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故事——一個市民身邊勞動者平淡生活中的真意 碗禿嬸子

2020-08-11 山西晚報

房間裡很安靜,能聽到牆上鐘錶「咔-咔-咔」乾巴巴地走,還有遙遠的幾聲汽車鳴笛。靜茹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可房間裡只有她自己。喝了口水,靜茹把燈關了,漆黑的房間裡,靜茹輕輕叫了聲媽媽。

每天晚上靜茹都會這麼叫一聲媽媽,好像叫完了,會被溫柔的手掌包裹,她便可以安心睡去。畢業兩年,她還覺得自己是這座城市的局外人,落不下來腳。已經換了三份工作的靜茹眉頭裡時常簇著陰雲。

新單位樓下是條吃飯巷子,一排兒看過去,全是快餐店。晚上的時候,巷子裡會擺滿小三輪。簡易桌椅板凳箱子煤氣罐從車上搬下來,路邊就能支起攤子:湖南臭豆腐、東北麻辣拌、武漢熱乾麵、新疆炒米粉……加了地名的小吃,顯得遙遠又正宗,能勾起一品為快的欲望。當然也有本土的義井蘸串、柳林碗禿、運城涮牛肚……一個一個的小攤子,好像從天南海北匯集而來,其實是都藏在這個城市各處出租房的院子和巷子角落裡呢。下午人們快下班,他們就蹬著車子出動,馱著自己的生計在路上了。

靜茹不想早回家,下了班就在這些小攤前流連,吃一圈過去肚皮撐得厲害,油膩的脂肪要溢出來橫著塞滿皮膚的紋理,她也總能不經意間瞥到攤主黑汙的袖口,或者用擦了鼻子的手去抓香菜諸如此類,再聯想一下,難以描述的罪惡感便在胃裡翻攪。即便如此,靜茹還是不想早回家。常去吃的賣碗禿的那家大嬸見她天天在巷子裡晃悠,認住了她的臉,見靜茹走過來,遠遠就朝她打招呼:美女,下班了?一開始靜茹聽著「美女」彆扭,感覺不走心,跟她同事吐槽:「那個碗禿嬸子叫我美女,是個女的她是不是都這麼叫啊?」靜茹覺得自己跟美女不沾邊,人群裡找不見的小透明。但每次靜茹一出現,只要嬸子看見,都會這般真誠地叫她。靜茹漸漸習慣了這稱呼,甚至覺得大概是自己符合嬸子的審美呢。

說實話,碗禿嬸子一看就是不會說謊的實在人,圓墩墩的身材,五官也圓墩墩的,眉目開朗,總是笑呵呵像個和善的熊媽媽。碗禿攤子也是三輪車馱過來的,別處的碗禿都是三塊一碗五塊兩碗,嬸子卻一直是兩塊五一碗。靜茹問嬸子為啥不跟別處一樣有點小小的促銷,還能多賣幾碗。「有些顧客兩碗吃不了的。漲那五毛錢,逼著人家吃兩碗,我不太好意思。」嬸子把手上劃好的碗禿遞給靜茹,咧嘴笑哈哈,露出了上牙花。靜茹吃一口,滷料鹹香麻辣,花生碎酥脆,蕎面綿軟,好吃得味蕾都長出了翅膀要飛起來。靜茹終於知道為什麼嬸子只要出攤,就會被圍得水洩不通,還都是老顧客了。

