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燈塔》:最新一集,有人看到原生家庭和女性弱勢,那你呢?

2020-11-05 守護karrie

文/守護karrie

用筆來演繹人生的精彩,用字來填補生命的空白


最近有一部悄無聲息出現卻又很有水平的電視劇上映了,名為《黑色燈塔》。

《黑色燈塔》是由史赫然執導,張瀚文、於東聯合導演,吳倩、楊玏、鄭雅文、代旭領銜主演的單元話題涉案劇。

該劇由6個單元案件和1條主線劇情串聯而成,案件側重社會現實問題,針對原生家庭、拐賣事件、男女平等、職場安全、空巢老人、校園霸凌、養老和溺愛等現實問題引人深思。

劇荒的我就去追了起來,如今只更新了兩個單元案件,即第一個案件為邁入鏡子的彼端,第二個為天枰兩側的陰與晴,劇情好看,情節設置得巧妙,不會有拖沓的感覺,其現實問題也確實引人深思。

第一個案件講的是有關於原生家庭和拐賣婦女兒童問題,女主角是葉姝,因為女性自身的弱勢,她被拐賣到了山村,還是被自己的丈夫何學兵設計的。

何學兵出生於葉姝被拐過去的山村,並且她是被拐到何學兵原本的家庭,給他的二弟當媳婦。

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何學兵被自己的父母拋棄,有著自己骨子裡的自卑,再加上自己寫小說總會描繪上流社會,害怕被爆出身世之後被社會大眾嫌棄。

在這個時候,他又出了軌,便順理成章地設計自己的妻子將她送去自己原本的家。

葉姝盡了自己的努力逃離了那個地方,想報復自己的丈夫,便約他到公園。何學兵沒有赴約,而是指使自己的三弟去殺了自己的妻子,這是這一個案件的開始。

第二個案件是關於強姦案,對於強姦案,外界對此都是一向很熱衷關注的,並且會下意識偏向女性。

說實話,我也會,每個人都會,在社會上,女性一直都是被視為弱勢群體,所以我也未曾想過,會有人利用這一弱勢化為優勢。

在這個案件上,我們可以了解更多,有的時候,通過媒體輿論看到的真相是真相嗎?這個案件的主角也是一名女性,叫王亞楠(李彩樺飾演),被告人是丁杉,一個公司的小職員,而受害人是公司的股東。

受害人利用了強姦一案,在網上公布了這個案件,引來輿論,造成自己所在的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繼而讓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上漲,由此一躍成了第一大股東,順理成章地名利雙收。

在公眾面前,她是受害者,各大雜誌爭相報導她正道的思想,為女性發聲,強大內心勇敢面對侵害的思想。

從頭到尾,這都是王亞楠一個人策劃出來的商業陰謀,她利用女性弱勢的社會潛意識而博取了為她辯護的檢察官範嘉怡的同情,也獲取了大眾的同情和聲援。

自導自演一個強姦鬧劇,煽動輿論力量,步步為營實在可怕。但就算是這樣,即使真相出來了,也沒有有利的證據可以給她定罪,最後只是因為其他的罪名給她判了四年的刑。

那麼,女性弱勢真的是弱勢,還是優勢呢?

從現在已有的兩個單元案件來看,無論是第一個案件的何學兵,還是第二個案件的王亞楠,他們都是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這樣的影響下扭曲成長

何學兵被家庭拋棄,父母見他風光了卻又來敲詐他,不但沒有撫養他,還一味地壓榨他,放著健全的大兒子不要,反而對從小痴呆的二兒子百般呵護,這便是造成這起案件的真正原因。

王亞楠的家庭也是如此,因為貧窮,她變得很愛錢,也變得很冷酷,自己的母親病了都不願出錢照顧她,最後竟讓母親凍死了。

比起何學兵的父母,她的母親算好了,沒有拋棄她,只是沒有厚待她,也沒有能力厚待,最後她去了大城市,母親也沒有多管。

後來她的母親聽說她嫁了有錢人,又恰逢生病,便去找了自己的女兒想要些錢治病。若怪原生家庭,便也是她的母親沒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除了原生家庭這一點元素相似之外,兩個案件其實也關乎女性弱勢這一個問題。弱勢也就是力量弱小的,若不是因為弱小,葉姝也不會被拐到山村。可王亞楠卻是利用了這一點,為自己爭權奪利。

