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傳說(183)丨「鑽羊洞」的傳說(下)

2020-09-22 隴上非遺

一大群羊每隻身上都馱著琉璃瓦,卸下一數,不多不少,剛好是大殿急需的那個數。人們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大家立即擺瓦,不一會兒,瓦全擺上了。剛擺好瓦,傾盆大雨就譁譁地下個不住。這時,人們才忽然想起那個放羊的白鬍子老漢。工匠們想到對老漢的態度,心裡很不是滋味,很想向老漢道個歉,說幾句感激的話。可是,找遍了大殿內外,放羊老漢不知去向,只有老漢的羊,擠在屋簷下躲避暴雨。

雨過天晴,老漢依然不見蹤影。訪遍崆峒周圍的人家,都說沒有見過那樣的放羊老漢。放羊老漢不見了,這些馱過琉璃瓦的羊怎麼辦呢?大家想了個辦法:崆峒山本來禁止牛羊踐踏,但這一群有功的羊,卻可以永遠在山中自由奔走,並嚴禁任何人傷害它們。不知過了多少年,群羊馱瓦的故事一代代流傳,但人們很難再見到那群有功的羊了。有時聽到羊叫聲,跑去一看,什麼也沒有。不知是那年的夏天,崆峒山下的人家,發現他們快要成熟的莊稼地裡,踩出很多羊蹄印,只是莊稼卻完好無損。

人們議論紛紛,都感到奇怪。其中有幾個貪心的人,暗暗商議,要去捉住在地裡亂跑的羊。一個夜晚,月光半明半暗,果見一群羊從崆峒山跑了下來。幾個躲在暗處的人一齊躍出,四面堵截,想把羊趕回家去。這些羊發現人們要捉它們時,忽聽頭羊咩咩一叫,全都掉頭向山上奔去。幾個人緊追不放,追著追著,這群羊忽然從崆峒山的一個石洞中鑽了進去。

幾個追羊的人很高興,他們堵住洞口,滿以為到了天亮,這群羊就成了他們的私產了。誰知他們守到天亮,進洞一看,全都傻了。原來,那群鑽進洞的羊,一個個變成了石羊,臥在洞中,再也趕不出來了!從此以後,那個洞就叫鑽羊洞。人們說,那群變成石頭的羊就是當年馱過琉璃瓦的羊。

