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獨守四套樓,一場大病看透三個兒子,出院後全都捐給敬老院

2020-08-30 向日葵8888


科學家解開了為什麼太空中存在很多不環繞恆星的流浪行星的謎題。來自瑞典和芬蘭的天文學家認為這些沒有母星的孤兒行星形成於太空中微小寒冷的塵埃雲。研究表明銀河系內至少存在2000億顆「自由漂浮」的行星。


在此之前,這種流浪行星被認為是從它們自身太陽系內彈射出來的。但最新的觀測顯示了這種自由漂浮行星自我行成的可能性。天文學家利用好幾個望遠鏡觀察位於麒麟座的薔薇星雲,後者存在100多個罕見的行星形成雲,也被稱為globulettes。每一個的直徑大約是太陽和海王星距離的100倍。


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卡琳娜·佩爾森(Carina Persson)博士說道:「我們發現globulettes非常密集和緊湊,很多擁有緊密的核心。這意味著很多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我坍塌,形成自我漂浮的行星。其中很多會形成所謂的褐矮星。」 褐矮星,有時候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是質量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



天文學家發現,這些小的塵埃雲通過薔薇行星以8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加速向外移動。這項研究被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研究合作作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明尼亞·馬科拉(Minja Makela)說道:「我們認為這些小而圓的塵埃雲來自於長長的多塵埃氣體柱,後者是由年輕恆星密集的輻射塑造而成。星雲中央炙熱恆星產生的輻射壓力導致這些雲加速離開。」


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漫長的歷史中,無數個類似薔薇星雲的星雲出現後又消逝。很多可能產生了自由漂浮的行星。帶領這項研究的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哥斯達·加姆(Gosta Gahm)教授說道:「如果這些小而圓的雲形成了行星和褐矮星,那麼後者一定像子彈一樣被射入銀河系深空。太空中存在大量這樣的氣體雲,它們很可能是近些年發現的自由漂浮行星的主要來源。」


流浪行星不流浪!科學家發現流浪行星繞恆星運行

  

  


所謂「流浪行星」是指那些獨立在太空中運行的「被遺棄」的孤獨行星。然而近日天文學家們的一項發現卻表明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流浪行星實際上可能仍然是在圍繞某顆恆星運行的——只是兩者之間的距離有點遙遠。


天文學家們極其驚訝地發現一顆編號為2MASS J2126的流浪行星,實際上卻圍繞著一顆恆星在運行,只不過兩者之間的距離竟然超過了1萬億公裡!這相當於地球到太陽之間距離的7000倍以上!

從行星公轉距離的角度來說,這樣的間距著實是驚人的。


從太陽發出的光抵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半鐘,抵達太陽系中為大眾所熟知的天體中最遙遠的冥王星則大約需要5個半小時。然而相比之下,從它繞轉的恆星發出的光,抵達行星2MASS J2126的表面則大約需要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奈爾·迪肯(Niall Deacon)博士是作出這項研究工作的國際小組負責人。他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間距最為遙遠的行星系統。實際上這裡面涉及的這顆恆星以及這顆行星都是早在8年之前就已經為天文學界所知了,但從沒有人將這兩者聯繫在一起。」他說:「這顆行星畢竟不像我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孤獨,但毫無疑問這個公轉的距離是相當遙遠的。」


在過去的5年間,科學家們陸陸續續發現了幾顆流浪行星。但和地球不同的是,這些異域世界都是類似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但儘管體積質量巨大,但同樣和木星一樣,它們的質量還不足以達到點燃核聚變反應的門檻,無法發生內部核聚變燃燒而成為一顆恆星並發光。


2MASS J2126此前在一次美國天文學家們進行的紅外波段巡天工作中被首次發現,當時美國同行們將其描述為一個「疑似低質量天體」。


隨後在2014年,加拿大科學家們確認這顆天體的年齡足夠年輕,質量足夠小,因此可以被歸入流浪行星的範疇。


迪肯的研究團隊注意到流浪行星2MASS J2126運行的區域距離一顆年輕的恆星TYC 9486-927-1非常近,兩者距離地球大約都是104光年左右。他們意識到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繫。隨後開展的更加詳盡的研究表明這兩顆天體不屬於任何已知的年輕恆星星團體系。


之後,天文學家們成功估算出了行星2MASS J2126的質量大約相當於木星的11.6倍~15倍,這樣的質量數將其置於行星與被稱作「褐矮星」的失敗恆星之間的位置。


天文學家們也注意到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這顆行星實際上正在圍繞著這顆恆星運行,但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這顆行星上一年的長度竟然相當於地球上的90萬年!實際上,我們可以估算得到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自從這顆行星誕生至今,對它而言一共只過去了50年。


