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裡安迪和奇點的故事告訴我們,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可以親密,但不能沒有間隙。兩個人有共同的話題,但也應該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和自己的生活。
在《歡樂頌》中爭議最大的應該是樊勝美,最開始大家都討厭她的虛榮。後來,當我們知道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後,大家開始同情她,但也會為她的懦弱感到生氣。
然而,當三年後我再回顧這部電視劇的劇情。驚訝的發現在樊勝美的身上有著一種同他家人一樣的東西。正是這個東西,讓她一直在幸福的門外徘徊, 這也是我們大家應該避免的。
樊勝美的家人總是不斷地在她身上索取錢財,同樣,樊勝美也不斷的在索取著別人對她的愛。
諸如劇情一開始,樊勝美就將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參加各種聚會,試圖在聚會上遇見一個有錢人,從而彌補原生家庭對她的缺陷。她的身邊有很多的老男人,但他們除了能夠給予她金錢上的滿足外,並不能帶給她幸福感。
而這筆錢也是短暫的,對於有錢人而言,她不過是一個跳梁小丑罷了。後來樊勝美遇見了王柏川,在王柏川的眼裡,樊勝美是從小的女神,能夠和她在一起,是自己此生最大的心願。
當樊勝美遇見王柏川之後,她就把王柏川當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當成了實現她夢想的工具。她總是和王柏川說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希望可以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可最終王柏川也沒有寫她的名字。
為此,樊勝美心灰意冷。可樊勝美原生家庭的虧損又怎麼會是一個房子就能彌補的呢?即使王柏川給她買了一棟房子,只寫她一個人的名字,她也未必能夠感到幸福。因為對樊勝美而言,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並不是物質上的給予。
而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人,往往是自己不是別人。樊勝美身上最可悲的一點就是把幸福投入到了另一個人身上,她不斷的給王柏川壓力希望王柏川超負荷的完成工作,從而早日實現她的買房夢。
可她把王柏川逼得越緊,就越讓對方遠離她。即使是喜歡他多年的王柏川也會因為身心憊而心灰意冷。
其實只要換位想想,就能夠感受到王柏川的不容易。如果一個女孩兒不斷的給你創造壓力,讓你承受本不該承受的重擔,你也會去懷疑他是否真的愛你,是不是太過自私?
當王柏川沒有做成生意,要求安迪幫忙瞞著樊勝美的時候,他們的感情就已經變得沒有當初那麼純粹了,或者說,這段感情從一開始就不純粹,只是王柏川最初太過天真。
王柏川和樊勝美最後的結局真的會幸福嗎?我想答案更可能是否定的,即使,王柏川透支所有體力,實現了樊勝美想要的夢想。他們倆的感情也已經變得不夠純粹了,就像樊勝美在和王柏川交往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在從王柏川身上索取,卻從未給過王柏川想要的溫暖。
一段不對等的愛情,最終往往不能長久。最好的感情應該是勢均力敵的。兩個人一起共同度過難關,一起經歷風雨。絕對不是一個主動付出,一個只懂索取。許多人宣揚不對等的價值觀「用物化的方式來證明對方是否愛你。」而這往往是一種以愛我之名的綁架勒索,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願意為你的人生買單。沒有一個人是有義務幫你去做那些本該你做的事情。
真正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應該自己去獲得。而不是把所有的期望都投入在另一個人身上。願我們都能始終清醒而明白的活著,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