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和正史裡的姜子牙,是怎樣的形象

2020-10-09 歷史大學堂

今年的十月一日,動畫電影《姜子牙》正式上映,雖然本文的關注重點並不在《姜子牙》到底有沒有講好中國故事上,但《姜子牙》對歷史和《封神演義》的大膽改編卻十分的吸引筆者的注意力,譬如說出任最終反派的天尊,在《封神演義》中可是和老子是同門師兄弟法力深不可測的元始天尊,號稱是「奉天承運御道統,總領萬仙鎮八方」,結果在電影裡卻成了心機深沉精於算計道貌岸然的反派人物。

而電影姜子牙的形象,其實更是和《演義》及正史相去甚遠,電影裡的姜子牙,一手打神鞭技驚四座,可謂是閃轉騰挪之間,進退章法有度。正經的闡教大弟子,可謂是闡教弟子的戰力天花板。

那實際上的姜子牙是怎樣的人呢?

上圖_ 電影《姜子牙》海報


  • 正史中的姜子牙

正史中的姜子牙由於年代久遠,史料比較匱乏,而且後人附會託名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這無疑對史學界的考證造成了一些麻煩。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正史上確實有一位姜子牙,文韜武略興周滅商,姜太公、姜子牙、姜尚、呂尚、呂望、太公望、齊太公等等,這麼一大批名字,其實全部都是姜子牙。

他本人據考證應該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或許有的朋友會奇怪,「姜姓,呂氏」。是什麼意思,他到底是姓姜還是姓呂呢?

姓氏在今天已經被合併,指代一個人的名字,但是在最初,其實是這麼回事的。

譬如說現在有一大家子人,全姓姜,那麼這就是姜姓,在姜老太爺的指揮下,姜姓發展的很快,族人日益增加,這種情況下,就會開始分支。這批分出來的族人雖然還姓姜,但也會給自己另外取一個名字來作為稱號,這就是「氏」。

所以姜子牙是姓姜,不過他們這一支是呂氏,因此你也可以叫他呂尚。

至於後面的呂望,在這裡「望」就和孔子的「子」或者姜太公的「公」一樣,屬於尊稱。

上圖_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


關於姜子牙的故事,爭議還是比較少的,早年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是隱忍半生,靜察時變,最終穩坐釣魚臺,在文王上鉤之後幫忙興周滅商,功成身退受封齊國,為齊國的始封之軍,並且撰寫了傳奇兵書《六韜》。

在眾多的典籍中,大致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記載,

一是由賤而貴,包括朝歌宰牛、渭水垂釣,

二是興周滅商,包括文王脫囚、率兵伐紂,

第三方面比較奇怪,記載了很多姜子牙的「超能力」,包括看星象而知天下、畫射丁候等等。

爭議比較多的問題是「姜子牙是哪裡人?」,有的學者認為姜子牙是「東海上人」,屬於今天的山東日照。但也有學者認同「東海上人說」,但不相信山東日照就是「東海」,他們認為「東海」指代廣闊的海濱地區,山東只是姜子牙避難所在之處。除此之外,還有冀州說、安徽臨泉說、山西霍州說、陝西華山說等等。

雖然關於姜子牙的研究很受關注,但客觀的來說,目前很多的研究都存在牽強附會、證據不足的地方。關於姜子牙的歷史研究,還要等著為了學界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上圖_ 姜太公釣魚


  • 演義中的姜子牙

《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和電影中的姜子牙出入甚大,首先最明顯的,《封神》中的姜子牙其實並不以武力見長,相反的,雖然姜子牙是周軍的總統帥,但實際上的戰鬥力卻非常堪憂。姜子牙在全書的重要地位是——他是整部小說推進的樞紐。

姜子牙的形象並非是固定的,其實關於古典小說我們大多都有一些誤解,覺得《三國演義》就是羅貫中一人一筆勤勤懇懇寫出來的,同樣,《水滸傳》也是施耐庵一人之功。其實羅貫中和施耐庵所做的工作更多的在於整理規劃,《三國》和《水滸》的故事已經在民間流傳很久了。