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相關焦點

  • 隴上傳說(182)丨「鑽羊洞」的傳說(上)
    崆峒山下有個鑽羊洞傳說,這些石塊還真是羊變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人們要在崆峒山的頂峰修一座莊嚴宏偉的神殿。大家依山取材,頗不費力。石基石柱,雕梁畫棟,大殿很順利的就立了起來。但大殿上的瓦卻不能就地取材,需要到陡峭的崆峒山下方能取到。負重走險路,弄不好,就有滑下萬丈懸崖的危險。
  • 隴上傳說(72)丨「姐妹山」的傳說
    嘉峪關建在嘉峪山下,南面有白雪皚皚的傳說這兩座山原是一對孿生姐妹,長得一樣窈窕,生得一樣俊俏,個頭也一般高,象雪山上的一對並蒂雪蓮。連玉帝也分不出高低,誰見了誰誇讚。北山見別人總是同時誇她們姐妹倆,心裡很不舒服,她想,如果有一天人們只誇我一個人該多好。
  • 隴上傳說(177)丨捨身崖(上)
    明朝年間,有個叫徐儒的書生在平涼府應試落第,歸鄉途中經過崆峒山下,遇上「四月八」隆盛的朝山會。拜神歸來的人紛紛傳說,山上有個老道,道行高明,神掐妙算,賽過神仙。徐生偶生一念,想上山求拜老道,佔卜自己的命運。
  • 隴上傳說(204)丨麥積山大佛的傳說(六)
    )「我……我……」兒子跪在地中央結巴著說不出話來,自尊心不允許他去解釋,只是父母年邁蒼蒼,他不忍心丟下。當他來到山下一看,使他大吃一驚,哎呀!萬萬沒想到工程是如此艱巨宏大:萬仞絕壁上,新開的石窟密如蜂房,大大小小,參差有致;特別是東崖的幾處崖閣,遠遠一看,屋簷廊柱,無比輝煌壯麗;棧道層層迭迭,攀延曲折,直插雲霄;順著棧道,進入洞窟,更是金碧輝煌,耀眼奪目。頂上四壁繪滿壁畫,龕內龕外的塑像,神態各異,光彩照人。父親看到這些,追悔莫及。
  • 隴上傳說(126)丨千佛的傳說(一)
    千佛的傳說就是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相傳,在古代印度的波羅奈國,有一座山色如畫,氣候宜人的仙山。山裡有一條晶瑩甘美的泉水自東而西涓涓流過。就在這條四季長流的山泉南邊,住著一位修仙的外道,名叫南窟仙人,他的房舍依山傍水,環境十分幽靜。平日裡,他常來泉邊汲水,漫步。
  • 隴上傳說(134)丨陽關下的石棺材(一)
    古陽關遺址的所在地——敦煌南湖古董灘上。關於這塊黑石頭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老輩人說:這就是有名的清官——包公、包老爺的石棺材。早年間,古董灘上並沒有這塊黑石頭,也不知什麼時候人們看見這塊黑石頭就在古董灘上出現了。隨之,他的傳說也就來了。
  • 隴上傳說(179)丨捨身崖(下)
    (接上期)半夜時分,老道人仗劍來到經房,房門反插著。他慌不擇路,摸索著過了「鷂子翻身」(地名),躲進十大魔王殿,揭起神像穿的大紅緞袍鑽了進去。隔了好大功夫,鴉雀無聲。徐生下了神臺,拈了柱香,燒了黃表,向魔王神像祈禱道:「大仙在上,小人求借你的紅緞袍一用,解救他人地獄之難。」然後,他解下大紅緞袍披到自己身上,出了大殿,來到殿後的懸崖邊,牙一咬,眼一閉,跳了下去。
  • 隴上傳說(194)丨「三女峰」的傳說(下)
    (接上期)別了賊人,愛貞悄悄地給兩位姑娘說:「我們也該準備了。」在鼓樂齊鳴的喧鬧聲中,三位姑娘來到堂上和三位「新郎」對面而站。隨著司儀「新郎、新娘拜堂」的聲音,三位姑娘卻用力扔掉了頭上綢蓋頭,橫眉冷眼,顯出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氣,驚得在場的強盜目瞪口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 隴上傳說(171)丨取金石(下)
    (接上期)以後幾遇災荒,窮苦人求奔借債,王應得轉善為惡,心生歹意,乘人之危,糧食裡摻雜上羊糞蛋,小鬥出、大鬥入,高利盤剝。半月後,自知生命垂危,將兒子王空叫到床頭,斥退家人,臨終遺言:「沒吃頭了打和尚,沒燒頭了劃(劈)門框。」囑畢,閉目而亡。王空是個敗家子,沒上幾年,家業衰敗,窮困潦倒。
  • 隴上傳說(107)丨敦煌「新店子」的來歷原來這麼精彩(上)
    大牛媽一路上生病發燒,到這裡更嚴重了。不時地喊著要水喝。大牛背的水葫蘆早就空了,乾井子又幹得冒火,那裡有水?他只好拿著破碗向鹽販子討水。(未完待續)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 隴上傳說(249)丨大小鳳川的傳說(二)