天文學家們相信行星2MASS J2126的表面應該不會存在任何生命,但如果這顆行星上真的有居民的話,那麼從他們的角度看去,他們的「太陽」最多只是天空中一個比其他星星稍稍明亮一些的光點。


研究組中的另一名成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西蒙·墨菲(Simon Murphy)博士表示:「這樣一個間距如此巨大的行星系統究竟是如何形成並保留下來的?這仍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科學家稱冰冷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


長久以來,溫暖的陽光便被視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個關鍵要素。但天文學家表示沒有恆星光線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雖然聽起來有些科幻色彩,但這些行星可能為科學家提供一個新機會,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

球狀星雲——形成行星的塵埃和氣體雲——讓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超出科學家的最初預計。天文學家對流浪行星尤為感興趣,因為它們可能代表著一種未能演變成恆星的天體,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種亞恆星天體,質量不足以支撐核聚變,但它們的質量仍達到木星的13倍。發現更多流浪行星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巨行星與低質量褐矮星之間的界線。


長久以來,溫暖的陽光便被視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個關鍵要素。但天文學家表示沒有恆星光線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雖然聽起來有些科幻色彩,但這些行星可能為科學家提供一個新機會,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


法國波爾多天體物理學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肖恩-雷蒙德對生命如何在流浪行星上形成進行了研究。他在《萬古雜誌》撰文指出:「如果想孕育出生命——至少與我們類似的生命——一個自由飄浮版地球需要存在液態水。」行星需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才能形成液態水,在沒有恆星光線照射情況下,形成液態水所需的熱量一定來自於行星內部。雷蒙德表示:「流浪行星地表的冰層可起到高性能隔熱層的作用,鎖定行星內部的熱量。如果冰層擁有足夠的厚度,行星的冰層下方可形成一個液態水海洋。」根據雷蒙德的計算,這個冰層的厚度至少要達到10公裡,才能在數十億時間裡保持凍結狀態。


無獨有偶的是,芝加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多利安-阿布伯特和埃裡克-斯維澤在幾年前也曾得出類似結論。他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一顆沒有母星提供直接熱源的行星上,生命也可以存在數十億年之久。根據他們的研究,生命所需熱量來自於行星核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兩位科學家將他們的發現命名為「荒原狼行星」,因為在這種行星上存在的任何生命都會像荒原狼一樣,遊蕩在星系荒原之中。阿布伯特和斯維澤並沒有推測荒原狼行星上可能的生命形態,但他們認為這些生命的體型一定十分微小。


雷蒙德表示除了內部熱量外,流浪行星保持「體溫」的另一種方式是藉助厚重的大氣層。他說:「一顆自由飄浮版地球如果擁有氫氣稠密的大氣層,其表面溫度可達到零度以上,允許地表形成湖泊和海洋,進而孕育出生命。」


流浪行星很難發現,原因就在於它們不環繞恆星運行,幾乎不反射任何光線。過去15年時間裡,科學家共發現50顆流浪行星,促使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行星。天文學家對流浪行星尤為感興趣,因為它們可能代表著一種未能演變成恆星的天體,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種亞恆星天體,質量不足以支撐核聚變,但它們的質量仍達到木星的13倍。巨行星與低質量褐矮星之間的確切分界線仍在討論之中,發現更多流浪行星有助於科學家解答這個疑問。科學家表示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數量可能超出預計


萬物生長靠太陽嗎?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不環繞恆星運行的流浪行星仍能依靠內部熱量孕育生命


來自恆星的熱量被認為是系內行星孕育生命的關鍵因素,但是天文學家指出,不圍繞恆星運行的「流浪行星」仍能孕育生命。


雖然這聽起來像科幻故事,但是流浪行星可能對科學家提供研究外星生命的一個新途徑。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肖恩·雷蒙德(Sean Raymond)研究分析了流浪行星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肖恩指出,為了孕育生命,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需要液態水。一顆行星必須擁有足夠的熱量,使液態水形成,在沒有主恆星熱量的情況下,它的熱量只能來自於行星內部。行星表面的冰層可作為一種強絕緣體,其熱量必須來自於內部。


如果冰層足夠厚,那麼冰層之下可能保持液態海洋。雷蒙德預測稱,流浪行星必須擁有10千米厚冰層,才能確保數十億年裡冰層之下存在著液態海洋。


據悉,雷蒙德這項研究結論與幾年前美國芝加哥科學家的研究十分相似,他們認為,生命可能存在於流浪行星數十億年,而無需恆星直接提供的熱量來源。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多利安·阿博特(Dorian Abbot)和埃裡克·斯維特茨(Eric Switzer)發現,熱量來自於流浪行星內核放射性元素的分解。