《封神演義》也是如此,不止有民間的傳說,也有在許仲琳動筆之前的小說。

譬如說《武王伐紂平話》,在這本書裡,姜子牙「孝極、仁極、智極」,他孝養老母,可謂孝極。義釋黃飛虎、割股療人,可謂仁極。所佔所卜無一不中,巧計克敵,可謂智極。

上圖_ 《封神演義》(明代傳為許仲琳創作長篇小說)


在隨後的《列國志傳》中,雖然大部分內容都直接承襲了《武王伐紂平話》,但去掉了一些情節,包括佔卜、割股療人等明顯有生造跡象的事跡。另外,在《列國志傳》中姜子牙的智慧和為人的道德被很明顯的誇大了,有很明顯的儒家文化色彩。

《列國志傳》後,就是重頭戲《封神演義》,雖然情節上有重大的改變,但姜子牙的形象的演變也出現了明顯的軌跡,《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特徵包括所有姜子牙都具有的隱忍以待時變,文韜武略治國理政等特點之外,最明顯的特點其實是「忠厚」。

沒錯,原本的姜子牙,尤其是在《列國志傳》和正史中,姜子牙的表現都稱得上是足智多謀,甚至可以說是「狡詐」,而在封神演義中,作者卻幾乎是竭盡全力的去掉了這種特點,努力的使姜子牙成為一個仁厚長者。

他首先是一個道德上的完善者,這在電影中也有所體現,電影中的天尊就叫姜子牙要斬去「善念」,而姜子牙卻認為善良無錯,過於善良的姜子牙自然而然的走向了天尊的對立面。

上圖_ 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


在《封神演義》中則是相反,元始天尊沒有叫姜子牙斬去善念,不如說,正是由於姜子牙的善良,才使得天賦平平戰力一般的他成為了天尊的徒弟,並且肩負起「滅商興周」指引封神的職責。

從正史到神魔演義,姜子牙形象的演變,實際上只有形象發生了質變的姜子牙,才能使《封神演義》中的神魔世界得以運行起來,姜子牙的形象轉變後帶來的「內聖」因素,比以往的所有的作品都更加的清晰了。

封神之戰歸根結底是對三界資源的再分配,終究是不義之戰,上者成仙,中者成神,下者為人。不義之戰卻要選一個最義之人主行,歸根結底還是以往姜子牙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封神榜上姓名早在封神之前就已經寫好了,命數已定,天資平平和長生無關的姜子牙正是最好的推手。

上圖_ 1990年版影視劇《封神榜》中姜子牙的經典形象


所以才說,電影裡叛出玉清宮的姜子牙,絕非演義原本的姜子牙,其實演義有一個非常宏大的世界,並不需要完全虛構一個故事出來,況且叛出玉清宮,實際上正和演義姜子牙的一生所求背道而馳。

