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立著一根高約三米,直徑約40公分的石柱,石柱上雕刻著各種飛禽走獸。這是我們慢廣弄寨的神柱,每次出獵前專門用來祭祀獵神的。相傳這兒原來是一塊天然石碑,五十年前被雷電擊毀,當時的土司派人到西雙版納首府允景洪特製了這根石柱,重新豎立在神位上。歷經五十年的風風雨雨,香火燻燒,石柱漆黑如墨,油光閃亮,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那天我到山上牧羊,一陣山風颳來,把我的草帽吹下了懸崖。我站在懸崖邊緣探頭一看,草帽才落下去兩公尺,被一叢荊棘掛住了。我捨不得這頂才買不久的新草帽,就用羊鞭系上褲帶,拴住石柱上,爬下懸崖去撿草帽。就在我把草帽抓到手的時候,突然,我發現那叢荊棘背後有一個石洞,約十幾米深,人貓著腰可以鑽進去。
我想玩個古洞探幽,便鑽進洞去,結果很失望,既沒發現神秘的懸棺,也沒看見古猿的化石,唯一引起我興趣的,是靠近洞口有一根石柱,從洞頂穿透下來,豎在洞中央。我大略計算了一下距離和方位,就明白眼前這根石柱其實就是懸崖上那根我們經常頂禮膜拜的神柱。原來神柱全長有五米,當年立神柱的人,鑿穿了兩米厚的土層與巖石,把基礎立在了山洞裡。
我打量著石柱,視線由上至下慢慢移動,嚯,石柱下壓著一隻烏龜!這是一隻當地很常見的大頭龜!甲殼呈橄欖色,約有三十多釐米長,二十多釐米寬。大頭龜與其他類型的烏龜比較,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三角形大腦殼不能縮入甲內,所以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它四肢趴趴在地上,腦袋昂在空中。
將烏龜壓在建築物底下,這並不是什麼
稀罕的事,民間就有用烏龜墊床腳的風俗,古代帝王的陵寢前,也愛在石雕的鼉~傳說中的神龜上堅功德碑。用烏龜來墊底,是借烏龜的長壽和甲殼的堅硬,祈求長久與吉祥。
這當然是只死龜,我想它的腦袋和身體沒有腐爛,肯定是因為山洞比較乾燥,變成木乃伊了。我很欣賞它臨死前的姿勢,好像還在負重跋涉。我尤其讚嘆它的兩隻綠豆小眼,晶亮晶亮,仍閃爍著生命的光澤。我蹲下來,很奇怪為什麼50年前的死龜一雙眼眼會永不褪色,難道這是一隻石雕的假龜?
我的手指剛剛觸摸到它的眼珠,突然,它眨了一下眼皮,輕輕地把頭扭了過去。我驚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差點沒嚇出心臟病來。它還活著!不,不,這絕不可能,它在石柱下壓了50年,壽命再長,也早就餓死了。我想,這一定是我的幻覺。我又拔了根草搔動它的脖子,它難受得四肢划動,用嘴來咬我的草。
千真萬確,它還精精神神地活著!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這隻大頭龜在被壓在石柱下前,被巫師施過魔法,真的可以不吃不喝就長命百歲的神龜?不,不,人間沒有神仙,龜中也不可能有神龜的,那麼,它有特異功能,練過氣功,會辟穀?會瑜伽術?
我正在納悶,突然聽見洞外的草叢裡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好像有什麼東西正在往山洞裡爬。我趕緊躲到石柱背後。過了一會兒,洞口的茅草叢中,緩慢地爬來一隻烏龜。這也是一隻大頭龜,身體略微比壓在石柱底下的那只要小些,扁平的布滿皺褶的甲背上,黏著一些泥沙和水草,它的頭昂得很高,嘴裡叨著一條三四寸的黑色小水蛇,彎彎尖尖的指甲摳住巖石粗糙的表面,奮力翻進洞來。被壓在石柱下的大頭龜竭盡全力伸長脖頸,悠悠然左右搖擺著大腦袋,發出叫聲,顯然,是在表示熱烈的歡迎。
我屏住呼,偷偷窺望。剛進洞的大頭龜急忙忙來到石柱下,先將小蛇吐在地上,然後將自己的嘴嘬進石柱底下那隻大頭龜的嘴裡。烏龜還會親嘴?這倒是頭一次見的新鮮事裡,我再仔細看,從剛進洞的大頭龜嘴裡,緩緩流出一股透明的液體,哦~它是在餵它喝水!它反哺完水後,再次叨起小水蛇,讓石柱在的大頭龜咬住蛇尾,同心協力將蛇撕開,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津津有味……
從它們彼此間十分親暱的舉動看,這是一對龜夫妻;從體形來分析,被壓在石柱下的是雄龜,叼著小蛇剛進來的是雌龜。
恍然間,我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幕情景;50年前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這對剛剛喜結良緣的大頭龜正在草澤尋覓魚蝦,突然聽到人的腳步聲向它們逼近。雄龜把雌龜頂進一叢隱秘的蘆葦裡,自己朝另一個方向奔跑,它故意把水攪得稀裡譁啦響,把捕魚的人吸引到自己這邊來。雄龜被捉住了……
經過聖水淋浴、巫師念咒、香燭燻身等一套繁瑣禮儀後,它被壓在石柱下。雌龜找了好幾天,終於在這山洞裡找到了雄龜,它咬不爛石柱,也挪不動石柱,便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維持雄龜生命的責任。從山洞到菁底的水溝,是陡峭的懸崖,少說也有十幾丈高,它憑著能爬樹能攀巖的本領,靠著一種愛的堅韌不拔的信念,一趟又一趟的送水和食物,整整送了50年!這既是悽風苦雨的50年,又是纏綿輝煌的50年!
我的眼睛溼潤了,我衝出石洞,找了根木棒,利用槓桿原理,發狠地撬動了石柱。雄龜終於從柱子下解脫出來,蹣跚地跟著雌龜爬下懸崖。
但願它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作者:別花三郎
20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