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你要相信,善良能讓你更加幸福

2020-08-27 卿心君悅

文丨卿心君悅

如果要從電影史上選擇一部觀看後能讓人清晰感受到溫暖的影片,那麼想來影片《海蒂和爺爺》很可能是一些人心中的最佳答案。

影片《海蒂和爺爺》改編自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小說《海蒂》,小說《海蒂》問世一百多年來,多次搬上銀幕,比較經典的改編包括1937年秀蘭·鄧波兒主演的《海蒂》,1974年的動畫連續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93年迪士尼的《海蒂》以及這篇文章將要講述的阿蘭·葛斯彭納導演的《海蒂和爺爺》(2015年在德國上映,2019年在中國上映)。

《海蒂和爺爺》劇照

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正在於透過熒幕所傳達出來的溫度——溫暖,無論是海蒂的善良,還是海蒂時常流露出的幸福笑容,那麼海蒂的善良與幸福又源於什麼,二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聯繫,這也就是這篇文章將要探討的內容。

善良是一種品質,還是一種選擇

在影片《海蒂和爺爺》中最能帶給人溫暖感觸的莫過於從小父母雙亡的海蒂特有的善良,也正是這種善良,讓海蒂的微笑伴有特殊的感染力。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大多都能從影片中清晰地感受到海蒂的善良,考慮可能有一些人尚未觀看過這部影片,在此不妨我們對劇情進行一次回憶,再一次重溫海蒂的善良:

對姨母,父母去世後,海蒂被姨母照顧五年,隨後姨母為了工作,將她送往獨自居住在阿爾卑斯山的她的爺爺於力,最終在於力用斧頭的恐嚇下,姨母自語「請上帝寬恕我」後,將她偷偷的留在了於力那裡,但對此海蒂沒有任何的怨恨,後來姨母為錢又將海蒂騙至法蘭克福給富商小姐克拉拉做玩伴,她同樣沒有怨恨。

對爺爺,姨母將海蒂扔給爺爺後,爺爺對海蒂起初是無視與厭惡的,第一天海蒂躲在羊圈裡度過了下著大雨的夜晚,第二天爺爺又將海蒂帶去見牧師,與牧師達成三天後將海蒂送走的約定(若無農戶收養,便送到孤兒院),對此海蒂也同樣沒有怨恨,直到最終爺爺接受了海蒂,海蒂喜愛上了爺爺。

對羊倌彼得,海蒂在與爺爺的生活中,彼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年紀相仿的二人在第一次一同上山放羊的途中就成為了好友,期間,始終吃不飽的彼得偷吃了爺爺給海蒂攜帶的奶酪與香腸,對此,海蒂沒有生氣,反而在接下來與彼得達成「你不打山羊分你一半吃的」的約定。後來一次去彼得家,知道彼得的奶奶牙口不好不能吃硬麵包,一直放在心上,在克拉拉家居住的那段時間,第一次吃到鬆軟的麵包時,就想起了他的奶奶(為此,藏了很多小麵包)。

《海蒂和爺爺》劇照

對克拉拉,當海蒂被姨母騙到法蘭克福做克拉拉的玩伴時,海蒂一直想念著爺爺,但感受到克拉拉對她的依戀後,為了不讓克拉拉傷心,還是選擇了留下來,甚至因此過度「思鄉」而導致夢遊。

通過對以上的劇情回憶,完全可以證實海蒂的善良,但得出這個答案,卻並非這篇文章的目的,畢竟觀看過這部影片的大多數人都能察覺到這一點,那麼對這種善良深入挖掘又能得到什麼呢?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善良是一種極為寶貴的品質,就像雨果說的:「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但是這個「太陽」 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難道只是與生俱來,屬於一些人特有的品質嗎?

