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BL遇上婚姻:《威尼斯商人》中的男性之愛與婚姻幹涉

2020-08-28 王小九視角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如下:

威尼斯的年輕貴族巴沙尼奧想要追求貝爾蒙特的富有千金波霞,可惜苦無資金。巴沙尼奧找上自己經商的摯友安東尼奧。安東尼奧時常資助巴沙尼奧,這次應該也拿得出錢來。不過,安東尼奧的船貨尚未抵達,因此,他必須先向猶太人夏洛克貸款,抵押的不是他的財產,而是一磅肉。

巴沙尼奧順利娶到波霞了。波霞交給他一枚戒指,要他無論如何不能脫下這枚戒指。不過,災難緊接著喜事而來。安東尼奧的商船沉沒了。他願意賠給夏洛克兩倍的款項。可是,夏洛克堅決拒絕了安東尼奧的錢。他要他契約上寫好的那一磅肉。

事實上,他要安東尼奧死。

聽聞消息的波霞假扮成律師巴薩札前往法庭。她說,夏洛克可以依照契約,取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但他不能多取一滴血,否則就是毀約。夏洛克被巴薩札打敗了,安東尼奧死裡逃生了。當然,沒有人知道他是波霞假扮的,包括巴沙尼奧。

原本以為自己即將失去摯友的他想要感謝巴薩札。假扮成巴薩札的波霞意圖測試丈夫,刻意索取自己交給他的那枚戒指。巴沙尼奧猶豫了,可是,最後他依舊違背對妻子的誓約,將戒指交給了眼前的巴薩札。

想當然爾,巴沙尼奧被波霞譴責了。波霞揭露了自己便是法庭上的律師巴薩札。她責備巴沙尼奧輕易地把戒指交出去,要他這次好好保管戒指。最後,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仍是一齣喜劇。

不過,就算是光看故事情節的人都明白,《威尼斯商人》表面上是喜劇,實際上問題可多了。他碰觸了種族議題,再現了猶太人在歐洲白人社會中受到的歧視、壓迫與他的仇恨。

當然,他也碰觸了男男之愛與婚姻體制之間的衝突——究竟巴沙尼奧要遵循妻子的約束,守住戒指,還是為了感謝拯救了自己摯友的律師,把戒指交出去?對他來說,究竟男男之愛比較重要,還是夫妻之約比較重要?

安東尼奧與巴沙尼奧之間強烈的男性情誼,使得《威尼斯商人》成為莎士比亞劇作中最常被拿來討論同性之愛的作品之一。《威尼斯商人》的安東尼奧與《第十二夜》中的安東尼奧,也成為莎士比亞筆下最常被視為&34;的兩個安東尼奧。不少莎士比亞學者認為安東尼奧就是同性愛者,只是受到社會壓抑而不敢出櫃。

克萊柏格認為安東尼奧在夏洛克身上看到自己——夏洛克作為一個猶太人受到歐洲白人社會壓迫,就像自己作為一個同性愛者受到異性戀社會的壓迫一樣。所以,克萊柏格認為安東尼奧的反猶情結,只是一種自我仇視的轉化結果。而後,奧羅克也支持這樣的論點。他認為同性愛作為一個&34;早於傅柯在《性史》中所宣稱的更早現身,而《威尼斯商人》勾勒出猶太人與同性愛者的類似處境——他們同樣都是受壓迫的&34;。

克萊柏格和奧羅克的解讀,可以算是一種&34;的解讀,以現代之&34;的身份政治概念,回頭來重新讀出《威尼斯商人》中可能的政治意涵。就像辛菲德所說的,《威尼斯商人》提供了足夠的線索給後現代的觀眾作解讀。這樣的解讀忽略的,當然是生產出《威尼斯商人》的早期現代文化脈絡。

事實上,《威尼斯商人》真正的衝突,並不在&34;與&34;之間,而在男男之愛與婚姻體制之間。透過&34;,莎士比亞非常巧妙地讓一枚小小的戒指,化為男性情誼與夫妻約定之間矛盾衝突的完美象徵。

巴沙尼奧究竟是不是&34;已不是問題,而是他的情感究竟歸屬於誰的問題。而顯然地,儘管巴沙尼奧最後仍然走回婚姻,他在關鍵的&34;中所作出的選擇,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他真正的感情歸屬,是安東尼奧。

