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 皇上為什麼不殺甄嬛?

2020-10-04 起飛了小嶽嶽


有很多人都覺得皇上已經知道甄嬛出軌了,不殺甄嬛,是因為愛甄嬛。

我覺得不可能。

從滴血認親這件事情來看,滴血認親第一個結果出來之後,皇帝的態度是什麼呢?「我待你不薄啊。你竟敢背叛我!」如果不是後來甄嬛洗脫了罪名,什麼樣的下場大家想必都知道吧。

要知道雍正知道孫答應出軌的時候,哪怕是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也憤怒地叫著。「讓我殺了她,我要殺了她,我要把那個賤人五馬分屍!」「為什麼要背叛朕,為什麼要背叛朕?朕可是天子啊!」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雍正是絕無可能容忍出軌的。絕無可能!

滴血認親這部戲也是整個甄嬛傳裡最緊張最刺激的一場戲。

重複一遍,皇帝原諒甄嬛出軌,這是絕無可能的!如果他能確確實實的找到甄嬛出軌的證據,捉姦在床什麼的,早就把甄嬛殺了。

為了感情就放過一個出軌的女人。

這是雍正嗎?你們別想太多。

皇帝可能喜歡甄嬛,那是最重要的還是他的面子,他是絕對無法容忍背叛的。

皇帝是什麼時候開始懷疑甄嬛跟果郡王有一腿的?

應該是那次宴會的時候,浣碧故意讓果郡王掉出了那張小像。後來雖然巧妙的把話圓了回去,但是還是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而且,皇帝後來又聽說果郡王對浣碧很冷淡,心中就越發開始懷疑了。

不是說好的真愛嗎?不是心心念念的把相片藏在身上嗎?為什麼我把浣碧嫁給他,他居然一開始是拒絕,為什麼娶到了自己心愛之人,反而很冷淡。

不合常理呀。

那個時候他心裡也只是覺得,咦,我的弟弟是不是喜歡我老婆?

從這個時候疑心就起了。

後來就利用和親這件事情來試探果郡王,果郡王果然上當,那個時候他就很不爽了,咦,原來我弟弟真的惦記我老婆!

但是從這兩件事上看來,只能看出果郡王喜歡甄嬛,並沒能得出他們有私情的證據。

然後,後來,把果郡王調去邊疆,一邊是為了分化他的權力,一邊就是為了警告他,離我老婆遠點,不要再惦記我老婆了!

沒想到果郡王真是一點都不聰明,後來偏偏又寫什麼熹貴妃安的家書,讓皇帝徹底動了殺心。

當然皇帝本來就是有點嫉妒果郡王的,你的騎射都是皇阿瑪親手教的。而我卻是別人教的,皇帝提起這句話的時候,心中未嘗沒有嫉妒憤恨之意。

但是一直到目前為止,皇帝所掌握的所有證據都只包括果郡王如何如何喜歡甄嬛,沒有看到甄嬛有任何回應,沒看到他們之間有私情。關於六阿哥的血統,因為滴血認親的事情已經懷疑過甄嬛一次了,所以輕易不會懷疑第二次。

皇帝的想法大約是。我弟弟喜歡我老婆。這件事情已經很確定了。但是我不確定我老婆喜不喜歡我弟弟,我不喜歡有人惦記我老婆,我給過他機會了,但他還是不死心,那我就只能讓他死了。你不是想搶我老婆嗎?那就讓你心愛的人親自送你上西天吧。

於是就讓熹貴妃親自去給果郡王送毒酒,皇帝的邏輯是,如果我老婆也喜歡我弟弟,肯定捨不得毒死他,那他們兩個就是姦夫淫婦,死有餘辜。如果我老婆真能把我弟弟毒死,那就說明她根本就沒喜歡過我弟弟,說明我頭頂還是乾淨的。那麼就是我冤枉了她。

所以皇帝下的聖旨是,如果你們兩個一同出來,就兩個都處死,如果甄嬛一個人出來就把後宮大權賜給她,位同副後。



果郡王用自己的死洗白了甄嬛身上的嫌疑,也徹底讓皇帝放下心來。



當然也是因為甄嬛聰明,甄嬛把這件事情瞞得滴水不漏。甚至就連果郡王這個親爹都不說,葉貴人也是到最後一集才知道的。果郡王都不知道的事情,皇帝能知道嗎?

