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送給郭襄的三枚金針代表了什麼?金庸先生大有深意

2020-09-03 磊落故人

楊過和郭襄在風陵渡口相遇,幾天相處下來,楊過對這個小妹妹很是喜歡。在分別之際,楊過得知了郭襄的身份之後,又不禁生出幾分愧疚之心,於是送她三枚金針,要滿足她三個願望。而金庸先生如此安排這個情節,其中也大有深意。

楊過很喜歡郭襄這個小妹妹,又對她有幾分愧疚之意,所以送她三枚金針補償

楊過和郭襄在風陵渡口相遇,兩人一起幫助周伯通和瑛姑團聚,為史家兄弟取得了靈狐,又使慈恩臨終前悟得佛理,深信輪迴能夠轉入善道,可謂功德圓滿。幾日相處下來,楊過對郭襄這個小妹妹行事作風十分喜愛,待分別之際,楊過才發現她是郭靖和黃蓉的小女兒。

郭襄剛出生之時,襄陽城處於混戰之中,楊過和小龍女從黃蓉懷中接過剛出生的郭襄,一度打算用她來換取情花毒的解藥,然後再搶回,當然楊過後來卻放棄了這個想法。後來,為報復郭芙的斷臂之仇,楊過又將郭襄帶回古墓,與小龍女一起以玉蜂漿餵養郭襄。此刻回首往事,楊過自然意識到自己當年的行為是多麼魯莽,差一點兒就讓無辜的郭襄死於非命,心中自然對她有幾分愧疚。在這種喜愛和愧疚交織的情緒下,又得知郭襄馬上要過生日了,於是楊過便送她三枚金針,滿足她三個願望,聊作補償。

至於為什麼是金針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是因為金針是小龍女獨有的暗器。自和小龍女分別之後,楊過一直將她的暗器放在身邊,以慰相思之情。同時,金針是別人無法冒充的可以作為信物。

接下來說說金庸先生的深意

金針度人,有祈願的意思

《桂苑叢談·史遺》記載:

鄭侃女採娘,七夕陳香筵祈於織女,曰:「願乞巧」。織女乃遣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唐朝鄭侃的女兒叫採娘,她有一年七夕設香案祭織女,並對織女祈告說:「我願意求得高超的編織奇巧」。織女聽了她的要求,就現身出來,送了一根一寸多長的金針給她,並囑咐採娘把這根針綴在紙上,放在裙帶裡面,三天之內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就會有編織的奇巧了。採娘依照織女的吩咐做了,果然得到了織女的秘訣,她的刺繡技巧變得特別出色。

這裡當然不涉乞巧之說,金庸先生取的是它的祈願之意。

那麼為什麼是三枚金針,三個願望呢?

「三」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裡有非常特別的意義。

《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三」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臨界數字。古人概括宇宙為日、月、星三光;把一天劃分為早、中、晚;把最受尊敬的人稱為三尊,即君、親、師。後來「三」逐漸發展成為古人的一種「禮」的規範。也就是說,「三」為成禮之數,多一或是少一均被視為非禮。如結婚要「拜天拜地拜高堂」,三拜方算禮成;敬酒需「三巡」,三巡方顯禮節到;古代打仗禮讓有「退避三舍」,以退為進;做事講究「三思而行」,考慮周全方行事。等等。這無不深刻說明數字「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金庸先生有很深的傳統文化造詣,自然也不會讓楊過作出「非禮」的事,所以讓楊過送出了三枚金針,許郭襄三個願望。這種例子在金庸的其他小說中,也比比皆是。比如《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和歐陽克到桃花島求親,黃藥師給他們出了「三」道題。到了《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因為要救明教眾人,不得不答應了趙敏的三個要求。等等等等。


