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亮的故事 ,趁父母尚在,趁時光未老

2020-10-25 優秀雜談

月亮似一位催眠師,萬物在它的撫摸下靜靜地睡著,不知不覺間的我們又觸及了她永恆美麗的傳說!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留下了中秋節永恆美麗的傳說。

後有經典詩人醉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傳統活動演變: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

祭月,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祭後分胙,飲宴、賞月。華夏祭禮講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天氣因素不是關鍵。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拜月,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為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灶」。

觀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燃燈,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出果品、鳥獸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猜謎,中秋有猜燈謎的習俗,在中秋月圓夜,許多地方會在公共場所掛上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了「荷葉」、「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宋代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

賞桂花飲桂花酒,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而桂花又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桂花酒自然這時也倍受人們喜愛。桂花酒的歷史好比中秋節一樣悠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之說。到了清代,中秋節飲桂花酒變成既定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仙酒娘子,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發現門外躺著一個快要凍死的漢子,便好心背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髮老人,表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邊。此時,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裝滿許多桂子,附帶一張紙條: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原來,漢子和白髮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桂子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後來人間也就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傳統活動千萬演變,傳承精髓不變!

又逢佳節問月時!父親的臉上是否又多了幾條皺紋?母親的頭上不知又添了幾根白髮?家鄉的明月可又掛在當空?如今的你,又有多久沒有回家了?

趁父母尚在,趁時光未老,趁中秋月圓,請放下繁雜的工作,放慢匆忙的腳步,回家看看,給家人一句暖心的問候,一個平安的微笑。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家人團聚的時刻,才是最幸福的時光。團圓,永遠是最好的中秋話題。不論你是忙於工作,還是漂泊在外,中秋節了,請放下一切的牽絆,好好的陪陪父母、陪陪家人!給親人一個團圓的中秋,也給自己一個圓滿的歸宿。

人生是一道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我們要好好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日子,不要讓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要知道,團圓就是此生最大的福,家在愛就在,中秋的幸福就在。吃一塊月餅,願自己心想事成;陪一次家人,願親人平平安安;留一個祝福,願未來圓圓滿滿。

桂酒一杯邀四海,同敬心頭三生月。

海上明月起,天涯共此時!