這份「不好意思」也讓靜茹覺得和嬸子親近起來,常吃著碗禿有一搭沒一搭閒聊。

嬸子三個兒子,兩個在上大學,一個結了婚。把三個兒子養大,還個個爭氣,嬸子說起這些來語氣裡都是自豪,絲毫沒有提及她養三個兒子過程中看得見的辛苦。賣碗禿是時令性的行當,靠「天」吃飯,下雨大風天不能出來賣,得看著天氣預報計算提前準備多少合適。深秋和一整個冬天不能賣,天氣一冷,外面擺攤一會兒碗禿就涼透透了,也沒人會就著寒風跳著腳吃這麼個小玩意。賣不了碗禿,就意味著沒收入,她便去飯店幫著洗幾個月碗。靜茹聽著這樣三言兩語的生活,細想都是沉重動蕩操勞和奔波,可看著碗禿嬸子的臉,居然沒有一絲苦氣。她的小三輪車上搭了塊木板,板子上蒜水、滷汁、辣椒油和醋齊齊整整,瓶瓶罐罐擦得鋥亮,沒有斑駁油汙。碗禿在箱子裡,碗和碗兩兩對扣著,沒有疊著放,也是為了乾淨衛生。五六個圓形的摺疊凳,每一個上面都套了碎布頭做的墊子,走線平整細密,清爽得厲害。嬸子自己,也從頭到腳收拾得爽利,扎頭髮的發圈帶著花邊,下午出攤要站到很晚,收拾停當再蹬著三輪車回家,她居然穿了白色的粗跟涼鞋。

嬸子也是自己一個人在這座城市。

「老頭去世有些年了,得了賴病。孩子們上大學用錢,我就出來了。」她跟靜茹說這個的時候,還是笑呵呵,只是沒抬眼。每天兩箱碗禿,賣完就回家了。回去上鍋蒸第二天的碗禿,熬滷熗油,都是一個人。

靜茹把自己代入進去想了想,笑不出來。

那天靜茹有些恍惚。穿過響著車喇叭小販叫賣聲各種男聲女聲、紅的黃的白的彩的各種燈箱閃爍的街道,回到家裡門一關,喧鬧的世界又好像一下安靜了。從現代社會被扔回了大漠荒原一般,四下裡空空,安靜扼著她的脖子,沒有聲息地壓迫著她,也不讓她發出聲響。她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眼睛裡沒有光,都是敗落。