    )那時候的縣令,是個有名的見錢眼開的狗官。然而當他們贖出父親的時候,老人家在酷刑的折磨下,已經奄奄一息,回到家裡不幾天就含恨死去了。眼看著父親慘遭毒手,兒子李豹決心為父親報仇雪恨。這些天,她除了加緊刺繡外,天天都要跑到小路上望幾回。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早晨太陽剛冒花花,小路上出現了一個矯健的身影,這時她的鳳凰恰好繡成了。當巧女奔出草屋的時候,正是自己的丈夫笑盈盈回家來了。
  • 隴上傳說(240)丨「蓮花池」的傳說(三)
    (接上期)縣官的少爺剛一走,縣官的小姐尤蓮的丫環鳳兒又湊了上來,她笑盈盈地對蓮娃說:「蓮大哥,買朵花。」她說著交給了蓮娃一兩銀子,又說聲「不要誤事」,把紅豔豔的九蓮花插在黑油油的頭髮上,輕輕盈盈地走了。日頭偏西,觀花的遊人才走散,蓮娃折了一籃子蓮花,上縣官的衙門來了。
  • 隴上傳說(117)丨金瓶河的傳說(一)
    金瓶河從祁連雪山腳下譁啦啦流出,宛若一條深藍色的綢帶,在陽光的照耀下,勤勞、智慧、勇敢的裕固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金瓶河兩岸的草原上,過著四季遊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當快樂的牧人吆趕著彩雲般的馬、牛、羊群到河邊來飲水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古老的歌:假若不是吉祥鳥啊,布裡根怎會找到金瓶?如果沒有金色的寶瓶,幸福哪能在草原上降臨?!
  • 隴上傳說(153)丨九眼泉(下)
    (接上期)原來這九蓮洞,被一個開著九家爐碗窯的大惡霸赫耀天佔據著,共有九個大洞每個大洞又有九個小洞,合計有八十一個洞組成。就這樣,大軍看押他們,他們又帶領民夫,越平川,翻大山,來到了一座青石崖下,看到石崖上的石門中挖碳的人一簍一簍地向外送碳,直忙了一天一夜,才把二十多輛大車裝滿,由民夫們運回填九眼泉。九眼泉真的被填死了。
  • 隴上傳說(94)丨五鳳樓的傳說
    在絲綢之路上,張勇來到河西,平定了當地的反清烽火,立下了汗馬功勞,清庭冊封他為靖逆將軍一等侯。張勇來到張掖,一眼看上了五鳳樓這個地方,便決定在這裡大興土木,重新修侯府。他還用重禮聘請江南名士李漁,幫他搞園林設計,訓練歌妓。
  • 隴上傳說(181)丨玄鶴洞(下)
    一念未畢,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兩隻殷紅的丹頂宛如珊瑚、羽毛如白緞子似的玄鶴,從雲端降至太守面前的草坪上,隨著他彈的古曲翩翩起舞,絕妙非常。在場的人都被這奇景吸引住了,仿佛是在幻夢裡一般。(未完待續)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 隴上傳說(193)丨「三女峰」的傳說(中)
    (接上期)「大王,剛才所提之事,我們還需商量一下,成與不成明天回話。」愛貞見強盜上勾,緊追不放。「決不食言。」三個頭領拍拍胸脯又說「孩兒們,快去按主母說的辦,誰有推遲,當心殺頭!」又回頭向三個姑娘大獻殷勤:「那就請夫人回去歇息吧!」當時各回各家。賊寇們便張燈結彩,宰豬殺羊,抬酒排桌,興高採烈地為快到的喜事奔忙。
  • 隴上傳說(190)丨「酒坊溝」的傳說(三)
    (接上期)這酒一下肚,就覺熱遍全身,使人心曠神怡。這壇酒喝完了,姑娘的滿頭禿瘡居然全好了,而且白嫩的頭皮上還生出一層黑絨絨的頭髮。米酒怎麼會有如此神效呢?原來,這壇米酒裡,不知何時掉進了一條烏梢蛇,連蛇肉全都化進米酒裡。姑娘的禿瘡全好了。
  • 隴上傳說(189)丨「酒坊溝」的傳說(二)
    (接上期)酒坊老人一聽,這怎麼能走呀?他們把後生扶進自己家中,好說歹說,那後生總算同意住下了。老夫婦那個樂呀,真是無法形容。他們給後生洗瘡下藥,忙個不停。一天晚上,那後生突然雙膝跪地,半晌無語。二位老人十分詫異,趕快攙起,那後生這才羞答答地說:「二位老人待我這樣好,若不嫌棄,我就拜二老為幹父幹母。
  • 隴上傳說(99)丨蘇山雙羔
    在民勤的傳說中,匈奴單于勸至今,人們還傳說蘇武山上放的羊,容易生雙羔,每當羊只生下雙羔時,人們就說:「這是蘇武爺賜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