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夏,我從悶熱潮溼的南方搭高鐵回家,應該是從天津下車。幾個朋友說,乾脆直接到終點站吧,別半路下了,聚聚。
朋友開車接到我,直接去簋街吃飯。到了地方已經是過了午夜十二點的光景。
可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胡大總店門前,一群排隊等座的人。你很難想像這是午夜零時的光景。
我們取到號,看看排位。覺得再過倆小時都不定能吃的上。然後。。。遇了個黃牛。
過程不表。。。可算是吃上了傳說中的胡大。一飯店竟然都會有黃牛,就問這玩意兒你受得了嗎?!
吃完飯再去工體逛了逛,等折騰到朋友的住處。天真的亮了,他們商量早點要吃什麼,我坐在後座,大概已經是半昏迷狀態了。我說我要回去睡覺
第二天起來以後。一朋友說,咱們一起出趟門兒吧。
去哪,我要睡覺。
他說去平遙。我說好!
因為這哥們兒的老婆娘家是平遙古城,這次回去是要看望家裡的老人。
從北京出發,到了平遙已經是晚上。朋友的大舅哥請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晚餐,並給我們安排了住處。
住的地方是一個很氣派的仿古大四合院。
大紅燈籠高高掛。
老式的格子門窗和土炕。
可是。。話說這個布置,是不是有點搞事情啊
咳咳。。這個被子,過分了啊。
第二天那朋友和老婆回家去看老人。而我們自由行,打算去古城裡逛一逛。
在城外找了家小館子吃飯。
碗禿和莜麥窩窩(是叫這個吧?我記不清了)
平遙古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規模龐大,保存相對完整,這個實屬不易。早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古城裡的商業氣息很濃,人也比較多。所以我並沒有拍太多的照片。
這也是我為什麼這篇文章要叫「淺見平遙」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來的有點晚,城太大了,確實沒有時間仔細的遊玩。
其實我是不大願意來這種滿是人頭的景區的。但這些老建築確實值得一看。
但是既然來了,該逛的也都要逛一逛。
有人說一座平遙城,半部晉商史。走在這斑駁的建築群中,你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只是抓了幾個遊客少的空隙,拍了一點照片。
因為今天的主題是「淺見」,有很多東西在這裡我就不深入的去講述了。
其實這座歷經了兩千多年風雨的古城,還是有著太多的故事的。不要說整個古城,就是每一座宅院,每一塊青磚。都有些太多太多不為我們所知的故事。
說起故事,那麼我就要說說在標題裡提起的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這位老人就是我這個朋友妻子的姥姥,時年98歲高齡。當時身體狀況不是太好,這也是朋友此行的目的。
來的路上,我從朋友妻子那裡聽了老人的生平,心裡五味雜陳。我在這裡大概轉述一下。
老人的家就在平遙古城內,當時國民講究實業興邦,她的父親亦是一位實業家,蓋的廠房,買了整套的德國機器,開了一家麵粉廠,還有城裡半條街的門面。
她是娘家的三小姐,從小上私塾,讀聖賢書,學琴棋書畫。十歲之前,據說出門都是兩腳不沾泥,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後來鬼子來了,砸了機器,毀了廠房。老人的父親一病不起去世了。但畢竟家大業大,會有些許存項,再加之祖宅和部分產業還在,一家人還是可以度日的。
好不容易熬到解放,但又遇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家裡的宅子,工廠以及半條街的鋪面房都屬於了人民大眾。而且因為老人當時的家庭成分問題,嫁的並不好。老人一輩子要強,過著估計是她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真的想知道老人這近百年的心路歷程。
在進城之前,我們還特意問了朋友妻子老人當時家的位置。如果我們沒找錯的話,現在已經是一個旅店。一座三進的很氣派的大宅子!
我們走進去看了看,還買了瓶水,在院子裡的石凳上面坐了一會兒。不禁感慨頗多。
望老人少受人世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