綜上,楊過這三枚金針並非是隨便送的。不知磊落解釋得是否清楚?還請大家留下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三枚金針、三個心願,郭襄用了三世的孤寂來償還
    楊過本來就敬重郭靖為人,在這一程相伴中更是感激郭襄對自己夫妻重聚的祝禱之情,於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郭襄三個願望的祈求,而且還拿出了三枚金針作為信物,告訴郭襄「但教力之所及,無不從命。」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一定滿足你!
  • 小東邪郭襄:錯用金針誤終身
    和楊過失之交臂,不能怪他,而是自己的少女心害了她自己。郭襄的名字是非常有講究的,註定了她和襄陽有著不解之緣。郭襄剛出生後,金庸就用「危城女嬰」整整一個篇幅,來交代小襄兒的不平凡遭遇。要知道《神鵰俠侶》一共不過才四十個章回,其中還有「襄陽鏖兵」、「大戰襄陽」等精彩情節。
  • 痴戀楊過半生的郭襄為何最後在峨眉山上出了家?
    楊過還給了郭襄三枚金針,承諾可以幫她實現三個願望。而郭襄當即提出第一個願望,就是可以見到楊過的真面目,當面具後那張英俊滄桑的面孔出現時,我不知道一個少女是怎樣的小鹿亂撞,而郭襄的第二個願望是希望楊過來參加自己16歲生日,對於這個小妹妹的願望,楊過一一應允。
  • 郭襄到底有多愛楊過?看看她大徒弟的名字,你就明白了
    大圖模式一開始郭襄碰到神鵰俠楊過時,只是崇拜,但是在黑龍潭,楊過輕輕抱著她飛過沼澤時,郭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異性,不禁動心了。恍惚間芳心暗許,這就是我要找的意中人。大圖模式楊過在知道她是黃蓉夫婦的女兒後,就給了她三枚金針,答應滿足她三個要求。郭襄馬上用了第一枚金針,看到了楊過的真面目。楊過一臉憔悴又不失剛毅的面龐,郭襄看了既高興又心疼。
  • 郭襄:十六歲那年,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終身!
    這些人在江湖中的名聲都是非常大的,而他們所掌握的武功,更是多得讓人驚訝,簡直可以說是讓天下人羨慕嫉妒恨,所以郭襄的 家世註定了她的一生不平凡。她讓楊過初次重遇便湧起了要保護她,照顧她的心情,"甚至送她三根金針、大張旗鼓為她賀壽;她讓金輪法王都起了憐才之意,不惜一切想收她為徒,為她跳入寒潭黯然神傷,她讓一向狠辣的李莫愁都不忍傷害她。
  • 郭芙和郭襄都深愛楊過,為何結局不同?
    郭芙喜歡楊過,而楊過也對她有一些好感,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缺點暴露出來,彼此之間再無好感。郭襄聽到的,都是楊過的行俠仗義,如何捨己為人,故而心中充滿期待。而且還未見面之時,這種翹首以盼的思念,已經愈演愈烈。郭襄是一個非常具有執念的人,與郭芙相比,她多了一些執著,少了一份理性,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大哥哥楊過,曾叱詫江湖的神鵰大俠。郭襄的結局,想必大家已經知道,為了楊過終身不嫁,最後開創峨眉派,這有一點傷感,更有一些無奈。
  • 一見楊過誤終生——郭襄
    這個比郭襄大二十歲的男人,成了郭襄眼中的白月光,讓她終身都不能忘記的人。楊過眼裡的郭襄——那是一個善良機靈的小妹妹,對於郭襄那熾熱的眼神,他只能把自己與小龍女之事,如實相告以求能點破她對自己的痴情。這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孩碰到一個成功有魅力的大哥哥的「少中之搭」的組合,正是金庸給我們呈現一段另類的情感,真的『聞之無不落淚』郭襄的單戀。
  • 郭襄踏遍千山萬水,尋找的並不是楊過
    這種喜悅是無法替代的,把郭襄的心填滿了。後來,楊過以給郭襄過生日為由,送給郭襄三件大禮。每一件禮物出場,郭襄的心就向雲端飄一次。三件禮物足夠她飛向九重天。她的心已經飛得太高,世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動了。
  • 楊過郭襄張三丰的感情糾葛~
    當時,張君寶跟隨覺遠禪師追擊盜走《九陽真經》的瀟湘子和尹克西而來到華山,並在楊過的指導下與尹克西過招,在負傷之後,金庸給了他和郭襄一幕「特寫」: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作為少林俗家弟子的張君寶,陡然感受到了一個陌生少女的溫暖與善良,其心動與感激可想而知,對郭襄的感激與仰慕已是再無疑問了。少林之時第二次相遇便是三年之後少林,兩人也是短暫的見了一面,郭襄將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送給了張君寶,此後兩人再也沒有見過,兩人的這段感情註定沒有結果,就跟郭襄遇到楊過一樣,郭襄為情所傷,最終遁入空門。
  • 明知道楊過有小龍女,郭襄還要追求他,她算是宋版「林有有」嗎?