她讓自己去想碗禿嬸子,想她齊整的凳墊、白色的粗跟涼鞋和眼睛裡的笑呵呵,靜茹又覺得好像有了慰藉的力量和希望,就像在黑暗裡,又讓自己叫了聲媽媽。

秦欽


相關焦點

  • 叔叔癱瘓在床,侄子和嬸子卻幸福的生活
    天青是一個染坊的夥計,他父母雙亡,從小被金山收養,在染坊幫金山跑腿,金山雖是養父但是他們平時都是叔侄相稱,一次外出回來,天青發現家裡多了個年輕姑娘,她名叫菊豆,是金山買來的第三個老婆,金山下半身不行,心理扭曲有虐待傾向,前兩個老婆就是被折磨死的,到了晚上,金山就把菊豆綁在床上開始折磨,天青躺在自己房間都能聽到菊豆的慘叫聲,天剛剛亮,天青就起來幹活,這時菊豆也下樓洗漱,在當時那個封建社會,天青已經快四十了還沒有老婆
  • 二蛋嬸子罵雞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小時候還是生產隊,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差不多,養個雞下個蛋,換點兒零花錢算是好日子了。 胡同裡二蛋嬸子家就餵了三隻雞,三隻母雞,兩隻白母雞,一隻蘆花雞。二蛋嬸子的雞和二蛋嬸子一樣勤快,每隻雞每天都下一個蛋,每天三個雞蛋,每天給二蛋叔吃一個,攢下兩個賣錢。二蛋嬸子和孩子們都沒有。
  • 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青島市民離青可正常工作、生活
    青島市已為低風險地區市民離開青島,提供優先核酸檢測。  按照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規定,除領導小組明確規定的疫情防控措施外,各地不得對針對青島人員疫情防控層層加碼,不得擅自增設其他不合理要求,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堅決查處問責。
  • 專訪丨茅獎作家陳彥:用《裝臺》為底層勞動者立傳
    而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主角》也將登上螢屏,劇本正在改編中,這也是他的陝西老鄉張藝謀首次執導電視劇。20多年的院團生活為《裝臺》接上地氣在今年的熱播劇中,《裝臺》算是一個另類,沒有流量明星,也不靠熱搜話題,就踏踏實實憑著樸實的生活質感和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贏得了觀眾的喝彩。
  • 浣花文學獎小說組徵文 | 殷國然:狗子的幸福生活
    優渥的待遇在這兒放著,王莊人的生活那叫一個美滿,小夥子們娶媳婦敞開了選,當時有句口頭禪形容他們的得意勁:不圖你的家,不圖你的人,只圖你是個半市民。狗子那位能幹、漂亮的老婆就是聽著這句話,主動鑽進他寬厚溫暖的懷抱。 真是生來有福的命,狗子想不幸福都不行。 儘管如此,生活的一碗水還是端不平。狗子一個五服頭上的本家嬸子,光景卻是愁苦不堪。丈夫年紀輕輕就死了,撇下孤兒寡母。
  • 拿什麼拯救生活的平淡:用煙一樣的《嗜好品》,還有幽會時的快感
    這是山本文緒的小說集《31歲又怎樣》裡的故事,作者給它取了一個看起來有些病態又容易讓人上癮的名字:嗜好品,一如男女主角越軌行為的初衷。女主角有希讀書期間就是表裡不一的女孩,看起來很乖但是實際上目中無人。不知道她每年是如何和家人交待這3天的行程,或許她有的是辦法,畢竟這類把吸食大ma當作人生樂趣之一的女孩,是很難被約束的,她和阿優簡直是天生一對。
  • 《麥琪的禮物》:維持平淡的婚姻,需要付出、驚喜與用心陪伴
    比如《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裡的一個關於愛情的小故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麥琪的禮物》。《麥琪的禮物》講述的一對貧困的夫妻黛拉和吉姆,他們為了給彼此送聖誕禮物,忍痛割愛賣掉自己最為珍貴的物品。當他們把禮物遞給彼此時,發現對方送的禮物正是自己心底最喜歡的東西。然而,這樣的禮物要跟那件珍貴的禮物搭配才能發揮作用,他們都錯過了。
  • 霞姐去探望生病的嬸子,孝心可嘉,嬸子開心的像個孩子
    霞姐對叔叔說:我給俺嬸子買的火龍果。一會兒我喂喂俺嬸子。霞姐的嬸子聽到他們的對話。用表情表示不要花錢。老太太對霞姐的叔叔說:有啥事你就給幾個孩子打電話,叔叔說:他們都很忙。老太太說:他們再忙。你只要打電話,他們都過來,其他的事情不幹。也得來你這裡看看。這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 過度追求浪漫的公主嬸子
    偷偷問婆婆這是哪邊的親戚,婆婆說是一個大家族的嬸子。幾個月不回,嬸子的婆婆就託人給兒子物色了個媳婦,強烈要求安分守己賢惠持家的首選。媒婆很快也有了合適人選,緊鑼密鼓定親結婚,就差最後領結婚證這道手續了,因為還沒辦離婚,於是聯繫她回來離婚。公主嬸子這半年經歷了什麼呢?
  • 故事:生前友好的嬸子,竟然在去世之後找我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自己親身經歷的,我從小偶爾就能遇到奇怪的事情,但是心大膽大,從來也沒當回事,一個有點親戚的嬸子,兒女都不在身邊,我們又是對面樓,就經常往我家跑,她愛唱歌也愛參加活動,有什麼文藝活動也都叫上我,突然得了病重快不行了,拉回了家裡,我之前開過診所,她在家裡輸液讓我過去,一天三次八點,下午四點,夜裡十二點,一個小時輸完液回家夜裡一點多,我們兩個單元門口對著,並不覺得害怕,咽氣的時候我還拉著她的手。
  • 生活裡那些詭異的故事
