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光抓走的人》:白光不能拯救愛情,誰能?

2020-10-04 來福觀影

看李誕的書《冷場》,裡面有一篇小說《白光之後》——在白光可照射的範圍內,相愛的人被照走了,剩下的人要怎麼生活下去?

這個創意是董潤年提出來的。後來它變成了電影《被光抓走的人》,也衍生成了李誕版本的小說。除了主角名字相同,這兩個版本的故事內容基本不同。電影版發展成的幾個情感故事,更像寓言式的講述。世間痴纏的男男女女,仿佛照見自己,發出一聲喟嘆,抑或是得到一絲啟發。

中年情感危機,真的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如果不是這一道白光,武文學要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張燕在關係中感到絕望且沒有出口?

當"白光只把一對一對的人帶走"這個尚未百分之百被印證的猜測放在眼前時,沒被帶走的夫妻總會在心裡布滿猜疑——ta還愛我嗎,或者是,我還愛ta嗎?

武文學和張燕,這一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妻,一個是老師,一個是銀行職員,生活看似和和美美 ,但"有些意外"地沒有被帶走,他媽媽說:"要麼是你不愛她了,要麼是她不愛你了,要麼是你們都不愛了。"

武文學

如果他篤定兩人相愛,他就會不在意這道白光,並有勇氣面對外界的猜疑;

如果他並不篤定但想經營關係,他會去正視和內省,探究兩人之間的問題;

但他都不是。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形象、職稱,是外人看來的"我們並不相愛了"的事實。他的動機,是由感情之外的"世俗"推動的。

張燕這個角色,表現得沉默壓抑,和她相比,武文學是單方面的輸出者,執意要製造妻子的"不在場證明",並說明:"我覺得好煩"、"(白光來)那天我在學校,大家都知道"。

張燕

後來,他終於發現了妻子的秘密。"我和他沒有什麼可聊的"、"我覺得絕望",當妻子的這些話,是發給另一個名叫"趙峰"的男人的時候,武文學更關心的是:我的妻子到底有沒有和這個男人睡過?

長期處於關係當中的兩個人,在激情退卻、平淡如水的生活裡,新鮮感和溝通很容易缺席。一個壓抑到去找另一個人當解語花,一個卻感受不到問題。

當愛慕已久的小韓老師終於忍不住對武文學表明心意的時候,武文學把人約到酒店,最終還是沒有滾床單,而是完成了一場自我剖析的文藝對話:

武:"我知道你喜歡我,我也是。我會在腦海裡有和你做的畫面"

武:"我跟你說那些話,其實就想說(我和我老婆的問題)不是我的責任"

韓:"都說他人即地獄,我們自己是不是地獄"

韓:"也許今天和你睡了,我就不愛你了"

武文學終於撕開了面具,撕開了自己在感情問題中一直的扮演"與我無關"的偽善者面具。

這場審美式的感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這矯情的對話,何嘗不展現出圍城下躁動的小心思——得不到的,或許才是最好的?

小韓老師

脫離了道德、社會來談愛情,只能是理想世界裡審美式的愛情。愛的純粹和美好,從審美的角度看怎麼歌頌都不過分。而把人物放到現實中,去展現人物矛盾、審視人物選擇、討論人物出路,也才更有意思。

武文學最終回歸了家庭。和妻子張燕在廚房忙忙碌碌,鏡頭沒有給他們正臉,只給了背影。武文學說"我愛你",張燕抱著他哭,然後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平靜,在暖黃的燈光下,在鍋碗瓢盆的雜音中,為孩子小蕾做晚飯。


《被光抓走的人》背影殺

愛情歸於煙火氣,平平淡淡又令人動容。尋常百姓家的夫妻生活,不就是這樣。這一刻背影的表現手法,像極了電影《塔利》——一個麻木的丈夫終於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生活裡的缺席,影片結束時,和老婆一起在廚房洗碗。


《塔利》背影殺

或許回歸只是第一步,今後的經營還得更加努力。中年情感的危機,不是開始於不知不覺,而是開始於沒有內省。


審視關係中的需求,也是審視自己的內心

光照來的那天,李楠和結婚七年的老公胡建平正準備去民政局離婚。胡建平有了"小三",兩人也沒有了感情。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得有些離奇:胡建平不見了,何曉芬還留著。這是不是意味著胡建平另有歡心?