    楊過的時候,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在明知楊過有小龍女這個傾城傾國的妻子後,依然選擇忘我的滿世界找楊過。,創辦了峨眉派,其實可以看出,郭襄並沒有斬斷情絲,她的徒弟,也就是第二代峨眉派掌門風陵師太,風陵代表什麼?
  • 假設小龍女從絕情谷底未生還,楊過和郭襄才是真正的神鵰俠侶
    可是,這種嚴苛教育,卻讓郭襄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在她十八歲生日那年,父母還在忙碌著武林大會,自己也是習慣了無人問津的生日。可是,這時候卻跳出一個英俊大俠,他的名號在江湖上代表了俠義二字,卻為了自己一個小姑娘召集江湖群雄,討自己歡心。所以,在十八歲生日宴後,這一場煙火就一輩子留在了郭襄心中,讓她因此苦苦追尋楊過的影子一生。
  • 張三丰年少成名,郭襄為何看不上他?只因他有個缺點被世人嘲笑
    金庸的故事中有很多讓人意難平的部分,比如郭襄和張三丰這兩位後來開宗立派的高人之間的感情,且不說郭襄是否對張三丰有意,至少張三丰對郭襄是有情的,尤其是連載版《倚天屠龍記》最後一回中的一段話,輕描淡寫間就讓人感慨萬千。
  • 郭襄、郭芙、小龍女,這三個人中,楊過愛的到底是誰
    金庸大師的《神鵰俠侶》作品中,帶有主角光環的神鵰大俠楊過,其感情生活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金庸大師的大多數作品中,男主身邊都不乏美女環繞,紛紛傾心愛慕。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等等。
  • 楊過對郭襄難道就沒動過心嗎?真的就是一心一意愛小龍女?
    楊過內心是穆念慈,但外面套了一層厚厚的殼全是楊康,只有花時間花精力甚至機緣巧合才能見到「穆念慈」楊過,否則你兜兜轉轉愛上的,都是楊康。三根金針這麼浮誇這麼盛大的楊過,只是楊康式楊過。郭襄離真正的楊過,還很遠。
  • 淺析金庸先生不寫《倚天屠龍記》之前幾十年江湖故事的三個原因
    《神鵰俠侶》中,楊過小龍女情定終身,此情已了。如果續寫酒必須新發展一段感情主線,從各個角度來看,郭襄是最好的選擇。可惜的是,郭襄的「情」無法延續。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對楊過的愛慕之情人盡皆知。楊過為了斷絕她念,不惜隱於江湖,令小郭襄行遍山河終不能再見。
  • 【金庸系列】天涯思君終不忘,此生再不見郭襄?
    這一個「他」字,指的自然就是神鵰大俠楊過了。她也不拉韁繩,任由那青驢信步而行,一路上山。過了良久,她又低聲吟道:「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她腰懸短劍,臉上頗有風塵之色,顯是遠遊已久。韶華如花,正當喜樂無憂之年,可是容色間卻隱隱有懊悶意,似是愁思襲人,眉間心上,無計迴避。
  • 盤點「一遇楊過誤終身」的女俠們,三個孤獨終老,一個為其殞命
    其實金庸大師寫的那些小說,如果文筆差一點,情節再誇張一點,和當代網絡小說中的爽文也沒什麼區別,只是查良鏞先生筆力雄健,硬生生的把爽文拔高了不止一層。比如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這兩位主角替換到網絡小說中,那就是活脫脫的種馬小說的男主,那麼多各有性格,風華絕代的姑娘,竟然見了主角,相處了一段時間就走不動道了,一顆芳心暗許了。
  • 楊過送的屠龍刀,是壓在郭襄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男主角楊過可謂是個萬人迷。郭芙、陸無雙、程英、完顏萍、公孫綠萼、郭襄,甚至是李莫愁、洪凌波,都對楊過是青睞有加。顯然不是,郭襄的弟子名為「風陵師太」,峨眉派很多武功都與風陵渡那一夜有關係,說明郭襄並沒有真的忘記楊過。
  • 華山一別後,郭襄是否再見過楊過?看看這一細節,可能真見過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寫,郭襄走遍天下,找不到楊過終於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在峨眉山出家,創立了峨眉派。第三次華山論劍時,郭襄該是十六歲,但郭襄創立峨眉派時有四十歲了,這前後有二十四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四年的時間,郭襄與楊過有沒有再見過面呢?從原著裡看,似乎是沒有,但我們仔細去品味其中的一個細節,好像他們又有可能真見過面。注意,俠客君在這裡只是說可能,因為這個細節只能代表著這個可能性。
  • 楊過等了16年,他真的只是在等小龍女一人嗎?其實他在等4個人
    大家應該對16年之約都有印象吧,這是小龍女和楊過的約定。小龍女受重傷眼看要死時,她在懸崖邊刻字跳入了深淵。所刻內容便是十六年之約,她讓楊過等她16年,時間到了之後便會於他重逢。此約定自然不是真的,那時小龍女已有死志,定此約定是為讓他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