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生活費就少一點吧,你長大了,周末就出去打打兼職給自己賺生活費。」
Didi的銀行卡上,收到了爸媽打來的400元生活費,以及上面的一條留言。
於此同時,Didi的弟弟漲了生活費。自己400,弟弟1500。
其實,Didi知道,在爸媽的心目中,女兒終究要嫁出去,沒必要花那麼多心思,兒子才是心頭肉。
Didi的名字裡有個「娣」字,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從出生的那刻起,就讓爸媽失望了。可是Didi非常爭氣,從小到大成績都非常好,從鎮上考到廣州的重本。
小時候,她會耍點小聰明,自己喜歡什麼,都不敢跟爸媽說,而是偷偷跟弟弟說,讓弟弟跟爸媽提。因為她深知,弟弟提的要求,爸媽一般都會滿足。
弟弟不怎麼喜歡讀書,去了一所民辦大學,學費不低。爸媽開始跟她商量,縮一下生活。所以Didi都在不斷地打兼職,省吃儉用,因為,她心裡很擔心家裡的花銷撐不過來。
可是,她後來才知道,她每次減的生活費,都是去了弟弟那裡。
弟弟覺得學校夥食不好,爸媽立刻加生活費。
弟弟談戀愛了,爸媽怕不夠花銷,立刻加了。
而她要考教師資格證,自己賺錢。她也談戀愛了,連買個好一點的衣服給男朋友都擔心生活費不夠。
「誰叫我不是男的呢。」
看到爸媽又一次減生活費,去補弟弟的鍋,Didi也只能苦笑。因為她知道,這個家裡,對子女的愛本身就是不對等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靠自己過上好生活。
「他想娶你,至少得50萬禮金,不然別想了。」
阿婧跟男朋友談了四年多了,正想帶男朋友回家見見父母,希望得到爸媽的祝福,然後結婚。
可是,她萬萬沒想到,爸媽給她提了這麼一個想法。
「你男朋友不是家境挺好的嗎,我們養你那麼大,收點禮金怎麼了?你弟不是也找了個女朋友嗎,在廣州買房可不便宜,我們就沒那麼多積蓄了,你讓你男朋友家出點錢吧。」
到那個時候,阿婧才知道,爸媽提的禮金要求,是為了給弟弟湊首付買房。
然而,阿婧的男朋友家也是一般般,能有的積蓄都給他們留著買新房給首付了。
「你們還年輕,大不了租房子嘛,反正他不給那幾十萬禮金,別想娶你。」
「那你為什麼不這麼跟弟弟說?我們就不用住嗎?」
「你弟是男的啊。」
聽到這些話的時候,阿婧真正心如死灰。
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跟男朋友去登記領證了。
「我不想連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也沒了。」
「我只是不想被家裡人看不起。」
「我們家重男輕女,我媽生了我們三姊妹,我爸那邊的人都一直看不起我媽。」
「直到生下了我弟,我媽才在家裡好過一點。」
小冰是個特別刻苦的女生,在實習的時候,總是最早上班,所有工作都搶著來做,特別拼命。
而她心底裡,只有一個念頭:只要自己比別人努力,一定會出人頭地。
她入職的時候,穿得非常土裡土氣,連背包都是典型用了很多年的那種。
「家裡的叔父都說我們生出來就是賠錢的。不用讀那麼多書,畢業早點工作養家。」
「可是我不想,憑什么女生一定就要在家相夫教子,為什么女生就不能有一番事業。」
小冰說不上有天賦的人,但那股韌勁,確實很多人都比不上。
她開始學會打扮,開始給自己買漂亮的衣服,一年下來,好像變了一個人。
「過去二十多年,從沒覺得像這樣過得開心。」
「真的...真的...現在才覺得這才是我的人生。」
「我沒忘記我是個姐姐,是他們女兒,可是,我也是個需要人疼的小女生。」
不再是在家裡什麼家務都要幹,供著弟弟在房間打遊戲。
不再是想買個新衣服都要求著爸媽加點生活費,而弟弟不用說都有新衣服新鞋子。
有些陋習和陳舊觀念,真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可以消失。
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顧家的女生,其實是在感受父母不平等的愛。
無論是怨恨,還是心有不甘,都不是三兩天可以改變。
當然,不少幸運的女生即使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依然會被爸媽捧在手心當做寶。只是,愛的比例,也會有些不同。
前二十多年的生活,或許大多都是父母給的。後面的生活,靠自己。或許還會有很多來自家庭的無奈,家庭的壓力,希望你不要輕易妥協。
畢竟,你也是個小女生,你也應該被人疼愛,被人捧在掌心當做寶。
即使要顧慮家庭,也得兼顧自己的生活。說是自私吧,但你的無私,何嘗不是在滿足另外一種自私呢?
願安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