但我想,不應該只是這樣。善良,不應該僅歸屬於品質,更應該是一種正向的選擇。

回到影片《海蒂和爺爺》,從小父母雙亡的海蒂的善良並沒有他人的傳授與引導,當她面對姨母的拋棄與欺騙,爺爺的憤怒,彼得的撒謊等等狀況時,如果要為她做出的善良行為找出源頭,似乎只能歸屬於海蒂特有的善良品質。

但因此,就可以將善良歸屬於一種品質嗎,也並不能,固然善良的品質會對善良的行為有驅動力,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針對於每一件事情的選擇,即便海蒂擁有善良的品質,面對姨母與爺爺施與的傷害時,仍舊可能心生恨意,然而海蒂沒有,因為她做出了更加正確的選擇,善良的選擇——理解、寬容、原諒,理解姨母拋棄她的行為(為了生活與工作,自己確實是個累贅),寬容姨母欺騙她的行為(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讓她離開爺爺的身邊),原諒爺爺最初對她的厭惡(因為彼此之間沒有感情,爺爺早已習慣了獨自生活)……

《海蒂和爺爺》劇照

可能一些人對此會有質疑,認為究其根本,若不是海蒂善良的品質,怎會有善良的選擇,但是不要忽略未必擁有善良品質的人,就一定會做出善良的選擇,比如在「該不該扶摔倒老人」的話題中,很多人的猶豫正是源於心中擁有的善良品質, 但卻未必每一個人在那時都會「不顧後果」的落實。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選擇的是其特有的品質,但能真正將善良表現出來,將善良落實的仍舊是最終的選擇。

要知道,存在於心中的善良,若不能落實,所謂的善良品質又有多大的價值,這就像紀德在《窄門》中說道的:「善良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形式」,而這種表現就需要做出善良的選擇。在影片《何以為家》中,拉希爾對贊恩的收留,就是善良的選擇,而贊恩對約納斯(拉希爾的孩子)的照顧同樣也是善良的選擇,在影片中拉希爾與贊恩都具有善良的品質,然而沒有後續的選擇,所謂的善良,又有何意義?

那麼,在這裡得出善良更應該是一種選擇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呢?那就是每一個人無論曾經如何,在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中,都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從不會晚,也不能單純以曾經做過的事情,來判定一個人的善惡。

幸福是一種狀態,還是一種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努力與付出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幸福,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我們將幸福視為了一種狀態,一種需要達到某種程度與條件才能獲取到的狀態。

但獲取幸福真的有這麼複雜嗎?

我們回到影片《海蒂和爺爺》,從中可以發現海蒂在絕大多數的情況都處於幸福的狀態,但似乎海蒂並沒有為了獲取幸福而付出特殊的努力。

那麼海蒂的幸福是如何獲取到的?

個人認為海蒂的幸福主要源於兩方面:

  • 能從當前的狀態中得到滿足;
  • 能從他人的喜悅中獲取幸福。

先來說第一點,對於一個像海蒂這麼大的孩子來說,或許幸福的主要來源應該是有父母的疼愛、有陪伴的夥伴、能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到足夠的樂趣,然而這些幸福要素在阿爾卑斯山與爺爺生活的海蒂都不具備,海蒂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原本很難獲取幸福,就連比海蒂狀態相對好一些的彼得,處於同樣的生活狀態也是很無味的。

《海蒂和爺爺》劇照

然而海蒂卻對這種生活很依戀,覺得很幸福,因為對於幼時父母雙亡,又被姨母拋棄的海蒂來說,能夠獲取到安定的生活就可以得到滿足,當然,這也取決於海蒂沒有過度的沉溺於處境悲慘的痛苦中,還取決於海蒂對生活的要求不高,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海蒂懂得如何從當前的狀態中得到滿足與幸福,這就像在影片中,海蒂曾對爺爺說過的那句生活感悟:

「你知道嗎,彼得的奶奶看不見,而且連硬麵包也咬不動,我們還過得挺好對吧?」

不要認為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實際上很多人在生活中是感受不到任何幸福的,這就在於一些人不懂得如何在當前的狀態獲取滿足與幸福,大多數人的生活很難不遇坎坷,大多數人的生活也很難始終處於滿足的狀態,在生活的壓力下,在生命的坎坷中,在日益高漲的欲望不斷提高著獲取滿足的難度中,一些人逐漸的相信在生活的痛苦中掙扎才是常態,忽略了原本我們也可以像海蒂一樣幸福的前行。