而且甄嬛回宮之後就很努力的要跟果郡王斷了私情了,幾乎已經不怎麼往來了。跟果郡王說過兩三次,不可能了,以後不要再往來了,希望你以後幸福。類似於這樣的話。

也正是因為這種舉動才保全了自己。

如果不是後來六阿哥越長越大,跟孟靜嫻生下的那個孩子元澈越來越像,再次讓皇帝起了疑心。皇帝就派夏刈去調查六阿哥的身世,偷偷做滴血驗親。


但是這個時候發現已經遲了。

也正是因為調查六阿哥的這個舉動,甄嬛下決心,非要他死不可,皇帝一直到臨死之前,都不知道他們兩個是不是真的有私情,都不知道六阿哥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才會問,甄嬛的回答也很巧妙,「天下萬民皆是皇上的子女。」意思就是不是。


皇帝臨死之前一直掙扎著想喊人,如果他真的把人喊過來了,死無葬身之地的絕對是甄嬛了。

我可不覺得這句話是在開玩笑。

彈幕很有靈性啊。


所以說甄嬛呢,能一步一步的走到最後,未嘗是沒有運氣的因素啊。

當然,跟皇帝對甄嬛的感情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要換成是別的女人,皇帝懷疑她跟別人有事情,哪怕僅僅只是懷疑,沒有證據,也足夠要她的命了。但是甄嬛畢竟是後宮之首,四子之母,皇帝之前又冤枉過她一次,當然不能只為了自己的懷疑,為了沒有證據的事情,就要了甄嬛的命。

