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搶16000塊錢,兒子差點一棍打死父親,並斷絕父子關係

2020-09-07 只管奔跑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與一位愛好寫作追求進步的女性交朋友,我們共同進步哦。

01

劉老漢有4個兒子,6個孫子,在農村是人丁興旺的家庭。

兒子們都過得不錯,老漢年齡大了,就不想種地了,老兩口名下的二畝多地就分給了4個兒子。

地不在一個地角,兒子們各要一塊,倒也沒啥意見。

雖然老兩口60多歲,但身體比較健壯,媳婦們就對湊份子養老不太滿意。她們的意思是自己還能幹,能自食其力,沒必要這麼早就坐等養老費,打工都還有的是力氣。

但老兩口卻認為,辛辛苦苦大半輩子,養育的子孫又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一家給一點就夠他們用的,應該好好享享清福了。

家庭會議開了好幾次,最終確定,每個兒子一年600塊錢養老費,300斤糧食,一車草。

外人看來真的不多,但4個和尚更沒水吃,到了年底,仍然有兒子推三阻四,不拿不給養老物資,老漢氣不過,為仇結怨地上門要。

02

幾年以後,一家大型企業選址在劉老漢村南,分給大兒子那半畝多地就被徵用了,按照賠償價格,這點地應得補償金16000多元。

老漢不知受了誰的挑唆,也可能是要養老金困難心裡生氣,就想要這筆錢,他張口跟大兒子一說,立即遭到了兒子全家的反對:絕對不行,地分給誰就是誰的,你不能見錢眼紅。

老漢執拗地說:你不給不行,地是我的,我就要去支出來。

大兒子瞪著血紅的眼睛:我看誰敢把錢給你?我不同意,你休想得到一分一釐。

爺倆爭執越來越激烈,一老一少倆大男人像仇人一樣對罵起來,完全沒有了血緣關係的一點親密。

誰也不讓步,你硬我比你還硬,老子和兒子頂牛一般抗上了,爭議不解決,大隊幹部不敢支給任何一方。

僵持了很長時間,對罵越來越升級,仇恨越來越強烈,仿佛幾輩子前就是宿仇一般。

03

一天,老漢又到大兒子家去理論,話趕話,兒子火冒三丈,竟然順手抄起一根棍朝著老父親就掄過去。

劉老漢猝不及防,一下就倒在了地上,當時的感覺是腿斷了,腦袋嗡嗡響,認為自己就這麼被兒子打死了。

兒子一家管也沒管,徑直回屋去了,老漢半天緩過氣來,也不敢罵了,掙扎著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好不容易回了家。

自己兒子竟然下狠手要自己的命,你不仁我也不義了,我要上法庭告你。

第二天,劉老漢就上了派出所,村幹部也跟著出面處理糾紛,吵吵嚷嚷大半天,大兒子一咬牙:好,我把錢給你,咱們從此一刀兩斷,再無瓜葛,你也別想我養老了!

劉老漢也不示弱:好,斷絕父子關係,就當我沒生你這個畜生,我還有其他三個兒子呢!

口說無憑,籤字為準,在兒子的要求下,村幹部的作證下,爺倆擬定並籤訂了解除父子關係協議書,從此陌路,不管法律承認與否,我們是大張旗鼓雙方承認沒關係了。

兩年以後,老娘去世,大兒子全家咫尺之遙,連到門沒到門。

04

劉老漢爺倆為16000多塊錢差點鬧出人命、最終父子劃清界限而收場,成了當地的熱門話題,眾說紛紜,有指責老的不懂情理,有評論小的太計較。

我認為父子皆有不是:

1.利益至上,過於自私自利。

中國人講究血緣關係,重視家庭和睦,這一家倒好,為老不尊,為小不敬,滿眼滿心的只有那點利益了。

如果老漢能夠大局為重,不去爭搶錢財,兒子們不管孝順與否,按照要求拿贍養費即可,老了花錢也少,維持平靜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兒子能夠通情達理,畢竟老父親年齡大了,又沒有退休金,為自己爭取點養老錢也情有可原,就不會鬧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可是,在他們這裡,沒有如果,各有各的情理,連個陌生人的情意都沒有,就算你死我活也互不相讓。

想想就讓人感到悲哀,在金錢面前,親情就這麼不堪一擊?

