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寶釵緣 美好大團圓 —梁羽生系列評論之三

2020-08-26 山東孫繼

《龍鳳寶釵緣》是一部愛情武俠小說,這是題目告訴了我們的。小說以段克邪、史若梅為男女主角,以他們的愛情為主要線索,以他們的姻緣信物一對龍鳳寶釵為引子,到最終龍鳳寶釵合二為一,有情人終成眷屬,描述了段克邪、史若梅,聶隱娘、方闢符,空空兒、辛芷姑,楚平原、宇文虹霓等俠客們愛恨情仇、行俠仗義的傳奇故事。該書有兩條主線。一是段克邪與史若梅歷經重重誤會,一雙小兒女終成眷屬,延續了兩家的兩世情緣;二是海外異人扶桑島虯髯客的傳人牟世傑來到中原招兵攬將,企圖謀取大唐江山問鼎天下,鐵摩勒、段克邪、空空兒等俠士為了百姓平安,經過艱苦鬥爭,遏制了牟世傑的野心,維護了中原和平。兩條主線最終合二為一,交匯成了奸徒授首伏法,俠士喜結良緣的大團圓結局。



《龍鳳寶釵緣》全書總共五十二回,六十多萬字,最早連載於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五日的《大公報》。這是梁羽生小說創作的中期,也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段和成熟階段。我在己亥豬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我二〇二〇年的除夕下午看完,用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

《龍鳳寶釵緣》是《大唐遊俠傳》的續集。故事緊接前傳,以大唐遊俠傳中的男主角段珪璋的兒子段克邪、結義弟兄隱逸文士史逸如的女兒史若梅為男女主角展開,而他們的這段姻緣故事,是《大唐遊俠傳》第一回就設定好了的,段珪璋、史逸如一出場就以一對龍鳳寶釵為他們定下了婚姻,也就基本定下了續書《龍鳳寶釵緣》的格局。梁羽生寫的大唐武俠小說共有四部。《大唐遊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都是關聯繫列的。按照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女帝奇英傳》,與其他三部小說沒有任何關聯,獨立成篇,但因為歷史年代是唐朝,寫的也是遊俠故事,習慣性地把它也列入了大唐遊俠系列。



段克邪與史若梅的愛情,是傳統愛情的深化,在愛情故事中揭示深刻的人物性格和心理衝突。這段描述採取男女主角輪流出場的手法,讓他們不斷產生矛盾與誤解,尤其是另一個「史姑娘」——反面角色史朝英的出現,更是讓矛盾與誤會達到了高潮。直到第二十八回,他們才徹底冰釋前嫌,消除誤會,用了一半還要多的篇目。

段克邪是本書的主人公,但通篇讀來,不由得對他有些失望。段克邪作為書中的第一主角,卻缺乏主角的光環。《在大唐遊俠傳》中,三個主要人物段珪璋、南霽雲和鐵摩勒,都具有主角光環,而段克邪卻給人很不放心的感覺。他人生充滿坎坷,剛一出世,就被空空兒擄走,強行給空空的師娘收為關門弟子,一待就是十年,好歹十年學成,剛剛一家團聚不到一年,就父母雙雙陣亡,成為孤兒。成年後開始行走江湖,又連續成為仇敵的俘虜,最後一次更慘,依靠親友們解救才脫獄成功,隨後小說也就匆匆結束了。整部小說看不出段克邪的大俠風度。相反,鐵摩勒和空空兒出場不多,卻光彩照人,非常搶戲。

書中的反面角色牟世傑、史朝英夫妻卻塑造得非常成功,給人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他們互相利用,當最終失敗以後,卻雙雙自殺。但他們的死去,卻沒有給讀者留下罪有應得的感覺,而是帶著深深的遺憾,覺得他們罪不至死。作者著意書寫他們的悲劇,既譴責他們的行為,又帶著一定的同情。史朝英是書中最有光彩的反面女角色,她手段狠辣,心計深沉、野心勃勃,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藝術形象。