可怕的是輿論,我在這一個單元案件看出了現實,最近我也聽到了一件和輿論有關的事,在我身邊發生的,是關於學歷歧視的問題。有人爆在了論壇,可是網友都一邊倒地譴責,事情的真相說清楚不容易,單單一個學歷歧視就噴了起來。

輿論是真的可怕和沒有道理講的,不是身處其中的人不會清楚事情的原委,又何必去插話。

不可否認,女性群體確實是弱勢群體,這種弱勢不是一種優勢,網絡之上,我們仍需要客觀看待。

不過有一說一,《黑色燈塔》的劇情確實不錯,有讓我看出了一種懸疑片的感覺,不過也確實像懸疑片,節奏把握得還可以,唯一不足的是,我不願意看到感情戲。

在第二單位的案件,居然有感情戲的展露,雖然只是一點,女主開始吃醋了,又誤會男主喜歡女二。

關於這一點,就有點令觀眾接受不了,雖然感情戲的加入會使劇情豐富一些,但不要是經典橋段誤會很久就好。

如果劇荒了,看看《黑色燈塔》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歡迎閱讀

相關焦點

  • 《黑色燈塔》:女性拐賣案件裡,那細思極恐的細節
    《黑色燈塔》還在持續更新當中,第三個案子剛剛開啟,不知道小夥伴們感覺如何呢?不過我們今天不說第三個案子,而轉過頭來聊一聊劇中的第一個案子——《邁入鏡子的彼端》。這個案子想必大家已經看完了,不過,如果你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案子當中不少細思極恐的地方。
  • 《黑色燈塔》丈夫的原生家庭和情感背叛,讓葉殊只能用生命來復仇
    何學斌的原生家庭並沒有因為曾經拋棄過他而心懷愧疚,他們看到他如今出息了,首先想到的是能從他身上獲得多大的利益,而何學斌的七寸,就是他的原生家庭,自然而然,他接受了他們的勒索,一次又一次,讓他苦不堪言。>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會影響每個人一生。
  • 黑色燈塔:邁入鏡子的彼端——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傷!
    由吳倩、楊玏、鄭雅文、代旭等聯合主演的律政劇《黑色燈塔》正在熱播。第一個案例以審判一起故意殺人案而拉開了序幕。葉姝在公園的監控下安靜看著王海舉刀衝向了她。那是什麼造成何學彬對自己的妻子作出這麼殘忍的事情呢?我想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哀。
  • 《黑色燈塔》細思極恐的拐妻殺妻案,逃不出的原生家庭,原罪
    電視劇《黑色燈塔》第一個案件中,葉姝本是才貌雙全的雜誌社編輯,卻被綁架禁錮於偏遠小山村裡,最後還被殘忍殺害,令人悲憤。沒想到,這一切竟然是葉姝的丈夫何學斌一手所為,枕邊人竟是惡魔。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罪惡,這種罪惡以致於成為何學斌的原罪。那麼是什麼樣的原生家庭讓何學斌一步一步走上罪惡的呢?
  • 《黑色燈塔》何學斌: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痛?
    久不看電視劇的我最近被種草了一部律政片《黑色燈塔》,沒有千篇一律的言情主導,看了幾集,感覺還有點燒腦。該劇是由六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帶有現實中的某些痛點,令人深思,且每集都會有律法科普,看劇同時又可以了解一些法律知識。
  • 黑色燈塔感悟
    《黑色燈塔》並不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而是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然後撰寫成的劇本。所以說想要得到結局和劇透的觀眾,基本上是不用想了,畢竟沒有小說,備案中也只是說最終主角們收穫了愛情跟事業。該劇以四位主人公為代表的青年法律工作者的成長為主線,講述了他們在揭開案件真相的過程中,提高專業能力,追尋夢想和人生目標的故事。