於是兩個人開始了新一輪的尋尋覓覓,卻發現和胡建平有往來的女人越來越多:他給初戀薛妍打錢,跟一個叫李倩的女人訴說心事… …

李楠

這段故事裡出現的四個女人,像拼圖一樣,一人一塊地拼湊起胡建平的一部分——

他喜歡李楠的獨立堅強,卻跟她已經沒有情趣;

他喜歡何曉芬的熱情似火,卻煩她的任性糾纏;

他對初戀薛妍有保護欲,卻並沒有承擔責任的準備;

他在李倩面前能像個孩子一樣幼稚,有些soulmate的意味,但兩個人也沒有什麼名分… …

何曉芬

如果再繼續追尋下去,一部渣男胡建平的番外完全可以立起來。不過,故事在胡建平是意外死亡的事實中戛然而止。在這一場"他的真愛到底是誰"的追尋裡,李楠和何曉芬各自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不就是圓滿的結局麼。

李楠明白了,胡建平也許誰都愛,也許誰都不愛。他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在不同的女人身上。李楠獨立堅強的性格吸引了胡建平,在回憶起從前時,依然記得"他說他喜歡我這樣的"。這一次的探尋,終究是明白了:我依然是我自己,只是對方變了。即使是跟除了她以外的另一個女人結婚,或許結局都一樣。於是她決絕地不再去探尋究竟誰才是他最愛的人,也終究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何曉芬沉浸在"如果他沒有死,那我和他應該就一起被光照走"的想法中。胡建平的死給了她一個慰藉,至少,她不是那個被拋下的人。

一段關係裡,"契合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基底。這並不單純指外貌、經濟實力等看得見的因素。"我就是喜歡他……""你喜歡什麼樣的人?""我需要一個… …的人",這些評判和條件,歸根結底也就是"需求"。但愛情如果全盤是需求的契合,那和買賣沒什麼兩樣。於是現實生活中也不難見到有的人找了一個看起來並不契合自己需求的人,愛情的魅力之處也在於此——美麗的意外,無限的可能性。

但,契合需求的弔詭之處在於,需求有可能會變,且幾個需求並沒有辦法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於是這就成為了李楠的故事。兩個人在漫長的婚姻中,怎樣去互相分工配合,怎樣去遷就改變,又怎樣去合理訴諸自己的需求,是非常值得去探討的。


訴諸需求的人,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明白,哪些是根本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需求改變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自身發生了改變,"我變了,對方沒變"的時候,我要怎麼處理?值得注意的是,一味扮演索取者,關係肯定會失衡。

被需求的人,在對方需求發生錯位的時候,是不是能意識到改變的發生?在保留自己的同時,又怎樣協調好這段關係?有一個根本的原則,適度改變的時候,要警惕自己跌入到過度討好、喪失自我的極端中。

關係中,兩個人之間的互動,也不僅僅簡單的是需求-被需求。離開人去談論需求,會把人物化。同時,每個人都不是依附於他人而生活的,李楠沒了婚姻,沒了愛人,但她還有自己,還有遇見下一個人的希望。

一個亮點:開放式關係

武文學在影片中完成轉折與超越,也和趙峰這個人物有關係。他在美術館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趙峰和妻子的開放式關係。

謝天謝地,"開放式關係"這個早進入人們認知的婚姻關係,終於難得又少見地呈現在了國產電影裡。趙峰的觀點是:我們承認了自己不那麼愛了,反而更能面對彼此了。他提出武文學是一個偽善者,並未誠實面對自己。影片點到即止,只有展現,沒有結論。