他們將流浪行星命名為「荒原狼行星」,認為流浪行星就像荒原狼一樣在星系草原中漫遊。然而,阿博特和斯維特茨認為流浪行星很可能存在微觀等級的生命形式。


雷蒙德指出,除了來自內部熱量之外,另一種流浪行星熱量來源很可能是密集大氣層。較厚的氫氣大氣層可使行星表面溫度達到液體水冰點之上,很可能存在著湖泊和海洋。


流浪行星很難被發現,它不環繞恆星運行,很少反射光線。但在過去15年裡,科學家共發現50顆流浪行星,暗示著流浪行星大量存在於宇宙。科學家對流浪行星特別感興趣是由於它們代表著未能形成恆星的天體。例如:褐矮星是一種沒有足夠質量持續核聚變的天體,但是它們的質量仍是木星的13倍。巨行星和低質量褐矮星之間的明確界限仍存在著爭議,勘測發現更多的流浪行星或將揭曉其中謎團。

相關焦點

  • 小說:老人獨守6套樓,一場大病看透4兒子,出院後全捐給敬老院
    我是一個85歲的老人。我的老伴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我一個人是又當爹又當媽的把我那4個兒子撫養長大。後面,我也慢慢的攢了點錢,買了6套樓作為投資,又賺了不少錢,成功的把4個兒子都送上了大學。好不容易等他們個個都出人頭地,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後,我以為我能從此過上清靜的養老生活時。
  • 小說:老人獨守5套樓,一場大病看透3兒子,出院後全捐給敬老院
    我是一個80歲的老人。我的老伴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我一個人是又當爹又當媽的把我那3個兒子撫養長大。後面,我也慢慢的攢了點錢,買了5套樓作為投資,又賺了不少錢,成功的把3個兒子都送上了大學。好不容易等他們個個都出人頭地,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後,我以為我能從此過上清靜的養老生活時。
  • 小說:老人獨守4套樓,一場大病看透3兒子,出院後全捐給敬老院
    我是一個85歲的老人。我的老伴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我一個人是又當爹又當媽的把我那3個兒子撫養長大。後面,我也慢慢的攢了點錢,買了4套樓作為投資,又賺了不少錢,成功的把3個兒子都送上了大學。好不容易等他們個個都出人頭地,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後,我以為我能從此過上清靜的養老生活時。
  • 《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天晚上,86歲老人吞老鼠藥自殺了
    1林奶奶有六個兒女,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跪拜菩薩,求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她35歲那年就死了丈夫,留下六個孩子,大的12歲,小的9個月。一個鄉下女人獨自討飯把兒女拉扯大。兒女都成家立業,大女兒和大兒子在外地。老四(兒子)的媳婦跟人跑後,老四就外出打工,把兒子小道留給老娘撫養,這孩子生性寡言,但挺懂事的。
  • 婆婆住敬老院,每周去看望她,無意看到婆婆日記,當場就寒心了
    好在我和老公都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卡裡也還有些積蓄,生活沒有那麼拮据,也沒有老人要養,公公早些年過世了,婆婆因為傷心不想在家住,就主動提出去敬老院,她的一些老朋友都在那裡。看婆婆那麼堅持,我和老公勸不動就隨她了,婆婆走後,我和老公基本都在公司吃飯
  • 老人病倒在家中,三個兒子輪流贍養,一個月後老人凍死家中
    李大媽今年八十歲了,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大學畢業之後,就都留在了城裡發展,現在都成家立業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前還沒有成家的時候,子女過去都會回家看望一下李大媽,這幾年隨著生活壓力大,三個兒子已經很少回家了。
  • 母親全身潰爛而死,兒子痛哭:都怪我不該把你送敬老院
    凌晨三點,睡得正熟的小志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他猛然驚醒,嚇得趕緊抹了一把口水罵罵咧咧的接了電話,還想著要是騙子來騙錢非得罵到他後悔生出來。「喂,哪個哦?大半夜的叫個鬼哦,你是不是......」。小志嚇得一下子清醒了,他第一反應是根本不可能,他還想著最近都沒有去敬老院去看母親,趁這個周末和彤彤一起去看奶奶,顧不上胡思亂想,趕緊打電話給敬老院的護工問問是怎麼回事。電話一接通護工就著急忙慌的問他到哪裡了,快來醫院交錢。
  • 小說:83歲老人在敬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畢竟,死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對老人而言。而我,一家敬老院的護工,已經見過太多這種生生死死的事情了,都已經麻木了。我還記得這位83歲的老人,明明有兒有女,卻在我們敬老院孤獨去世。可大家都說他是活該。因為他生前脾氣火爆,經常怒罵他的兒女們。而且還把我們這些護工也給罵哭了。
  • 我在醫院分娩,婆婆死活不來,出院回家看到一幕,我趕她去敬老院
    我累得精疲力盡,不想計較那麼多,我在醫院住了一周,快要出院那天,老公接到通知臨時出差,他就讓朋友過來開車接我回家。既然她趕我,那我也不客氣,就把她趕去敬老院,婆婆揚言要打電話給老公,讓老公和我離婚。這種老無賴,要是可以,我真想把她打死,反正這敬老院我送定了,你們說是不是