「子牙此際落凡塵,白首牢騷類野人。幾度策身成老拙;三番涉世反相嗔。磻溪未入飛熊夢,渭水安知有瑞林。世際風雲開帝業,享年八百慶長春。——《封神演義·姜子牙判詞》」


作者:未定君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借神演史的封神演義》 陳泳超

【2】《姜子牙形象淺說》 李秀萍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暢銷書作家李天飛,如何巧妙趣解姜子牙
    出自《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我們都耳熟能詳,但姜子牙究竟有怎樣的故事來歷除了姜子牙,《封神演義》中還有諸多重要角色,如商紂王、周文王、哪吒、楊戩、雷震子、四大天王、太乙真人,與姜子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
  • 《封神演義》裡的瘟疫和姜子牙所封的瘟神
    《封神演義》裡的瘟疫和姜子牙所封的瘟神做為一部以神魔鬥法為內容的小說,自然少不了瘟神的身影和對瘟疫的描寫情節。《封神演義》第15回,「崑崙山子牙下山」,「崑崙山玉虛宮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讓。
  • 《封神演義》之姜子牙算命除妖琵琶精
    第二,人間有人間的律法,妖怪有妖怪的規矩,只有各循章節,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第三,也就是怎樣處理發生在各界的矛盾措施了。身為人在人間違法,自然有人間王法懲罰;作為妖在妖界犯規,也應由妖規制裁。那麼一旦二者越界,在誰的地盤自然就是按照誰的律法來處理。
  • 封神演義:姜子牙掌握封神榜,為何沒給自己封神職?
    封神演義,作為古代傳統以神話背景為題材的小說,自古至今一直很受大家喜歡,近年來更是多次被拍成影視劇,或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筆者小時候看《封神榜》,就非常羨慕,甚至希望自己被姜子牙封成神仙。然而相信包括筆者以及很多觀眾好奇,為何姜子牙最終不封自己做神仙呢?而是寧願選擇做一個凡人,了此殘生?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是否是真心下山助周伐紂的?
    說是姜子牙上崑崙山求道已經四十年了,元始天尊見時機已到,就給姜子牙發布了下山的任務,在演義中這樣寫道「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富貴。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 《封神演義》:姜子牙為何不能救活比幹?闡教大佬元始天尊有話說
    二 比幹的正面形象,影響姜子牙伐紂的正義性比幹是皇室貴胄,德高望重,忠君愛國,剛正不阿,擁有一系列正義的形象。但如果姜子牙伐紂,比幹作為商朝愛國皇族成員,他必然不會坐視商朝被周武王所滅,而會主動請纓對抗西周的進攻。那麼,姜子牙如果勝了,比幹只有死路一條,因為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投降,也不會停止對抗。
  • 《封神演義》之姜子牙對紂王失望棄官歸隱
    就是說姜子牙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做什麼,這裡說的主見跟之前講的子牙聽從異人和馬氏的安排做生意並沒有衝突的。咱們知道子牙下山是奉師命的,元始天尊對姜子牙說成湯數盡,周室當興,要姜子牙下山輔佐明主。師命當然是不可違的,但是,子牙非一般人,放在人間凡夫俗子裡那就是大賢之人,明大義、曉大理,並不是師傅怎麼說就一昧的照做,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看去證實。
  • 封神演義bug:姜子牙老婆為何能封神?妲己忠心耿耿為何被殺
    明朝古典名著《封神演義》其實寫得一般,跟四大名著比起來,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這部小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太過於強調因果報應了。世間萬物都由三教的掌教真人欽定,任何人或神都沒有掙扎的餘地。這樣的世界未免無趣,也缺乏生機。
  • 《封神演義》之姜子牙下山火燒琵琶精——上篇
    說封神,道封神,千修萬載得道行,只因興亡劫運至,封神榜上定遊魂在上期的節目中,咱們聊了一下關於姜子牙第一次下山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元始天尊的命令,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為了天下蒼生心甘情願主動下山,因為目前的姜子牙心思在於求仙問道,也不能簡單的就理解為姜子牙想得道成仙,而是追求思想上更高的智慧和境界。
  • 毀三觀的《姜子牙》扯下了封神的遮羞布
    前作《哪吒》脫胎於《封神演義》封神大背景,而《姜子牙》則講述了封神大戰十年後的故事。乍看,《姜子牙》的世界觀與《哪吒》明顯不同,甚至脫離了原著小說的框架。那麼,《姜子牙》的世界觀是怎樣的?是否背離原著《封神演義》另構世界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封神演義》及封神榜。
