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端午節
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端午節 明天是端午節,是父親走後的第一個端午節。 去年的端午節時,那時父親一餐只能咽下小半碗米糊或菜湯,患病已一年多,很瘦,但精神尚可。那天端午節,下著小雨,兒子也放假回到了家,吃飯時,父親坐在藤椅上,臉上溢著微笑。臉很瘦,露出的牙顯得特別的大。
-
故事:端午的熟大蒜
春節,在「年」味兒的氤氳中發酵出特有的味道。一碗紅燒肉,一頓奶奶親手製作的豆腐,滿滿都是團聚的香味。那就一定得是端午了。小時候的端午,記憶是與奶奶手上厚厚的繭子所黏合的。奶奶是典型的南方人,溫婉,勤勞,操持家裡的大小事務。她會做各種農活,廚房是她的天地,多年的經驗,她懂得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製造出更多的花樣,讓家裡人吃的更舒心。爺爺只「呵呵」的笑,說自己好福氣。記憶中端午,總有爺爺奶奶的身影。
-
毛月玲:端午回娘家
哈哈哈哈…… 計程車司機笑著說:「回娘家還害怕尼」 我剛才給母親打電話讓她把我到路口接一下。 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從路口到娘家還有十幾分鐘的捷路,那段路晚上沒有路燈,路上漆黑,需要經過一片小樹林,小樹林從我小時就有很多關於鬼怪的傳說,毛骨悚然。 想想有點害怕,還是叫母親來接,同行的一個女伴說:「再你娘就快快兒的來了」。
-
端午節繼母催我回去過節,夜裡聽到繼母和父親的話,我從此不回家
大學畢業後我就留在城裡上班,大學四年裡我那個所謂的父親從來都沒有關心過我,那個家裡我就是一個多餘的人,其實我也非常想一家人能夠和和氣氣的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可是這對我來說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兩年裡我一次家也沒有回去過,我想在父親和繼母的眼裡估計也已經沒有我這個女兒了吧!
-
機械故事上篇:端午節即將到來,企業員工如何過?
隨著長大後,感覺時間越來越快,刨除一些必須要做的工作,能夠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轉眼間就又到了端午節的假期,雖然還沒有放假,但是已經有很多的朋友開始籌劃,如何過端午節了。
-
小說:老公端午節墜井身亡,妻子每天井裡扔粽子,6年後村民傻眼
梁慧的丈夫死了,在端午節當天墜井身亡的。對於這一事實,梁慧根本就無法面對,所以在丈夫死後,她每天都堅持往井裡扔粽子。可神奇的事情還是發生了,6年後,村名看到眼前這一幕紛紛傻眼。記得梁慧的丈夫死的那天,是剛好放假,所以他特地從城裡趕回來過節,還特地給家人買了禮物。
-
小說:老公端午節墜井身亡,妻子每天井裡扔粽子,5年後村民傻眼
劉雯的丈夫死了,在端午節當天墜井身亡的。對於這一事實,劉雯根本就無法面對,所以在丈夫死後,她每天都堅持往井裡扔粽子。可神奇的事情還是發生了,5年後,村名看到眼前這一幕紛紛傻眼。記得劉雯的丈夫死的那天,是剛好放假,所以他特地從城裡趕回來過節,還特地給家人買了禮物。
-
老公端午節墜井身亡,妻子每天井裡扔粽子,6年後村民傻眼
梁茹的丈夫死了,在端午節當天墜井死的。當天梁茹的丈夫錢進放假,特地從城裡趕回來過節,還特地給家人買了禮物。收到禮物的時候兩個孩子開心得不行,梁茹則跟公婆一樣,嘮叨錢進買那麼多東西,浪費錢。錢進當時不顧孩子在場,還抱了抱梁茹,笑道:「給我老婆大人買東西,再貴的我也不心疼。」梁茹假裝生氣地打他,嗔怪:「胡鬧,孩子還在這呢!」
-
端午節姐給的艾,我會一直放門旁,到明年端午再換新的 | 呂翠臣
我急忙開開門,姐笑著站起來,伴隨著一縷艾草的清香迎面撲來:「我給你送艾和青菜來了,後天端午節了,我來早了沒敢敲門,怕影響你休息」 姐淋溼的衣服貼著身,更凸顯她的瘦弱,我一看又氣又心疼地責怪她,端午節前桃花島附近都有賣艾的,大老遠又下著雨,還送來幹嘛!
