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童話故事:元寶之謎
作者:周仁臣|朗誦:木子
望著那隻漸漸遠去的,山林精靈白狐狸的背影。猛然間,想起來了,爬山尋寶是擔負使命來的。站在山坡上四下眺望、左顧右盼了好一會兒,卻一直沒有見到銀元寶的蹤跡,心中不由自主的打起鼓來。難道說,真的是與大元寶無緣?人家見到了我之後,變成野兔子王、狐狸精逃跑了?
我心裡反覆合計,假如說,大元寶真的成精了,也不至於變成山貓野獸,不會層次那麼低下吧。要變化,應該是變成白鬍子老頭、漂亮的仙姑,或者是小胖孩子呀。
要知道,聽到老人講到這方面的故事,都是清一色的說,寶貝歷來有靈性,又是很講究的,人家可不會丟顏面,外觀上,模樣不會太砢磣,總要說的過去,好有一個完美的交待嘛!
想到此,我不大相信山坡上,那三枚大銀元寶,會在眼皮底下,悄悄的溜走了。是不是搜尋角度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否則,元寶會赫然現身的。往山下自留地方向瞧了瞧,不錯,是我的觀察視覺,偏離了原來的位置。我將自己的身位,向北移動了十幾米遠的距離......
果然如此,寶貝在眼前,又迅速的出現了。三枚銀光閃閃、非常的刺眼的大元寶,又在草叢裡現身了。看上去,它們的形狀雖然說不大規則,但是個頭卻是大的很喲。下邊的兩枚,比碾盤小不了多少;上面的那枚,可是要比磨扇子,還要大出許多的。
看到了這驚喜的一幕,我心裡不知有多麼高興了。一時間,簡直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好像是在夢幻中。可是,用手在大腿根部使勁的一掐,哎呀呀,鑽心般的疼痛。我自言自語的告訴說,這個不是夢,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東山坡上的銀元寶與咱有緣,如今它算是找到了主人。
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寶貝,我估摸著,三枚個頭碩大無比的銀元寶,沒有三噸兩噸重,至少說也有千八百斤重。用它製做銀圓、打造銀項鍊、銀手鐲、銀耳環等裝飾品,不知能賣多少錢。
我又在想,製做銀圓不大現實,現在社會上流通的是人民幣。打造女人裝飾品,有點麻煩,最佳選擇應該是,送到銀行兌換現金。如此多的銀元寶,大概是能兌換到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是百萬元、千萬元之多。
心中高興了,腳下的步子也在加快,我首先瞄上了山坡上,最頂端的那枚,生怕它長出腿兒跑了,鑽進土裡溜走了。此時此刻,我又扭過頭來,向山村溝口外瞅了一眼,看到了有人三三兩兩的、陸陸續續的朝溝裡走進來。
看到了這個情況,我不由自主的哼哼鼻子、又撇撇嘴。心裡話,你們真是一群大懶人,太陽這麼高了,應該是日頭照著屁股才起來。你們哪裡會知道,上天曆來是眷顧勤快人,如此多的寶貝,可全部都歸我所有了。你們現在別說沒有發現它,即使是看到了也是白搭。別說是跑,就是飛,恐怕是也來不及嘍。
隨著距離的步步逼近,我的心不知何故,開始「嘭嘭嘭......」劇烈的在跳動起來,好像是要從嗓子眼裡蹦出來一般。一下子得到了這麼多寶貝,我將如何支配到手的金錢呢?一幅美麗的圖景在我腦海中,像電影一般刷刷的閃過......