  • 第十五期:《封神演義》之姜子牙娶親有緣無分
    開篇詞:說封神,道封神,千修萬載得道行,只因興亡劫運至,封神榜上定遊魂這一期咱們還是講姜子牙,前面幾期主要是通過對姜子牙在事業上幾個事件來進行分析,從而得知姜子牙初次下山所作所為的一些緣由。那麼,這期節目,咱們再從生活上來看看姜子牙的為人和品行。
  • 深挖封神榜祖墳,《姜子牙》的三觀太雷人了
    一 從《封神演義》講起《封神演義》相傳是明代小說家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具體作者、具體成書時間至今尚無確切定論,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這是一部描寫商朝末年的神魔小說,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玄幻小說。《封神演義》小說中的神仙體系其實很複雜。
  • 《封神演義》姜子牙復活歸來,去完成興周大業,楊戩和妲己成敵人
    《封神演義》姜子牙復活歸來,去完成興周大業,楊戩和妲己成敵人。姜子牙為了阻攔楊戩黑天眼開啟,他用自己的魂魄去抵擋,最終魂飛魄散了,大家都以為姜子牙已經死了,然而,他並沒有死去哦,他還有很多艱巨的任務沒有完成,他要助周滅商,完成興周大業,所以,元始天尊將他復活了,劇情是不是很狗血啊!
  • 《封神演義》中肉身成聖的人
    常見於明代多部古典神魔小說的記載裡,如《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以及元明之間的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金吒在《封神演義》中是主要人物之一,本住於陳塘關,為闡教仙人文殊廣法天尊的弟子,修行於五龍山雲霄洞,第三代玉虛門人之一,有師傳法寶「遁龍樁」(又名:七寶金蓮),有時手使寶劍戰鬥,曾奉師命下山助武王伐紂,多次幫姜子牙斬將殺敵,並和闡教其他眾門人一起共戰商軍鬥截教,還曾智取遊魂關,之後滅商成功
  • 封神演義的姜子牙實力如何?如果操作好就是神
    歷史上姜子牙十分強大,乃至在《封神演義》裡,將這位武聖拆解為武成王黃飛虎與太師聞仲,讓姜子牙"自己打自己"。正因為才能已經被分離開來,《封神演義》姜子牙自身實力極其平庸。但因為元始天尊給了姜子牙神裝的緣故,如果姜子牙戰鬥意識優秀,那麼他完全可以做獨當一面的超級高手!
  • 《姜子牙》定檔十一,看電影前先用2分鐘看懂《封神演義》
    去年《哪吒》電影爆火,今年《姜子牙》卻因為疫情遲遲沒能上映,近期終於官宣定檔十一,也讓影迷、動畫迷格外的期待封神宇宙系列的第二部大作。《封神演義》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小說之一,恐怕有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讀過原著,封神榜的故事大部分也都是通過影視劇來了解的。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封神演義》中的大事件,即使沒看過原著,也能大概清楚故事的發展順序。
  • 大爭之世的新封神演義(下)
    如若你在這封神殺劫之中親自下場了。不管你選擇是西周還是殷商,不管你選擇的是闡教還是截教,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在這層結果來看,雖然也是西周勝利取代了殷商,但封神演義中的西周比正史中的西周損失大多了。雖然硬仗和特殊困難都是闡教及其盟友打勝的,可如果沒有這幫神仙互相爭道路的話,正史上也會是西周通過牧野之戰勝了殷商的。
  • 姜子牙為何不封神
    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奉師尊之命去捉拿狐妖助力西岐周文王,而妖狐借妲己之身入宮迷惑紂王,以顛覆紂商紂。妲己在入宮途中,被妖狐入了身,姜子牙除去妖狐之後對顛覆商紂的功臣們都一一封了神,但為何唯獨姜子牙沒有封神。
  • 「封神演義」一部讓你夢回遠古的神話史詩級巨作
    近來學者多認為《封神演義》為道士陸西星所著,而許仲琳可能是重編目次,修飾情節再度刊刻。《封神演義》全書共一百回。情節融合了當時的史實人物和神話人物,包括人類、道士、神仙和各種妖精,情節虛實交錯,奇幻色彩濃厚,塑造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封神演義》的世界分為「仙界」和「人界」。道教始祖鴻鈞老祖有三名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 《封神演義》之姜子牙初下山火燒琵琶精——下篇
    開篇詞:說封神,道封神,千修萬載得道行,只因興亡劫運至,封神榜上定遊魂在上期的節目中咱們主要是聊了關於姜子牙在紅塵中三次做生意的事情,知道了子牙初次下山後在結拜弟兄宋異人的幫助下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從三次做生意我們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姜子牙的理想和抱負並非個人的利益,最終的目的依然是為了天下蒼生;另一方面也能認識到此時的商紂王朝已經開始分崩離析,到了王朝的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