徒弟都這麼輕鬆贏了第一高手,可見衛小娘的本事甚至在顧廷燁之上。
但有意思的是,明蘭投壺贏了之後,盛紘又驚又喜,就跑去看衛小娘,說:「這麼多年我怎麼不知道你會投壺呢?」
明蘭當時五歲,說明衛小娘至少到盛家也五年了,五年了盛紘都不知道她會投壺,而且是一等一的高手。這說明衛小娘把這些才能都隱藏了,為什麼要隱藏呢?因為她的心根本不在這裡。
盛紘曾經說林小娘是外表柔弱,內心更柔弱,看著就想讓人保護。但衛小娘是外表柔弱,但內心裡卻志向高遠。
衛小娘臨死前留給明蘭一幅畫——《李娘子鎮守娘子關》,這幅畫不僅對明蘭影響深遠,而且可以說是衛小娘思想的精髓所在。
李娘子說的是唐朝的平陽昭公主,當時李淵建立大唐的時候,平陽公主南徵北戰,後來鎮守山西關隘葦澤關,抵擋了千軍萬馬的敵人,為李淵等人穩定住了大後方,功不可沒。
有一次,明蘭和嫣然對話,說那幅畫是衛小娘生前最喜歡的,因為李娘子一個女子,不靠父親兄弟,一個人也可以抵禦千軍萬馬,是天下女子的典範。
這其實也是衛小娘的志向。她看《戰國策》,喜歡李娘子,認為女子也可以不依靠他人,在古代這是一種非常超前的獨立意識。而這個意識也深深影響了明蘭,所以才有後來明蘭為什麼說「不要指望別人」的話,就是從小受了衛小娘的影響。
但在衛小娘生活的時代裡,女子是沒什麼出路的。衛小娘來到盛家,是因為家裡人要花錢看病,才把她賣到盛家。而大娘子當時買她是為了和拿她來和林小娘分寵,所以衛小娘在盛家也只是個工具、玩意兒。這一點衛小娘看得很清楚。
心懷高遠的志向,但現實中不得不賣身救親人,衛小娘對這個社會是哀莫大於心死。所以,每次盛紘來她屋裡,她都找理由不是說屋裡冷,就是拿別的理由讓盛紘離開。所以,她不是不得寵,而是她不願得寵。
她知道,在盛家,她沒得寵,明蘭也沒有靠山,想活下去,只能小心翼翼。所以,她告訴明蘭要守拙。於是,明蘭從小就一直守拙裝乖。
直到衛小娘死後,明蘭被養在祖母身邊,祖母作為明蘭第二任導師,對她進行了第二階段的教育,即籌謀。
祖母與衛小娘不同,祖母出身勇毅侯府獨女,對於大宅門裡的爾虞我詐早看得通透,而且深諳此道。
如果說在衛小娘的教導下,明蘭學會了為人之道,那麼在祖母的教導下,明蘭學會了處世之道。包括與家人、與朋友,與日後的夫君的相處之道。最終,活成了人人欽羨的模樣。
衛小娘雖然有才有志向,但最終沒有用武之地,就像歷史上大多的失意文人那樣,選擇了隱世。而明蘭繼承了衛小娘的才志,但從祖母那裡懂得了生而為總不能活一世,要向前看。
所以,即使沒有父親的寵愛,她也認真得活著;即使齊衡負了她,她也能擦擦淚,重新笑對生活……她說:眼睛是長在前面的,就應該向前看。人活這一遭,是來好好活的。
你決心好好生活,生活最終也會好好待你。
關注我,一起讀懂光陰裡的那些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