  • 燈塔象徵著光明希望,《黑色燈塔》為何卻是黑色的?
    為何叫《黑色燈塔》?一看到這部劇時,這個疑問一直在腦海中縈繞。燈塔不是黑暗中的導航,象徵希望與光明麼?為何這裡變成黑色的了?《黑色燈塔》的案件處處是梗,處處有懸疑,充滿著神秘刺激,當然也充滿著危險,且劇情案情不斷反轉,抽絲剝繭猶如剝洋蔥層層揭開案件迷霧真相,案中案,真相中還有真相,法庭上控辯雙方的激辯也挺吸引人,這劇情節奏控制得很好,案情迷局令你興致盎然追下去,至於它有什麼邏輯紕漏全然顧不上吐槽,漏看一段你就找不著北接不上了,案情本身的發展走向就滿是疑慮吸引人推理且一探究竟……
  • 黑色燈塔:何文斌、王亞楠富麗生活的背後卻折射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黑色燈塔》已經更新到了十集,含有兩個小故事,一個是美麗女子的被殺案,一個是打著「女性弱性群體」的非禮案。從故事情節上看,兩個故事的題材並不一樣,但是兩個故事裡的施害者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自私愛財、從小都生活中條件不好的原生家庭裡。
  • 《黑色燈塔》拐妻殺妻讓女人恐男,案件反轉,為何男人不恐女?
    《黑色燈塔》作為一部政法劇,不少專業的人從專業角度看的話,覺得裡面涉及到的辦案流程以及知識點都並不是很專業,但是外行看熱鬧啊,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到這部電視劇以後,的的確確有電話想說,尤其是當前兩個案子連在一起看的時候,更加有趣。第一個案子是丈夫夥同弟弟拐賣自己的老婆,並且最後殺妻的案子,有沒有一絲絲熟悉的感覺?
  • 觀《黑色燈塔》諫言:人販子絕不可饒恕
    《黑色燈塔》,在看劇之前,這個名字已經給了我足夠多心理準備,去接受它是一部講述黑暗面的劇。但是看了這部劇後,對劇中散發出來的觀念甚是無奈!我覺得我很有必要給導演和故事的創作者給出我自己的一點意見!這個群體的存在,讓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我曾經真實見過一個丟失孩子的母親,一夜白頭!父親賣房花光所有積蓄到處尋兒!那時候我才知道一夜白頭不是傳說,是真實存在的!而被拐走的孩子和女性所遭受的更是讓人無法想像!運氣好的被賣給有錢人家做孩子,運氣不好的賣入大山之中做媳婦,被迫生孩子,一輩子出不來。更有甚者還會被肢解用以買賣器官。他們所面臨的是多麼黑暗的深淵。
  • 國產涉案劇《黑色燈塔》播出 探索現實題材的複式表達
    人民網上海10月29日電 (記者 曹玲娟)電視劇《黑色燈塔》近日播出。不同於同類題材的線性敘事,《黑色燈塔》採用「6+1」的單元劇形式,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相對完整的發展脈絡和獨立的故事架構。作為一部單元話題涉案劇,《黑色燈塔》的畫面風格呈現出紀實性傾向。案件引入和追查過程中大量的運動跟隨、中遠景鏡頭,模擬出普法錄像的紀實質感。劇中服化道具與國內的司法機關儘可能貼合,庭審流程和現場布置力求將現實中的庭審情況還原。該劇注重對法律行業和社會現象的寫實,其中涉及的原生家庭、校園霸凌、欺詐老人、拐賣婦女等話題都取材於真實的社會事件,選取的視點也與當下現實緊密結合。
  • 《黑色燈塔》:利用「性別優勢」就可以毀掉一個人嗎?
    這是熱播電視劇《黑色燈塔》裡的一幕。法院實習生喬雅對正在庭審的「葉姝被殺案」有疑,下班後跑到公安局去查,遇到了前去查詢同一個問題的該案檢察官李旭堯。《黑色燈塔》又是一部推理劇,而不同於常見的日劇推理模式,這裡參與調查案件的搭檔不是警探和助手,而是檢察官與法院書記員——而且,主導推理的竟是書記員。
  • 《黑色燈塔》電視劇首播,優質律政劇,女版白夜追兇,勝利即正義
