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猴票』的故事:從1.2元到1.77萬元

2020-11-20 長沙集郵文傳


1983年我參加工作了,每月把工資交給家裡後,還有幾塊錢的零花錢,這讓剛剛起步一年多的集郵愛好,有了小小的經濟基礎。


那時我所在的這個小縣城,還沒有集郵門市部,整個煙臺市只有一個集郵門市部,設在煙臺山下的郵局裡。那是一個老郵局,建於1925年,現在一樓設有集郵專賣店和營業室,二樓為煙臺近代郵政博物館。當年煙臺自發的郵票交換場所就在這裡,一般在星期天。


如果到煙臺山下郵局,要先騎自行車到縣城車站,坐車近30裡到市裡的大海陽車站,再倒一次車才能到達。費時近兩個小時,車票錢要兩角錢,在當時兩角夠一頓午餐費了。所以,我選擇了騎自行車,時間只用一個多小時,還可以節省車費,中午的飯錢也有了。


由於當時集郵剛剛興起,星期天到山下郵局交換郵票的人並不多,也只有十幾二十幾個。大家以交換為主,也有買賣,品種不是很多,我也是以集信銷票為主。當時猴票要5元一枚,信銷票1元,看著紅彤彤的金猴甚是喜愛,但高企的價格還是讓我望而卻步。


1981年發行的T.63《畜牧業——牛》,1套6枚,前5枚信銷票都有了,就缺55分那枚高值票,無奈買了一枚新票配成了套。後來收集到了那枚55分的信銷票,就想把新票讓出去,當年55分不是個小錢。我想把這張「牛票」賣了,換一張信銷「猴票」。


因為我這枚55分「牛票」,右下角有一個不起眼的汙點,最後以伍角的價格讓出。一打聽猴信銷票要1.2元了,比前些日子漲了兩毛,伸出的手又縮了回來。8分的信銷票要花費1.2元,心中有些不甘,等價格落下來再買吧。


這一等就是十幾年,「猴票」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價格由幾元漲到了幾百元。看著節節攀高的價格,「猴票」這事兒也擱置了下來。


轉眼到了1996年,第九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在北京舉辦,這是首次在我國舉辦的國際郵展,不可不飽眼福,我們幾個集郵同好相約來到北京。受許多人的委託,購買「猴票」是此行的重要任務之一,當時一版「猴票」的價格接近4萬元了。


開展首日,真是人山人海,在擁擠當中,我準備購買「猴票」的幾千元現金不慎丟失,懊惱之中,再一次與心儀的「猴票」失約。


當時許多攤位都在顯著位置展示著一版「猴票」,同行的郵友,經過比較,首日上午就看好了上海交運郵社的一版「猴票」,討價還價之後,成交價格是3.8萬元,別的攤位價格要4萬元。回想當時價格低一些,主要還是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交運郵社當時名氣很大,佔據展場顯著位置,我這幾位同好一進展場,就奔著「猴版」而去,轉了一圈後,出手也很快。此後幾天,「猴票」價格不斷上揚。這版「猴票」賣出了以後,交運郵社的老闆很後悔,非要加價兩千買回去。這版「猴票」拿回來之後,被分割成四方連和單枚出手了。


這屆國際郵展之後,1997年迎來了一次集郵高潮,位於煙臺市少年宮的集郵市場,也人潮湧動。在這股大潮之下,我也心潮澎湃,心想,玩郵票也有幾十年了,竟沒有一枚「猴票」,在郵友面前說起來,哪抬得起頭!由於醉心於封片收集,郵票也是零零散散,一不做二不休,最後索性花費1.77萬元,買了一套74—82年的JT大全。當然其中就有這枚紅彤彤的「金猴」了,圓了幾十年的夢想。


每個集郵者都有著不同的「猴票」故事,小小的紙片背後,有著金錢換不來的夢想、快樂和記憶。



來源:中國集郵報 林衛濱



感謝文章原創人員。如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和版權問題,請通知,我們會即時做出處理。

