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有趣而感人的故事,汲取其中的智慧。
拒絕京城權貴N千金,娶一老漢3姐妹生4兒子,只為當年1件事
宋朝的時候,張永錫還沒有顯名發跡時,很長時間內都依靠著藤縣的吉氏。吉氏見他為人淳樸厚道,對他額外照顧禮遇,又許諾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而不要任何的聘禮。
後來張永錫考中進士,張永錫此時還未成婚,京城的權貴們競相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他。但張永錫都一一謝絕了,依照之前的婚約,回到家鄉娶了吉氏的女兒。
許諾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而不要任何的聘禮
結婚後,一位是新晉的官老爺,一位是賢惠的官夫人,看似美好的婚姻,卻偏偏出了意外。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幾年,張永錫的妻子就去世了,而此時張永錫做官漸漸顯露。他大可以在履行婚約迎娶吉氏的女兒,報答完吉氏後,此時另娶其他達官貴人的千金,但是他沒有,為什麼呢?
吉氏還有一個二女兒,雙眼失明,遲遲沒有嫁出去。張永錫在妻子去世後,心中想著娶她。吉氏非常堅定的辭謝張永錫,不想讓他娶自己雙目失明的二女兒,張永錫已經是官運正盛的官老爺,而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百姓,更何況自己的女兒雙目失明!張永錫卻對他說:「我受恩公的恩惠,所以才有今日,恩公的二女兒如果不嫁給我,誰又會娶她呢?」說這番話時,他極其誠懇,吉氏被張永錫的真誠與道義感動,就答應了。
恩公的二女兒如果不嫁給我,誰又會娶她呢?
婚後兩人生下二子,但張永錫的這位夫人又早早離開了人世。此時,吉氏有一個小女兒,在張永錫的迎娶下,又嫁給了他,後來也為他生下兩個兒子。
四個兒子長大後,都品學兼優,做官顯貴。
四個兒子長大後,都品學兼優,做官顯貴
信守承諾與知恩圖報,是一個人美好的懿行,也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至今的美德。
古人講:
「人無信不立。」
又講: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一個人若沒有貴人的幫助、扶持,則不容易或者不會發跡起來,每當享受當下一切榮華富貴又或者平凡的安樂時,就要想起當初曾幫助過自己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若無當時的恩人貴人,就沒有今天的自己。一想到此,報恩之心想必會自然而生。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人都有根,除父母外,就是人生的恩人、貴人。樹木根深則易繁茂,樹木花草都會知恩圖報——落葉殘枝,落地後肥沃土壤,土壤潤澤根系,即是它無聲的報恩。自然界萬事萬物無不上演「知恩報恩」這一大道,人如果「道法自然」,自然可以時時遵循天道,時時懷有報恩之心,就如同故事中的張永錫一樣,因為吉氏曾在自己最困難、窘迫時幫助過自己,所以自己不遺餘力的回饋吉氏。
落葉殘枝,落地後肥沃土壤,土壤潤澤根系,即是它無聲的報恩
貴人有時並不一定是達官貴人。或許他們是在我們生命陷入低谷時的一句暖心鼓勵的話語,或許是人生失意時伸出的一隻善意的手,或許是陪伴,或許是同行,我們用心生活、感受,在未來自己發跡之時,都真誠得一一回報,看別人最需要什麼,最頭疼煩惱什麼,就給予他什麼,就幫他化解什麼。如此直化恩人貴人痛處,報恩之心才更真切,報恩之行才更精確,更有力,最後必定也如張永錫一樣,官運亨通,子孫興旺。
貴人有時並不一定是達官貴人,或許是人生失意時伸出的一隻善意的手
莊子說: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世界是圓的,是一體的,我們如何對待他人與這個世界,他人與世界就回饋給我們什麼,更何況是曾幫助過自己的恩人、貴人?自己如果真誠回饋的話,必定會在正常的善報上再額外加分的。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最後以一句話與各位共勉:
「真誠恭敬,知恩報恩,人間正道,時時安心。」
真誠恭敬,知恩報恩,人間正道,時時安心
各位仁者,您有什麼感悟呢?
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呢?
歡迎留言探討,共享幸福人生。
————卍————————卍————
十餘載國學修行,儒釋道醫踐行者,弘揚中華文化,利益有緣眾生。
我是@妙生頓偉演國學,專注國學漢學教學,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