    作為律政劇題材,《黑色燈塔》較為真實,案件抽絲剝繭過程也符合戲劇性要求,因此,它可以稱之為一部較為優質的電視劇作品。首先,律政行業劇的題材比較敏感,要達到標準,滿足觀眾的收視心理,確實很難,對編劇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它需要編劇和導演等幕後人員對這個行業有深入的了解,並得到一些大人物的支持。因此,過去即使有人想拍一部完整的劇情也很困難。
  • 《黑色燈塔》:守護生命,女性的更多參與,更多覺醒,一切更美好
    一個女孩子不知出於怎樣的考量,居然選擇了從事司法工作作為職業;更不懂她哪裡來的膽量和勇氣一想到《黑色燈塔》中公園刺殺案那恐怖的氛圍就讓人不寒而慄。而喬雅從開始工作就積極投入,作為一名實習生,她時常配合公檢方的同志更多奮戰在第一線。
  • 兩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凌霄與明玉的不同命運
    我是不吃李子的木子李,用不成熟的文字解析劇中人,希望您能喜歡《以家人之名》最新一集賺取了無數觀眾的眼淚,心疼子秋與凌霄。你怎麼忍心把她扔給一個剛剛成年的孩子和另一個還需要別人照顧的孩子,你在義正言辭的說凌霄冷血的時候,你的血就是熱的嗎?
  •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一個男弱女強的家庭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可能會相對稚弱,將來的配偶通常也是強勢的;如果是女孩,可能會相對強勢,未來配偶也通常會是一個弱勢的男生;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溝通模式也影響了孩子將來的溝通模式。比如,習慣於爭吵的夫妻,孩子通常不善於講理。要知道,你會不自覺地複製父母的各種價值觀及行為處事方式,儘管你很不認同,儘管你想擺脫,但你仍然還是難以逃出這個怪圈。
  • 《黑色的燈塔》:沒有狗血的劇情,只有更真實的故事,太燒腦了
    講的是關於檢察院的那些故事,這個就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話題了,特別是關於現今社會上的事件,估計都不會真實的去拍攝出來,但是《黑色的燈塔》還是自己整體的方向,主要是以每個故事為單元,講述現在社會存在一些「黑暗」的事件或者故事。
  • 甄嬛和眉莊的命運,從原生家庭起就註定了
    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像我們熟悉的&34;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34;的操控性父母,&34;的言語虐待型父母,這樣有毒的原生家庭環境裡就會生長出中毒的孩子。甄嬛傳其實也是一個分析原生家庭非常好的範本:1我們先來看看眉莊選秀前和家人的互動。眉莊的母親問她:若是皇上問你讀過什麼書呢?眉莊一開始說:讀的是詩經、孟子、左傳。
  • 相似的原生家庭,樊勝美為何輸給蘇明玉?答案很戳心
    雖然我們常說,人間的悲喜各不相同,但樊勝美、蘇明玉和房似錦的原生家庭所給予她們的負累,卻大體相似。太多的人,習慣把自己人生的失敗歸結為「原生家庭」,還有很多雞湯和影視作品,也把「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傷痛作為一種模式去強化,讓真實世界的蘇明玉和樊勝美們,有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心理暗示
  • 《黑色燈塔》「密室逃脫」玩脫了,留下懸念無法解釋
    《黑色燈塔》「密室逃脫」玩脫了,留下懸念無法解釋!如果說《黑色燈塔》前兩個故事還勉強能夠自圓其說的話,那麼第三起案件「作家被殺案」劇情則徹底崩壞!黑色燈塔於是喬雅和李旭堯假扮情侶來到偏僻工廠查探,不想卻打草驚蛇,不僅李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