莎士比亞並沒有刻意壓抑這段男男之愛,反而以文字凸顯了男男之愛的強烈。

當安東尼奧即將接受自己的死亡,巴沙尼奧竟回他:&34;現在回頭看,我們當然會覺得巴沙尼奧的表白過於誇張。

但是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男性愛傳統來看,巴沙尼奧與安東尼奧之間的愛,其實恰好生產出理想的陽性情感結構,並且將女性——也就是妻子波霞——徹底地排除在結構之外。

而《威尼斯商人》最後上演的,便是妻子拒絕被排除在外,企圖以婚姻之律打斷男性之愛的矛盾戲碼。這也使得後來很多女性主義批評家將波霞視為早期現代戲劇中的女性主義化身。

紐曼(Karen Newman)是這派女性主義批評的代表人物。她認為,波霞翻轉了戒指原有的意義。戒指原先象徵女性作為被男人交換的物件,最後卻反過來被挪用為閹割丈夫的武器。因此,波霞象徵的,是挑戰了文藝復興時期性別體系的&34;。

當然,也有批評家認為波霞的力量被過度強調了。

帕爾騰就認為,波霞代表的不是不馴女人,而只是舞臺上的&34;。文藝復興時期的喜劇時常再現被閹割的丈夫,可是,這些閹割戲碼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它透過喜劇收編了女性的威脅,使觀眾可以透過笑鬧排除自身的焦慮。因此,對帕爾騰來說,波霞帶來的並非真正的威脅。《威尼斯商人》不但沒有挑戰性別體系,反而重新鞏固了它。

不管是波霞的女權式閱讀,還是帕爾騰對女權式閱讀的推翻,其實都簡化了波霞手中權力的來源。波霞的確是文藝復興舞臺上,少數拒絕被排除在男性理想情誼之外,能以自身權力打亂男性感情結構的女性角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波霞用來鬆動男性情誼的象徵之物,是一枚戒指。也就是說,波霞是透過婚姻的規範性,去試圖打斷安東尼奧與巴沙尼奧之間的情感流動。

她一方面以女性之姿介入了男性情感結構,一方面又以婚姻體制規訓了男性情誼欲望。這使得波霞成為矛盾複雜的角色,同時象徵了女性的崛起與婚姻的規範。

這樣看來,波霞雖然讓女性不再被完全排除於男性情誼結構之外,卻也未必真正解構了透過婚姻家庭建構出來的性別體制。也因此,波霞的矛盾,倒未必是女性主義或非女性主義的二元對立,而是,她一方面象徵了女性權力,但這樣的女性權力,卻是透過婚姻規範來達成的。

