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兩周,每天早上一睜眼打開手機就被《三十而已》的評論刷屏,大家熱議,喜歡這部劇是因為劇中的人,劇中的事,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我們聽過,見過,甚至經歷過。小編一路追過來,從一開始感覺平平,到現在每晚放不下,越看越喜歡。王漫妮身上有我大學畢業最初幾年拼命工作的影子,顧佳身上也有我在家中曾總想事事做主的影子。除了真實的一面,喜歡這部劇還有一個原因,這部劇從女性的視角展現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引人反思,一些人看了此劇,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問題,而尋求自我改變和完善。
《三十而已》這周已到尾聲,三位女性各自的結局基本猜得到。最近兩集,鍾曉芹的小說發表獲百萬版稅收益,小兩口過上幸福的小日子;王漫妮感動客戶,回上海後第一份工作終有突破,繼續為夢想奮鬥;顧佳怒撕小三,傷心離婚,調整過後重啟人生。三個女人三種人生軌跡,各自遇到挑戰,各有各的選擇。無論選擇哪條路,三十歲,正年輕,還輸得起。我們現實中的人一定要明白他們的故事中可以借鑑和避免的東西是什麼。
顧佳:不能一味地做別人的充電寶
40集,顧佳發現許幻山出軌林有有,痛苦萬分,跟兩個閨蜜說:「我就想做他的充電寶,比他知道得多,讓他永遠都有話跟我聊。」正如她說的,每一次許幻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顧佳就是他的救世主。公司業務出問題,顧佳買奢侈品包,開甜品店只為混富婆圈子找新客戶;公司資金出問題,顧佳想到抵押房子貸款解決燃眉之急;就連死皮賴臉的林有有也是顧佳出面解決的問題。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因果,對於許幻山的出軌顧佳也有一定責任。顧佳平靜之後自我反思,她對王漫妮說「我總是覺得,這個事他不喜歡,那個事他不擅長,那我就多幫他做一點,可日子長了,我確實沒有給他機會學會承擔。」顧佳對許幻山就像慣孩子,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自立能力越差。
所以,顧佳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男女,無論孩子還是成人,不能一味地做別人的充電寶,你的好心,你的愛會限制對方的成長。
王漫妮:人有權利不選擇過平凡而幸福生活
王漫妮是一個中心有理想的女性,在上海奮鬥了8年,習慣並且愛著這個大都市和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狀態。她嘗試回老家生活,結果發現小城市裡的安逸與舒適讓她沒了方向,反而讓她不踏實,不舒服。初心不改的王漫妮最終決定還是回上海。
劇中有一集,王漫妮有這樣一段臺詞:這座城市充滿夢想也充滿誘惑,你去火車站去機場看看,每天有多少人來到這個城市想要紮根。一年年畢業的想要留下,一車車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這杯水,滿了總要溢出去,所以我們只能拼命地往下扎,給自己增重,才不會被擠出去。樸素的語言中道出了北漂、滬漂一族的艱辛。
王漫妮在很多人看來是個「另類」,放著好日子不選,非要自己奮鬥。可她就是那種不願服輸,為心中的理想而活的人。其實,她若嫁給老家的小張主任或是第一個男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她離開小鎮時十分堅定地告訴小張主任:人有權利不選擇過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鍾曉芹:改變挺好的,不管是否負擔起別人,先負擔起自己
鍾曉芹是上海本地人,從小被父母保護著,嫁了人也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女生。但離婚後的鐘曉芹和陳嶼的變化讓人欣慰。對於狂追不舍的鐘曉陽,鍾曉芹勇敢地拒絕了,以前的她是不會說「No」的。拒絕鍾曉陽,她與顧加、王漫妮一起來到顧佳的茶廠散心,吃飯間,鍾小芹對閨蜜說:「改變挺好的,不管是否負擔起別人,先負擔起自己。」她能說出這樣的話代表她成長了,成熟了,懂得反思,努力改變自己。回到家裡,她主動換了高級密碼鎖也證明曉芹開始關心家中瑣事了。
鍾曉芹的丈夫陳嶼離婚後,在弟弟的點撥下也幡然醒悟,學會關心曉芹,製造浪漫。在與鍾曉芹一路房車的路途中兩個人重新點燃愛的火花。我幾天前寫過一篇「鍾曉芹的選擇讓人費解」的文章,那時候陳嶼對比鍾曉陽,我認為鍾曉陽更適合曉芹。但當看到陳嶼的變化,又把我的思路拉回到陳嶼身上。特別是看到陳嶼半夜起來看曉芹的小說,陪子言玩的兩個情節,讓我覺得鍾曉芹與陳嶼復婚是好的選擇。
《三十而已》中幾位30歲女性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些。現實中無論男女,30歲沒什麼可怕的,這個時候遇到的挑戰,波折都還輸得起,遇到了坎、摔了跤也沒關係,整裝重新出發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