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裡出現的黃衫女,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當然也有許多人讀了小說後卻不是十分明白金庸先生在字裡行間的暗示,也就是網絡上仍舊不斷爭論的「黃衫女究竟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還是楊過與郭芙的後代?」
這爭論的主要爭論點出自在《倚天屠龍記》<簫長琴短衣流黃>的篇章中,有部分人認為此篇章主題"簫長琴短"暗喻了楊過續弦。東邪黃藥師用的是玉蕭,此處的蕭是暗指傳承黃藥師絕技的郭家。琴則是指小龍女,小龍女子在終南山用琴聲婉拒蒙古王子霍都的求婚。
持這一說法的人認為小龍女的毒沒有完全解開而早逝,楊過因而再娶郭芙為妻,是謂蕭長琴短。某位金學研究者就曾提出上面看法,聽說金庸先生聽聞後還說了此人研究的很深。
而堅持黃衫女是楊過與小龍女後人的卻是大有人在。例如他們認為金庸在那篇章裡介紹黃衫女出場時是如此說:「那女子約莫二十七八歲年紀,風姿綽約,容貌極美,只是臉色太過蒼白,竟無半點血色。」這句話與在神鵰俠侶中描寫小龍女出場的語句是相同的。
他們認為以蕭長琴短四字而認定楊過續弦的說法是有破綻的,小龍女與楊過回到古墓後,再無白魚可食,最終毒發而亡的這種說法實在站不住腳。以楊龍兩人的武功之高,重聚後求生意志之強,若小龍女體內毒性再發,隨時可回到絕情谷取白魚而食,這有什麼困難的?若非毒發身亡,以小龍女的武功,古墓派對身、心的修煉法門,無論如何都是會長壽的,又怎會年紀輕輕而逝?何況在武俠世界中,鮮有短命之人,尤其是金庸系列小說中,功力越高的人,活得越久。
那又如何解釋金庸先生稱讚那位金學者,對小說內容解讀得深呢?金庸先生也默認此看法嗎?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
首先,如果你是金庸,你會如何回應此說法?如果我是金庸,我也會說:您的看法深啊!難道要當面否認此說法,說我的原來故事的布局不是如此?或是迎合讀者的觀點,說同意原故事情節就是如此設計的?不管真實答案如何,這兩個說法都不好,不是嗎?還不如諱莫如深地說,兄臺高見,讀得深啊!
其次,也是我要特別點出的看法,長篇小說作家們難免對小說中的情節發展,或故事人物的結局會有些許遺憾,這是因為小說中的情節得依人物個性寫下去,不能硬拗,不能出現違反人物個性的發展,否則讀者會覺得突兀,故事結局或角色的收場會顯得非常不合理。當人物寫得活了,有時就不是作者能夠控制的,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下筆不能自休。
小說中,郭楊兩家自楊鐵心與郭嘯天三代相交,卻都沒能結成姻親。楊過與郭芙本是青梅竹馬,楊過在大勝關助群俠擊退金輪法王挑釁後成了英雄,郭靖欣喜楊過作為,在眾人面前宣布將女兒郭芙許配給楊過,但為楊過與小龍女兩人拒絕。或許金庸先生對此有所遺憾,因而以簫長琴短暗地嵌入他心中的遺憾,算是個心願上的補償,也未可知。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黃衫女臨離去時,張無忌問她姓名,黃衫女說:「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既然提了神鵰俠侶,這就充分表明了她是楊過與小龍女後人,雖是詩一首,也算是挑明了她的來歷。
前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