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蝴蝶夢》,我更偏愛《浮生夢》。 -金庸
記得很早之前看過達芙妮的成名小說《蝴蝶夢》,便一口氣看完了,然後便深深沉浸其中,呂蓓卡這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女人卻一直纏繞在我的心頭。當我看完達芙妮的巔峰之作《浮生夢》中的女主角瑞秋後,不僅瑞秋的音容相貌一直盤亙在腦海中,許多疑慮更是揮之不去。
小說到了最後,依然只是給了一些側面的佐證,沒有下一個明確的判斷,一切都有待讀者自己判斷,瑞秋究竟有沒有罪?她究竟愛不愛那兩個男人,她心中最愛的是誰呢?
有人說瑞秋就是一個物質女,我覺得這個定義太過簡單粗暴,最讓我陷入沉思的是,愛情究竟是那麼純粹嗎?
也許我們都嚮往一種純粹的愛情,但是現實生活,哪裡有那麼多純粹呢?生活是現實的,俗世裡的愛情也無法做到純粹。
那麼糾纏了金錢的愛情,真的就是令人嗤之以鼻了嗎?對此,估計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看法和答案。
瑞秋究竟有沒有罪?其實我們看完全篇小說後,再來回味開頭那段,開頭說的是丈夫殺死了妻子,妻子並沒有多大罪過,只是許多因素巧合在了一起。
小說的本意也是非常明朗的,瑞秋沒有罪。
其實瑞秋心中最愛的是安布魯斯,不然她不會記得這個男人生前說的那麼多關於家鄉和菲利普的日常瑣事,以及這個男人的愛好,尤其是在瑞秋臨終前呼叫著安布魯斯的名字。
安布魯斯在遇到瑞秋之前從沒有戀愛過,當看到瑞秋之後,他便一下陷入了情網,不可自拔地愛上了瑞秋。
而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愛情在最初就埋下了悲劇的伏筆,這緣於兩人的三觀完全不同,兩人對待金錢觀的極大差異。
安布魯斯對於愛情看得非常神聖和純粹,加上家族病的發作,他對於瑞秋產生了猜忌和不滿,因為他害怕瑞秋愛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財富。
美麗高雅、精通社交禮儀、穿梭於上流社會的瑞秋,年少之時就被母親當成商品來交易了,將她嫁給了一個破落貴族,在這段婚姻中飽受傷害。
這樣的原生家庭以及畸形的婚姻,造就了她不敢相信愛情,視金錢為救命稻草的性格。後來她遇到了安布魯斯,一個欣賞她呵護她的男人,瑞秋也愛上了這個男人。
可是,瑞秋同樣喜歡奢華的生活,所以這些需要有足夠的金錢來支撐,而安布魯斯則追求一種田園式的生活,所以兩人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
安布魯斯時不時流露出來的不滿,令瑞秋感到對這份愛情的不確定,於是她再次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她找到律師傾訴心中的煩惱,所以更加重了安布魯斯的懷疑和不滿。
於是,兩人愛得越深,這種分歧就越大,以致於安布魯斯病重之際,會對兩人的愛情感到了迷惑不安,而瑞秋也感到苦惱和困惑。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情深緣淺,愛得太深了,反而容易彼此傷害。
小說中的另一個男主人公菲利普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可是在他第一眼看到瑞秋表姐時,一下被她的美貌和優雅迷住了,這個男孩煥發了全部的深情。
菲利普從小是在安布魯斯照顧大男人的照顧下長大,身邊一下子出現了瑞秋這樣一個帶著母性光輝的女人,他的世界似乎被打開了一扇窗,他無可遏止地愛上了瑞秋。
他願意用全部的財產給瑞秋,只要她過得開心和幸福。
而瑞秋對於菲利普的感情,主要是來源於安布魯斯,因為菲利普是她和安布魯斯兩人之間唯一的連結,從菲利普身上可以看到些許安布魯斯的影子。所以她願意和他一起談話,願意去親近他。
有人說她對物質有著極大的需求,所以才步步為營,去虜獲菲利普的心,從而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我倒不這麼認為。
當然,瑞秋在菲利普這個純真少年強大的愛情和物質攻勢之下,是有過恍惚,她也曾經為之動心。可是她知道自己和菲利普之間不是真正的愛情,所以決定遠離他。
可是,菲利普卻完全迷失在了這段感情中,那種愛而不得的感情時時煎熬著他,加上年少的狂熱衝動,
"因為愛你,我變成了一個瘋子。我使勁想,我還能給她什麼東西。她有了家產,有了錢,有了珠寶。她還擁有我的思想,我的身體,以及我的心。"《浮生夢》
菲利普在這段感情中完全失去了理智,最後終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瑞秋死了,菲利普還活著,可是他將終身要背負著沉重的包袱,難道這僅僅是年輕衝動付出的代價,曾經為了愛情不惜付出所有,到頭來卻是夢一場。
也許愛有多深,恨有多切,所以菲利普才會做出那樣的舉動。
瑞秋說:「我想去石階路走走」時,菲利普說「小心」。
「什麼,小心什麼?」。
「小心」,菲利普緩緩地說:「在太陽下散步要小心。」
她笑著走了。他看她穿過草地,走上通向石階路的臺階。《浮生夢》
就這樣,菲利普明明知道那裡有危險卻不告知,最後瑞秋就這樣意外死去。如果事情再重演,菲利普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其實,即便這次相安無事,可是最多是兩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一再上演而已。
結語:
人生的弔詭,在於表像與真實之間的各種無法揣測,當你以為抓住了真相,卻又馬上被迎頭一棒,發現自己的輕信、淺薄。
也許生活才是那個永遠的贏家,總是能夠從容不迫地笑看人世間的各種悲歡離合,而我們卻要時時迎接生活對於我們觸不及防的考驗和捶打,也許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