再來看第二點,在姨母的欺騙下,海蒂離開了爺爺來到法蘭克福克拉拉的家中,克拉拉是一位富商之女,在母親去世的痛苦打擊下,雙腿失去知覺無法正常行走,克拉拉的父親一心忙於事業對女兒的陪伴較少,為了不讓女兒在成長中過於寂寞,想給她找一個玩伴,也因此有了海蒂來到克拉拉家中生活的一幕。

海蒂離開阿爾卑斯山在克拉拉家中的生活,很多人認為是幸運且幸福的,海蒂的姨母認為在克拉拉這樣的富貴人家中生活遠比在阿爾卑斯山生活幸福的多,而克拉拉的女管家更是如此,當海蒂想要回家被她制止住時說道:

「你知道你有多幸運嗎,連我都希望能在這棟房子裡長大。」

然而,他人認為的幸福未必是海蒂想要的幸福,海蒂的幸福在阿爾卑斯山,與爺爺生活,與彼得放羊,當然最終海蒂還是為了克拉拉留了下來,因為克拉拉對她的依賴,可能通過海蒂偶爾發呆會認為她並不快樂,但在與克拉拉的生活中還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幸福,這種幸福是海蒂感受到自己帶給克拉拉喜悅的幸福。

《海蒂和爺爺》劇照

可能有一些人認為這種幸福並不算是幸福,唯有自己獲取滿足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實際上並不對,幸福的來源有很多,願望的達成是幸福,目標與欲望的滿足也是幸福,而這種感受到他人喜悅而獲取的情感滿足同樣也算是一種幸福,這就像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看著他們有所成就、看著他們愉悅,也能獲取幸福一樣。

你要善良,才會更加幸福

陳嘉映在《價值的理由》中說:「沒有人能脫開命運去選擇命運,我們只能在命運之內對峙於命運,只是好在我們還能選擇更好的自我,終不會有差的結果。」

在影片中,海蒂最終回到阿爾卑斯山爺爺的身邊,克拉拉也因為與海蒂的友誼,在一次看望海蒂的過程中,打開了心結,雙腿痊癒。回顧影片中海蒂的經歷,實際上遠比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坎坷、悲慘的多,但是海蒂卻生活的很幸福。

《海蒂和爺爺》劇照

對此如果要尋找一個原因,或許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取決於海蒂的善良,就像這段開頭引用的那段話,我們每一個人很難脫離命運去選擇生活,但是卻可以選擇做更好自己,對於海蒂來說,她的善良,讓她在困境中總能看到幸福與美好,而這也就是這篇文章即將討論的善良與幸福的關係。

在沒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就始終相信,善良的人會更加幸福,但我也相信,如果直接說:「你要善良,才會更加幸福」,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將此當作雞湯,一笑而過,直到觀看完這部影片,突然想到了一個能讓大家相信二者之間密切關係的論證方式——在探討善良與幸福的關係中,增添另一個要素痛苦與傷害。

很多人認為幸福是一種滿足的狀態,但不可否認,降低或擺脫痛苦與傷害也是一種幸福,那麼這與善良有什麼關係,原因很簡單:善良,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一個人避免痛苦與傷害發生,減輕、擺脫痛苦與傷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拋開肉體的傷害,往往需要有一個前置條件,自己對某種狀態極為在意,極為敏感,在這種前提下,一旦外界打破這種狀態,我們就會由心感受到這種傷害所伴隨的痛苦,就像影片中的海蒂,姨母的拋棄,爺爺的厭惡,這都是可以帶來痛苦與傷害的事情,但為何海蒂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不是海蒂不在意這些事情的發生,而是海蒂的善良在狀態被打破時,先一步為自身披上了一層「防護服」——對傷害進行了正當的解釋,寬容、理解與原諒,讓傷害可能帶來的痛苦降到最低。

通俗來講,對於上面的理論可以這麼去理解,人對於自己不在乎的事情,無論好壞都很難受到傷害,這也就像一句老話:「沒心沒肺的人很少痛苦」一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沒心,生而為人,都會有自己最為在意的人和事,所以人很難逃脫痛苦的折磨,而痛苦來臨時,幸福自會遠離。

善良的意義,在這種狀態下就尤為重要了,善良的存在會讓我們在最大程度上去接受那些可能會帶給我們痛苦的人或事,由此從另一種形式上使我們處於與「沒心沒肺」同樣的狀態,降低傷害所應該帶來的痛苦,當然前者是讓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去接受,後者是消極的狀態來逃避。