    經常在網上看一些鬼怪故事,也在生活中碰到過許多人講述親歷的事件,但是我還是不太想寫這一類的題材,因為本人雖然在科學至上的年代長大,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接觸各種祭祀活動,長輩的教導都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對鬼神一說還是抱有一定的敬畏,再加上身邊的一部分親人朋友親身經歷過一些事,所以更加不敢妄言!當然,如果說偶爾講述一些朋友親身經歷的事件,也不是不可以!
  • 一個平淡的故事一福嫂的真實的故事。
    按在現在的交通環境,也是很輕易的一件事,當天可以一個來回了,但那時是步行走路挑著貨物,來回要走路一個星期,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一個星期福嫂從香港回到家了,兄弟倆將這五毛錢原封不動的給回母親,福嫂問兩兄弟:怎麼煮飯只放鹽不放油?哥倆異口同聲的說,我們煮的飯裡有油呀。原來兩個兒子每天煮飯,將油瓶的木塞子放入飯中一同煮,這個木塞子足足煮了一個星期的飯了。
  • 畢飛宇《虛擬》:榮耀與平淡,以真實對抗虛擬
    畢飛宇短篇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總能以獨特的敏銳和警醒,帶領讀者一起探索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和人性問題。這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苦苦探尋的問題,這篇小說再次喚醒了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知。 盡責的師者:付出是無私的,但追逐名氣的私心也是客觀存在的曾經,省報記者在報紙上為「我」的祖父發表了整版文章《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是不為過的,祖父創造過奇蹟,五十七個學生中有三十一個考取了大學,這在當年是個天文數字。
  • 種田文:她一覺醒來變村婦,家徒四壁,身邊躺了一個傻兮兮的男人
    今日推薦種田文:她一覺醒來變村婦,家徒四壁,身邊躺了一個傻兮兮的男人。《農家小嬌妻》作者:林木木小說簡介:慕南枝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再醒來她成了穿越大軍中的一員,還成了個傻子,還有一群極品親戚對他們姐弟虎視眈眈!真以為她好欺負?看她如何怒打極品親戚,帶領弟弟妹妹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卻不想,一不小心撿了個男人纏上身,「娘子,為夫種田耕田都在行。」
  • 平淡溫馨文!《養性》《私享》餘生,只想和你柴米油鹽!暖心
    早在女主分手的時候,兩人就沒有了故事。還有個男三,雖然著墨不多,但給我印象蠻深,覺得還可以衍生出另一個暗戀的故事。女主高中時其實很低調,但男三一直默默注視著他,卻不敢開口。每次同學會都期待著她到來,之後得知她有了男友,不甘又釋然。還有一個女N號,一直以好朋友的名義陪伴在男主身邊,在她看來,雖然男主沒有和她在一起,但她始終是最獨特的那一個。想不到後來出現了女主,她也只能放手祝男主幸福。
  • 金絲小棗的前世與後生(四)瞎海嬸子的秘密
    大家都停下,膽子大的走上前去看,原來是一條半截的繩子,於是大家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瞎子」。我們那兒管這個叫「換娃娃的」,其實就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針頭線腦,小孩子的小玩具,玩具裡最多的是那種簡約型的泥娃娃,還有高級點陶的瓷的娃娃,最高級的是木頭娃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木雕,還有小人書,剪紙、模子,除了用錢買,還可以用廢品換,比如撿的廢鐵絲,舊書之類的,當然最好用糧食換,所以叫「換娃娃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生活條件比「瓜菜代」時生活條件略好,基本上一年到頭搭著胡蘿蔔、紅薯這些能吃飽,但是像麥子玉米小米這些純糧食就得省著吃
  • 《怪物史瑞克4》:當童話結束,人生只剩下平淡
    文|黃三斤 每本童話書的結尾都是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很少有人再去講述他們之後的生活。它用最簡單的故事傳達了每個人都知道卻經常遺忘的道理。 最開始的怪物史瑞克是人們人人恐懼的食人怪,人們害怕他,誤解他,不願意與他做朋友,而當史瑞克功成名就之後,理所當然的收穫了友情愛情與所有人的尊重,按理說他實現了他最開始的夢想,過上人人都豔羨的完美人生,可是當生活太過乏味,過去曾經擁有的自由就變得格外新鮮。
  • 咪咕閱讀新書榜中排行第二,這個故事既貼近生活,又動人心弦
    周末,我看了作者踏歌給讀者帶來的一部小說,因為,這部小說在一個閱讀app的新書榜中排行第二。雖然我不會時時刻關注排行榜,但我大約知道管理學、文史類書籍通常排行更靠前,能在新書排行中排行第二的小說,一定有其可取之處。所以,《我和你的大城小鎮》令我感到好奇,它如何能在新書榜中排行第二?踏歌筆下的故事精彩在哪?於是,好奇心驅使我找來這本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