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的孫子馬上要高考了,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她在料理生活。如今應該說可以輕鬆了,可這是她又一個矛盾的到來。
當年表哥跟表嫂經人介紹認識,大姨不同意,表哥願意。結婚快20年了,表嫂從沒有叫一聲「媽」!
大姨說跟他們住一起很不自在,只要表嫂在家,大姨就得一刻不停地做事,不能閒坐著。但為了孩子,一忍20年。
我懷二寶的時候,表嫂很羨慕。我說喜歡孩子就再生一個,她說:「你大姨不給我帶,我才不生呢!」
我說:「關大姨什麼事,孩子是你的,養大了你享福,她都一把年紀了,還能享到福?我現在不也是自己帶,自己帶,踏實。」
表嫂:「我哪能像你,你老公會掙錢,我還得上班呢!」
我:「別瞎說,你們都兩套房了。錢掙不完,你現在不到40,生二胎沒問題。過幾年還能上班。」
她始終認為帶孩子是奶奶的責任,不願意生二胎。
孩子上高中後,他們在學校附近租了套房,大姨陪讀。陪讀期間大姨一直在上班,抽空給孩子做飯,不上班怕被說太閒了。
馬上要高考了。表嫂說:「這些年跟著我們受累了,高考完你可以回老家養老了。」正常人正常情況,這樣的話很貼心,可對於大姨,這是「逐客令」。她老家的房子早幾年就垮了,村裡人都在馬路邊蓋了新房,或鎮上或縣裡買了新房,村裡沒有人住了,而且只剩廢墟一堆。
大姨這些年不僅房子沒有給自己留後路,連錢也沒攢下。姨父每年有11個月在外面做事,一年掙幾萬,大部分都給了表嫂。老人就是這樣,看不得孩子叫難,寧可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把孩子供起來。
可這樣的奉獻又換來了什麼呢?兒子的房子不是你想住就能住,兒子的家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
大姨總說為了孫子,難道沒有奶奶的孩子就不讀書、生活不下去嗎?照顧孩子近20年,如今要被「趕回」老家,落得無家可歸的境地?到底是心甘情願,還是自作孽?
筆者作為年輕一輩,作為一個獨自帶大兩個孩子的媽媽,嘗盡了帶孩子的無助和心酸,也曾在嚎啕大哭後擦乾眼淚,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但在此,筆者並不支持老一輩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無窮無盡地幫助年輕一輩。
很多年輕一輩把帶孩子的責任推給老人,老人不帶會被責難;而老人也覺得帶孩子就是自己該做的,沒幫忙帶還自責。這種觀念要不得,畢竟法律只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有史以來,也只有父母不撫養子女或不贍養老人而被起訴的。隔代的老人對孫子女沒有撫養義務。
有人是為了從老人那裡得到好處,老人有錢,帶孩子住一起,老人出生活費。有人是不願意受累,把帶孩子都苦累都交給老人,反正不是自己親媽不心疼。
如果因為要上班,需要老人看孩子,要有感恩的心。不把帶孩子作為義務強加在老人身上,就能多理解一些,這樣想就能以「她是來幫我的」心態面對老人,自然矛盾就少了,也多了份和諧。
老人也一定要明白,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一代管一代,隔代看孩子,是人情,但不是誰都會還的。還是先顧好自己吧!
從滿大街的廣場舞大媽就看得出,現在老一輩的思想進步了很多。他們懂得鍛鍊身體,也懂得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了。
但還是有很多老人,寧願犧牲自己的時間,把看孩子放在第一。筆者以為,除了坐月子,只要寶寶形成了規律飲食和作息習慣,老人完全可以定時出門活動。
人是有惰性的,老人在家,家務活就會落在老人頭上,也會被各種瑣事呼來喚去。沒人幫忙,年輕人自然會動起來。為了避免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尷尬和煩惱,也為了年輕人的成長,老人就該多出門活動,鍛鍊身體,結交朋友,心情開闊。
老一輩最不該留給下一輩的就是金錢。給了一次,就會有下一次,不給反倒你欠他的,給少了乞丐都嫌少呢!
老人就算有退休工資,也不能總是救濟年輕人。沒有能力的就是無底洞,幫不了一輩子,沒錢就過沒錢的生活。老人需要存點錢,年紀大了,三痛兩病的少不了,有了錢看病方便,心裡踏實。
當然,很多年輕人在買房時都需要父母幫忙。畢竟工作三五年就能買房的年輕人不多,而房價總比工資漲得快,能得到父母幫助,確實壓力小很多。而這種幫助,並不是理所應當,年輕人要感恩。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討論過。雖然它不能解決矛盾的根本問題,但可以減少矛盾發生的機率。而且,距離確實能產生美。
老人身體好,願意幫忙帶孩子,最好也不要住一起。畢竟生活習慣不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摩擦。條件允許,同一個小區買套房或租套房,彼此照應,再好不過。
老人帶孩子,很多人說是怕孩子吃苦,這是自欺欺人。孩子跟著自己親爹親媽,怎麼會吃苦呢?被爺爺奶奶溺愛才不叫吃苦?他們自己都沒想明白,其實帶孩子是為了孩子他媽輕鬆。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老一輩都有一個「通病」,看不得後輩吃苦,兒女子孫,他們都會竭盡所能去幫助。殊不知,人到晚年的他們,更需要人關注,可往往後輩都忙於工作、學習,生活的種種壓力,讓他們很難顧及老人。所以老一輩還是把精力和金錢放在自己身上,鍛鍊身體,注重飲食,捨得享受。身體好,就是最大的福分。
我是@悅見風之子,85後中年少女,育有倆男寶的學習型寶媽。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感悟,與你分享。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原創不易,感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