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遼寧人民出版社推出長篇抗戰題材小說《遼河渡》,受到各界熱烈反響。
《遼河渡》自2020年6月中旬在當當網、京東、淘寶各書店、遼寧人民出版社的天貓店等上架,一直保持良好動銷,在當當網的「小說新書榜」排名中,曾進入前30名。
《遼河渡1931 —1945 》封面
6月4日,《遼寧日報》整版刊發《遼河渡》書介,題為《抗戰題材長篇小說<遼河渡1931—1945>——以市井生活視角再現東北民眾14年抗爭》。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今日頭條、今日遼寧、遼人書社等微信平臺,以及新浪、網易等均予以轉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7月6日,《人民日報》微信平臺推出《遼河渡》書評,題為《<遼河渡1931—1945>的人文主義情懷》。8月初,《今日遼寧》刊發《遼河渡》書評,題為《厚積薄發<遼河渡>》。這兩篇書評均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轉載。
8月14日,《中國文化報》策劃了紀念抗戰75周年專版《特別關注》,推出了抗戰題材書籍6部,《遼河渡》入選。
作家楊春風(右一)在收集盤錦地區抗戰時期歷史資料
《遼河渡》為遼寧省省委宣傳部2014年度重點項目。自2013年啟動,歷時7年創作完成。小說以偽滿14年為時代背景,以遼河古埠田莊臺為空間背景,再現了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市井民生、人間百態,從中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日常生活形態被打破的反感,勢必會上升為民族意識的覺醒。
文化的侵略固然刺刀先行,但同時持有文化的優越感及其文明的傲慢,而反侵略則表現為,日常生活形態被打破的反感逐漸上升為民族意識的覺醒。本書在普通民眾層面描繪並揭示了這個過程,構成本書最有價值的書寫部分。
——周大新(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
在領土殖民及文化殖民的環境裡,人們是怎樣應對生活的?《遼河渡》對此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其文體雖為小說,卻仍具有考察東北淪陷14年中民眾生活的價值。
——趙瑜(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得主)
迄今為止,類似題材的長篇小說不在少數,但大多數作品依然沉囿在傳統的套路中,即把「鬥爭」或者「抗爭」作為主線,其他種種元素均服膺於這一主線之下。這一路數的作品展現的是人生的非常態,最終呈現的也是緊張、激昂的節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學本身的審美。《遼河渡》在這方面呈現了不一樣的特質,在以小說這種敘事文體推進情節的同時,展現了遼河流域、尤其是遼河口文化中豐富的風俗風物,展現了特殊歷史時期並不特殊的百姓生活樣態,也就是動蕩歷史中穩定和常態的一面,從容而舒朗,這是很成功的。這種改變既是敘事意義上的,也是美學意義上的。
——滕貞甫(著名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
作家楊春風
楊春風,職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進修於魯迅文學院第24屆高研班。現任盤錦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遼河口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19年被盤錦市政協文化文史委特聘為研究員,2020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防沙治沙協會特聘為生態專家。2018年被盤錦市委、市政府評選為「傳播盤錦故事好市民」。2020年獲評遼寧省「最佳寫書人」。
已創作出版《紅海灘》《闖關東紀事》《田莊臺事情:遼河水道文明紀實》《遼寧地理文化》《情系大地肖作福》(合著)、《遼寧地理文化》《遼寧地域文化通覽•盤錦卷》《盤錦市文物志》《盤錦印象》《溼地風》《盤錦事情:遼河口溼地的城市鏡像》《春歸庫布其》(合著)、《大地映像》(合著)、《遼河渡1931—1945》等10餘部著作。
其中,《闖關東紀事》《田莊臺事情:遼河水道文明紀實》連續獲評第七屆、第八屆遼寧文學獎;《春歸庫布其》獲評2019年「中國好書」、遼寧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併入選「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推薦目錄」。
創作以紀實性作品為主,《遼寧地域文化通覽•盤錦卷》《盤錦市文物志》《盤錦事情——遼河口溼地的城市鏡像》《田莊臺事情——遼河水道文明紀實》等,均為盤錦市外宣的權威資料。
《遼河渡1931—1945》最初也計劃寫成紀實文學,後因索查文獻受到阻滯方改為小說,但仍建立在大量的深入採訪、文獻檢索基礎之上,文體雖為小說,卻嚴謹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