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叫王婆,面黃肌瘦得一點精神都沒有,有人問她說:「又是三天沒吃飯,至於嗎。」她也不作聲。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莊上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家要娶親,所有的人都要上禮慶賀,光這賀禮就要了王婆一個月的生活費。她留著肚子,就是為了到時能多吃點,吃一頓能飽三天嗎。
這家人確實錢多關係廣,在離結婚的正日,還有半個多月就有客來,廚師請了三十六,幫工打雜的就找了二百八,光記帳的先生就有八九個。天天車來車往湧街堵道,收的金錢和財物都裝了好幾大車。後來,累病了兩個記帳的先生,壓癱了四個扛錢的夥計。吃剩的飯菜都倒進莊西的大坑裡,都滿了並發出一股股臭氣,離三裡遠都能聞到臭味。有的是錢不在乎。
到了結婚正日那人就更多了,剛開席時,王婆就站起來,左手抓右手拿,連捂帶塞一陣狂吃,打了幾個飽隔之後,還怕吃不飽,又解開褲帶,蹦了幾蹦讓食物墩實了再吃。她又吃了一會兒,直到一口都咽不下去為止。
王婆吃飽喝足了,看著對面有個小孩,吃肥豬肉片子時,兩嘴角子往外冒油,就撇著嘴說:「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貧,像八年沒吃過肉似的。」
旁邊有人提醒她說:「說話注意點,這可是村長家的孩子,旁邊的老婦人就是村長的娘。」此時那老婦人正討厭地看著王婆。
一聽此話,王婆立即改口說:「哎呦呦、我就說嗎?只有村長家的孩子能長得這樣富態,能吃肥肉那是福氣,別人想吃還沒這個本事呢。」惹得大家一陣大笑。
酒席終止人們一鬨而散。王婆捧著個大肚子不敢走快,來到莊頭時渴了,就到一家小賣部裡買喝的。王婆掏出一張假錢給店主時,才發現店主竟然是席間的那個老婦人,村長的娘。村長的娘也不辯真假,順手給了她一瓶。
王婆邊喝邊走,到家了一瓶也喝完了,她躺在床上不一會兒覺得肚子疼,還以為是吃多了撐的沒在意,後來越疼越很了,疼得直打滾。
有人把王婆的兒子和兒妻叫來,可他們卻不願意給王婆治病,還說:「她的死活與我們無關。」他們母子的關係咋鬧成這樣,事情還得從十多年前說起。那時王婆家道寬裕,為了給兒子娶媳婦,送彩禮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不算,還欠了許多債,從此一下子掉進了窮窟窿。更可氣的是兒媳婦不賢,兒子又生性懦弱,生生地把她老兩口子趕了出來,就住在一間破屋子裡,還不養活,老倆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極其艱苦。
有一次,老頭子在路過兒子的家門口時,看見兒子正在餵小孫子,他就矚憬生情,不禁老淚縱橫,回到家裡寫了一首詩,貼在了兒子的門上,自然會引來很多人觀看。
兒媳婦看見門上貼的詩寫道:隔窗望兒兒餵兒,想起當年我餵兒。如今我兒來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那惡婆娘不但不悔改,反罵老東西敗壞她的名聲,還把老頭子毒打了一頓。老頭子氣憤不過就上吊死了,從此,王婆再也不願見這個兒子。
有人見王婆疼得直嚎,就責罵他兒子說:「你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她可是你的親娘,沒有她那來的你。如果再不給她治病,我們大家也不會饒了你們。」那惡婆娘沒有辦法,只得讓丈夫用車子拉著王婆去看病,她八九歲的兒子也跟在後面走。其實那惡婆娘根本就不想給王婆治病,她把王婆拉到荒野地裡沒有人的地方,要把王婆扔掉。王婆被從車上拽下來,又哭又叫的,小孫子就站在旁邊默不作聲。
過了一會兒,孩子突然拉著車子往回走,他娘就大聲說:「別拉啦,不要了。」
孩子站住了說:「咋能不要呢?我還要用它,把你們兩個也拉到這裡,和奶奶扔在一起呢。」
兒子的一翻話,她就像當頭挨了一棒,頓時醒悟過來,生怕將來自己也落了個和婆婆一樣的下場,就趕忙把王婆扶上車,夫妻二人拉著車飛也似地給王婆看病去了。聽醫生說,王婆是喝了變質的東西食物中毒了,花了很多錢才治好。
原來,村長的娘給她的是變了質的飲料。王婆病好後,兒子把她接回家裡,兒媳婦對她也很好了,她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這真是:以假買假,福禍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