山村從東到西十華裡,是一條破爛不堪的鄉間土路,雨天爛泥咕嘰難行走,晴天塵土飛揚能嗆死人。咱們手上有錢了,首先投資修建一條柏油馬路。然後,在河套上修建三座大橋,解決山村四個自然屯的學生,雨天發大水時,上不了學的實際困難。
山村學校,原是一座古廟,至今還有兩個班級的教室,依然是還是六間土平房,大雨天不能上課。老師們的宿舍和食堂,更是如此簡陋。那是早年和尚們居住過的,三間低矮的土平房,一定要翻建成大瓦房。如果還有大量的資金,要把全村農戶家的土平房,全部都改造翻新,建成清一色的大瓦房……
美麗的圖景,在眼前刷刷閃過。未曾想,應驗了山村人常說的,真是高興的有點太早了。當我走到寶貝跟前,心知肚明,如此大的寶貝,我自己是搬不動、抱不走的。為此,忙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來鉛筆,準備籤上自己的名字,先佔為己有再說。
豈不知,一筆下去,便開始雪花飄飄、銀花崩濺,一畫還沒等寫完,手上就感覺到涼瓦瓦的。下面的大石板出現了,寶貝開始露出了廬山的真面目。手上沾上濃霜,感覺到有些涼。其實,真正涼的還不止這些。看到眼前的一切,滾燙滾燙的一顆心,仿佛是一瞬間就涼透了。
我的乖乖,真是邪了門了。原本閃閃發光、亮晶晶的寶貝,仿佛是在一瞬間,徹底的改變了模樣,完完全全的恢復了它們的本來面目。我低頭彎腰,用手一摸大元寶,哦!哪裡是什么元寶,不過是一層厚厚的白霜,掛在一塊碩大無比的石板之上而已。
藉助清晨升起來的一輪朝陽,向山上發出來的強光而已。真是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原本的自然現象,卻被老天爺給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將其大石板裝扮成大銀元寶,忽悠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的山裡人。
不容分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意中,輕輕鬆鬆的,製造了數不清的未解之謎,又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真是神奇莫測、神來之筆,更是耐人尋味啊。
謎團雖然說是解開了,可我心中的宏偉計劃,卻是如同肥皀泡沫一般,「啪啪啪」……一個個全部都破滅了。當我無精打採,託著沉重的步子,垂頭喪氣的回到山下。爺爺卻是滿面笑容,樂呵呵的問道,哎呀呀,撿元寶的人回來了,你的大銀元寶呢?
我早就猜測到,爺爺一定會這樣問的。為此,我沒有好氣的說,老天爺太不夠意思,有點不講究,哪能這樣忽悠人啊。在石板上掛上一層厚厚的白霜,然後陽光再照上去,一返光芒就偽裝成什么元寶,鼓搗人們上山去找去搶,其結果,都是水中月、鏡中花,竹籃打水一場空。
爺爺說,孩子呀,爺爺的童年,也是很好奇。你今天的爬山尋寶之路,正是爺爺當年走過的不平凡之路。早在五十多年前的今天,爺爺和你一個樣子,帶著一幫童年夥伴們,爬過老東山、去過大南山,不怕困難、不畏艱險,也是沒少去尋找那些銀元寶。可是到頭來和你沒有什麼兩樣,還不是失魂落魄、兩手空空、無功而返。
說到此,不能不介紹一下爺爺的身世。據家譜記載:爺爺周鳳田出生於1894年滿族農家,是先祖爺胡卜代第九代傳人。早年,由於屬於大清貴族,從北京城遷徙到東北遼南復州地區後,享受到政府部門諸多優惠政策及其特權。
自從先祖爺七裡虎(蒙古男人的名字)攜帶家眷,從復州城遷徙到老虎屯鎮大四川村定居以來,三百多年裡,始終是過著耕田為業、讀書知禮的安逸生活。由於,家業家財一直都是比較殷實,童年時讀過六年私塾,後來又讀過四書五經,寫得一手絕佳的楷書文字和優秀文章,堪稱為,落筆成文、出口成章,山村裡屈指可數的文化人。
據我所知,在山村人眼裡,爺爺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時事政治、風土人情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大才子。遺憾的是,爺爺年輕時,恰逢官府腐敗、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為此,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爺爺,稱得上懷才不遇,聰明才智一直得不到發揮。不得已,只能是在山村裡,耕田為業、孝順父母,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
晚年的爺爺曾經嘆息過、後悔過,說你們這代人,真是有福之人,趕上了太平盛世,有不盡的讀書機會,更是有展示才華的舞臺,爺爺真是好生羨慕啊。爺爺說,今天讓你一個人上山尋寶,爺爺是經過了一番考慮後做出來的。其主要目的是讓你知道,表面上的東西、虛幻的寶貝,根本是靠不住的,所有的一夜暴富,更是異想天開,是不可能實現的。
爺爺讓你親手解開自然現象之謎,是讓你從中悟出來一些道理、好長長見識,開開眼界。假如說,某某人突然間暴富,發了什麼橫財,往往難免招來橫禍。凡是不在正道上獲得的財富,不義之財斂得越多、幸福指數越少。甚至是有牢獄之災、血光之災,縱觀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貪官汙吏,謀取個人利益最大化,而觸犯法律,鋃鐺入獄、押上斷頭臺、那可是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啊。