-
我家和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人很看重的一個節日,關於端午節必吃的粽子,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有很多,每個普通的人,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有自己過端午節的方式和故事。端午節曾經對於我們家也是一個很甜蜜的節日,我愛人喜歡做飯,做的飯也好吃。他很喜歡包粽子,每年離端午節還有些日子他就開始張羅,我們會早早的準備包粽子用的食材,糯米、花生米、蜜棗、豆沙餡等。
-
新聊齋:16歲少女端午採艾,溪邊中毒昏倒,醒來看見一碗口大蛇
新聊齋故事:端午少女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寶雞西邊有許多大山,在一個叫龍河溝的村子裡,有個叫鄧青的獵人。鄧青是個勇敢的獵人,他會射連珠箭,曾經幾箭射死過四頭猛虎。又一年端午節快到了,
-
父愛無言:農村的老爹,都沒有「父親節」的概念!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的那篇《背影》,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的印象裡,父親也是如此,太多的記憶裡都是父親的背影。我的父親平日裡不苟言笑,沉默隱忍。娘說,你爹整天悶聲悶氣的,三腳也踹不出一個屁來,無趣的很。娘反倒是整天嘮裡嘮叨,爹也不吱聲,也不接話。聽煩了就抽袋煙,甩給家裡一個背影。
-
驅邪扶正過端午節
端午節民間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插兩枝艾草,是為了驅邪避災,這一習俗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妝成小老頭,來到一個村子裡面,他走進一戶人家,見一個婦女在用白麵湯餵豬,湯中還有成塊的餅和饅頭,老人要飯,遭到婦女的辱罵,連口水都沒要到。老人見婦女如此惡毒,便在她家牆上寫了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然後化為一陣青煙走了。
-
八佰的端午 因為守護旗幟死去了
端午從學生、農民到士兵的轉換,他從沒出過縣城,只是想看看上海這座大都市是什麼樣子的,一開始他壓根就沒有想過打仗,以為就是來打掃戰場的,他看著叔叔死在敵人槍口下,對敵人開的第一槍還是在長官的逼迫下完成的,他想帶著弟弟離開,隨著局勢變化,他漸漸成長,最後端午因為守護旗幟死去了。
-
新聊齋:男子端午救大蛇,給蛇喝雄黃酒,半夜醒來看見一個美女
這年端午節,他頭一天就到鎮上割了二十斤豬肉,準備第二天多包點肉粽子,給村裡的幾個孤寡老人分一些。可是這糯米豆料準備太多了,而箬葉不足,於是他只好先包了些,給幾個老人家送去後,順便再去河邊摘些箬葉。朱東看著蛇自言自語說:大蛇呀大蛇,今天你命好,碰上我這信佛之人救了你,若碰上其他人,可能要被殺掉吃肉了。我們都是孤苦伶仃的可憐人啊!朱東這時已喝得有點上頭,突然想起這雄黃酒,不是能解毒的嗎,此蛇若是中了什麼毒呢?他腦子有點糊塗,打算給蛇灌杯酒試試。看能否救好它。說幹就幹,朱東用左手捏住蛇頭,蛇口張開,他也不管其他,一大杯雄黃酒酒灌入蛇口中。
-
兒子給母親打電話,說不回家過端午,還給農村母親寄三千元,母親報警救兒子
大亮還說端午節公司放假,到時候他回家過端午,想著一年沒見到兒子了,母親自然十分高興。然而在一天夜裡,母親卻收到大亮發來的一條手機簡訊,大意是公司要組織加班,端午節就不回家了,隨後他還給母親銀行卡裡轉了三千元。端午節期間加班也是正常的,母親卻發現大亮有些「反常」。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六:飢餓的初中
一九五九年小學升初中,我很高興進入了遠近聞名的蘆臺一中。可是好景不長,到了初中二年級國家經濟形勢驟然變差,糧食實行定量,副食品、生活日用品奇缺,開始了忍飢挨餓的「瓜菜代」時期。自從進了中學,學校就要求學生全部住校。這時候我們男生的糧食定量雖是30斤,但由於副食品缺少,加上十五、六歲的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大,飯量也大,所以仍覺得吃不飽。
-
七夕說:「我不是情人節,是乞巧節、女兒節」
不過,一直以來,有些傳頌至今的愛情故事,我都有些欣賞不來。以前讀《牛郎織女》覺得好奇怪,為什麼要偷織女的衣服,以這種手段強迫織女留下來。當時只是不喜歡這個故事,覺得彆扭,但說不出原因。現在知道,我的彆扭感來源於這個故事以愛情粉飾行為的不合理。
-
一捆粽子,從端午一直餾著,到了中秋,為了等一個人。
我是70後,七八歲的時候,因為家裡太窮,一個殘疾老父親,孩子四個,兩個姐姐剛剛成年。家裡年頭到年尾的拉饑荒,記得那時候就欠了生產隊七百多,那時候這個數字夠驚人了。為了緩解家裡的貧困,剛剛成年的二姐和村子裡的幾個親戚下了關東。一去就是好幾年,每個月能郵回來30塊錢,慢慢的饑荒還上了,但是家裡幾年不見二姐,年輕的二姐幾年不見家人,都想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