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86版《西遊記》經典,背後的經歷,比九九八十一難還要難

2020-08-30 江陽沽酒客


四大名著是個很好的IP,從它們誕生以來就被無數其他文藝形式所借用和發揮。在沒有電影和電視的時代,書畫、戲曲、評書也成了它們最好的廣告宣傳。當然有了電影和電視,不拍攝出來那就是暴殄天物。

由於每一個名著都是長篇巨製,在電影時代即便拍了很多部,都很難完全拍攝完畢,有了電視劇表現手法就更寬鬆了。但是電視劇在我國顯然沒有比較嚴苛的分級制度,所以一般來說,四大名著有部分書考慮到觀眾群體,你不得不得做很多改動和刪減。

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地方臺和個人,拍名著顯然是非常困難的,當年能夠拍全套的還是央視這樣的大平臺才有資格和實力。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央視集齊了四大名著,可算是一件非常值得影視歷史記載的事情。

其實在這個之前,七八十年代港臺娛樂業要相對發達的多,也拍攝了四大名著,但是有兩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七十年代不管是香港和臺灣的製作,都偏戲曲和臉譜化,並且由於地方的限制,如不管是表現三國宏大的戰爭場面,還有西遊這樣一路西行的各地風貌,又或者是紅樓那種美輪美奐的園林布局,都受到地域的至於顯得小兒科。

而進入九十年代雖然特效技術增加了,但是港臺,特別是香港編劇那種天馬行空,對這種名著把握歷史和大局觀上面,總是有點捉襟見肘,不曉得是不是他們考慮太多商業元素,好看不否認,但是總覺得差點東西。

唯有央視第一次的四大名著拍攝,今天看來,雖然也有一些不足,但是無疑在各個方面同時期都是最好的,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可圈可點。

對於七零後和八零後的我們來說,再加上每年寒暑假的不斷重播,想不印象深刻都不行。

這裡面唯一讓沽酒客疑惑的是四大名著,只有拍攝《西遊記》命運多舛,雖然也成就了經典,它卻是當年唯一沒有完全拍完的名著,雖然十多年後楊潔導演終於補拍了剩餘的十多集,基本還是原來的演員和配音,但是依然有畫蛇添足之感,主要是各種技術的進步和大家觀影水平的提升,楊導演雖然讓我很敬佩,卻因為要跟老版契合,不敢大膽革新,讓續集或者補拍的有點時代脫離感。

而且《西遊記》劇組,顯然又沒有其他三部劇組那種感覺,師徒應該最團結的,偏偏諸多負面新聞。再加上近來年老有人拿六小齡童來打趣,也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東西。

說實話,楊潔導演的《西遊記》我覺得不能算吳承恩的,她屬於楊潔自己心中的西遊,並沒有忠實於原著,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今天對比其他三部,楊潔的《西遊記》是遺憾最多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做它終將成為所有《西遊記》版本中最老少鹹宜的,因為時代的因素,以及楊潔導演個人的拍攝習慣和技術的限制,楊潔導演顯然沒有想徹底還原這個奇異的魔幻世界,倒是後來張紀中做到了,雖然老觀眾很多不認可。覺得他就是技術比以前的好。

時間追溯回1981年,央視召開臺務會議,央視副臺長兼任文藝部主任的洪民生,宣布了局黨委拍攝古典名著的任務。1982年,楊潔就著手《西遊記》的拍攝工作,她用了三個月時間走遍國內名山大川佛剎寺院,同時讓編劇編寫劇本,尋找合適的演員,並於當年7月1日赴揚州開拍試播集《除妖烏雞國》。

相比《西遊記》劇組組建的速度,《紅樓夢》卻卡殼了。王扶林並不熟悉《紅樓夢》,細讀過後再發現裡面的內容博大精深,並不好拍攝。王扶林請央視給他一年時間熟悉《紅樓夢》,並於1983年籌備建組,1984年9月份才正式開拍。但是後來紅樓顯然要順利的多。

《西遊記》劇組曾在1986年拍攝了十五集電視劇,劇組沒錢了,央視決定不再拍攝,這把楊潔等劇組的人急壞了。楊潔決定自己湊錢拍攝,阮若琳把劇組的意見反映給領導,得到了支持。之後,劇組與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合作,阮若琳代表劇組與投資方籤字。