甄嬛這一路走來,真是步步坎坷,步步驚心。


相關焦點

  • 《甄嬛傳》中,皇上果斷殺了果郡王,為何不殺甄嬛?原因有這4點
    《甄嬛傳》中,皇上從果郡王私藏甄嬛小像開始便對果郡王與甄嬛的關係起了疑心,後聽一下人說到六阿哥弘曕與小世子元澈像親兄弟,驚得差點暈倒,便開始著手調查果郡王與甄嬛之間的曖昧關係。皇上假稱讓甄嬛與摩格和親,終於引得果郡王自投羅網,再加上血滴子夏刈向皇帝告發果郡王每封家書上都寫著「問熹貴妃安」,坐實了二人有私情,那麼《甄嬛傳》中,皇上果斷殺了果郡王,為什麼不殺甄嬛呢?
  • 《甄嬛傳》滴血認親,為什麼甄嬛認定皇上不敢用自己的血?
    大型古裝宮鬥劇《甄嬛傳》堪稱古裝劇經典之作,女主甄嬛在居中就和開了掛一樣,坐實了人生大贏家,雖然經歷種種磨難,但憑藉女主聰穎慧智,最終都一一化解,登上太后,是此劇中最大玩家,可謂是權利雙收。 剛開始甄嬛確實是嚇了一跳,還以為他和果郡王的事被暴露了,但是一聽祺嬪說出的那個人是溫實初懸下的心放下了,這就明白了,這個是皇后和祺嬪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目的是想置她於萬劫不復之地。後面劇情中要滴血認親,而甄嬛為什麼被懸起的心會放下呢?因為女主甄嬛認定雍正不敢用自己的血。
  • 《甄嬛傳》大結局時,甄嬛為什麼要害死皇上?
    《甄嬛傳》中的雍正皇上,他的結局是在甄嬛與葉瀾依的謀劃之下,最終死亡。如果單純以皇上的身份來說,雍正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他所治理的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可若是去評判劇中雍正的感情,大概只有無心無情最為適合評價他了。
  • 《甄嬛傳》:為什麼一向忠於皇上的蘇培盛,會轉身支持甄嬛呢?
    在《甄嬛傳》中,蘇培盛陪伴聖駕多年,可以說是最了解皇上性情和喜愛的人之一了。蘇培盛陪伴聖駕多年,盡職盡責,不僅深受皇上的信賴,更是深受後宮妃嬪的倚重。前期的蘇培盛是不站隊的,所以深受皇上的信任;而後來,卻轉入甄嬛戰隊,一向忠於皇上的蘇培盛為什麼會轉身支持甄嬛呢?
  • 甄嬛傳:大封六宮為什麼甄嬛提到端妃皇上心虛答應呢?太可怕了
    甄嬛傳:大封六宮為什麼甄嬛提到端妃皇上心虛答應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心思縝密的甄嬛吧!也同樣是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不可思議的,尤其是在她再次回到皇宮中讓皇上借著安陵容的事情大封六宮的時候,她的做法簡直是絕了!
  • 《甄嬛傳》甄嬛小產,章太醫突然告老還鄉,皇上為什麼允許了呢?
    《甄嬛傳》中章太醫,絕對是聰明又老謀深算的存在。太醫這個身份,在後宮之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上他們所傳達的應該是皇上的想法,下又不能夠得罪後宮的嬪妃。可這年頭,想要上位,想要權勢,背後不有人,又怎麼能夠在太醫院安身立命,章太醫背後之人就是皇上。面對皇后將保胎的任務交到自己這裡,他即便不想要接下這個任務,卻依舊得聽從主子的命令。明明甄嬛的身體,在經華妃一事後,日漸衰弱,臉色蒼白。明眼人都能夠看出,甄嬛這一胎的情況怕是不好。可章太醫的理由卻是她中暑,只要好好歇息就沒事了。
  • 甄嬛傳:皇上愛不愛甄嬛?皇后才是眼睛最毒的,甄嬛被她坑慘了
    第一次甄嬛在倚梅園全身藏滿蝴蝶,皇上一看見她就又是牽手,又是幫她批鬥篷,沒有一絲絲遲疑。皇上知道甄嬛在搞小動作,但他說這都不重要,只要她用心就行。如果不愛,他為什麼不敢直視甄嬛,跟她說:你就是替身!那又如何?
  • 甄嬛傳:難怪甄嬛想殺槿汐,你看甄嬛穿錯純元衣服時,槿汐啥表情
    甄嬛傳:難怪甄嬛想殺槿汐,你看甄嬛穿錯純元衣服時,槿汐啥表情?甄嬛傳中,崔槿汐可謂是甄嬛的心腹,畢竟她是宮裡的老人,對於很多事情都十分熟悉,再加上為人也是比較聰慧然而當崔瑾汐和蘇培盛的事情爆發之後,我們卻看到當時甄嬛其實本意是想殺了崔槿汐的,而之後看到局勢不對,因此才選擇救崔瑾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甄嬛確實曾經是想殺了崔瑾汐。
  • 《甄嬛傳》中,皇后在後期為什麼被甄嬛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看甄嬛傳有一點挺好奇的,自從甄嬛回宮之後,皇后的手段似乎變弱了好多,被甄嬛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難道真是主角光環?還是,另有隱情和蹊蹺?最主要的是甄嬛已經牢牢地把握住了皇帝的心。又有協理六宮之權,在皇宮中的地位明顯僅次於皇后。皇宮中的妃子眾人又是趨炎附勢之人,明顯此時宮中已分裂為兩派,甄嬛一派和皇后一派。
  • 《甄嬛傳》中甄嬛選秀時不想入選,明明怕貓卻不躲開,是為什麼?
    那就是怕貓在進宮之後還沒有承寵的時候,她在除夕夜到倚梅園中許願卻碰到了皇上,還在慌亂之中趕緊跑回自己的碎玉軒,才弄溼了鞋襪。之後雙生子早產,也是因為在回宮的路上遇見了葉瀾依引來的夜貓嚇的甄嬛從轎攆上跌落,再加上曾經被貓抓過脖子,所以甄嬛對貓才更加有心理陰影,為什麼當初進宮選秀的時候,面對太后向她扔來的貓卻面不改色,她是真的怕貓嗎?