《致命女人》

今年大火的美劇《致命女人》,把開放關係放置在西方文化語境下,卻依然沒有討論徹底。開題有先鋒性,但中途坍塌了,而且坍塌的理由非常政治正確:那個關係中的第三者(潔德),其實骨子裡是個謀財害命的壞人。是關係中的遇人不淑,阻止了關係的繼續,他們對開放關係的探索,就這樣暫告一個段落。假設一下:如果關係中的這個人,本質也是個沒有道德汙點的人呢?接下來又是怎樣的走向?不可否認,《致命女人》的先鋒意識就這樣被消解了,它沒把開題討論的深度挖掘下去,令人遺憾。

一個對比:三年前和三年後

電影版的故事發生在當下,小說版的故事發生在白光事件的三年後,敘事時間不一樣,故事的呈現方式也不一樣了。

白光之後,人們關注的點是:沒被帶走的人,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電影本身隱含的價值觀是:被帶走的才是正常的,沒被帶走的是出了問題的。基於這種二元對立的想法,討論被留下的人本身的情感狀態。

白光過後的三年,人們意識到,活在世上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於是發明了白光保險,為家人留有後路;發明了能立馬離婚的離婚機,爭分奪秒向白光證明不再相愛以免被照走;也有人把自己和愛人通過手術連在了一起,以向世人和自己證明,在這個怕表達愛的年代,我們也要光明正大地示愛。

小說裡,武文學和張燕因為三年前直接沒有被白光照到而留了下來。但父母為了兩人能繼續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直勸他們離婚,即使離婚了也可以住在一起;李楠和一個叫老牆的男人結婚了,老牆在千裡之外求的婚,就是害怕被光抓走。

明明相愛的人,卻要向白光證明已經不再相愛,而證明相愛成了一件"有勇氣的事情"。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依然有人偷偷相愛。


小說的結尾,張燕父母去沙漠追逐白光了,張燕爸爸說:"我愛你媽媽,你媽媽也愛我,從來都沒改變,當年白光是看走眼了,我們要再給白光一次機會。"他們當時沒消失,可能只是因為倆人在吵架,瞬時的感情值不足以被光照走,但最後,還是選擇去做追光者。

看吧,不管是什麼版本,大家都願意去相信愛,追尋愛,這本身不就夠美好了嗎?

(本文完)


註:

本文是作者「法克來福」原創文章,歡迎轉發,並註明出處。


查看我的更多文章,歡迎點擊——

相關焦點

  • 《被光抓走的人》:被抓走的是人,還是人們之間的愛情
    導語:愛情從來不是被別人證明,也不是要向別人證明的。2019年底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電影來自董潤年的一個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 《被光抓走的人》以光為媒,再說愛情
    看電影,有時候是看故事,有時候是看講述故事的方式,《被光抓走的人》屬於後一種。……講述愛情的電影太多了,很難講出新意。這道光,像一個天上的考官。而詭異的是,這道光真的是在進行愛情的挑選嗎?是誰在最先傳說——相互愛著的被帶走,不愛的人被留下?兩個人不在一個城市,一個被光照見,一個沒有,又該怎麼判斷他們的愛情呢?又或者,可能武文學李楠小蕾才是被帶走的那一批,而真正留下的是那在談戀愛的高中生,康校長他們呢?沒有誰對這道光定義。
  • 《被光抓走的人》,一部優秀的愛情文藝片,科幻愛好者不要入坑
    剛開始是抱著看科幻片的態度去看的,因為劇情簡介裡面有段話是這麼寫的,「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後來發現完全不對,這是一個探討愛情的故事片,那束光只是一個媒介,和科幻無關,所說的法則主要是情感的,並沒有進入更深層次的社會和人性問題。
  • 《被光偷走的人》:對於消失的人,你會如何面對生活的變故?
    我最近剛好看了一部名叫《被光抓走的人》的電影,一開始勾起我觀影欲望的第一個因素就是片中有黃渤,然後對比爛票房的反差現象,我推測這應該是個非主流的題材首先,影片時間略長於一個半小時科學電影原則,整個觀影過程配上略顯單調的劇情,電影顯得冗長。整部影片徒有科幻之名,未見什麼視覺盛宴,邏輯盛宴,看完才發現,消失只是背景,不是什麼邏輯主線,我們無須思考誰的離去,誰的存在有什麼共性,有什麼不合理之處,導演只是把這個消失作為手段,去拷問主人公們的愛情,呈現人世間的關於愛和原則的百態糾纏。
  • 《白光》:那個愚昧的讀書人,最後倒在了那束白光裡
    那束白光,卑微的讓人絕望。——題記從1918年~1922年才把這部短篇小說作品集寫成。1923年《吶喊》出版,只是為了喊醒那時期中的青年人。吶喊中的白光《白光》這篇作品收錄於《吶喊》之中。為什麼直接說吶喊中的白光呢?
  • 我的愛拯救了人類,卻不能拯救我的愛——《三體》中冷酷的愛情觀
    (丁儀是個工具人,實錘了[捂臉][捂臉][捂臉])林雲做錯了嗎?是羅輯利用自己面壁人身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的。我真是羨慕嫉妒恨![流淚]他們的愛情就像童話一般美好,然而莊顏最後帶著兩人的孩子離開羅輯。為什麼?為了逼他拯救人類!拯救人類!這是多麼高尚的理想啊。莊顏做錯了嗎?為了做「正確」的事情,為了更大的「理想」。
  • 《我的前半生中》:白光這樣的丈夫,羅子群為什麼不離婚?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群這個角色,我是不能理解的,她為什麼會看上白光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一直不停的給他擦屁股,就算天天吵架也不和他離婚。白光沒有穩定的職業,可以說是無業游民,沒有一技之長,不思進取,還經常向妻子及娘家借錢,最後生意敗光了,反反覆覆,自己闖了禍,賠了錢還理直氣壯,大吼大叫。
  • 金陵十三釵:玉墨被抓走後遭遇了什麼?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
    導讀:金陵十三釵:玉墨被抓走後遭遇了什麼?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怪象,許多朝代的滅亡都歸結為女子們過錯。因為妲己魅惑紂王,紂王才終日沉迷酒色,殘害忠良。最終段斷送了商朝而錯歸咎在妖媚的妲己頭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得褒姒一笑。最終導致了周王朝的滅亡,而錯在褒姒。白居易形容楊貴妃的容貌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之美。
  • 馬來西亞電影《光》照亮自閉溫暖人心