在拍攝期間,《西遊記》劇組還面臨各種不大不小的問題,比如《西遊記》的音樂差點被一些人給否定掉。尤其是《敢問路在何方》、《西遊記序曲》,一個被人說唱的太柔美,一個說太洋了。只有阮若琳站出來支持楊潔,這才倖免作曲許鏡清被換。

1982年春節開機,歷經6年才拍完的電視劇《西遊記》,三十年來獲獎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觀眾奉為經典,各個電視臺反覆爭相播出,以至於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的觀眾,都對其情節,乃至不少細節,倒背如流。但是,《西遊記》幕後的拍攝之苦,卻始終鮮為人知。

有人說師徒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拍攝《西遊》卻比八十一難還要難。

在上世紀80代初,接手《西遊記》這樣一部神話劇,確實需要些膽量,因為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時電視劇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特技應用更是一片空白。

楊潔導演自己回憶曾說道:「我對自己有信心。我認為我理解《西遊記》,我知道要把它拍成什麼樣。」可那時剛剛百廢待興,楊潔他們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所以當她接受這個任務時感到最難的就是特技,當時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

儘管劇組的攝像、化妝、道具、照明、煙霧、武打等幾乎一切工種齊心合力,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採用的特技手段實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簡單的:「妖道」和孫悟空對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劇組只好到野外選擇了一塊大的空場,從江蘇體育工作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十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後襯著藍天……

楊潔不信沒有特效特技支持就拍不好《西遊記》。儘管當時多數觀眾更重視劇情,不怎麼在意拍攝背景地像不像、美不美,但楊潔堅持在「遊」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過這個「遊」字,把祖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西遊記》的電視劇裡推介出去,同時以景託情,加強它的審美價值。以此彌補特技短板,避短揚長。

前期採景,他們在兩個多月裡跑了六七十個景點。當時國內旅遊業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地尚未開發,山路奇險無比,上山後又常無處餐宿,吃盡苦頭。實地拍攝時,整個劇組成百上千號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艱苦,饅頭鹹菜成了家常便飯。大家卻樂在其中。偶爾每人多幾毛錢補助或加餐兩瓶啤酒,全劇組都會歡天喜地。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日子當中,大家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團結,時代面臨的變革,依然動搖著人心,我個人倒不覺得有什麼對錯,人都希望過更好的生活,比如唐僧換了三個人,前兩個都是吃不了苦以及並沒有抱著要把西遊記當作一份事業,而是選擇當時給自己更好的條件。

而且當時六小齡童的自理能力並不好,他父親還要隨劇組伺候他生活,反正各種想像不到的事情都出來,我們看到成片裡的人物,跟現實自然差距很大,但是這部戲我相信他們各自都有成長。

《西遊記》拍攝周期長達6年,且邊拍邊播(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曾自1983年開始每年春節播放當年拍攝完成的幾集,1986年春節連播十一集,1988年春節才正式將全部25集連播),知名度慢慢提高,閒言碎語卻開始傳進楊潔的耳朵裡:「誰拍電視劇會這麼慢?繡花也繡出來了!」「國家不該拿這麼多的錢讓她去遊山玩水!」「怎麼還跑到泰國、印度去拍了?國內沒玩兒夠,又跑國外玩兒去了?」

這個情況,在今天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不過八十年代初期思想沒有得到活化,很多東西就是讓人無法想像的出現了,但是楊潔沒有放棄,依然想方設法去籌集資金,拍了剩下了幾集,雖然沒有完全拍攝完,到底26集基本完成了西遊的故事,遺憾自然有,就算後來彌補也覺得心有不甘。

再加上光環必定落到主角孫悟空的身上,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些年我們看到的爭議和評論很多,其實都不是當事人,很難說清楚。但是有幸作為當年的第一批觀眾,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也應該感謝楊潔導演和她的團隊,不管如何磕磕碰碰,這部戲的經典依然不容抹殺。

我想,楊潔導演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對藝術追求完全忽視了社會的一些生存之道,她不屑用情商去跟俗世打交道,也造成了她一些不平和遺憾,楊潔離開了,但是她的《西遊記》會永遠流傳下去,這是屬於她也是屬於我們的《西遊》。