  • 小說:八旬老人4兒子8個孫子,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4個兒子8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喜喪》86歲老人兒孫滿堂,卻無人贍養,去敬老院前夜喝藥自盡
    老人雖然滿頭銀髮,撐了一根拐杖行動緩慢,身體卻還算硬朗,一個人生活在老宅子裡。老人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她跟六個孩子孤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時,最大的孩子13歲,最小的才9個月,歷經一輩子苦難,終於將孩子拉扯成人。老人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聽說書、唱戲。而老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拜菩薩,保佑每個孩子平平安安。
  • 父親去世欠20萬元 三個兒子互相推諉 女兒還了錢 得到意外驚喜
    張大山年輕的時候很窮,娶了個老婆,頭胎生了個男孩。張大山希望再有個女兒,就和老婆努力造人。誰知老婆一口氣連生了三個男孩,可把張大山愁得整天眉頭不展。但是張大山不死心,到了第四胎的時候,老婆終於生下個女孩,取名嬌嬌。張大山笑得嘴都合不攏,嬌嬌小的時候,只要一有空閒,他就逗著女兒玩。兒子要和女兒打架,不用說挨揍的肯定是兒子。
  • 一場大病,堅決不生二胎的我,偷偷後悔
    對門的王姨今早下樓摔倒了,由於本就血壓高,突然腦袋一懵就摔了。倒也沒什麼大問題,但是醫生說要住院一周,血壓必須得控制。然後剛才,我媽突然接到了王姨從醫院打來的電話,問我媽能不能去照顧她半天。因為,她女兒要下午才能趕回來。
  • 《喜喪》:她養了6個子女,生病被趕到牛棚,去養老院的前夜自殺
    老人在參加了村子裡又一個老人喜喪葬禮後,回到家裡突發了腦血栓,摔了一跤,兒女提議讓老人去敬老院生活,老人不同意,說:「我好好的,花那冤枉錢幹嘛?」這一次老人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兒女們聞訊後,紛紛趕回老宅,計議老母今後的生活。說是6個兒女,如今只有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還能見上面,大兒子和大女兒常年在外打工,已經多年沒有回來了,四兒子出門找在外打工的媳婦,走了就再沒有音訊了,還留下一個兒子小道讓老人撫養。三家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道出自家的難處,都不願照顧老人的生活。現在老人只剩下去敬老院這條唯一的出路。
  • 小說:八旬老人5個兒7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上章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5個兒子7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小說:八旬老人4個兒6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4個兒子6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小說:八旬老人6個兒8個孫,卻無人給他養老,數萬遺產怒捐社會
    我今天負責去採訪一位八旬老人,聽說他有6個兒子8個孫子,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養老,他就氣的把他的數萬遺產都捐了出去。說實話,這樣的事情現在並不罕見,孩子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真是沒良心,但是基本上這些人都會裝裝樣子,特別是聽說老人有遺產的,那孩子肯定是爭先恐後的表現,就算是假意,但為了遺產,也得裝裝。
  • 痛失妻兒三年後,林生斌含淚改名,寫下23個字令17萬人流淚
    於是,她自顧自地逃跑了,留下了房中還在熟睡的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就這樣,留在房中的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全部葬身火海,無一倖免。林生斌因出差不在家,逃過一死。聽聞噩耗後,日夜兼程地趕回來後,命運留給他的,只剩下一座燒空了的家,四具黑乎乎的屍體。
  • 小說:82歲老漢在敬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人財兩空
    我是一位敬老院的負責人,今天早上聽說一個82歲的老人去世了,去世前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之前讓護工準備的一個信封,信封裡有一封信,應該是老人提前好幾天就準備好了的。這個老人身體不是特別好,而且只有老人在被送過來的第一天,他的一個兒子來送他,之後就再也沒見過有什麼人來看他了。我時常會和這個老人聊聊天,老人很喜歡我,總是和我說一些心裡話。
  • 父親生病大兒給5萬,小兒給5千,出院後老人與大兒斷絕父子關係
    父親生病,大兒給5萬,小兒給5千,出院後老人與大兒斷絕父子關係張家村的老張生病了,需要做手術,要二三十萬的手術費。老張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省城一家外企當主管,年薪幾十萬。小兒子在老家守著幾畝薄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由於老張病重,他給大兒子張孝天打電話,說要來省城動手術,家裡沒有這個醫療條件,張孝天在電話那頭吱吱唔唔了許久,才點頭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