在大唐遊俠三部曲中,梁羽生非常巧妙地把唐代傳奇中的人物完美融入,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嘗試,而且也是非常成功的創新。唐代傳奇中的聶隱娘、薛紅線、空空兒、精精兒成為小說中的主角,甚至鐵摩勒、磨鏡老人也是脫胎於傳奇。在武俠界名聲最大的虯髯客雖然沒有正式出場,但卻多次提到,並讓他的後人來擾亂武林。梁羽生非常巧妙地把傳奇人物融入,既不改變原來的人物形象,又不拘泥於原來的人物個性。這種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學人物和傳奇故事融入小說的小說,我非常贊同,往往會給讀者真實可信、生動有趣的藝術享受。


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


最後需要說的是,書中寫丟了一個人物。在小說的第四十七回,亦正亦邪的女俠客辛芷姑叫大徒弟龍成香帶上自己的無情寶劍去捉拿二徒弟史朝英,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直到本書第五十二回結束,再也沒提到龍成香,連個交代都沒有。還有,本篇小說的結尾,史朝英自殺之前,生下了她和牟世傑的孩子,臨終託付給空空兒、辛芷姑夫妻撫養。這就留下了懸念,給人感覺是否會在續集中製造若干矛盾和故事。但事實上續集《慧劍心魔》中並沒有出現,空空兒和辛芷姑依舊天南海北,卻沒有提到孩子的隻言片語。有好事的網友提到,龍成香是給史朝英看孩子去了。這樣的想像倒是非常符合,一下子填上了許多大坑。呵呵!

很顯然,這是作者寫作過程中的失誤,因為當時他要同時創作三四部不同的武俠小說在不同的報刊連載,有時候難免顧此失彼,出現失誤。而最後他沒有像金庸一樣在出書的時候進行修訂,一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個錯誤也許不是錯誤,只是失誤,無關大局。但另有一個錯誤,在續集《慧劍心魔》中尤其嚴重,讓人感覺很不痛快!