相關焦點

  • 拍攝《西遊記》背後的九九八十一難!!
    說起《西遊記》,央視86版是最深入人心的,在春節期間一經播出就拿下89.4%的收視率神話。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有電視機的家庭,都看過這部劇。楊潔導演在她的書《我和我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提到,想要另尋他人的時候,六齡童極力推薦了兒子「六小齡童」。由於太過於熱情和誠懇,她也願意給個機會看看這個「六小齡童」到底合不合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六齡童帶著兒子「六小齡童」到北京接見楊潔導演和央視的其他工作人員。
  • 為什麼都說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裡,女兒國是最難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其中最經典的還屬86版西遊記,還記得小時候全家圍坐在電視前看西遊記,那個年代的電視都是奢侈品,一個村都沒有幾臺,那時候也沒有那麼多娛樂項目,只能一遍又一遍的看西遊記,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歡看美猴王孫悟空打妖怪,小時候一度覺得女兒國這集沒什麼意思,大部分鏡頭都給了那些穿的花花綠綠的女的
  • 86版《西遊記》美女如雲,連配角都是傾城絕色,我們卻盯著猴子看
    西遊記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大IP,但不管如何改編翻拍,最經典的一部永遠都是86版本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雖說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但是在電視上,還能看到86版西遊記的播放,這也正好說明了86版西遊記的地位是多麼的不可撼動。
  • 還記得86版《西遊記》裡的大蟒蛇嗎?它並不是道具,難怪會成經典
    現在的電視劇,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可以在幕後完成,而一些特效也就層出不窮,很多電影,甚至利用了摳圖技術,某位大紅女明星的臉皮也真的是很絕了,所以才讓現在的娛樂圈越來越lol,而要說咱們還是看看經典名著養養眼吧,這不你們還記得《西遊記》裡的大蟒蛇嗎?
  • 86版《西遊記》:唐僧娶富婆,孫悟空娶女神,豬八戒老婆惹人愛
    《西遊記》作為經典名著,無論是從紙質版,還是被翻拍影視版,都是關注較為關注的著作。作為「古典小說」的經典之作,《西遊記》被翻拍過數次,儘管前前後後數版本,在大眾印象中最深刻便是將小說演活演成經典的版本。
  • 初中生暑假作業《西遊記81難通關圖》網絡爆紅
    86版的《西遊記》自首播至今,已經被重播了3000多次,被大批80、90後觀眾所喜愛。可沒想到的是,如今的00後也對《西遊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讀出了「新高度」。話說今年的暑期檔,電視劇《西遊記》如約而至登錄各大電視臺,你家的娃看了嗎?而除了電視劇版,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小說也成了中小學生必讀作品之一。
  • 還記得86版《西遊記》中的大蟒蛇嗎?它不是道具,難怪至今大火
    還記得86版《西遊記》中的大蟒蛇嗎?它不是道具,難怪至今大火不知道大家在之前有沒有看過《西遊記》這樣的一部電視劇呢?雖然這個作品被改編很多次,但是最經典的還是八六版本的吧,其中有六小齡童,徐少華等人主演,至今為止這部電視劇也是已經過去30多年了,雖然這麼長時間,但是其中很多的劇情也是歷歷在目的。當然就算是再次播放的話,那麼這個作品也是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作品當中,唐僧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夠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 佛祖設立的九九八十一難,最難是情關
    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三徒弟,西天取經不容易,一走就是幾萬裡。什麼妖魔鬼怪,……我小時候看《西遊記》,超級喜歡那隻愛恨憎明的猴子,卻忽略了很多很多的細節。直到現在,老爸也依舊還是抱著老式的電視機,靜靜有味的看著從前的故事。
  • 《西遊記》自由而黑暗之經典魅力
    《西遊記》86版,是大家家喻戶曉的經典電視劇。幾乎在每個假期,電視劇都會播放《西遊記》這部電視劇,我相信不止小孩喜歡大人也同樣愛看,因為劇中的師徒四人經過許多磨難,堅持到最後,取得真經,他們的精神得到大家的喜愛和讚揚,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唐僧的善良和寬容,沙和尚的任勞任怨,都讓人很喜歡。