相關焦點

  • 收藏故事(1):為什麼3000元的古玩,他能賣1.5萬,太人才了
    那咱聽聽這個故事:他是如何將一把價格最高賣3000元的秤桿賣到1萬5的? 可接下來,他舉動讓許多朋友吃驚不已:首先,他花錢請了位鎦金的師傅,用黃金重新做了秤桿金提,布了金星,光黃金加手工就花了近2000元。附近的店家說他瘋了:秤桿最多也就賣3000元,你花2000塊錢弄這個,賠本買賣啊! 可他笑而不語。
  • 1分鐘花費28萬元只為打賞10本網文小說,土豪表示:有錢任性
    2020年9月24日下午17點51分的時候,起點突然狂發打賞消息,驚得一眾書友們趕緊點開信息平臺一看,有土豪一分鐘左右瘋狂打賞了10本書,其中8個100萬點幣和2個1000萬點幣,合計人民幣28萬元。在起點,打賞金額有多種,但大額度的打賞基本有3種,分別是10萬點幣、100萬點幣和1000萬點幣,分別稱為盟主、白銀盟和黃金盟,對應的人民幣金額分別是1千元
  • 客戶丟了1萬元,賓館老闆開車送去,收50元油費,見面後傻眼了
    當老劉去打掃房間的時候,卻發現抽屜裡多了一個黑袋子,打開一看,裡面竟然有1萬塊錢>老劉如實的跟農民工說了他落在自己家裡的一黑色塑膠袋裡裝著錢,這讓農民工大吃一驚,隨後農民工跟老劉說道:「我在火車站趕火車回家
  • 趣聞:猴票故事一則
    十多年前的一天,邵老頭要給女兒買只手錶,就將一頭肥豬拉到城裡,賣了八十塊錢。他興衝衝地趕往百貨公司,經過文化宮,一看,門口排著很長的隊。那個年頭,只要是排隊,一定是在買緊俏商品,邵老頭連忙上前打聽,別人告訴她,是在買郵票。邵老頭一聽,很開心,老太婆天天在喊油不夠吃,今天運氣好,排個隊買幾斤回去。想到這裡,他就排起了隊。
  • 小明和張三的故事,你猜中了開頭,那結尾呢?(1)
    張三,懷揣100元,進城開始端盤子了。第一個月工資1600,終於可以給家裡郵點錢了。這一年,張三,無人問津,自給自足,餘額寶裡剩了1萬塊。小明,家裡出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大約-2萬塊。20歲,張三覺得端盤子賺的少,自己沒學歷,找了同村所在的工地搬了磚。包吃包住,一年8個月工期,農忙回家收地。每個月4500元。這一年下來,餘額寶總計剩下6萬元。
  • 小夥借給乞丐1000元,都說被騙了,1年後卻讓他雙喜臨門
    (本故事純屬虛構,圖文無關)那天下午。黑雲突然壓城。緊接著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打工仔小王,下班的路上,躲在一個公交站牌,一邊躲雨,一邊等車。等了好久,車都沒來,雨也沒停。這時候,有一個乞丐淋著雨,走了過來,跪在小王的面前,哭訴道:求求你,給我借點錢好嗎?小王一愣,沒搞清楚怎麼回事。
  • 94版《三國演義》總投資1.7億人民幣,主角才250元每集
    94版《三國演義》總投資1.7億人民幣94版《三國演義》所凝聚的智慧和汗水,簡直難以想像。從最開始的前期籌備,到正式開始拍攝創作,就這期間的工作量就大到讓人毛骨悚然。最終的成品想必大家都已經鑑賞了一遍又一遍了,除了經典還是經典,這每一個環節都堪稱拍攝之最。
  • 《封神榜》土行孫,身高1米2是最早萬元戶,今吃低保寄情於孩子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 ,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侏儒症」演員吧這個版本的」土行孫「扮演者是餘華東,餘華東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個小康家庭,父母都是國企的員工,他上面還有4個哥哥1個姐姐,作為家中的老么,他從小備受寵愛
  • 《三萬元的遺產》:一對終日沉迷幻想的夫妻,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1《三萬元的遺產》 是馬克·吐溫的一個經典短篇小說, 描寫的是美國遠西地區湖濱鎮,薩拉丁·福斯特夫婦,得知遠房族叔留下三萬元遺產給他們,從此在幻想道路上一去不返,最終迷失了自我的故事,故事發人深省,充分體現了不良欲望的愚蠢、可怕。在故事之前,薩拉丁·福斯特一家四口相處和睦,其樂融融。
  • 夫妻油餅攤——換個思路活了錢路,月入萬元(謀略篇)
    生活超市或者菜市場及小區附近都可以看到這種攤位,這樣的小生意你不要看不起,做好了照樣月入上萬元。你不要把賣油餅的不當成餐飲業。​黃姐和我是鄰居,下崗之後一直在一家早餐店打工,主要工作就是烙油餅,這一幹就是8年。
