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創傷後遺症
刺眼的燈光,一聲巨響以後,Lucy(化名)的世界只剩下蒼白、血紅、暗黑這三種顏色。
26歲的Lucy是一名珠寶設計師,事業順暢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她對未來也有著自己的期待。
但兩個月前一輛迎面而來的貨車,撞「碎」了她的人生。
那一次事故,Lucy青梅竹馬的男朋友不幸喪生,Lucy也受了重傷昏迷了好幾天。
Lucy醒來時,第一句話就是問「他怎麼樣了?」,但她沒有得到回應,她從家人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
她一下沒有了話語,在她的眼前,男朋友蒼白臉上的斑斑血跡與他燦若晨曦的微笑相互交錯,淚是一滴滴無聲息的滑落。
在接下來的治療裡,即使聽到病情好轉的消息,Lucy的眼神也沒有光彩,有的只是空洞又恍惚,整個人好像哪裡缺了一塊。
每到夜晚,Lucy總會想起男友蒼白又殷紅的臉,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有關車禍的記憶片段猶如放電影一樣浮現在她的腦海裡,一遍又一遍。
關於車禍的黑色記憶將Lucy包裹起來,Lucy變得不敢出門,也不敢坐車。
一看到大貨車就緊張、恐懼,聽到汽笛聲就會心慌、手抖、全身發燙,有時會嚇得「啊」的一聲抱著頭蹲下,將自己蜷縮起來。
再後來,一個「如果我再和別人親近,他們就會因我死掉」的可怕想法一直提醒著Lucy,她開始迴避與家人、朋友接觸,工作也辭了,漸漸地處於孤立狀態。
Lucy深感對男友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她責怪自己「我不應該讓他開車的,不開車就不會有車禍」。
有時會感到憤怒「為什麼老天爺這麼不公平?」,這些無法擺脫的想法讓Lucy近乎崩潰,覺得活得沒有意思,人生也沒有希望,還不如死了解脫。
最後Lucy在家人的勸說下,才到深圳市康寧醫院心身醫學科就診,經過醫生詳細檢查和評估,Lucy被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
01 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種突發性、威脅性或災難性生活事件導致個體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最初用來描述退伍軍人、戰俘及倖存者在經歷戰爭後的一系列後果,隨後逐漸用於描述各種人為和自然災害受害者出現的一系列應激症狀。
包括童年陰影、身體傷害、性侵害、親人意外死亡、意外事故、戰爭或自然災害等嚴重事故。
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物質濫用、抑鬱、各種焦慮性障礙,自殺率是普通人的6倍。
02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PTSD?
PTSD症狀會在創傷事件發生後數天、數月甚至是幾年後出現,持續時間至少一月,長者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達數十年之久。
PTSD的核心症狀有創傷體驗再現、警覺性增高、迴避和麻木——
1.創傷經歷再體驗,即使處於相當安全的環境,腦海也不斷會浮現出痛苦的回憶和相關的事情,從而誘發多次痛苦體驗。
2.迴避行為,為了保護自己,會過度地預防創傷性事件再次發生,如逃避一切會誘發不安情緒的事件,拒絕參與相似的活動和場合。
3.持續性高水平警覺,表現為難入睡或睡眠淺、易激惹或易怒,難以集中注意力,對刺激反應過度等,如聽到突發的響聲會異常驚恐。
4.情感麻木等消極改變,有與人疏遠、不親切、害怕或不願意與人交流等表現,感覺難以接受或表達細膩的情感,或對未來心灰意冷。
03 受過傷的心該如何療愈?
1.聽舒緩的音樂
音樂可以緩和創傷患者交感神經的過度緊張,減緩各種壓力反應。
音樂擁有的巨大能量,能改善人們的情緒, 重建他們的安全感, 喚醒患者內在的生命能量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2.保證充足的睡眠
PTSD患者中約90.2%存在睡眠障礙,易驚醒、難入睡、出現創傷性內容的噩夢等,這是有PTSD的持續性覺醒亢進症狀引起。同時睡眠障礙會導致疲勞、焦慮、易怒,加重PTSD症狀。
因此,PTSD患者應睡前避免飲用酒、咖啡、濃茶等興奮物質;不睡前運動、聊天;日間減少臥床時間,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活動以增加睡眠效率。
若自己無法調節睡眠,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3.呼吸放鬆訓練
讓自己處於舒適的姿勢,放鬆手臂及肩膀,右手放在胸部,左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氣,嘴巴呼吸。
吸氣時最大限度把腹部鼓起,屏氣3-5秒,呼氣時最大限度把腹部縮回。
呼吸要深長而緩慢。體會氣體從嘴唇流出的感覺,感受腹部一起一落。每次10分鐘-15分鐘。
4.嘗試蝴蝶拍技術
坐在椅子上,雙臂在胸前交叉,輕抱自己對側的上臂或肩膀,雙手輪流輕拍,左右各拍一次為一輪,4-12輪為一組。
輕拍過程中感受自己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可以腳放在地上、後背靠在椅子上、讓家人陪在身邊等,默默告訴自己「我現在是安全的」。
輕拍一組後停下來做一次深呼吸,體驗下當下的感受及安全感,如果感覺良好,可再拍一到兩組。
5.獲得關心支持
PTSD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家庭支持程度密切相關。
當他們感到自己被關注、被愛護,能幫助他們儘快走出困境,恢復原來的生活模式,也可防止疾病復發的可能性。
6.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及早就醫幹預,能有效防止患者因內心的痛苦誘發其他心理疾病,如成癮行為、抑鬱、焦慮等。
還能通過及時的開導和治療,減輕PTSD症狀,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供 稿:易秋蓮(心身醫學科)
編 輯:謝宇丹
審 校:徐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