2020.1.31.—2.2.下午於山東章丘眼明泉畔


相關焦點

  • —評梁羽生系列之四
    其他像這樣的錯誤無處不在,梁羽生缺少的就是在他封筆以後的後期修正。 在寫這篇評論的時候,原本是想要指摘一下粱大俠的。《大唐遊俠傳》歷史背景是安史之亂時期,《龍鳳寶釵緣》的背景是藩鎮割據的初步形成,而《慧劍心魔》的背景則發展為藩鎮割據局面全面形成,唐中央集權的衰落。武俠小說作為成人童話,以無數鮮衣怒馬的青春傳奇滿足了讀者的旖旎幻想。武俠小說的主角們多半少年成名,武功蓋世,以美人如玉劍如虹的盪氣迴腸笑傲江湖。但本書的主角是誰?書中著墨最多的是展伯承。伯承是王燕羽和展元修的兒子。
  • 梁羽生大唐四部曲,兩部傑作兩部佳作,女帝奇英傳尤其讓人驚豔
    其實對老一輩武俠迷來說,梁羽生小說是真正的武俠經典。梁羽生寫明代故事,有「萍蹤俠影錄」系列,寫清代故事有「天山系列」,寫唐代故事則有「大唐四部曲」系列武俠小說。這四本小說分別是《女帝奇英傳》、《大唐遊俠傳》、《龍鳳寶釵緣》和《慧劍心魔》。前兩部是武俠傑作,後兩部是武俠佳作,都值得一看。而《女帝奇英傳》尤其讓人驚豔。
  •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大唐遊俠傳》俠義精神—梁羽生評論之二
    《大唐遊俠傳》是梁羽生創作的以唐代安史之亂為背景的武俠小說,講述了段珪璋、南霽雲、鐵摩勒、竇線娘、夏凌霜、韓芷芬、王燕羽等一群身懷絕技、性格各異的武林人士為報國讎家恨,一同平定安史之亂的傳奇故事。整部小說敘述鐵血金戈的大場景,表現了江湖兒女們豪邁絕倫的俠氣精神,讀起來盪氣迴腸,心胸澎湃。梁羽生說過:「武俠小說寧可無武,不可無俠」,成為他創作三十年武俠小說一直堅持的真理。
  • 梁羽生作品全集,喜歡梁羽生的不要錯過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段珪璋與史逸如在新年裡同時喜得後嗣,一男一女,正好定下兒女親家,並以龍鳳寶釵作為信物。段珪璋曾當面辱罵安祿山,安祿山懷恨在心,他認出了段珪璋。可手下人抓錯了人,抓成史逸如。《龍鳳寶釵緣》為《大唐遊俠傳》後篇。
  • 梁羽生三十三部經典武俠作品,四個系列,兩部獨立作品,四個朝代
    三,天山(二十部,接近作品總數2/3,包括明代七部,清代十三部)。  四,清末義和團(兩部,最早的作品)。  此外還有兩部獨立作品:《女帝奇英傳》(唐)、《武當一劍》(明)。  系列有四個,朝代也有四個(兩者不等同):唐、宋、明、清。第一個寫的是清,接著是明、唐、宋。後寫的兩個較早收工。
  • 飛鳳翔天龍潛淵 這本小說挺好看梁羽生系列評論之五
    根據梁公的寫作習慣,在報紙連載是每次千字,這本書總共七回六十七節,這六十七節也就是他的連載次數,因為每節正好千字左右,可見這本書大約六七萬字的小說,是梁羽生最短的一部。但也是一部獨特的小說。《正午報》如果是日報,也就連載兩個多月;如果是周報,就需要連載一年多點。
  • 為什麼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沒人願意翻拍了?
    金庸的作品無疑是近年翻拍市場的大戶,笑傲江湖、射鵰、神鵰,被炒剩飯一般翻過來炒過去,大有生生不息、連綿不絕之勢,在老先生已經駕鶴西去、玄幻魔幻大行其道的今天,還能守住傳統武俠一畝三分地,著實不易。反觀同時代其他幾位武林前輩,作品卻逐漸被遺忘。
  • 風雲雷電不見下雨——評梁羽生之十
    【讀梁羽生系列評論之十】風起雲湧民族義 雷鳴電閃英雄歌——宋朝系列之終結篇《風雲雷電》 《風雲雷電》是梁羽生宋朝系列的最後一部。按照故事發生時代,下一個系列,就是明朝萍蹤系列了。該書最早連載於《大公報》,時間是從一九七〇年二月九日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五日,歷時兩年半,總共約七十三萬字。《風雲雷電》是我第一次閱讀,閱讀時間是從二〇二〇年的五月十號到六月八號,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平均每天閱讀兩萬多字,比起前面幾本,進度稍慢。這本小說,並不是梁羽生的精品,內容略顯粗糙一些,但只要慢一點讀,感覺還算不錯。
  • 未來,梁羽生小說會成為影視劇熱門——讀梁羽生之八
    讀梁羽生系列評論之八梁羽生鴛鴦大點 辛龍生鳳凰涅槃——略談《鳴鏑風雲錄》的人物描寫 梁羽生小說拍成影視劇有十餘部,約佔他所有武俠小說的三分之一。有一些雖然拍成了影視,但僅僅是借了一個小說的外殼而已。當然,這也怪不得梁羽生大俠,這種事情自古有之。看《三國演義》關雲長千裡走單騎,本該走三五百裡,但他為了完成過五關斬六將的偉業,偏喜歡到處繞圈,走了不止千裡。韓佩瑛也是一樣,不去齊河繞這一個大圈,怎能會認識宮錦雲、公孫璞這兩位重要角色?看來,這完全事出有因、情節需要的。
  • 散花女俠真瀟灑 道德綁架很可怕——梁羽生評論之十三
    一部《萍蹤俠影錄》中,張丹楓為了天下百姓不受戰火之患,寧可向仇敵大明朝獻出寶藏和地圖,這還是何等的胸懷與氣度,這是何等的大局觀念?歷史上的朱元璋,趕跑蒙古鐵騎建立大明王朝,讓漢族人不再受到欺壓,是一代名君。但梁羽生依舊不滿足。在他的筆下,只要是皇帝就不是好人,就要反;只要是朝廷的部隊,就是鷹犬;只要幫助朝廷的人,就不是好人;只要反對政府的,就是義軍。