  • 西遊記拍攝時,為何蟠桃孫悟空只咬一口,背後的原因叫人佩服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與其他三本相比更被人們熟知,神話形象被影視化衍生了許多西遊記相關影視還有動畫片,動畫電影。在小編的映像中記憶最深的不是孫悟空保護唐僧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的哪一難,而是孫悟空大鬧天宮那一段,動畫電影也濃墨重彩的描繪,故事我們就不贅述想想我們都能娓娓道來,但是這部電影的地位還是很有必要說一說的
  • 86版《西遊記》三調芭蕉扇:八戒、沙僧受傷,火燒真牛改鬥假牛
    提到《西遊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故事」源遠流長,如今早已家喻戶曉。《西遊記》曾被無數次改編成影視作品搬上熒幕,其中最經典的無疑是1982年由楊潔執導,六小齡童、馬德華等主演的央視版《西遊記》。
  • 86版《西遊記》兩位豬八戒,為什麼馬德華惹人愛
    86版《西遊記》兩位豬八戒,為什麼馬德華惹人愛《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很多影視圈的導演進行翻拍,最為經典的就是86版《西遊記》,他們每一個角色都創造了經典,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特別是西天取經這四人
  • 重溫86版《西遊記》,看猴哥逆襲成名之路
    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經歷呢? 那時,只記得猴哥,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風,一個筋鬥雲就是十萬八千裡。 每次都看得我熱血澎湃,拿著家裡的扁擔,幻想著跟猴哥一起並肩作戰! 現在,重溫經典,仔細觀看。 在神通廣大的背後,我看到了猴哥充滿艱辛的成名歷程。 那麼猴哥的成名因素究竟有哪些條件呢? 01.猴性善,上天眷顧。
  • 不是每一部西遊記背後,都有個不認輸的女人
    也是80年代及90年代人的童年回憶,一首《女兒情》,一部《西遊記》貫穿了一個人的一生。《西遊記》原本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的文學典著,後改編為《86版西遊記》。《86版西遊記》2017年,86版導演楊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86版《西遊記》裡的「紅孩兒」,博士畢業當上CTO
    這句話出自紅孩兒之口,大家還記得86版《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嗎?86版《西遊記》成為我們心中永恆的經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成為所有人心中的神話英雄啟蒙,讓正義、善良、包容等品質深埋心靈之中。
  • 他伴隨86版《西遊記》變老,劇中的妖怪都是他的功勞
    86版的《西遊記》是我們80後的回憶,以前打開電視機如果剛好遇見這個電視臺播放《西遊記》,一定會不再轉臺。86年剛好是小編出生的時間,這部電視劇已經伴隨我們三十多年了,而裡面的一個個人物形象是深入人心。
  • 老版《西遊記》豬八戒是兩人演的?哪一款更經典,看來各有千秋
    當一提四大名著都知道是哪四本書,如果說到明代四大奇書,可能大家就有點迷迷糊糊了。吳承恩的《西遊記》也在「明代四大奇書」的行列之一,可排在四大奇書最後面的大家也聽說過,那就是《金瓶梅》。儘管都是奇書,但兩本書風格卻完全不一樣,就拿《金瓶梅》來說,一些內容不太適合拿出來說。
  • 86版西遊記到底好在哪裡,2019年我想已經知道了
    闖了這樣的大禍,原著是這麼寫的,孫悟空接連找了福祿壽三仙、東華帝君和瀛洲九老,都沒能找到醫樹仙方,最後去找救苦救難的觀音,救了人參果樹。就像是『有困難找警察』那樣,一切都挺順理成章的。但前幾天重溫86版西遊記,才發現電視劇在這中間加了一段戲。
  • 在《西遊記》裡,如果把「唐僧」換成「法海」,結局會怎樣?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取經隊伍裡每個人的特點,相信很多人都了如指掌。也翻拍了不少好作品,如86版的《西遊記》、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張衛健的《西遊記》等,其中最經典的還是比較符合原著86版《西遊記》。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86版《西遊記》是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劇,那麼在這部經典作品裡,把毫無法力的「唐僧」換成趙文卓飾演的「法海」,會是個怎麼樣的場景呢?
  • 86版《西遊記》才25集,卻感覺很多一樣?原來是第一集導致的
    四大名著裡要說誰最出名我想應該就是《西遊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86版的《西遊記》實在太經典了,至今為止已經重複播出好多次了,可以說是中國影視劇中難以超越的經典了。很多人聽到86版西遊記,都以為西遊記是在86年拍的,實際上電視劇很早就開拍了,只不過是在86年才正式全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