2.親情淡薄,缺乏愛和理解。

老漢那個年代,老農民沒文化沒知識,生養兒女只是盡義務而已,根本不會重視孩子的教育,重視親子關係的培養,孩子們放養長大,跟父母沒有建立親密無間的良好關係。

試想,如果父母孩子平日如膠似漆,大人關心孩子依賴,感情至深,這點小利益哪能有這麼大的威力?

從小就缺乏足夠的愛,長大了各自成家,更談不上關係親密了,只剩下世俗、道德和法律上的約束和義務了。

親情單薄,不堪一擊,這就必然導致雙方根本不去理解和愛,只是爭搶點滴利益了。

希望現在的父母引以為戒,良好的親子關係很重要。

3.衝動是魔鬼,不要讓怨恨主宰了理智。

父子爭執,確實談不上天大的仇恨,兒子竟然被憤怒燒昏了頭腦,用棍子毫不留情地打老父親,導致老父親多日不敢走路。

如果把老父親打死,這又成了故意殺人罪,就毀滅了兩個家庭,想想就讓人後怕。

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不管是不是君子,每個人在遇到情緒激動的時候,一定得保持足夠的理智,不要做出不可挽回的事來。

希望天下的家庭父母慈,孩子孝!

相關焦點

  • 兒子一棍打向父親,並堅決斷絕父子關係,竟只為16000塊錢
    家庭會議開了好幾次,最終確定,每個兒子一年600塊錢養老費,300斤糧食,一車草。外人看來真的不多,但4個和尚更沒水吃,到了年底,仍然有兒子推三阻四,不拿不給養老物資,老漢氣不過,為仇結怨地上門要。第二天,劉老漢就上了派出所,村幹部也跟著出面處理糾紛,吵吵嚷嚷大半天,大兒子一咬牙:好,我把錢給你,咱們從此一刀兩斷,再無瓜葛,你也別想我養老了!劉老漢也不示弱:好,斷絕父子關係,就當我沒生你這個畜生,我還有其他三個兒子呢!
  • 父子斷絕關係5年,父親病重兒子不管,兒子買房,父親卻給了25萬
    我滿臉怒氣的開了門,門口站著的,是位衣衫不整,頭髮凌亂,氣喘籲籲的大叔,他,是我發小王山的父親。「海星,王山在你家沒?他離家出走了,要跟我斷絕父子關係。」聽了叔說的話,我怒氣全無,準備把他請到屋裡,問清楚到底什麼原因。
  • 父親生病大兒給5萬,小兒給5千,出院後老人與大兒斷絕父子關係
    父親生病,大兒給5萬,小兒給5千,出院後老人與大兒斷絕父子關係張家村的老張生病了,需要做手術,要二三十萬的手術費。老張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省城一家外企當主管,年薪幾十萬。小兒子在老家守著幾畝薄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由於老張病重,他給大兒子張孝天打電話,說要來省城動手術,家裡沒有這個醫療條件,張孝天在電話那頭吱吱唔唔了許久,才點頭答應了下來。
  • 小說:生兒子後入不敷出,他向早斷絕關係的父親討來10萬
    沒有人知道他做什麼生意,一兩個月回一次家,帶回錢和小莊的玩具。在小莊的童年世界,父親只是一個影子,模糊不清。小學四年級的某個夏天,小莊踢完球回家,父親回來了,除了錢和玩具,還帶回一個漂亮女人。沒吃晚飯父親和漂亮阿姨就走了。母親說,你爸爸再也不回來了。雖然缺少父愛,在母親陪伴下小莊茁壯成長。
  • 小說:35歲的兒子帶回女友,父親一見卻勃然大怒,父親:關顧過的
    小王今年35歲,是一名普通工人,一個月前的他經過網絡認識了女友小袁,二人私下見面覺得不錯,而後確定關係並走到一起,期間感情和睦,處得還行。前些天二人商量決定結婚,小王帶著女友上家裡見父親,哪曾想父親一見就持反對意見,更甚者使用強硬的手段逼迫二人分手,這讓小王很是難受。
  • 她與父親斷絕關係,大快人心。現實版蘇明玉能不能甩開原生家庭?