謝謝閱讀,歡迎評論,路過點讚,如果喜歡請分享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紫鵑:林姑娘,趁老太太還硬朗,你和寶玉的婚事早點拿主意要緊
    等紫鵑睡了,黛玉想到自己父母雙亡無人依靠,又想到自己的婚姻大事無人做主,就哭了一夜。黛玉這樣的身體,經不起折騰,這一夜的傷心哭泣,讓她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影響。好在賈母惦記著她的病,第二天很早就來看她了。二、林姑娘,趁老太太還硬朗,你和寶玉的婚事早點拿主意要緊。
  • 「故事分享」頑皮的月亮小兔
    我們推薦每天抽出閒暇時光,由父母給孩子講讀故事,在互動中一起共享親子時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那一天,當圓圓的月亮變成彎彎的時候,小兔站在月亮的彎彎角上跳舞。它越跳越高興,月亮邊上的一位年齡很老的星星阿婆說:「小兔子,當心啊,別一腳踩空了摔下去。」「我才不會呢!」小兔子一邊說著一邊跳得更起勁兒。誰知它一不留神,真的一腳踩空了。只聽見星星阿婆叫了一聲,小兔子一下子栽到了空中,只覺得耳邊風聲呼呼。
  • 父母的老去,總在不知不覺間
    因為父母家離孩子的學校更近,兒子學習日都住在外公外婆家,周末則跟著我,平時下班我有空就會過去看望一下他們,如果早,還可以順便做一次晚飯。這樣的情形,從兒子二年級父母搬了家以後開始,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了。昨天下午,考慮到兒子第二天就要開學,我下班後直接去了父母家,檢查一下他的各種學習用具準備情況。打開門,母親從廚房裡走了出來,有些驚訝地說,「哎呀,你來了呀。
  • 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
    他說我講座時講過:「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在他身上得到了反證,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不會幹這個非常辛苦的事情。吃苦要趁小,吃虧要趁早,因為人生遼闊,誰都不會嘴裡含著金鑰匙出生,誰都不可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在應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極少有人會替你的過失買單
  • 故事:她是喪夫獨居病弱的孤女,他忍不住心動,趁酒醉偷得一吻
    本故事已由作者:花下客,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對著路邊向他乞討的乞丐出了氣,將老乞丐活生生打死,屍體扔在了路邊,老乞丐的孫子哭著坐在公堂外鳴冤。趙長風去的時候,公子哥即將下獄,面色依舊猖狂:「我叔父是言官,與歷經兩朝的劉中丞私交甚好,你一個小小縣令,今日膽敢為了一個乞丐處置我,不僅這官位不保,你這條命也要交代在這!」
  • 話音未落,老父親一口悶了農藥
    一直以來,每位父母都很寵愛自己的孩子,願意為孩子傾其所有,只為了子女美好的未來,自己老了之後有一個人孝順自己,給自己養老送終,但是話說回來,就算父母這樣做,又有多少人懂得感恩和回報呢?話音未落,老父親一口悶了農藥看到這個話題,我頓時感到不寒而慄。
  • 《父母愛情》:嫁給老丁前江德華為什麼一直未再婚?
    《父母愛情》中安傑和江德福結婚後,一共生下了三男二女。安傑要上班,沒時間帶孩子。那江德華為什麼不趁年輕時抓緊找個老公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一是哥嫂孩子多了,德華幫忙照顧孩子,無閒功夫想找老公的事。但是這個男人一直未出現。最後一個原因是編劇是想讓德華多在哥嫂家呆幾年,因為要是德華嫁出去了,就沒有那麼精彩的姑嫂大戲了。親愛的小夥伴,你們認為呢?歡迎留言討論
  • 趁夜色未晚,現言久別重逢文,大佬和模特,文荒可看
    《趁夜色未晚》作者:憬裡服裝大佬VS兼職模特文案言柚幼時,父母帶回來一個小哥哥,他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不知道自己名字,還是個路痴。
  • 「案例」老公企圖「換妻」未果,趁老婆熟睡引狼入室是強姦嗎?