相關焦點

  •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之一
    《威尼斯商人》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圍繞夏洛克「借債割肉」的故事展開,突出了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太人夏洛克的尖銳的民族矛盾,顯示了夏洛克兇殘、貪婪的本性。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在一開場就這樣抱怨:「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悶悶不樂,它真叫我厭煩;你們說你們見到我這樣子,也覺得很厭煩;可是我怎樣會讓憂愁站了身,這種憂愁是怎麼一種東西?」為衝突奠定了基調,渲染了氣氛。
  • 《威尼斯商人》裡的夏洛克,他反批評的方式合理嗎?
    比如說:社會中有人隨地吐痰,你指責他說,這是不道德行為。他反唇相譏:「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脖子後面的灰!或者說,你從來沒有做過不道德的事情嗎?你不會如此虛偽吧?」這就是為了擺脫別人的指責而訴諸虛偽的行為。
  • 《傾城之戀》:一座城的淪陷,成就白流蘇與範柳原婚姻的心理分析
    一、《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是一位離婚後回娘家的少婦,範柳原是位鑽石王老五。他倆結成夫妻,讓白家上上下下對白流蘇,由白眼相待到另眼相看。當然,這裡有很多不服氣的心態在裡面。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婚姻,放在今天,也會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的。 大家都知道,範柳原是個把女人看作是腳底下泥的花花公子。
  • 《三十而已》顧佳完美得不真實,是男性幻想中的妻子嗎?
    《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是一個極其完美的人。在事業上,她幫助老公許幻山從藝術家轉型成商人,開辦公司。在家庭中,是一個賢惠得體的妻子,井井有條的處理家務,妥當的將兒子送往最好的幼兒園,一旦丈夫有憂愁時,能夠幫助對方很好的排解。
  • 威尼斯神話丨「神秘勢力」引發威尼斯的「貿易戰」和「政治戰」
    威尼斯商業帝國有著「第一經濟世界」之稱,在十六世紀新航路開闢時期,使西歐社會經濟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經濟循環,但新航路開闢讓西歐社會經濟陷入危機,有著經濟世界之稱的威尼斯也難以倖免,在整個社會動蕩時期,社會經濟嚴重下滑之際,威尼斯創造了「神話」,保住了威尼斯神話的傳說。
  • 5本先婚後愛文,有人在婚姻裡流離失所,有人在婚姻裡歡喜自贖
    今天為大家推薦5本先婚後愛文,滿分推薦《唐門新娘》。有人在婚姻裡流離失所,有人在婚姻裡歡喜自贖。1.傅染不主動挑事,偏偏明三少是個不省心的,他有事沒事總愛拉著她,給她使絆子,看她的笑話。人人都說明家三少毒舌難纏,可他們不知,遇上傅染,那算是棋逢對手了。這部算是婚後文中的經典之作了,推薦給還沒看過的小夥伴吧!2.
  • 《三十而已》大結局:好的婚姻,太需要一個好男人了
    其實,除了代入感極強的三位女性,劇中三位男性也充滿了話題度。這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愛和給予是理所當然的,人心都是肉長的,會累也會痛。更不能觸犯了婚姻的底線,畢竟錯過了那個最愛你的女人,可能這輩子都找不回來了。
  • 《一生》:女人婚姻的幸福與不幸,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莫泊桑與契柯夫、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被後人稱之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一生》是莫泊桑生平僅有的6部長篇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作品之一。在這本書裡,有人看到婚姻的殘酷,有人看到教育孩子的弊端,有人看到人生抉擇的重要性。而我,看到是一個花季少女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奮不顧身的投入婚姻,她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約娜。
  • 《傲慢與偏見》:最好的婚姻是不負生存不負愛
    伊莉莎白和達西,簡和賓利,他們的婚姻堪稱完美,他們兩對夫婦彼此間都相愛之深,多金的男方正好可以補足女方財力不足的缺憾。不負生存不負愛,最好的婚姻莫過如是。1. 物質是幸福婚姻的最低保障一個人的生存不能脫離物質存在,婚姻自然也不能例外。
  • 《美國式婚姻》:婚姻不只是愛,而是情的牽絆和關係的平衡
    兩個人之間不是因為有了愛就會生成情,而是在漫長的陪伴和共同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形成了難以割捨的情,使之成為維繫婚姻的紐帶。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牽絆,才會有長長久久的婚姻,不離不棄的相守,相濡以沫的眷戀。美國黑人作家塔亞莉▪瓊斯是美國當代黑人作家,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學院副教授。她憑藉《美國式婚姻》這部小說擊敗兩位布克獎得主,獲得2019年女性小說獎。