《海蒂和爺爺》劇照

由此,將上述觀點匯總到一起:因為善良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好,可以消融發生在身上更多的不平,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傷害時,自己率先與內心達成和解,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傷害可能帶來的痛苦,那麼基於此,我們說:善良的人,會更加的幸福,也就不那麼可笑了吧。

當然,並不是說善良是獲取幸福的唯一方式,但你要相信,善良會讓你更加的幸福。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相關焦點

  • 遇見《海蒂和爺爺》,治癒生活與未來
    海蒂歷經生活與爺爺重逢是幸福。無論怎樣的選擇,好或者壞,我們還是會被別人的嘴巴評判,終其一生,沒人能倖免於他人的唇齒之間。不必緊張害怕,特別又如何?翻閱歷史,推動前進的,不是普普通通的芸芸眾生,而更多的依靠那些別人嘴裡的特別的人。所以,你要堅信那些好的&34;,諸如中正的品質,不隨波逐流的思維也是你的財富,它讓你區別於大眾,讓你避免&34;的結局。
  • 《海蒂和爺爺》:愛成就美好
    ,改編自約翰娜·斯比麗著同名長篇小說,講述的是海蒂自幼失去雙親,由海蒂的姨母黛特照顧,後來由於姨媽要到外地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爺爺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長久以來就離群索居,獨自住在山區的木屋中,當海蒂來到爺爺家,她的純真及率直終於融化了爺爺的心。
  • 海蒂和爺爺 | 你要明白,你就是那個世界的中心
    它展現著愛與被愛,善良與溫柔,城市與農村,知識與生活。這是值得一讀的小說,電影《海蒂和爺爺》於19年在內地上映,豆瓣評分9.2,影片刻畫人物內心細節,讓人忍不住跟隨人物開心難過,好幾個鏡頭都忍不住落淚,心裡刻畫細膩。
  • 《海蒂和爺爺》:溫暖感人的背後,是善良、陽光和自由的完美協作
    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克拉拉整日跟著海蒂神吃海喝,還跟著她沐浴陽光,享受美麗花草、蝴蝶的親撫,她的那雙病腿居然神奇地有了好轉,居然可以慢慢行走了。 在我看來,孤女海蒂之所以能快樂、且把更多的快樂傳染給周圍人,因病只能坐著輪椅行走的克拉拉之所以能站立起來,是因為她們都沐浴到了善良的人性之光,享受到了自由和陽光的滋養。
  • 《海蒂和爺爺》,所謂遙不可及的夢想才是你見過更大世界的證明。
    ,而五年後,姨媽將海蒂送到了她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脾氣古怪的爺爺身邊後便一走了之,第一次見到阿爾卑斯山,她瞬間被這裡的藍天白雲和遼闊的草原所吸引,儘管她的爺爺不願意接受她,並將她鎖在門外,大雨傾盆而下,她只能在羊圈與山羊共度了一個夜晚,而當爺爺開門的一剎那,陽光穿透進來,海蒂依舊溫暖的和爺爺說了句早上好,而不善言詞的爺爺只是默默的擠了一碗羊奶讓她喝下,然後三日後便要將她送人收養。
  • 豆瓣9.2《海蒂和爺爺》:獨立自主、寬容善良是孩子立世的根本
    作為一本經典名著,《海蒂》曾被翻拍過二十多次,包括電影、電視、動漫等等,其中,最貼合原著的是2015年在德國上映的《海蒂和爺爺》,影片一經上映就收穫好評無數,並於第二年獲得德國電影獎傑出兒童或青少年獎,在豆瓣評分榜上一直高達9.2分。《海蒂和爺爺》講訴了孤兒海蒂在姨媽家生活5年後,被送往阿爾卑斯山獨居的爺爺家,善良的海蒂溫暖了性格孤僻古怪的爺爺。
  • 《海蒂和爺爺》:風格各異的家長臉譜,來看看哪一個是你
    2019年5月,由瑞士導演阿蘭·葛斯彭納執導的電影《海蒂和爺爺》出現在了中國的大銀幕上,這部電影改編自西方兒童文學史上公認的經典之作《海蒂》,小說至今已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並且被英、美、日、德等國家多次翻拍成電影及動畫作品。
