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兵突擊》中,最重要的精神內核是「不拋棄不放棄」,最核心的靈魂人物是許三多,可以說許三多自從來到部隊開始,就和「不拋棄不放棄」永遠也分不開了。
但,劇中有過三次違背這句話的情節,一是紅三連二排五班馬班長知道鋼七連的隊伍在自己的駐地休息,到處問許三多的下落,但許三多躲在車裡不出來;二是史今班長退伍,許三多未親自去送;三是老A選拔中,27號挑釁袁朗,離他比較近的許三多知道袁朗的本事,卻不加勸阻。很多人說許三多的私心,或許比成才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今天就來分析許三多的三次反常,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條路是馬班長和許三多的互相成全
新兵連的最後一天,史今班長還是沒有留住許三多,看著留在鋼七連的成才,許三多表示祝福,同時也對自己的前途擔憂。
果不其然,諾大中巴車,新兵一個個被沿途送下,只剩下了許三多,到了最荒涼偏僻的地方,車停下來,指導員對許三多說:「許三多,你就在這了啊,紅三連二排五班,看守駐訓場」
從此許三多從一個新兵直接掉進了老兵油子的窩裡,正如李夢說的:「我們就像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樣,戳著、站著、立正,待這裡就兩字,枯燥」
沒有大坦克,也沒有大飛機,駐訓場就是士兵夢想的墳墓,於是老馬只用了一年半,便和其餘幾個老兵成了混日子的兵。
老馬對許三多說:「在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團結」,但許三多用行動教會了他,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堅守,堅守當兵的那份初心。
許三多疊內務、走隊列、瞄槍,惹了老兵的眾怒。
老馬把許三多叫到倉庫,指著一塊荒地說到:「原來的二排排長就是現在的702團長,他也想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他想修路,可是沒修成,今天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明年後年呢?再過十年呢?還是這地方,還是這荒土,你還會覺得有意義嗎?」
許三多:「班長,修路有意義」
馬班長:「你要是覺得有意義,那你就修」
於是老馬靠修路轉移了三多的視線,幾個老兵玩得不亦樂乎,但看著天天修路的許三多,老馬卻漸漸想起了自己當兵的初心,他對現在的老兵油子狀態感到愧疚,帶領著老兵從阻礙三多修路到最後幫助三多修路,老馬用一條路成全了自己。
最後團部幹事來宣傳了三多修路的事跡,一條路,成全了三多堅守的初心,也幫老馬找回了初心。所以三多和老馬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情,老馬絕對是史今、袁朗以外和三多感情最深的班長。
老馬苦尋三多,三多卻躲在坦克裡哭泣
當三多因路成名,宣傳幹事一篇文章、一副三多站崗的素描畫在全軍區流傳開來
702團團長把許三多從駐訓場調到鋼七連,留下老馬和那幾個老兵,也留下了「有意義」的活法,老馬每天都在想念那個修路的許三多。
但調去鋼七連,許三多卻迷失了自己,坐坦克暈車,體能跟不上,槍法不好,還在第一次軍事演習中因為一顆雞蛋暴露了全連的位置,最可悲的是,他拖累了史今,被全連的人看不起,那個在駐訓場修路的兵現在是一個打鐵兵。
這天,鋼七連野外訓練,老馬一輛坦克一輛坦克地打聽起許三多。
此時三多就在坦克車裡,但他沒有下車和老馬相擁在一起,他沒有向老馬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欲哭無淚。
三多不見老馬,是為了不讓老馬知道他過得其實不好,他成了高成連長口中的孬兵,他拖累了自己的第一個班長史今,儘管他非常努力。
眾所周知,許三多是個好兵,就是有點廢班長
而史今絕對是三多虧欠最多的班長,因為三多爹的一句「龜兒子」,史今把三多帶到了部隊
而在新兵連,無論是隊列、體能,還是眼力見兒,三多的表現都是最差的,但他身邊一直站著史今班長,就算所有人都看不起三多,但史今沒有放棄過他。
三多的逆襲史就不再贅述了,有單槓上那333個腹部繞槓破了全連記錄;有第一次修坦克時砸了史今的手,第二次終於爆發心中的委屈,完成了自己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還有活捉連長高成;還有俘虜老A袁朗,等等等等,幾乎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史今。
而史今卻終於要退伍了,為什麼三多不去送送這位老班長,老恩人呢?
史今要離開部隊,三多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他抱著史今的行李不放手,十幾個人都拉不動。
但最後史今還是走了,宿舍裡的人一個個走光,許三多木在當場,沒有送史今到車站,也沒有親自道別。
你覺得他不送史今是忘恩負義嗎?其實三多不送史今是因為他丟了東西,他把那根救命稻草丟了,史今班長就是他的救命稻草,正如高成所說,三多是一個心理上的侏儒。
雖然史今幫助他成長,但他依然還是心理上的侏儒,失去了史今,他就失去了依靠,所以他會愣在那裡一動不動,那一刻他是麻木,空白,無助的,無法控制身體,無法去接受史今在他面前離開的事實。
老A靶場,實彈射擊,九把完全分解的95-1式自動步槍,能見度極低的可視條件,九個菜鳥二十二發上靶,袁朗毫不留情地鄙視了這些來自各個部隊的兵王。
但27號不服氣了,這樣的可視條件,這樣未校準的槍械,這樣只足夠安裝槍械的時間,他認為不可能完成射擊任務,所以他向袁朗挑戰,代價是放棄老A選拔。
而此時三多在哪裡?在排尾,吳哲在倒數第二名,27號是倒數第三名,成才是倒數第四名。也就是說吳哲和成才離27號最近,三多和27號之間只隔了一個吳哲。
三多不停地小聲喊著成才,希望成才拉住27號,因為在這群菜鳥中,只有許三多和成才見識過袁朗的槍法,在某次軍事演習,袁朗在運動中擊斃了成才,所以他們知道袁朗幾斤幾兩。
但成才沒有拉住27號,因為成才希望27號淘汰,他才能少一個對手。而吳哲不知道袁朗的本事,所以他也認為袁朗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打出完美成績。
但三多為何不走出隊列拉住27號呢?他們僅僅相隔一個吳哲,或者是在袁朗走向27號時就喊住27號,大家認為三多是否有私心?
其實後來成才的回答就是三多的真實想法:「27號,永遠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樣子」
「有什麼了不起的,他祖宗比我祖宗有出息,那又怎麼了,有能耐,咱們這輩子見」
而三多是怎樣回答的:「我覺得他人還行」
三多永遠是模稜兩可的回答,但這模稜兩可的回答卻講出了他的真實想法,那就是27號不可一世。
說起不可一世,三多從小到大都被不可一世的成才欺負,大家還記得第一集,在田間被成才等幾個孩子欺負的三多嗎,傻氣、可憐。
對於一個人來說,幾乎所有的心理陰影都來自於童年創傷,而三多的童年陰影,就是成才的不可一世,所以當成才說出27號不可一世,高高在上時,三多本能想起他受欺負的那些記憶,他也才明白為什麼當時自己沒有走出隊列拉住27號。
總結:三多不見馬班長,是因為內心愧疚,三多不送史今,是無法接受部隊裡自己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離開他,而三多不救27號,不是私心,而是童年的心理創傷導致他做出的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