    與父母斷絕關係的都是不孝子女麼?我認為非也。 她是我表妹的大姑子,為保護她本人隱私,我們暫且叫她婷姐吧。 婷姐最近在家人群裡宣布與父親斷絕父女關係,不再給付父親扶養費,我們都覺得大快人心,替她高興。 婷姐自己生活好了,沒有忘記農村的父母和弟弟,她為父母在老家的市裡買了一套大房子,又花200多萬給弟弟一家買了房,還購置一套別墅給一家人住。父母願意在老家住,婷姐就每個月另付他們5000元的零花錢,讓他們自由自在。她的父母養了她13年,婷姐養他們已經20年了。
  • 《知否》:林小娘一生受寵,最後被盛紘亂棍打死,原因可笑
    02 不懂盛紘教子之道,一味縱容兒子花天酒地盛紘偏寵林小娘,自然對她膝下的子女更多疼愛,其中對於盛長楓,盛紘更是寄予厚望,為了盛長楓的科考,他更是費盡了心思。在皇宮的偏殿中被關了許久,連廁所都沒地方上,更沒有東西可以吃,盛紘一度覺得自己的腦袋都要落地,本來惶恐的他,終於知道自己被關的原因——居然是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科考科考不行,交的朋友更是狐朋狗友,在外面高談闊論,差點把自己的腦袋丟了,一時間,盛紘終於明白:盛長楓的教育,終究是走偏了。
  • 皇上說了只貶為庶人,不處死,蘇培盛為什麼敢把祺貴人亂棍打死?
    皇帝因祺嬪的大不敬之罪和之前祺嬪父親誣陷甄嬛父親事,打算數罪併罰,將瓜爾佳氏一族斬得斬,流放得流放,算是連根拔起。因念祺嬪入宮服侍多年,僅廢為庶人。冷宮安置。而蘇培盛聽後卻領侍衛將祺貴人「處理掉」。其二,皇上將祺嬪廢為庶人,冷宮安置,基本上也就是生死由命了。皇帝日理萬機,冷宮裡的人是死是活皇帝根本不會關心,也根本不會知道。所以蘇培盛才敢將祺嬪亂棍打死,然後拖到亂葬崗埋了。
  • 以家人之名:趙華光交出照片,與賀子秋斷絕關係,尖尖工作室得救
    很多人都覺得趙華光是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中最不負責任的爸爸了,他一出現就利用賀子秋,和賀子秋之間根本沒有父子之愛,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只有交易,三觀完全不合。本以為趙華光聽到賀子秋的話之後會暴跳如雷,但沒想到賀子秋走後,趙華光把照片發到了賀子秋的手機上,並告訴他以後沒必要再聯繫,徹底斷絕關係吧。
  • 母親暈倒,三兒子無人盡孝,醒來後母親怒捐4套房,並斷絕關係
    當時那裡的生意特別好,一年下來也能掙很多錢,最後夫妻倆又想再蓋多一棟房子給兩個兒子。三個兒子畢業之後留在城裡面都沒想回來農村過日子,老兩口又沒辦法,只好再從裡面給他們各自付了一套房子,這麼算下來,其實夫妻倆這半輩子的積蓄也花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他們年齡也大了,生意也做不動了,便想在農村。
  • 《知否》中顧廷燁和他爹,是中國式父子關係的最好詮釋
    父親與兒子明明都是深愛對方,卻不知道該如何去正確表達。,顧廷燁出言頂撞,並揭開了白氏嫁入侯府的舊傷疤,換來的是更多的老拳,在父親的一次次責打中,父子之間的關係降至冰點。父親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好,不需要溫情的言語,兒子覺得父親並不愛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父子之間就像隔著一塊毛玻璃,隱約能看到卻永遠面目模糊,無法感知,無法碰觸。
  • 故事:惡霸亂棍打死教書先生,數年後因果有報,被一人活活嚇死
    >故事:惡霸亂棍打死教書先生,數年後因果有報,活活被一人嚇死原名:報恩亭在金子山西側山腰,矗立著一座六角亭,重簷翹角,巍然聳立,莊重美觀,亭額上書「報恩亭」三個金字。當地一老人頜首捋須,向過往路人講述著「報恩亭」的故事——明朝末年,王先生攜夫人遷居於此。王先生學富五車,非同凡夫。初來乍到,當地鄉親為其在半山腰蓋起了一棟簡易房子,王先生好生感動,為感激鄉親,他把房子改辦成學堂,擬將自己的滿腹學問,傾囊相授於鄉裡的孩子。來王先生學堂念書的,有富家子弟,也有窮苦孩子。
