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初次擁有姓名,是公元前8世紀。
在長詩《神譜》裡,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寫到戈爾貢三姐妹,最小的叫美杜莎。
她是海神福耳庫斯和海妖刻託的後代,與兩個姐姐住在「與黑夜之地相接的地方」,曾和波塞冬「躺在一塊鮮花盛開的草地上睡覺」。
海妖刻託「臉蛋漂亮」,她的女兒美杜莎長什麼樣?
「可怖的巨大頭顱」「兩條巨蛇纏繞肩頭」「野豬式的大牙」「閃射出兇殘的目光」……看誰誰石化:
伊特魯裡亞文明 美杜莎瓦當 公元前6世紀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美杜莎嚇人,可渾身都是寶。
她的目光,能將強大的敵人瞬間石化。
她左翅的血是致命的毒,右翅的血是救命的藥。
這為她招來殺身之禍。
宙斯之子珀爾修斯,在女神雅典娜和男神赫爾墨斯指點下,望著銅盾上的倒影,接近熟睡中的美杜莎,砍走了她的頭:
塞利諾神廟 珀爾修斯砍下美杜莎的頭顱 公元前6世紀 巴勒莫考古博物館藏
她死後,傷口裡跳出飛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薩俄耳。
這個時期的美杜莎,既不女也不妖,憨憨的,像河神。
大約100年後,她變成美女了:
希臘陶罐 約公元前450-440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但這並沒有成為定式。
美杜莎結合了獸與人、死與生、醜與美,她長什麼樣,取決於出現在哪兒。
羅馬人欣賞她活躍的蛇發和腦門兒上中分的小翅膀。
這是羅馬最大的公共浴室戴克里先浴場的馬賽克:
飾有美杜莎頭像的馬賽克嵌板 公元1-2世紀 羅馬國家博物館藏
公元8世紀,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第四章提及美杜莎的遭遇:
「她周身無處不美,而最美的是她的頭髮。
……
據說有一次在女戰神廟裡,海神涅普圖努斯把她姦污了。
女戰神連忙回過頭去,用盾牌遮住了自己純潔的眼睛。
為了給這姑娘以應得的懲罰,女神就把她的頭髮變成了一堆醜惡的蛇。
因此直到今天,女神的盾牌上還刻著許多蛇,用來恐嚇敵人。」
這一段,為日後美杜莎故事的反轉埋下了伏筆。
舉著美杜莎的頭顱,珀爾修斯開了掛——把覬覦母親的色狼、見死不救的國王、大鬧婚禮的情敵,通通變成石頭:
切利尼 珀爾修斯砍下美杜莎的頭顱 1554 佛羅倫斯蘭齊迴廊
被梟首的美杜莎,身體痛苦扭曲,血漿噴湧如熔巖:
雕塑家表現的不是男人殺女人,是英雄殺怪物。
有意思的是,珀爾修斯與美杜莎,有著相似的側顏,目光下垂,好像睡著了一樣:
獵人與獵物,都筋疲力盡。
下畫是卡拉瓦喬的描述,他把臉換成了自己的:
卡拉瓦奇 美杜莎 1597 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藏
這幅畫的直徑接近60cm,美杜莎的頭比真人的頭大。
畫板外凸,是紅衣主教德爾蒙特送給費迪南多·德·美第奇的紀念盾牌。
人臉表情扭曲,有點歪,戲謔多於恐嚇。
這幅畫,可以被看作混不吝的卡拉瓦喬的自我闢邪。
臉的美醜是一回事,恐怖的感覺是冷血動物帶來的。
人類對蛇有天生的恐懼感,溼滑、冰冷、徐進,想想就嚇人。
魯本斯了解這些,與安特衛普動物畫家弗蘭斯·斯奈德斯合作了下畫:
魯本斯 美杜莎 1618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貝尼尼的美杜莎不恐怖,但痛苦煎熬。
呼應了6世紀拉丁作家富爾根修斯的觀點——美杜莎,是性與罪之間的蛇蠍美人。
貝尼尼派人將背叛的情人科斯坦扎毀了容:
科斯坦扎像 1636-1637 佛羅倫斯巴傑羅宮藏
又將她雕成美杜莎:
貝尼尼 美杜莎像 約1640 卡比託利歐博物館藏
把石頭雕出蛇髮漂浮、嘴唇顫抖的感覺,是貝尼尼的拿手好戲。
他變形了美杜莎的右眼,做出一個強烈的哭相。
美杜莎沒有眼仁,像瞎了一樣,也就失去了殺傷力,只剩痛苦:
貝尼尼毀了一個女人,又借美杜莎來寄寓暴力的合法性,解脫了自己。
美杜莎形象的悖論在於:按照神話故事所說,看到她的人會死,但人們又特別好奇地要看她,這可怎麼辦?
通過調整視角,藝術家避開美杜莎的目光:
盧卡·焦爾達諾 美第奇家族的神化 局部 1682-1685 佛羅倫斯美第奇宮
通過調整觀念,文學家重新塑造美杜莎。
1650年,西班牙劇作家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首次將美杜莎寫成受害者。
200多年後,拉斐爾前派認同他的看法。
羅塞蒂這幅畫名為美杜莎,但畫中沒有蛇蠍,只有美人:
羅塞蒂 美杜莎 1867 私人收藏
之後,有各種各樣的美杜莎:
阿諾德·伯克林 美杜莎 約1878 日耳曼國家博物館藏
愛德華·克雷伯恩·瓊斯 美杜莎之死(飛馬和克萊索爾的誕生) 1882 南安普敦市美術館
卡洛斯·施瓦貝 美杜莎 1895 私人收藏
克利姆特 戈爾貢 局部 1902 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藏
蒙克 罪 1902 奧地利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藏
洛朗·馬奎特 珀爾修斯殺美杜莎 1903 丹麥哥本哈根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藏
20世紀初,弗洛伊德認為,美杜莎的形象帶來了「閹割焦慮」;榮格則說,美杜莎代表「色情且不可控制的女性」。
1975年,法國劇作家海倫·希克斯在《美杜莎的笑》中寫到:
「男人們說有兩種事物不可表現:死亡和女人的性。
那是因為他們需要把女性和死亡聯繫在一起,是極度的緊張讓他們勃起。
為了他們自己,他們需要害怕我們。」
美杜莎,在平權運動中,象徵著女性的憤怒。
法國藝術史學家讓·克萊爾認為,藝術家就是美杜莎——將目光投向世界,石化某些方面,從中挑出碎片。
神話被反轉。
如今,美杜莎提著珀爾修斯的頭顱:
加爾巴蒂 美杜莎提著珀爾修斯頭顱 2008 圖/盧西亞諾·加爾巴蒂工作室
上月,這尊雕像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淡水池公園(Collect Pond Park)揭幕,並將展出至明年4月底。
公園對面是紐約刑事法院,哈維·韋恩斯坦在此受到審判。