    在阿來的筆下,這位一身傻氣的主人公,卻能在每一個風雲際會的轉折點上踩對節奏、找對方向、做對選擇。 榮華富貴在30萬字的篇幅中幾乎從未離開他左右,甚至連愛情這種很吃緣分的東西,也不曾在他的世界裡消失過——當然你也可以說,有了榮華富貴,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誰說蛤蟆能成精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風上線鐵路每天都運載著大量的通勤職工,有一次去灌水鎮,坐這趟車看到許多人打開飯盒子吃炒蛤蟆,沒放多少油就靠醬油,聞著「辛呲來歪」的,心琢磨他們是怎麼吃進肚子裡去的。過了六七年的功夫再一次來到這裡,晚上住店看見附近的山上光一道道閃過,像小時候電影中看的「鬼火」似的。
  • 《簡愛》:獨特的電影用光和鏡頭語言背後,詮釋的是愛與平等
    在電影電視史上,人們普遍覺得2011年的電影版本最忠實於原著。從電影的用光,到鏡頭語言,都最好地再現了19世紀英國的社會風貌,也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著作品中:那個曾經的灰姑娘簡愛,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白日夢照進現實,都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 國產愛情劇 第一次這樣拍
    「你相信愛情嗎?」你相信的愛情 又是真實的嗎如果有一道光 證實你的愛情是虛假的呢這是董潤年的導演處女作《被光抓走的人》試想 如果世界上有群人 被光抓走 那世界會發生什麼呢?01 一道光武文學 一個每天騎著電動車去學校教書的普通教師他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 悽美愛情電影《魂斷藍橋》,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魂斷藍橋》是一個美得讓人幾度落淚的愛情故事,在天鵝湖悽美的音樂聲中開場,似乎冥冥之中早就預示著那個悲慘的結局,可是當那一刻真正來臨時,卻還是無法承受住那份巨大落差所帶來的失落與悲慟。這是一部美得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
  • 《第一爐香》:誰能拯救葛薇龍?
    (1)張愛玲有部小說《第一爐香》,女主角是上海女學生葛薇龍;為了繼續學業,不得已求助姑母梁太太,希望她能幫助自己;而這位本家姑媽,之所以能在香港立足,也是通過不正當競爭,把婚姻當事業,從小老婆上位,獲得丈夫留下來的財富
  • 原耽是光——永遠無條件偏向原耽
    原耽是光,我們是追光者!原耽的溫柔是我們觸手不可及的。, 黑婚紗也能配白婚紗,任何愛情都值得被尊重。,是救贖,也許很多人不能理解這樣的愛情,但是對於我來說原耽是我黑暗日子的一縷光芒,是原耽把我拽出了頹廢的日子,因為遇到了原耽,光撒在我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溫暖。
  • 《擺渡人》你若需要那個人,那個人就真的會存在
    在各種機緣巧合下迪倫和崔斯坦一起經歷波折,碰撞出愛情,迪倫回到現實的家了,崔斯坦也跟著一起回來,但是因為另一名擺渡人蘇珊娜也效仿他們回到了現實世界,打破了冥界和人間的平衡,讓惡鬼來的了人間,迪倫的父母因此被審判官將靈魂帶入荒原,他們又回到荒原去拯救自己的父母讓他們回到人間代價是自己從此不能再次踏入人間,最後迪倫和擺渡人崔斯坦再次穿越了荒原到達了天堂永遠在一起了。
  • 《不能說的秘密》是部好電影嗎?
    看過的觀眾會說,<不能說的秘密>還不至於「牛逼」吧? 恩,那我就試著一點點說吧。首先一點,這部電影「沒有一句廢話」。那個人才能看到她。)仔細想想才明白,在整部電影中,周杰倫一直在極力避免兩樣東西。物質和性。整部電影裡沒有出現過金錢,性暗示之類的東西。或許周董覺得這兩樣東西會使愛情不那麼美好吧。回到學校了。
  • 讓人痛哭流涕的電影:我不堅強,讓眼淚帶走我的脆弱吧
    總有一部電影,讓人痛哭流涕。這些讓我撕心裂肺的電影,哪一部戳中了你的淚點?《綠裡奇蹟》 我的降生就是種罪過。天使能夠拯救世人,可世人不能寬恕天使。科菲最後走到了綠裡的盡頭。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張小凡被毀了,這次輪到了蘇摩,誰能拯救網友心中的經典IP
    >奇幻小說可以說是被80後和90後捧紅的,蕭鼎和滄月、江南等一批人都是從武俠小說起步遺憾的是,無論是電視劇的改編還是電影的改編都走向了撲街。就演員陣容來說,絕對是當時的頂級陣容,每一個人都是能夠扛起一部大製作的演員
  • 那些讓人痛哭流涕的電影:我不堅強,所以讓眼淚帶走我的沮喪
    每個人都會有一部電影,戳進心窩,只要提起就忍不住泛淚光。那些讓我痛哭流涕的電影,哪一部也曾讓你撕心裂肺呢?《綠裡奇蹟》 我的降生就是種罪過。《綠裡奇蹟》是美國小說家史蒂芬·金創作的監獄小說,帶有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