  • 婚姻中最忌諱的,是過於精明和算計
    在《紅樓夢》中,邢夫人一直是個尷尬的存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的時候,愛熱鬧的賈府邀府中眾人來熱鬧因為邢夫人愛錢。愛錢到了這個份上,足見邢夫人多眼紅賈家長房長媳的身份。二人達成了互不幹涉的默契
  • BBC新劇《我們》幽默剖析心碎婚姻故事,一家人的自我救贖之旅
    在《我們》中,康妮和道格拉斯準備展開精彩的歐洲之旅,這是他們的獨生子在離家上大學之前最後一次家庭假期,但就在出發的前幾天,康妮突然宣布她想要離婚。即便感到備受打擊,絕望的道格拉斯還是帶著一家人踏上規劃已久的歐洲壯遊之旅,誓言在旅途中向妻子證明自己仍是她所深愛的那個男人,並修復與兒子阿爾比間破裂的父子關係。 阿爾比離開家鄉上大學前的最後一個暑假成為道格拉斯渴望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是否能成功守住這個家?這幽默又令人心碎的故事帶領觀眾與彼得森一家一同踏上難忘的旅程,探索歐洲最美的城市。
  • 《知否》:從盛家四姐妹的婚姻中,淺析什麼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華蘭是四個蘭中最大家閨秀的一個人,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忠勤伯府的袁文紹,是大家心中門當戶對的婚姻。墨蘭一心只想飛入枝頭當鳳凰,於是自己設計,強行嫁於永昌侯府梁晗,屬於典型的高嫁。華蘭性格活潑,從小又是備受寵愛,因此在婚姻問題上也比較膽大,自己追尋愛情,嫁給了文炎敬,兩人算是情投意合,但是文家家境與盛家相差太多,如蘭是典型的低嫁。
  • 《覺醒》:搞錯了性、愛情與婚姻的順序,人生將會以悲劇結尾
    然而,彭先生所付出的丈夫之愛,自兩人結合之初就不是艾德娜所喜歡的。小說也早已揭示了這樁完全出於偶然、被認為是命運的安排的婚姻,並如此描述艾德娜:「作為一個受到丈夫崇拜的忠實妻子,她感到她是以某種高雅尊貴的姿態接受了她在現實世界中的位置,而永遠關掉了通向浪漫和幻想的大門。」
  • 《三十而已》:遇渣男,撕小三,何時開始,婚姻變得不堪一擊
    知乎上的一個熱點話題:《三十而已》存在中林有有這樣的人嗎?我認為,存在,而且存在更多比林有有殺傷力還強大的小三。並且,還存在比許幻山更渣、更自私的男性。可是,就如老話所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當我們在憤怒林有有骨灰級的小三勾引方式以及對他人家庭過度的破壞時,是不是更應該去反思,為什麼,渣男渣女會如此的多?
  • 張愛玲——《傾城之戀》「勢均力敵」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
    讀了兩遍《傾城之戀》,我發現張愛玲看待感情的確有一種「愛玲式的獨特眼光」,她透過文字把愛情和婚姻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丟到了我們的面前,透過每一片洋蔥,我們感受到的是愛情和婚姻裡赤裸裸的現實。《傾城之戀》講的是白家六小姐白流蘇一個離婚的女人,和範家不受歡迎的浪蕩公子範柳原的愛情博弈故事。
  • 鐵凝《無雨之城》:愛情中,若深愛硃砂痣;婚姻裡,何懼蚊子血
    《無雨之城》是作協主席鐵凝所著,1994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出版之後,在北京,上海,深圳佔據暢銷書榜首位近四個月之久,風光一時無兩。成為作者眾多小說中發行量最多的一部。 在90年代,作家鐵凝把以副市長和女記者的婚外情以及開放的性觀念為題材,融入到小說當中,不僅新穎更顯大膽,一度被無數人追捧,成為話題之作,領一時風氣之先。
  • 亦舒小說《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在婚姻中犯的幾個錯誤
    看了這本書,很是感慨,沒有經歷過婚姻痛苦的人,沒有一心做過全職媽媽的人,是很難理解子君在被拋棄時的痛苦的。回想自己的愛情、婚姻之路,發現自己犯了很多子君犯的錯,現在想來也是內疚滿滿。原著小說沒有電視劇那般狗血,相對來說比較平淡,但這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 真正基於愛情而締結婚姻很少,好大一部分婚姻是感情不夠利益來湊
    金庸畢竟是男性,他筆下的愛情,終究是女性為男性付出多一些,但若是女主角無怨無悔,這樣的夫妻搭配倒也算是一場良緣。金庸江湖裡的愛情也是分等級的,一流愛情只屬於主角們,佔比終究是太少,小說中的配角們大多擁有的不過是二流愛情、三流愛情。所謂「二流愛情」,說的是「湊合著過的愛情」。
  •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在整個故事中,妻子是完全如透明般的存在,但卻連名字都不配擁有,人生被隨意支配,如同商品被男人選來選去。她的人生經歷,就如同經歷了2次失敗的婚姻。沒有尊嚴,沒有姓名,沒有支配自己命運的權利。一切主宰,皆是男人。其實,女人在錯誤的婚姻中,該如何自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