  • 《甄嬛傳》:葉瀾依性情古怪出身卑賤,皇上為什麼會那麼寵愛她?
    葉瀾依,《甄嬛傳》中的寧嬪。掌握生殺大權的皇上更是如此。一國之君,竟被自己的寵妃拒絕,這嚴重刺激到了皇上在與妃嬪相處中慣有的主導權。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羞辱,從他恩準甄嬛離宮便可知心中的氣憤。皇上的心思華妃全然不知,還為自己獨有歡宜香而驕傲自豪。這樣的「天真」,皇上看在眼裡又怎會不心疼愧疚。這也是為什麼甄嬛第一次流產時指責華妃,但皇上沒有重罰華妃的原因。
  • 《甄嬛傳》為什麼甄嬛跟皇上去了一次行宮,其他人就如臨大敵?
    《甄嬛傳》中,甄嬛在入宮以後,是不願意侍寢的,於是想盡辦法逃離,更是在倚梅園與皇上遇到的時候,只交代自己是看守倚梅園的宮女。御花園,皇上化身果郡王與甄嬛的相遇,讓兩人產生了一段浪漫又美好的情緣。她直接放棄了行宮之行,不去打擾皇上興致,成全了皇上。
  • 甄嬛傳:真正想害死曹琴默的並不是皇上和太后,而是女主甄嬛
    大家好,我是月半小二,今天來剖析一下《甄嬛傳》中曹琴默的死。聰明如她,心機頗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結局正如其名字,琴默,琴默不作聲,這個伏筆甚好。看第一遍往往停留在這個層面的認知上,認為是皇帝和太后容不了曹琴默,才下毒隱蔽殺死的她。但事實上,真正想要殺曹琴默的並非是皇上和太后,而是甄嬛。
  • 為什麼《甄嬛傳》看得越多,越不喜歡甄嬛?
    我不否認後宮爭鬥中甄嬛採取的手段,因為後宮對女人來說我一直覺得,甄嬛身上有一種「虛榮的傲意」,她口口聲聲說不接受溫實初的情義,但何嘗又不是享受著溫實初對她的照拂。想想溫實初,大雪天徒步拿著醫藥箱,只身前往凌雲峰給甄嬛看病,默默無聞,情義都在行動中。
  • 甄嬛傳:木薯粉事件中,素昧平生的端妃為什麼要幫甄嬛洗刷冤情?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30期:華妃集團針對甄嬛集團發動的「木薯粉事件」,招數雖然噁心,但也算高明,如果沒有端妃的鼎力相助,甄嬛要想全身而退也確實不容易。而端妃,是一個常年不受寵的妃子,且已經避世多年,在這次事件中卻挺身而出,替甄嬛做了不在場證明。那麼我們就要問了,她明明知道當晚甄嬛並沒有去自己那裡,她怎麼就有信心皇上會信她,而且怎麼就知道自己的謊言不會被第三者拆穿?
  • 她是《甄嬛傳》中最腹黑的人,心機比甄嬛可怕多了
    端妃在《甄嬛傳》中戲份其實很少,露面的次數也不多,卻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因為她是唯一一個能串起劇中所有人物的角色(包括從來只出現名字的純元),起到了鏈條的作用,推動著劇情的發展。除此之外,她的每次出場都是暗流湧動,每一句話亦機鋒深藏,屬於那種非得逼著人去細細揣摩的角色。
  • 甄嬛傳一一曹貴人為什麼落得被皇上毒死的結局?只因走錯了三步棋
    可她卻落得被皇上毒死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華妃問手下嬪妃意見,麗嬪認為其不足為懼,只有曹貴人一語中的,指出「會咬人的狗不叫」,讓華妃下定了剷除甄嬛的決心。當甄嬛向她拋出橄欖枝,她毫不猶豫的繳械投降。可她聰明一世,哪知甄嬛也不過是利用她而已。當華妃哥哥年羹堯被處置,華妃失勢,曹貴人馬上轉向檢舉華妃,被升為襄嬪。可她還不滿足,為了女兒溫宜公主將來能嫁好人家,妄想封妃。
  • 甄嬛傳:甄嬛小產皇上罵她毒婦,華妃一出口,皇上立馬變紙老虎
    甄嬛傳:甄嬛小產皇后罵她毒婦當她說出此話時皇上心虛了,立馬變紙老虎甄嬛傳中的華妃都知道她是一個非常狠毒的人呢,並且身邊還有一個叫做曹琴默的軍師連帶著她不得不做了很多壞事兒都沒有人知道的呢!,出現在華妃的宮裡,因為華妃自身太過於專寵,就在皇上出宮的還是故意來刁蠻甄嬛,並且讓她在太陽底下跪上半個時辰,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時候甄嬛竟然會流產了!
  • 甄嬛傳:為什麼甄嬛只跟皇上去了一次行宮,其他人就如臨大敵?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擔心分得少,而擔心分得不公平不公正。皇上只有一個,是眾多妃嬪競相爭奪寵愛的對象,但凡皇上對誰有一點點的偏愛,都會令人眼紅嫉妒。皇上本不眷戀後宮,對待諸位嬪妃不過爾爾,甄嬛侍寢皇上花了很大的心思。皇上一向勤於朝政,不熱衷後宮,如果不是皇家要開枝散葉,再加上太后的壓力,皇上能半個月都不踏進後宮,這一點在甄嬛傳的開頭已經有了交代。
  • 甄嬛閨房添妝時到底跟皇上說了什麼?雍正轉身殺了倆人
    甄嬛傳這部大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吧,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這個細節沒有,我們都知道甄嬛是從一開始選秀時就被皇上看上了,因為她跟純元皇后長的非常相像,所以在她入宮後皇上給了她出格待遇,閨房添妝此後。從這段就不難看出甄嬛此時是被皇上的真心打動了,看著她幸福的笑。但讓人沒有想到的卻是,上秒兩人還親親我我的,下秒皇上轉身就殺了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