  • 《海蒂和爺爺》:世界上除了父母的愛,還有兩種愛彌足珍貴
    電影講述了小女孩海蒂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跟著姨母生活,但姨母不想繼續照顧海蒂,就把海蒂送給了生活在阿爾卑斯山生活的爺爺。一開始爺爺並不想接受海蒂,但是海蒂用她的善良與純真,打動了性格古板的爺爺。因為隔輩,所以這份愛更加深沉。知乎上有個問題,被爺爺奶奶帶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一個回答說進了我的心坎裡,她說就是小時候很幸福,很幸福,然後長大了便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怕他們哪天不在了。人生中總是會有這樣的遺憾,在我離開家去上學的那一年,爺爺突然去世了,如今已經是爺爺離開的11個年頭了。
  • 《海蒂和爺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一次逆轉不僅僅是運氣
    而現在我們要提的這部《海蒂和爺爺》起先在2015年便在德國上映,後來到了2019年,我們才在電影院中看到了可愛純真的海蒂與廣闊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脈。所以就在姨媽在外地找到工作時,海蒂被姨媽送到了需要跋涉千裡、獨居在阿爾卑斯山頂的海蒂爺爺家。海蒂的爺爺是個怪人,因為和村民不和,所以就索性離群獨居,或許這些讓爺爺看起來有些暴躁和不近人情,但村民中誰能想到孤獨的爺爺內心中也有一塊軟肋。
  • 從《海蒂和爺爺》,淺析陪伴的力量
    《海蒂和爺爺》是一部溫馨治癒的電影,改編自德國同名小說,由阿蘭·葛斯彭納導演的一部大人童話故事。該影片與2015年在德國上映,2019年在中國上映後,豆瓣上影片評分高達9.2分,進入豆瓣影片的前250。影片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和喜愛。
  • 《海蒂和爺爺》:內心陽光的孩子,生活也會有光
    《海蒂和爺爺》講述的是:失去父母的海蒂一直和姨媽生活在一起,後來姨媽找到了一份工作,無法繼續帶著海蒂,就將她送給住在阿爾卑斯山的爺爺,後來海蒂又輾轉去了一個富人家裡,當一個殘疾女孩的陪讀,最後她回到阿爾卑斯山,和爺爺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 海蒂和爺爺,現實中的童話鎮。治癒被生活束縛的你,「再見」自由
    故事改編自瑞士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長篇小說《海蒂》。主人公小海蒂幼年便失去雙親,由姨媽撫養。在她八歲那年,姨媽把海蒂帶給爺爺。隨著時間的流逝,孤僻的爺爺漸漸對海蒂打開心門。卻不想海蒂再次被姨媽帶走,給生病的貴族小姐克拉拉當玩伴。在這裡海蒂用真誠和善意贏得了周圍人的喜愛,在海蒂的陪伴下克拉拉恢復了健康,重獲新生。海蒂終於回到了爺爺身邊,並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 豆瓣高達9.2分的《海蒂和爺爺》:從多維度分析童年電影的藝術美
    ,海蒂也因此收穫了友誼和關愛,初心也一直保留著那份善良和單純。海蒂被騙走之後,爺爺從山上趕往山腳下尋找海蒂的身影的片段,這點特別觸動我,性格孤僻的爺爺因為海蒂的存在慢慢做出了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就體現在海蒂回來以後,爺爺為了能讓海蒂識字從原本在山上居住到山腳下住。爺爺的情感由物件——比如椅子顯現出來,這些情感如此細膩,真實動人。
  • 《海蒂和爺爺》:三個家庭的三個孩子,共譜青春的救贖篇章
    而海蒂的爺爺,一個人在山上孤僻慣了,自然是很難接受突然冒出來的孫女,所以他一開始的反應是趕海蒂走,但可憐的海蒂表示,姨媽也不願意要她。 其實,在某一層面,海蒂和爺爺是相像的,他們都不被人所接受,他們是孤獨的。爺爺常年孤僻,不和村裡人來往,被村裡人誤解以及不被接受;海蒂不被姨媽接受,不被爺爺接受,無處可去,面臨著被送孤兒院的境遇。