為此,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實實在在,用辛勤汗水換來的財富才是真金白銀,真正意義上的寶貝。爺爺又告訴我,你剛才下山時,雖然說,嘟嘟囔囔的,你埋怨也好、抱怨也罷,但我覺得你說的不對,老天爺可是從來不會欺騙人,人家是在依照自然規律辦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償給大地奉獻陽光雨露,那可真的是功德無量。
其實,老天送給咱們的遠不止看見的寶貝,還有人們一時看不到,更值錢的寶貝。爺爺告訴我,山村林場幾年前,組織青年人,在葦塘溝大裡旺,柞樹林中放養柞蠶、刺槐叢中養的蜜蜂,一個離不開柞樹葉子,一個離不開盛開的鮮花。
爺爺還興致勃勃的說,那兩樣東西可是真正的寶貝。沒少賣錢不說,給我們送來了大量的福音呀。一串串金黃黃的蠶繭,一箱箱甜美的蜂蜜,不僅能提高人們生活,還聽人說,沒少出口創外匯呢。
爺爺又接著說,山村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從來沒有放鬆過植樹造林、綠化山村。還提出來了「要想富、栽果樹,要發財、種二槐」,號召走發家致富之路。
到底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出三五年光景,全村人就在房前屋後,山坡上栽上了幾十萬棵蘋果樹。十幾年過去了,如今都成為山村人的「搖錢樹」,變成集體生產支柱產業,難道說,這些成果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大元寶嗎。
爺爺還說,咱們山村四面環山,五千多畝耕地,至少要有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山坡上。山坡上的梯田地裡,每年秋後都收穫大量苞米高粱和大豆,還有五穀雜糧,不論是貢獻國家,還是人吃馬喂,那可都是人出力、老天天私幫忙的結果。如果是沒有陽光雨露、沒有風調雨順,一切都是不會存在的。
爺爺又用手指著腳下,剛剛分到手的自留地,深情地說,這地下就埋有大量真金白銀啊。我一聽樂了,讓老人快告訴我在哪裡?咱現在就給它挖出來。爺爺只是呵呵一笑,說,傻小子,這個不用咱們動手了,人家會從地裡自己鑽出來的。
情況果真如此,經過從春到夏,差不多小半年時間,一番精心侍弄和管理,秋天到來之際,二畝地的穀子一片金黃、喜獲豐收,共收穫穀子一千多斤,磨出金黃黃的小米七八百斤哩。不僅是經常改善夥食,就連老少輩姑奶奶、七大姑八大姨來探親,臨別時,爺爺奶奶總會給她們,每人送上兩大瓢小米子帶回家去。
豈不知,故鄉的小米在早年很有名氣,有句民謠這樣說,大四川小米,金鬥房黃煙(金鬥房為地名,在原太陽升鄉張屯村),鏵尖姑娘賽天仙(鏵尖為地名,是瓦房店市文蘭辦事處老皮鋪村的一個自然屯)。
爺爺說,咱們山村土地為黃沙土,特別適宜穀子生長。為此,生產出來的小米粒兒大、色黃、油性足,不僅是口味香、營養好。區分真偽的標準是,熟飯涼了會反生,不加熱沒法食用,外地的小米不會是這個樣子的,更不會有如此反應的。千百年來,咱們的小米遠近聞名,堪稱為優質名牌農產品。難道說,這不正是咱們需要的寶貝嗎。
爺爺還說,咱們地處山區,沒有水稻,又不適應種植小麥。為此,穀子、糜子在這裡便是細糧,逢年過節或者是家中來了親朋好友,燜上一鍋小米綠豆乾飯、大黃米紅小豆乾飯,宰殺一隻老母雞,來它一個小雞燉蘑菇,再配上一鍋粉皮湯,那可是上好的嚼咕(泛指美味佳餚),全家人不是愛意融融、其樂無窮嘛!
是啊!我明白了,人以食為天,是全天下人,無所不知的硬道理。糧果菜看上去,不是真金白銀,但實際上卻是勝似真金白銀的。爺爺說的話,無不使我由天真走向成熟,又從虛幻步入現實。稱得上,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並永遠銘記心中。
(本作品為原創首發!)
作者簡介:周仁臣,遼寧省瓦房店市人。1952年,生於老虎屯鎮大四川村滿族農家,高中畢業後返鄉務農。一生鍾愛文學,雖然說沒有什麼建樹,但卻痴心不改。熱衷於寫詩填詞,喜歡書寫記實散文、童年往事等諸多方面的文學作品。並先後自費編輯出版了《鄉村風情》《丁丁漫遊動物城》《可愛的精靈》《童心的樂園》四本書。發行後,在城鄉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朗誦簡介:木子,國企退休職工。退休前曾任單位廣播員、工會副主席等職,高級政工師。酷愛誦讀,用自己的聲音傳播正能量。現為天津老年大學朗誦班學員,天圖經典朗誦志願者。
編輯:真真
感謝您的賞讀!感恩支持!
《紅月亮詩畫藝苑》發布的原創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授權發布。
(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將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