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家門口的美髮店洗頭髮,發生了一件小事,但卻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那天到美髮店已經是晚上九點了,店裡只有幾個顧客,大部分店員都沒什麼事兒,就等著十點下班了,有個新來的小哥招呼我去洗頭髮。
他一開始洗,我就知道應該是個新人,動作不是很熟練,洗得也很慢。但我覺得都要給新人機會和成長空間,所以一直鼓勵他,問啥都說「挺好的」。
到吹頭髮的時候,問題來了,小哥完全不知道怎麼吹。吹了15分鐘,還是一坨亂七八糟的溼頭髮。我也看著有點蒙圈,就說了一句:「發梢是內扣的樣子哈。」
小哥一聽,放下吹風機,跑去找來了另一個老師,說:「這個我不會吹,她說是內扣的。」
新來的老師一聽,馬上拿來梳子,換了一個吹風機開始吹。新手小哥跑一邊聊天去了。
吹到一半,新來的老師跑去拿了一整套的梳子,說:「你這個頭髮非常軟,頭皮容易出油,很容易貼頭皮,我給你吹高,這樣你能多挺兩天不用洗。」說完換了一堆梳子,把頭皮各種墊高又反吹。
這是我在這家店洗了那麼多次頭髮,第一次自己沒有說要求,而造型師主動看出來發質的問題和我的困擾,主動用盡了他能想到的各種辦法。
不僅如此,該順直的地方,該內扣的地方,他都單獨用不同的手法吹好。我只是來洗個頭髮吹乾即可,但他不光吹乾,還把造型都吹好了,讓人很是驚喜。
就在這時候,他轉身找到剛給我洗頭的新來的小哥,一邊給我頭髮上噴營養液一邊說:「我吹頭髮的時候,你在旁邊跟別人聊天,你不看我吹,你什麼時候能學會?你以為每天在店裡呆到半夜,就能自動什麼都會嗎?」
聽到這句話,我也愣了,這簡直就是戳中要害的金句。
成年人的學習,很多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和錢,卻總是毫無進展。我們總覺得是老師不好,環境不高,但其實只是用點燈熬夜的形式感動了自己,卻從未真正上心過。這才是成年人一直在做無效努力的關鍵。
從美髮店出來,我跟老公說,今天吹頭髮的老師,是我在這家店遇到過的最好的,雖然以前並沒有見過他。以前每次洗頭髮只是比自己吹好看一點點,但今天的老師不光主動發現了頭髮的問題,還不厭其煩的解決問題,吹完效果簡直驚豔,以後做頭髮也得找他!
我還記得再上一次來洗頭髮,那天因為沒睡好,又忙了一整天,到晚上頭疼還頭暈。
洗髮的小哥常規性的問我,頭皮會癢嗎?有頭屑嗎等等。我說都沒有,我只是頭疼的厲害,不想自己洗,所以來店裡了。
小哥一聽,說:「你頭疼啊?那我給你簡單按摩一下頭吧,這樣會舒服一點!」
隨後他拿了一個小音箱和香薰過來,放在旁邊的架子上,開始慢慢按摩頭皮。力道很合適,動作又很慢,沒想到穴位還按的很準,絲毫不比我平時去的按摩店要差。
洗髮10分鐘,按摩快按了25分鐘,頭慢慢放鬆下來,也不疼了,而且舒服了很多。
他沒有讓我辦卡,也沒說讓我下次來還找他洗,也沒推銷任何產品,也沒有因為多按摩了一會兒就加錢。但那一刻我就覺得,下次洗頭我還來這家店,還要找他。
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讓自己成長更快,但其實秘訣就是,多想一點點,再多做一點點。
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去很多不同的店消費。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有的人推銷我們會很煩,再也不想來;而有的人什麼話都不說,我們就辦了一張好貴的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究竟是被什麼所打動了呢?
我們思考問題,觀察別人,不是為了評價誰,而是更多用來反觀自己,內省自身。就像讓我很驚喜的吹頭髮的老師,我相信他從最開始做學徒開始,就一定是一個努力,主動,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人。而也是這種人,他們的進步會很快,也才是真正能學到東西的人。
我們總覺得學習一樣新東西很難,其實不是學習本身難,而是靜下心來,專注又用心很難。作為成年人,我們見多了能讓自己慵懶舒適的生活方式,就很難再讓自己緊張起來,擁有一個學習者的心態。走上坡路很累很難,走下坡路簡直是一溜煙的快。
成年人算計太多,總想著付出最少,回報最多,能偷懶就偷懶,能不幹就不幹。稍微多做一些,就開始攀比,稍微晚一點才能看到回報,就早早先放棄。
所以,成年人的學習,很多都是表面功夫,能學到和學成的人很少,吐槽的人很多。李尚龍老師有一本很火的書,名字叫《你只是假裝很努力》,光是這個書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上周在書法老師家開會,一個師姐發言說:年紀越大,看到的人和事情越多,自己的內心愈發沉靜,因為看到了更多自己的不足,內心的謙卑讓我真的明白了世界之大,自己有多渺小。
而我,也愈發走進了這樣一個境地裡,安靜,謙卑,低調,不張揚。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多做事,少說話,努力向周圍的人學習。
見過優秀的人越多,愈發明白自己追趕的道路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