    趙偉說可以趁晚上老婆睡熟了,讓他得手。一日放工後,趙偉發現老婆很疲勞,早早睡下,不一會兒就睡熟了,就發信息給李銀。李銀過來後,趙偉讓他進入臥室,自己出去客廳裡等著。趙偉的老婆在睡夢中,關著燈看不清,以為是趙偉,就很配合地與李銀髮生了關係,事後,接著睡去。第二天,她也沒發現什麼。
  • 尚姐姐,你帶我走,你帶我走好不好?
    尚將軍和葉小姐是實打實的青梅青梅,二人從小感情甚篤,自有人打趣道:「這尚姑娘若是個男兒身,那就是一樁好姻緣了。」如果、如果,尚將軍細細品著這兩個字,悶頭又是一口酒。哪有這麼多如果?世間哪有如果?小葉子,你看看天,看到月亮了嗎?這是我最後一次和你如此近地看月亮了。尚將軍朦朦朧朧地想著。
  • 太宗賞之罰(民間故事)
    早朝結束,眾臣正要離去,李世民卻將順德將軍叫到面前,笑了笑:「順德將軍長年領兵在外,功苦皆大,朕今日賞你。」    順德將軍不由一笑,跪下謝恩。太監抬上一隻紅木箱子,順德將軍爬起來就要打開。李世民制止道:「不急,回家後再打開吧。」
  • 帥老趁出來買菜的時間叫我去玩
    早上帥老打電話給我,說他在買菜叫我陪他去同志公園玩玩,家裡他老伴回來了,所以趁買菜這個時間找我玩!我簡單的回應了幾句就掛了電話,在菜市場路口看到了帥老提著青菜在等我,然後我上前跟他打了聲招呼,為了不被熟人看到,我們就一前一後往同志公園走去!
  • 結婚當天公婆不出席,趁老公去臺下敬酒,他弟偷勸我:別結
    結婚當天公婆不出席,趁老公去臺下敬酒,他弟偷勸我:別結!正文:婚慶禮品店。一男一女手挽手挑選禮品。男人名叫吳敬,女人名叫周海燕。兩個人是眾所周知的神仙眷侶,已經相愛七年了,現在正在籌備婚禮。「敬哥,我們的婚禮,叔叔阿姨真的不會來嗎?」周海燕聲音有些低落。
  • 小皮胡說系列:月亮的故事
    今天要講的,是「月亮」的故事!說起月亮,可能到了現在都有不少人忘了有她的存在了!然而要是把時間回調到幾個月前、剛剛開始的時候,那一定是少不了大家對她的口誅筆伐的!不少人都以為,月亮走得早、一定是跟她「全網煩」有關!然而這裡面卻涉及到一個內情:就是她註定不會走太遠!
  • 陳情令:細節糖,趁你不注意,魏嬰藍湛不僅勾肩搭背,還摟摟抱抱
    近看忘羨是知己,遠看忘羨是「知己」,魏嬰藍湛趁你不注意,悄悄地撒糖。NO.1:暮溪山,魏嬰擔心藍湛腿傷加重,想背著他,卻遭到了拒絕,看著一瘸一拐的藍湛,魏嬰心生一計,拜託溫情幫忙讓眾人停下來休息。你們這對小「知己」,又趁令牌們不注意摸手手,真是的,糖分超量了!
  • 第一次帶女友回老家,趁她去廁所,媽媽小聲勸我:趕緊分手
    第一次帶女友回老家,趁她去廁所,媽媽小聲勸我:趕緊分手小說:我叫孫威已經外出工作五年了,家裡一直催婚催的緊,我原本一直不願意回家,怕的就是他們嘮叨。但是今年不同了,因為我交了一個女朋友,她叫劉倩。我們倆感情不錯,這次放假我準備帶著她一起回家,見見我的父母。這是我第一次帶女友回老家,我媽為此做了很多菜。
  • 陳情未絕:番外篇之忘羨情無限(三百四十四)賞月
    本是月初,那月亮只剩個月牙兒,實在沒什麼好賞的意趣。那弟子便忙忙地走開了。魏無羨推開門,走出去。聽到門響,藍忘機轉過頭來,歡喜地道,「魏嬰。「「你在這做什麼?不是叫你去欣慕房裡睡嗎?」魏無羨冷冷地道。「我,魏嬰,我在等你睡著。」含光君低聲道。「等我睡著?等我睡著做什麼?你好進去?」
  • 青梅竹馬校園甜寵文,從校服到婚紗,強推《都是月亮惹的禍》
    1.都是月亮惹的禍 by 11點要睡覺覺簡介縱橫哥周自恆心裡掛著一彎小月亮。小月亮明玥出生,周自恆給她推嬰兒車;小月亮明玥上學,周自恆接送用自行車;小月亮明玥戀愛,周自恆換上了電動車;小月亮明玥畢業,周自恆送了她全城最貴的車;小月亮明玥結婚,周自恆親自駕著南瓜馬車。等到終於洞房,縱橫哥心裡慌——練了多年童子功,也不知道能不能開好這轟隆隆的火車。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誠意伯,尚某,周氏三子
    某次,在一個古廟裡看到一個老道在桌邊讀書,他上前請教,老道士不搭理。再三懇求,道士指著他自己讀的書說:「十天你能背誦下來,我就教你,不能就趕緊離開。」這本書兩寸多厚,劉基讀了一晚就記住一半。老道驚嘆到:「你可真是個天才!」於是指點他兵法。劉基後來輔佐朱元璋,曾對皇帝推薦老道士。皇上下旨召進宮,老道士已經八十歲,但面容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