  • 《知否》顧廷燁與顧偃開的父子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父子關係的僵化顧廷燁小時候是深得父親喜愛的,親自教導文武,又時常帶顧廷燁進宮面聖。可是繼母小秦氏是一個面善心狠的人,自從有了自己親生的兒子,便開始為顧廷煒謀劃,自此小秦氏便對顧廷燁假意呵護,寵愛有加,實際上是把顧廷燁的缺點放大在顧偃開面前,讓顧偃開對顧廷燁不滿。
  • 小說:孝順兒女為照顧年邁父親,招個年輕保姆,誰知差點害了父親
    這再娶就再娶吧,找個老伴來照顧他也行,可是誰知他竟是要娶一個小他20歲的女人,來給自己的一雙兒女做後媽。他的兒女們當然不樂意了,全都反對這門婚事。認為那個女人一定是貪圖他們父親的錢財,所以才答應嫁進他們家。而老張也因此和兒女們大吵了一架,都鬧到要斷絕關係的地步了。後面,老張為了給這個女人一個名分,還是執意帶著她去民政局領了證。
  • 給父母寄錢三年,母親卻沒錢治病,妻子拿出二十萬俺和她斷絕關係
    後來結婚還是用的家裡的積蓄湊得首付,為這,王浩一直感覺虧欠自己的父母吧,所以等他後來發跡掙錢多了之後,每個月都要往家裡多寄點錢。王浩每個月都會給家裡寄三千塊錢,這個錢是他掙得,所以他給多少妻子趙雪都沒意見,何況他每年給嶽母家孝敬的也不少。
  • 甄嬛傳一一一祺貴人為什麼落得亂棍打死的結局?只因走錯了三步棋
    其中,祺貴人不僅容貌上佳,且家勢頗高,結局卻落得亂棍打死。這是為什麼呢?只因她走錯了三步棋。所以,祺貴人走錯了三步棋,最終落得亂棍打死的結局。歡迎您關注 我每天享一篇情感文章,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您關注、評論和轉發哦!
  • 故事新編:美少年為娶獨眼老妓,舍10000白銀
    富商一笑置之,他早為兒子,與一酒商之女定下親事。 妓女之流,不娶回家就行了,誰人沒點怪癖。 然而一天傍晚,兒子帶回一個年近50的獨眼老妓,說要娶妻她為妻。 當晚,帶著10幾個家丁,衝入兒子與妓女同居小院。4 富商怒吼:「把少爺給我綁了。這汙糟妓子,亂棍打死。」 幾個家丁架住少爺,另幾個家丁,將妓女往門外拖。
  • 小說:女大學生要跳樓,被救下後和父親斷絕關係,原因竟是這樣
    袁貞並不理會母親的哭喊,而是兇狠地瞪向那個稱作父親的人:「你竟然還敢來!你真的要我的命是嗎!」向後退的想法愈加強烈,沒錯,只要自己跳下去,就可以徹底切斷了這個人的聯繫,她悲劇的人生也可以再也不收到父親的影響,由自己掌握了。袁母聽罷立刻對身邊地丈夫哭罵道:「你是不是又做了什麼事!你平時在外面做了那麼多破事,現在竟然要女兒跳樓!你還有沒有良心?」
  • 給父母寄錢三年,母親卻沒有錢治病,妻子拿出二十萬,我和她斷絕關係
    後來結婚還是用的家裡的積蓄湊得首付,為這,王浩一直感覺虧欠自己的父母吧,所以等他後來發跡掙錢多了之後,每個月都要往家裡多寄點錢。王浩每個月都會給家裡寄三千塊錢,這個錢是他掙得,所以他給多少妻子趙雪都沒意見,何況他每年給嶽母家孝敬的也不少。
  • 小說:父親重病,女兒傾家蕩產救治,卻在看到遺囑時含淚斷絕關係
    父親病了,得了晚期,因為發現的晚,又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按照醫生的說法,病情發展的很快,誰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能治好他。「還堅持動手術嗎?」醫生問我們。我點點頭,在手術同意書上籤下了字,「動,作為女兒,哪怕有一絲希望,我都要救他。」隨後,醫生將同意書又遞給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