  • 為什麼金庸射鵰三部一直被翻拍,卻沒什麼人拍《雲海玉弓緣》?
    好比現在的網文,唐家三少大行其道,不少學識淵博筆力深厚的作者的讀者受眾反而沒唐三多,為什麼?因為九年義務教育後,小學生遍地跑啊。大部分人能看懂小白文,有幾個能看懂文言文、甲骨文?金庸是看好友梁羽生寫武俠賺錢後才開始武俠寫作的。古龍是灣灣的代表,沒記錯是梁羽生、金庸在臺灣火了後才火的。個人不太喜歡古龍小說,感覺是和瓊瑤小說一樣,年代久遠、思想過時、無病呻吟的作品了。
  • 假冒金庸和梁羽生的2本武俠小說,魚目混珠,令人齒冷
    主角一路行俠仗義,學會大羅金剛劍,尋找九龍令,更重創大漠三醜,成為江湖名俠。小說還有《殺魔求道續》,寫柳劍雄失去武功,後又經歷諸多磨難,恢復武功,打敗魔頭牟昆,並完成了找回少林武功的任務。另外,主角也擁有了兩位紅顏知己,分別是女扮男裝的玉鳳和高人之女段玉芝。
  • 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主角高貴迷人,讓武俠迷無比驚豔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主角是高貴迷人的少女,讓武俠迷無比驚豔。梁羽生的小說中,有不少以少女為主角的小說,比如《白髮魔女傳》、《散花女俠》、《江湖三女俠》等多部小說,之所以用女角色來作為書名,足以顯示這些女角色在書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要蓋過男主角。譬如白髮魔女練霓裳的魅力,是遠大於男主角卓一航的。
  • 梁羽生金庸曾經摯友!為何失和
    從1954年到1984年的三十年間,梁羽生寫出了三十五部、將近一千萬字的小說。他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雲海玉弓緣》三部書是代表作。他的小說充分體現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的名句之意:「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他們雖然是好朋友,但也曾發生過一場筆戰。
  • 金庸劇翻拍次數最多,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見少,心還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風雨飄搖……記憶裡的江湖豪情總是那麼美好而其他三位的作品可就差的遠了,可能連金庸的一半都達不到,梁羽生20年來被翻拍的作品不超過5部,溫瑞安基本只有《四大名捕》系列稍微有些存在感,古龍的情況稍好一點,至少還有《小李飛刀》、《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武林外史》等幾部作品的熱度可以與古龍作品抗衡。
  • 梁羽生為代表的傳統武俠與現時代的網文的差別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
  • 厲勝男,柳清瑤同是「魔女」,但此「魔」非彼「魔」結局天地之別
    ————梁羽生,調寄《浪淘沙》再讀新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先生的作品《狂俠天驕魔女》,真的是諸多感慨。「魔女」——柳清瑤,其實一點也不魔,尤其是那種錚錚的家國情懷,早已把俠女的情懷升華了。但是,想起梁羽生先生另一部作品《雲海玉弓緣》中的「魔女」——厲勝男,也是歷經復仇之路,雖然跟意中人舉行了婚禮,但是婚禮現場成葬禮,令人唏噓不已!這樣,雖同是「魔女」,但結局天地之別。
  • 《瞄準》官方版大結局,蘇文謙一家三口大團圓
    《瞄準》的大結局在網絡上不下一百個版本吧,但都是作者個人猜測,並非真正的大結局,今晚(11月16日)《瞄準》終於迎來了大結局,一切的一切都已塵埃落定,該死的人都死了,不該死的人也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蘇文謙久經磨難終於迎來一家三口大團圓。池鐵城作為本劇中的頭號大壞蛋,其人性在最後幾集被泯滅得渣都不剩。
  • 還是梁羽生的黑色幽默?
    在新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中,女主角厲勝男是一個異類。為了復仇,哪怕是不惜一切代價。當然包括自己的生命。在挑戰天山派掌門人,也是當時武林中天下第一高手唐曉瀾時,就是《雲海玉弓緣》最大的看點!其實,厲勝男儘管煉成了第九重,使出來的效果與當年喬北溟煉成第九重天地之別。為什麼呢?這個修羅陰煞功,藉助高深的內功發揮出來殺傷力更大。而喬北溟的內功修煉到正邪合一境界,真正非同小可!
  • 少時看金庸、古龍、梁羽生,現在看唐家三少、天蠶豆
    從小讀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等大師的武俠小說回味無窮的港片就在那天恍惚間的頓悟發現錯了,現代玄幻仙俠小說不只單純只有構,還有意、還有境、還有文筆,比如15年沒有停更,碼字之最「唐家三少」,將近5000萬的碼字量,這碼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