  • 《海蒂和爺爺》:一部劇情簡單的家庭劇,卻持續感人的原因之剖析
    《海蒂和爺爺》:一部劇情簡單的家庭劇,卻擁有持續感人力量的原因之探析作者:熊寶的情感早就聽說電影《海蒂和爺爺》非常好看,這個周末,終於過了一把癮。,讓她自小就成了孤兒,但海蒂並不因此而自怨自艾、自卑自嘆,也不因此而把自己封閉起來,反而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時刻懂得愛和感恩,並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
  • 電影《海蒂和爺爺》:奶奶的睿智和通透,是開啟教育之門的鑰匙
    電影《海蒂和爺爺》在德國上映的時間是2015年,引進中國則是2019年5月中旬。不凡的口碑讓豆瓣得分一路飆升到9.1分,得分在9分以上的電影真的不多。後被強行送到獨居在阿爾卑斯山山頂的怪癖爺爺那裡。一開始,祖孫戒備。但是善良陽光的海蒂很快贏得爺爺的歡心,並結交了一同放羊的皮特,日子云捲雲舒,風輕雲淡。因為貪財,海蒂被姑姑賣給了城裡富貴人家的小姐克拉拉做陪讀。甚至沒能和爺爺告別。天真爛漫的海蒂給坐在輪椅上的克拉拉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歡笑。但是對大山的渴望和對爺爺的思念,讓海蒂抑鬱成疾,半夜夢遊。
  • 豆瓣9.2《海蒂與爺爺》:多維度解析治癒版真人童話的藝術魅力
    剛開始爺爺並不歡迎她,但最終被海蒂的善良純真打動,祖孫兩人在山上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海蒂被姨媽騙走,賣給了貴族人家當陪讀女傭。認識了貴族小姐克拉拉並成為好朋友,但由於過度思念爺爺,患上了夜遊症,最終在醫生與克拉拉奶奶的幫助下,海蒂順利回到了阿爾卑斯山,回到了爺爺身邊。影片於2015年在德國上映,引起巨大的輿論熱議。
  • 海蒂和爺爺—阿爾卑斯山的可愛少女對親情的渴望以及自由的嚮往
    海蒂和爺爺打招呼海蒂和爺爺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接觸,海蒂和爺爺回家之後總算進了屋子,但是屋子裡只有一把椅子,一張床。但是海蒂發現樓梯上面有一層,鋪的滿滿都是乾草,她開心的在草上打滾,並要求睡在乾草上。吃飯的時候,海蒂坐在樓梯上抱著碗對爺爺說她不想去別人家裡,爺爺沒有回話。第二天一早,海蒂認識了牧羊人皮特,兩個人一起去山上放羊,自在山間嬉戲奔跑。晚上睡覺之前海蒂抱著爺爺說晚安,並且親了爺爺一大口。第三天,海蒂又和皮特去放羊,海蒂說,她明天就不能一起放羊了,爺爺要把她送走。
  • 《海蒂和爺爺》:眼淚流了,心也被治癒了,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
    而對於姨母其實我可以理解,所以看到這裡,我並不覺得姨母是個壞人,反而覺得她也很不容易,因為畢竟她照顧了海蒂很多年。但就像她自己說的:哪一家能接受這樣一個累贅。姨母為了自己的前程選擇拋棄了海蒂,臨走前把她送去了爺爺那裡,雖然爺爺看起來害怕,但畢竟是親人,她知道於力不會傷害海蒂,並且她也對海蒂感到了抱歉。
  • 《海蒂與爺爺》:4種不同的教育觀
    從教育的的視覺去看,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四種不同的教育,每個孩子的教育背景不一樣,因為性格與家庭背景不一樣,所以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無法複製與替代,唯一能複製的是,愛的教育和反思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海蒂沒有權利生在什麼家庭,也沒有權利選擇誰來養育,即使姨媽打著血親這個關係帶到素未蒙面的爺爺面前,海蒂依然沒有選擇的權利,順著姨媽的意願來到爺爺家,好不容易和爺爺血溶於水的親密關係逐漸恢復,姨媽卻因為自己的貪慾,打著為海蒂優越的生活幌子,欺騙海蒂來到克拉拉的家做陪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