  • 宮福祝:精確到0.1毫米的「黃金礦工」
    山東金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井下車間副主任宮福祝:「剛開始是自己買了一個編碼器,在一組閘瓦上試驗,試驗了二三十次,經過半年多調試,最後成功了把測量範圍規定在低限0.1毫米上限是0.2毫米。」閘瓦檢測值被嚴格控制在範圍內,提升機安全率提升到100%,
  • 海口成立全省首個官方「1+1稅務諮詢工作室」
    當納稅人、繳費人遇到涉稅「疑難雜症」時,可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到工作室「掛號問診」。20日10時許,吳翠玲趕到民聲東路辦稅服務廳尋求幫助,導稅人員將其引導到了「1+1稅務諮詢工作室」內。但當您的稅前綜合收入達到約42.5萬元以上時,這項政策才會產生實際優惠。否則實際稅負不會超過15%,也就不存在予以免徵的情況。」
  • 看《親愛的自己》,一到講李思雨,似乎就跟錢脫不了關係
    《親愛的自己》故事一開始,李思雨異父異母的妹妹顧曉菱惹事,賠了十幾萬的修車費,李思雨全出了。之後,顧曉菱又借了10萬元的高利貸來「讀書」提升自己的身價,結果被騙。李思雨再次出手,連本帶利幫顧曉菱還了11萬。
  • 萬元大獎等你拿!一句話微小說作品火熱徵集,錯過會後悔……
    此次活動,共設置以下獎項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5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1000元)最佳人氣獎2名(獎金1000元)優秀獎若干(獎金500元)我的家」一句話微小說大賽。更 多 參 賽 方 式 1參賽者可將投稿稿件發送到指定郵箱:hfsstqw@163.com。投稿時請註明「一句話微小說參賽作品」,並註明姓名、工作單位、職務及聯繫方式。
  • 母親借2千給陌生人,都說她被騙了,回家後卻收到1萬
    骨科醫生給大明爹的腿打上了石膏,對大明叮囑到。大明交了四千元的住院費,又給了他媽媽4000元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媽,我走了,你好好照顧爸,錢不夠就給我打電話,我還要趕回去開會呢!」「臭小子,你給我這麼多錢幹啥,都沒地花咧!這醫院人生地不熟的。」「沒事,花不完出院後拿回家花,媽,我走了啊,再見!」大明別過父親母親,就急匆匆的走了。
  • 小說:回家祭奠,繼母1萬元趕我走,村口大爺的話讓我跪地喊媽
    離家五年多,這期間我也沒有回過家。因為年少輕狂不懂事,對於家裡父母的一些行為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所以在父親幾年前在家門口的院子裡當著村裡別人面指著我說:「你走啊!你小子走了就別回來!」時,我毅然決然的扛著自己包然後頭也不回的瀟灑走人。這幾年我混的也不算好,現在想起當時爸爸對我的嚴厲,我覺得自己沒有去珍惜是真的錯誤。
  • 故事:10歲農村女孩患白血病,父親做出舉動,拾荒老人收回1萬元捐款
    ,我還要讀書」的絕望呼喊,這事經媒體報導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人們為之動容,紛紛慷慨解囊相助。心想:骨髓移植的費用需要20萬左右,移植成功後後期的抗排異藥物每月需要兩萬元左右,照現在成百上千的捐款速度,不出幾月,不僅能完全治療好女兒的病情,而且還有積蓄,後半生也不用發愁了。李來福的心理漸漸由感恩戴德轉化為貪婪的欲望。
  • 體藝2+1特等獎背後的故事
    安青網訊11月27日,合肥市廬陽區第五屆「體育、藝術2+1」特色展演比賽在該市第四十五中學森林城校區舉行,來自全區38所中小學近4000名學生參加展演。合肥市育新小學代表隊在比賽中憑藉別具匠心的編排、精妙絕倫的表演以及超高水平的發揮驚豔全場,最終以絕對優勢榮獲小學組特等獎。
  • 庚子春日釋懷 宅家紀實1、2
    宅家紀實1 庚子春日釋懷寒月深閨緊閉門,2020.4.1宅家紀實2由Jerry姐弟互讓巧克力豆想到的——(雙語故事) 爺爺端來一碗牛奶,上面浮著幾粒巧克力豆。 弟弟不加思索,「我吃兩個,姐姐吃三個。」同時舉雙手過頭,一手三個指頭,一手兩個指頭: 站在一旁長弟弟2歲的姐姐馬上說: 「Oh,不不不,我吃一顆,弟弟吃四顆。」 一直在看著姐弟倆表現的奶奶在叫好之餘,另類感慨: 孔融4歲讓梨,成為千古佳話,人生結局卻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